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膳食纤维对大鼠脂代谢的短期作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喜忠 马正伟 杨燕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3-298,共6页
目的: 通过研究复合膳食纤维( D F C) 对大鼠脂代谢的影响,以寻求降脂效果良好的最佳 D F C 比例配方,为进一步研究 D F C 可能的作用和机理提供依据。方法: 雌性、断乳 S D 大鼠42 只,经高脂饲料诱导成高脂血... 目的: 通过研究复合膳食纤维( D F C) 对大鼠脂代谢的影响,以寻求降脂效果良好的最佳 D F C 比例配方,为进一步研究 D F C 可能的作用和机理提供依据。方法: 雌性、断乳 S D 大鼠42 只,经高脂饲料诱导成高脂血症模型后,按体重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衡的原则分为6 组,分别给予总膳食纤维水平一致但比例构成不同的四种复合膳食纤维,以高脂饲料作为对照组,观察其对大鼠血浆和肝脏脂质、粪中胆汁酸含量的影响。结果: 1 .四种复合膳食纤维对大鼠摄食及生长发育均无不良影响。2 .可溶性纤维( S D F) 与不可溶性纤维( I S D F) 比例为4 .4 ,2 .0 及1 .0 的三种 D F C 均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胆固醇( T 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 L C) 及肝胆固醇( L C H) 水平,且这种作用与 S D F/ I S D F 比值之间密切相关;以 S D F/ I S D F=2 .0 的 D F C B 作用最佳。3 .各 D F C 均能增高大鼠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 D L C) 及 H D L C 与 L D L C 的比值,仍以 S D F F/ I S D F= 2 .0 的 D F C B 作用最为显著。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膳食纤维 血浆脂质 粪胆汁酸
下载PDF
重组复合纤维对大鼠脂代谢及消化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喜忠 杨燕 +1 位作者 马正伟 李秀花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 了解重组复合纤维 (AFC)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及消化道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断乳 Wistar大鼠 2 8只 ,体重 80~ 1 0 0 g,经高脂饲料诱导成高脂模型后 ,按体重和血浆总胆固醇均衡的原则分为 4组 ,分别饲以总纤维水平一致... 目的 了解重组复合纤维 (AFC)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及消化道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断乳 Wistar大鼠 2 8只 ,体重 80~ 1 0 0 g,经高脂饲料诱导成高脂模型后 ,按体重和血浆总胆固醇均衡的原则分为 4组 ,分别饲以总纤维水平一致的重组复合纤维 (AFC)和复合膳食纤维(DFC) ,以高脂饲养和正常饲料为对照组 ,观察 AFC对大鼠脂质代谢及肝脏、小肠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  1、AFC不影响大鼠的生长发育 ;2、AFC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浆总胆固醇 (T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L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肝脏胆固醇 (LCH)水平 ;3、AFC可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水平和 HDL- C/LDL- C比值 ;4、AFC能显著降低血浆 GPT、GOT活性 ;5、病理学观察未发现 AFC对肝脏、小肠的损害作用。结论 由燕麦麸、瓜儿豆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AFC具有较好的降脂效果 ,且各项功能均优于 DF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复合纤维 脂质代谢 消化道结构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对和杂一代牛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喜忠 王栋才 +9 位作者 张元庆 陈泽 杨效民 王曦 靳光 李博 徐芳 孙锐锋 孙晓晴 程景 《饲料研究》 CAS 2016年第16期14-17,共4页
试验研究不同添加剂对育肥和杂一代公牛(日本和牛×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60头体质量(350±20)kg相似且健康的和杂一代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于... 试验研究不同添加剂对育肥和杂一代公牛(日本和牛×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60头体质量(350±20)kg相似且健康的和杂一代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于基础日粮中添加Ⅰ号和Ⅱ号添加剂,进行为期90 d的育肥试验后屠宰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第一个月的平均日增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育肥第三个月,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日增质量达1.16和1.20 kg,比对照组提高12.62%和16.50%,差异显著(P<0.05)。从各试验组的屠宰性能各项指标可看出,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屠宰率达58.62%和60.32%,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4.42%和17.74%,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胴体产肉率及肉骨比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肉质指标可看出,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眼肌面积、剪切力及大理石纹等级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试验Ⅰ组的剪切力和大理石纹等级均优于试验Ⅱ组,说明试验Ⅰ组在改善肉质方面比试验Ⅱ组更有效,因此,2种添加剂对肉牛的生产性能和肉品质都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对促进育肥牛肌间脂肪的沉积有明显的效果,能改善肉品质,可应用于肉牛育肥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生产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柠条枝条饲喂泌乳牛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喜忠 李军 +1 位作者 韩一超 靳光 《中国奶牛》 2005年第4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柠条枝条 饲喂试验 泌乳牛 采食量 产奶量 牛乳成分
下载PDF
中国西门塔尔太行类群牛肉质性状与SLC27A1基因多态性关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喜忠 王曦 +6 位作者 张元庆 杨效民 王栋才 靳光 李博 徐芳 程景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1838-1842,共5页
为探索SLC27A1基因对牛肉质性状的影响,选取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牛公牛、阉牛各20头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法分析SLC27A1的基因遗传多态性。检测到SNP位点为S5650:T>C,该位点存在有3种基因型,其中CC基因型频率较高(62.5%),TT基因型... 为探索SLC27A1基因对牛肉质性状的影响,选取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牛公牛、阉牛各20头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法分析SLC27A1的基因遗传多态性。检测到SNP位点为S5650:T>C,该位点存在有3种基因型,其中CC基因型频率较高(62.5%),TT基因型频率最低(12.5%)。采用GLM对肉质相关性状与SLC27A1基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力、肉色a、肉色b表型中,CC与TT及CT与TT差异均极显著(P<0.01),其他性状间差异不显著(P>0.05),阉牛与公牛间对肉质的弹性与咀嚼性差异显著(P<0.05)。采用Real-time PCR分析,CC基因型在肌肉与脂肪中的表达量比基因型CT与TT差异显著(P<0.05),阉牛与公牛之间的表达量在肌肉中差异极显著(P<0.01)。SLC27A1基因S5650:T>C位点突变对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肉质性状存在一定的遗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C27A1基因 肉质性状 SNP 中国西门塔尔太行类群
下载PDF
全株青贮与黄贮强度育肥肉牛对比试验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喜忠 李思源 +3 位作者 王栋才 韩春璔 李军 杨效民 《草食家畜》 2011年第1期57-58,共2页
本试验选择2.5周岁的中国西门塔尔—太行类群牛公牛40头,随机分为两组(P>0.05),进行全株青贮与黄贮强度育肥对比试验。试验组饲喂全株青贮,对照组饲喂黄干青贮,在饲养管理和精料饲喂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经过50d的育肥试验,试验组日... 本试验选择2.5周岁的中国西门塔尔—太行类群牛公牛40头,随机分为两组(P>0.05),进行全株青贮与黄贮强度育肥对比试验。试验组饲喂全株青贮,对照组饲喂黄干青贮,在饲养管理和精料饲喂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经过50d的育肥试验,试验组日增重达1337g,比对照组日增重1051g提高了27.2%(P<0.05)。试验组头均纯收入5638.6元,比对照组3418.6元提高了64.9%。结果表明应用全株青贮饲喂肉牛,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青贮 黄贮 肉牛育肥 日增重
下载PDF
红色荷斯坦牛与西改牛杂交一代产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喜忠 李军 +3 位作者 杨效民 靳光 赵乃喜 张社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12期84-85,共2页
为提高西改牛产奶量,选用外表与其相似的红色荷斯坦牛精液对西改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杂一代牛一、二、三胎泌乳期平均产奶量达到4010.33kg;乳脂、非脂、蛋白质、乳糖含量分别为3.54%、8.52%、2.72%、4.70%,说明,红杂牛完全可作为... 为提高西改牛产奶量,选用外表与其相似的红色荷斯坦牛精液对西改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杂一代牛一、二、三胎泌乳期平均产奶量达到4010.33kg;乳脂、非脂、蛋白质、乳糖含量分别为3.54%、8.52%、2.72%、4.70%,说明,红杂牛完全可作为奶牛的后备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荷斯坦牛 西改牛 产奶量 乳成分
下载PDF
红色荷斯坦牛与西改牛杂交一代产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喜忠 李军 +3 位作者 杨效民 靳光 赵乃喜 张社民 《中国奶牛》 2007年第10期32-33,共2页
为提高西改牛产奶量,选用外表与其相似的红色荷斯坦牛对西改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杂一代牛1、2、3胎泌乳期平均产奶量达到4010.33kg;乳脂、非脂固体、乳蛋白和乳糖含量分别为(%):3.54、8.52、2.72和4.70。说明红杂牛完全可作为奶牛的后... 为提高西改牛产奶量,选用外表与其相似的红色荷斯坦牛对西改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杂一代牛1、2、3胎泌乳期平均产奶量达到4010.33kg;乳脂、非脂固体、乳蛋白和乳糖含量分别为(%):3.54、8.52、2.72和4.70。说明红杂牛完全可作为奶牛的后备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荷斯坦牛 西改牛 杂交一代 产奶量 乳成分
下载PDF
膳食纤维研究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喜忠 《中国食物与营养》 1997年第2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膳食纤维 分类 作用 发展 食品原料
下载PDF
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与和杂一代牛育肥比较
10
作者 张喜忠 王栋才 +7 位作者 张元庆 杨效民 王曦 靳光 李博 徐芳 孙锐锋 孙晓晴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第4期36-38,43,共4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与和杂F1代牛的育肥、屠宰性状和肉质性能。[方法]试验选择健康无疾病,体重相近的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与和杂F1代公牛(日本和牛×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各60头,在饲养管理相同的条...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与和杂F1代牛的育肥、屠宰性状和肉质性能。[方法]试验选择健康无疾病,体重相近的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与和杂F1代公牛(日本和牛×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各60头,在饲养管理相同的条件下,强度育肥5个月,试验结束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试验期间的体尺增长与和杂F1代牛差异不显著(P>0.05)。但日增重和杂F1代牛(1.28kg)比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1.07kg)提高19.6%(P<0.05);屠宰率和剪切力和杂F1代牛明显好于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P<0.05),其他指标pH值、肉色、眼肌面积、滴水损失、大理石纹和熟肉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眼肌面积和大理石纹和杂F1代牛好于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结论]因此,日本和牛杂交改良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有提高屠宰性能和改善肉品质的潜力,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和杂F1代,还需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和牛 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 杂交改良 育肥性能 肉质性状
下载PDF
腐殖酸脲饲喂泌乳牛试验
11
作者 张喜忠 梁兴龙 +2 位作者 韩一超 李军 靳光 《中国奶牛》 2006年第8期18-19,共2页
选择10头处于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采用配对分组法,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用腐殖酸脲取代基础日粮豆饼供给量的40%。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日均产奶量分别为15.35kg和15.54kg,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牛每头每天... 选择10头处于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采用配对分组法,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用腐殖酸脲取代基础日粮豆饼供给量的40%。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日均产奶量分别为15.35kg和15.54kg,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牛每头每天节省豆饼574g,试验期内头日节约饲草料费0.58元,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脲 泌乳牛 产奶量
下载PDF
中国西门塔尔——太行类群小公牛夏季放牧补饲效果研究
12
作者 张喜忠 李思源 +3 位作者 韩春璔 李军 杨效民 张元庆 《中国畜禽种业》 2010年第4期39-40,共2页
试验选择30头中国西门塔尔——太行类群牛,6~7月龄,体重在146~150㎏的小公牛,分为对照组(完全放牧)、试验1组(日补饲精料0.3千克)、试验2组(日补饲精料0.6千克),在夏季进行了90天的放牧补饲效果试验。其中试验1组和试验2组日增重分别... 试验选择30头中国西门塔尔——太行类群牛,6~7月龄,体重在146~150㎏的小公牛,分为对照组(完全放牧)、试验1组(日补饲精料0.3千克)、试验2组(日补饲精料0.6千克),在夏季进行了90天的放牧补饲效果试验。其中试验1组和试验2组日增重分别为0.59㎏、0.77kg,比对照组(0.45㎏)高出31.11%(P﹤0.05)和71.11%(P﹤0.01),试验2组比试验1组日增重高出30%(P﹤0.05),试验证明:放牧补饲经济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西门塔尔 放牧 日增重 补饲效果 试验
下载PDF
加铬复合纤维对Ⅱ型糖尿病大鼠治疗作用观察 被引量:21
13
作者 赵晓华 李兴 +3 位作者 宋征 杨燕 张喜忠 马晓凤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2-317,共6页
目的 探讨加铬重组复合纤维 (AFC- Cr)降低实验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大鼠胰岛素抵抗 (IR)的作用。方法 体重 2 50 g左右的雄性 Wistar大鼠 33只 ,随机选7只饲以基础饲料为 A组 (正常对照组 ) ,余 2 6只尾静脉注射 (2 5mg/ kg... 目的 探讨加铬重组复合纤维 (AFC- Cr)降低实验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大鼠胰岛素抵抗 (IR)的作用。方法 体重 2 50 g左右的雄性 Wistar大鼠 33只 ,随机选7只饲以基础饲料为 A组 (正常对照组 ) ,余 2 6只尾静脉注射 (2 5mg/ kg bw)链脲霉素 (STZ)饲以高糖、高脂及 1 %胆固醇饲料诱导成类似 NIDDM大鼠模型后 ,按体重和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均衡的原则分为三组 :B组 (糖尿病对照组 )、C组 (糖尿病干预组 )、D组 (糖尿病治疗组 )。观察 AFC- Cr对大鼠糖、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及肝糖原等的影响。结果  AFC- Cr不影响摄食量 ,可降低体增重和肝体比 ;与 B组相比 ,明显改善糖耐量 ,降低血清果糖胺 ,降低胰岛素水平 ,提高 ISI;饲以AFC- Cr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明显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轻度升高 ;与 NIDDM模型组相比 ,饲以 AFC- Cr大鼠的肝脂肪变性明显减轻 ,肝糖原合成增加。结论  AFC- Cr具有降低实验性 NIDDM大鼠血糖、血脂、果糖胺 ,减少体内脂质过氧化物等 ,减轻 IR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加铬重组复合纤维 治疗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硒强化沙棘果汁对大鼠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杨琦 柳黄 +2 位作者 李秀花 郭贵文 张喜忠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给正常成年大鼠喂饲添加沙棘果汁、硒强化沙棘果汁及维生素C(VC)的半纯化饲料,观察其对大鼠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大鼠红细胞膜、血桨及肝脏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膜... 给正常成年大鼠喂饲添加沙棘果汁、硒强化沙棘果汁及维生素C(VC)的半纯化饲料,观察其对大鼠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大鼠红细胞膜、血桨及肝脏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膜硫基和唾液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膜Na+-K+-ATP酶活性也显著提高。提示:沙棘果汁能够显著降低大鼠红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保护红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稳定。其中以硒强化沙棘果汁的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汁 红细胞膜 脂质过氧化作用
下载PDF
重组复合纤维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燕 陈彦球 +2 位作者 马正伟 李秀花 张喜忠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 : 研究不同剂量水平的重组复合纤维 ( AFC)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从分子水平探讨 AFC降脂机制 ,寻找安全剂量。方法 : 断乳 SD大鼠 60只 ,雌雄各半 ,经高脂饲料诱导成高脂血症模型后 ,按体重和血浆总胆固醇均衡的原则分... 目的 : 研究不同剂量水平的重组复合纤维 ( AFC)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从分子水平探讨 AFC降脂机制 ,寻找安全剂量。方法 : 断乳 SD大鼠 60只 ,雌雄各半 ,经高脂饲料诱导成高脂血症模型后 ,按体重和血浆总胆固醇均衡的原则分为 5组 ,以高脂饲料和正常饲料为对照组 ,其余三组分别饲以不同水平 ( 5%、1 0 %、2 0 % )的重组复合纤维 ,观察重组复合纤维对大鼠血清、肝脏胆固醇及粪胆汁酸代谢的影响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RT- PCR)观察肝脏Apo- AI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 :  ( 1 ) 2 0 %的重组复合纤维可显著降低大鼠的体重 ;( 2 )不同剂量水平的重组复合纤维均可显著降低大鼠的血浆总胆固醇 ( TC)和肝脏胆固醇 ( LCH)水平 ,2 0 % AFC的作用最强 ;( 3)大鼠粪胆汁酸的含量与 AFC的剂量水平成反比例 ;( 4 )高剂量水平的重组复合纤维可显著促进肝脏 Apo- AI基因的表达 ,而低剂量水平的重组复合纤维不能刺激其表达。结论 : 各剂量水平的重组复合纤维均具有长期稳定的降脂效果 ,高剂量水平的重组复合纤维降脂作用最强。肝脏载脂蛋白 - AI基因表达增加可能是重组复合纤维降脂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复合纤维 脂质代谢 载脂蛋白AI 高脂血症 动物实验 大鼠
下载PDF
牛乳新鲜度与牛乳酸度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瑞生 梁茂文 +1 位作者 武守艳 张喜忠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15,18,共3页
将合格的新鲜牛乳置于常温下(20~25℃),让其发酵酸败,然后加碱调酸、再酸败、再加碱调酸,分别测定各阶段乳样煮沸前后的酸度和碱性物质。结果表明,合格的新鲜乳和首次酸败乳煮沸前后酸度变化不大,酸败调碱乳和调碱酸败乳煮沸前后酸度... 将合格的新鲜牛乳置于常温下(20~25℃),让其发酵酸败,然后加碱调酸、再酸败、再加碱调酸,分别测定各阶段乳样煮沸前后的酸度和碱性物质。结果表明,合格的新鲜乳和首次酸败乳煮沸前后酸度变化不大,酸败调碱乳和调碱酸败乳煮沸前后酸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煮沸前后碱性物质检测结果也不一致。因此,牛乳新鲜度的判定要通过牛乳煮沸前后的酸度、酸度值差以及煮沸后碱性物质检测等指标来综合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煮沸 新鲜度 碱性物质检测
下载PDF
加酶饲料喂断奶仔猪试验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骅 张喜忠 +2 位作者 陈剑波 韩一超 唐克礼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39,共2页
加酶饲料喂断奶仔猪试验@李骅,张喜忠,陈剑波,韩一超,唐克礼¥山西省农科院畜牧所加酶饲料喂断奶仔猪试验山西省农科院畜牧所李骅,张喜忠,陈剑波,韩一超,唐克礼1材料和方法1.1试猪选择试猪来源于1995年8月中、下旬出... 加酶饲料喂断奶仔猪试验@李骅,张喜忠,陈剑波,韩一超,唐克礼¥山西省农科院畜牧所加酶饲料喂断奶仔猪试验山西省农科院畜牧所李骅,张喜忠,陈剑波,韩一超,唐克礼1材料和方法1.1试猪选择试猪来源于1995年8月中、下旬出生的断奶(35日龄)大白、长白杂优仔猪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断乳仔猪 酶制剂 饲料 饲养
下载PDF
4个地方绵羊品种系统发生关系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毛杨毅 罗惠娣 +5 位作者 仪治本 张喜忠 贺东昌 梁全忠 任克良 张李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5-130,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变异,为种质资源评价、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数据。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4个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等位基因组成及频率进行群体遗传统计分析;基于品种间标准遗传距离(Ds)和Nei氏遗传距离,分别构... 试验旨在研究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变异,为种质资源评价、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数据。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4个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等位基因组成及频率进行群体遗传统计分析;基于品种间标准遗传距离(Ds)和Nei氏遗传距离,分别构建UPGMA系统发生树。4个地方绵羊品种共检测到70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Na)在10~18之间;4个地方绵羊品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81~5.68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152~0.7373,平均遗传杂合度(H)为0.6711~0.7820;4个地方绵羊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847,标准遗传距离(Ds)和Nei氏遗传距离晋中绵羊与乌珠穆沁羊为最大(0.5775、0.6126),小尾寒羊与乌珠穆沁羊为最小(0.1542、0.1955),首先小尾寒羊与乌珠穆沁羊聚为一类,晋中绵羊与广灵大尾羊聚为另一类,然后两类聚在一起形成一大类。结果表明,4个地方绵羊品种遗传变异大、多样性丰富;品种间遗传分化小,但小尾寒羊和乌珠穆沁羊与晋中绵羊和广灵大尾羊间已有明显分化。选择的5个微卫星座位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各地方绵羊品种分子聚类关系与其形成史、分化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生
下载PDF
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对巨噬细胞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成晓龙 崔永萍 +1 位作者 陈彦球 张喜忠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 研究维生素 E(VE)、β胡萝卜素 (βC)对巨噬细胞 (MΦ )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 (LDL)氧化修饰能力的影响。方法 : 于培养成熟的 MΦ中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 VE(40、1 0 0、2 0 0 μmol/L)和 βC(0 .5、1 .0、2 .0 μmol/L) 37℃孵育... 目的 : 研究维生素 E(VE)、β胡萝卜素 (βC)对巨噬细胞 (MΦ )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 (LDL)氧化修饰能力的影响。方法 : 于培养成熟的 MΦ中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 VE(40、1 0 0、2 0 0 μmol/L)和 βC(0 .5、1 .0、2 .0 μmol/L) 37℃孵育 2 4 h,通过测定培养物上清液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 (TBARS)、荧光物质 (Lipofusin)、LDL电泳迁移率 (Rf)及共轭二烯 (Dienes)的形成 ,反映LDL的氧化修饰程度。结果 : 体外补充 VE可以显著降低培养物上清液中 TBARS、荧光物质以及共轭二烯的形成 ,明显抑制 LDL的电泳迁移率 ,随剂量增大作用加强 ;βC低剂量组 (0 .5μmol/L)可显著降低培养物上清液中 TBARS、荧光物质以及共轭二烯的形成 ,明显抑制 LDL的电泳迁移率 ,其余各组无明显影响。结论 :  VE、βC均可抑制 MΦ介导 LDL氧化修饰的能力 ,并具一定的量效关系 ,提示在 MΦ氧化修饰 LDL的可调节因子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Β胡萝卜素 巨噬细胞 低密度脂蛋白 氧化修饰
下载PDF
山西4个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毛杨毅 罗惠娣 +7 位作者 郭慧慧 王志武 李俊 张冠武 王栋才 李希 张喜忠 田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20,共6页
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山西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个地方山羊品种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Na)为67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94~6.05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7053~0.7982之间,平均遗传杂合度(H)在0.7592~0... 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山西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个地方山羊品种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Na)为67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94~6.05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7053~0.7982之间,平均遗传杂合度(H)在0.7592~0.8316之间,4个地方山羊品种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461;聚类分析表明,黎城青山羊与阳城白山羊先聚类,再与吕梁黑山羊聚类,最后与洪洞奶山羊聚类;山西省4个地方山羊品种遗传变异大,遗传多样性丰富,品种间遗传分化小,4个地方山羊品种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地理位置和生产特性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山羊品种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