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母质瘤162例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善雳 陈俊 +2 位作者 翁立强 龙琴琴 张春萍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毛母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162例毛母质瘤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4.4岁,<20岁病例占55.56%,男女比例为1.00∶1.28,头面颈项部和上肢为好发部位,肿瘤长径为0.5~4.0cm.组织病理... 目的探讨毛母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162例毛母质瘤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62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4.4岁,<20岁病例占55.56%,男女比例为1.00∶1.28,头面颈项部和上肢为好发部位,肿瘤长径为0.5~4.0cm.组织病理示瘤体由嗜碱性基底样细胞、影子细胞和过渡细胞组成,周边有结缔组织包绕,可有不同程度钙化、淋巴细胞浸润、异物多核巨细胞反应、异物肉芽肿形成.临床初步诊断正确率为25.92%.结论毛母质瘤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对头面颈项部和上肢部单发结节,应考虑毛母质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母质瘤 临床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复方芙蓉叶酊治疗74例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善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19-119,共1页
目的评价复方芙蓉叶酊治疗74例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组用复方芙蓉叶酊外用治疗寻常型痤疮74例,对照组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73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记录皮损数以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 目的评价复方芙蓉叶酊治疗74例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组用复方芙蓉叶酊外用治疗寻常型痤疮74例,对照组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73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记录皮损数以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芙蓉叶酊是治疗寻常型痤疮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芙蓉叶酊 寻常型痤疮 皮损 过氧苯甲酰凝胶
下载PDF
单壁碳纳米管对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张善雳 陈俊 +2 位作者 黄剑清 察鹏飞 陈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不同剂量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增殖、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和凋亡率的影响。方法设置7个剂量组(0.8、1.6、3.2、6.3、12.5、25.0、50.0μg/mL),将SWCNTs颗粒悬液分别加入... 目的探讨体外不同剂量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增殖、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和凋亡率的影响。方法设置7个剂量组(0.8、1.6、3.2、6.3、12.5、25.0、50.0μg/mL),将SWCNTs颗粒悬液分别加入HKF和HSF孵育。对照组经24h孵育后,利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SWCNTs对HKF和HSF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并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5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SWCNTs对HKF和HSF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与HKF对照组相比,HKF各加药组在3.2μg/mL WCNTs处理时P5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Bax在1.6μg/mL SWCNTs处理时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HSF对照组相比,HSF各加药组P53、Bax和Bcl-2在1.6μg/mL SWCNTs处理时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HKF对照组凋亡率为4.13%,3.2μg/mL的SWCNTs处理时凋亡率升高到12.16%,12.5μg/mL的SWCNTs处理时凋亡率为16.3%,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HSF对照组凋亡率为8.04%,3.2μg/mL SWCNTs处理时凋亡率升高到12.84%,12.5μg/mL SWCNTs处理时凋亡率为16.15%,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SWCNTs颗粒悬液对体外培养的HKF和HSF均可产生抑制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细胞凋亡 BCL-2 p53 BAX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湿疹5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黄卫东 蔡蕾 张善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99-99,178,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皮肤科门诊104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3次/d,地氯雷他定5mg,1次/日;对照组52例地氯雷他定5mg,1次/日。两组均外用丁苯羟酸乳膏,...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皮肤科门诊104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3次/d,地氯雷他定5mg,1次/日;对照组52例地氯雷他定5mg,1次/日。两组均外用丁苯羟酸乳膏,2次/d;疗程为4周,评估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和6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片 地氯雷他定 慢性湿疹
下载PDF
毫火针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50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林佳 陈彬 张善雳 《福建中医药》 2020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9月我院门诊白癜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靶皮损63处)和治疗组50例(靶皮损72处)。对照组予以0.1%他克莫司软膏外涂,治...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9月我院门诊白癜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靶皮损63处)和治疗组50例(靶皮损72处)。对照组予以0.1%他克莫司软膏外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毫火针治疗,6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6周、12周后比较2组总疗效、不同部位疗效、皮肤CT镜下黑素细胞缺失情况。结果治疗6周、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在面颈部、躯干、四肢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皮肤黑素细胞缺失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外涂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气滞血瘀 毫火针 他克莫司软膏
下载PDF
滚轮微针治疗慢性湿疹苔藓样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林佳 张静 +2 位作者 张善雳 李胜男 黄彬彬 《福建中医药》 2021年第9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滚轮微针治疗慢性湿疹苔藓样变及减轻瘙痒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湿疹苔藓样变患者120例,其中60例单发皮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发对照组和单发观察组各30例,单发对照组予卤米松乳膏外涂治疗,连续治疗2周;单发观察... 目的观察滚轮微针治疗慢性湿疹苔藓样变及减轻瘙痒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湿疹苔藓样变患者120例,其中60例单发皮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发对照组和单发观察组各30例,单发对照组予卤米松乳膏外涂治疗,连续治疗2周;单发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滚轮微针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2次。另外60例多发皮损患者采用自身对照原则,每名患者选取两侧对称或同侧相邻面积相近、苔藓样变程度及瘙痒程度相近的2处皮损,1处纳入对照组,1处纳入观察组,2组均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其余治疗方法同单发皮损患者。观察2组治疗前后皮损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单发和多发皮损患者皮损积分、瘙痒程度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单发观察组愈显率(66.67%,20/30)优于单发对照组(20.00%,6/30),多发观察组愈显率(60.00%,36/60)优于多发对照组(21.67%,13/60)。结论滚轮微针可改善慢性湿疹苔藓样变皮损苔藓样化程度和瘙痒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苔藓样变 滚轮微针 卤米松乳膏
下载PDF
维斯克促进尖锐湿疣电烧灼术后创面愈合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7
作者 欧阳萍 张善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5期123-123,共1页
维斯克促进尖锐湿疣电烧灼术后创面愈合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欧阳萍张善雳临床上采用高频电刀烧灼术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尚好,但其所形成的创面愈合时间往往较长。我们于1997年1月~1997年4月,采用新药维斯克... 维斯克促进尖锐湿疣电烧灼术后创面愈合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欧阳萍张善雳临床上采用高频电刀烧灼术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尚好,但其所形成的创面愈合时间往往较长。我们于1997年1月~1997年4月,采用新药维斯克湿敷尖锐湿疣电烧灼术后创面,具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电烧灼 创面愈合 维斯克 护理
下载PDF
Paget样网状细胞增多症一例
8
作者 翁立强 张善雳 +3 位作者 曾德华 陈俊 龙琴琴 张春萍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28,共1页
患者男,42岁,左侧上肢皮疹伴痒4年,于2015年9月21日来我院就诊。4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前臂近肘窝处出现一处红色斑片,约蚕豆大小,伴瘙痒,未予处理;但此后皮疹缓慢扩大,遂自行予皮炎平等药膏外涂,皮疹瘙痒症状可改善,但消退... 患者男,42岁,左侧上肢皮疹伴痒4年,于2015年9月21日来我院就诊。4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前臂近肘窝处出现一处红色斑片,约蚕豆大小,伴瘙痒,未予处理;但此后皮疹缓慢扩大,遂自行予皮炎平等药膏外涂,皮疹瘙痒症状可改善,但消退不明显,仍持续扩大、增厚。患者平素体健,否认家族中有恶性肿瘤病史或类似疾病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GET样 细胞增多症 网状 恶性肿瘤病史 瘙痒症状 药膏外涂 皮疹 左前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