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G驱油剂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杨心怡 张垒垒 +6 位作者 周尧 李浩杰 曹媛 孙博浩 张新晟 杨宝成 安会明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1期60-64,共5页
应用高、低渗双管并联填砂管模型进行了PPG驱油效果测试,分析了PPG驱油机理。考察了渗透率级差、PPG注入量、模拟油黏度对PPG驱油效果的影响。通过对高、低渗管水驱、PPG驱阶段采收率差异变化的比较分析,发现PPG能够有效调整层间非均质... 应用高、低渗双管并联填砂管模型进行了PPG驱油效果测试,分析了PPG驱油机理。考察了渗透率级差、PPG注入量、模拟油黏度对PPG驱油效果的影响。通过对高、低渗管水驱、PPG驱阶段采收率差异变化的比较分析,发现PPG能够有效调整层间非均质性;随渗透率级差增大,低渗管采收率最大可提高40%左右,但增幅减缓;PPG注入量为0.5 PV时,低渗管采收率增幅达到最大值;较高模拟油黏度不利于PPG驱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G 渗透率级差 采收率 填砂管 双管并联模型
下载PDF
SJT-B溶胶在低渗透油层的注入方式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垒垒 徐启 +1 位作者 史连杰 王克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20,共4页
调驱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分析油水界面关系和确定注入方式。界面张力和封堵率实验表明:在45℃条件下,质量分数为0.8%的SJT—B溶胶,30d内体系平衡界面张力稳定在5.86×10-3mN/m;岩心渗透... 调驱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分析油水界面关系和确定注入方式。界面张力和封堵率实验表明:在45℃条件下,质量分数为0.8%的SJT—B溶胶,30d内体系平衡界面张力稳定在5.86×10-3mN/m;岩心渗透率越低,封堵率越高。以优选的注入方式进行三管并联调驱实验,发现在低渗透非均质岩心中,sJT—B溶胶主要进入了高渗透层,中渗透层的吸液量显著增加,低渗透层吸液量小幅度增加。SJT—B溶胶对注水开发后期的低渗透油藏调驱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驱 溶胶 界面张力 渗透率 封堵率 调剖 采收率
下载PDF
驱油用抗温抗盐共聚物及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共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垒垒 李根 +3 位作者 安会明 张伟 苏禹 王克亮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9-397,共9页
随着新发现油气藏物性的复杂化及对油田开发效果要求的不断提高,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作为油田开发中常用化学剂,它们的性能面临巨大挑战。综述了抗温抗盐增黏性共聚物和抗温抗盐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特性官能团抗温抗... 随着新发现油气藏物性的复杂化及对油田开发效果要求的不断提高,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作为油田开发中常用化学剂,它们的性能面临巨大挑战。综述了抗温抗盐增黏性共聚物和抗温抗盐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特性官能团抗温抗盐的机理,指出了抗温抗盐增黏性共聚物和抗温抗盐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在分子结构上的共性。对新型抗温抗盐型驱油剂的分子结构设计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温抗盐 共聚物 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表观黏度
下载PDF
影响二元乳状液分水速度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垒垒 安会明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5期149-151,155,共4页
二元驱油剂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是影响二元乳状液分水速度的重要因素。实验从组成二元驱油剂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出发,利用反映油水界面性质的参数-界面黏度、界面弹性模量、界面黏性模量、界面张力,研究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 二元驱油剂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是影响二元乳状液分水速度的重要因素。实验从组成二元驱油剂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出发,利用反映油水界面性质的参数-界面黏度、界面弹性模量、界面黏性模量、界面张力,研究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不同浓度聚合物、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的二元乳状液分水速度的差异。结合分散相液膜强度理论分析了影响二元乳状液分水速度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界面黏度 界面弹性模量 界面黏性模量 界面张力
下载PDF
浅析无机盐对聚合物钻井液聚结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张垒垒 安会明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6年第6期51-52,共2页
聚合物钻井液因具有优良的流变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钻井作业。但常常在施工作业过程中钻遇盐层时,聚合物钻井液的流变性能或表现为聚结稳定,或表现为聚结不稳定。针对这种现象,基于黏土颗粒-水双电层理论、大分子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构及溶... 聚合物钻井液因具有优良的流变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钻井作业。但常常在施工作业过程中钻遇盐层时,聚合物钻井液的流变性能或表现为聚结稳定,或表现为聚结不稳定。针对这种现象,基于黏土颗粒-水双电层理论、大分子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构及溶液中大分子聚合物在黏土颗粒表面的吸附现象,讨论并说明了聚合物钻井液在盐溶液条件下聚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得出无机盐及聚合物分子结构对聚结稳定性影响的定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性 聚结稳定性 双电层理论 吸附
下载PDF
瞬态电热作用下金属材料断裂行为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垒垒 聂建新 +2 位作者 刘举鹏 杨琳 金兆鑫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7-1103,共7页
带预制裂纹的金属试件在强脉冲电流和机械力的作用下,会产生裂纹扩展、裂尖熔洞和熔洞递进增大等一系列现象。为此,基于断裂力学理论模型和扩展有限元计算模块,提出了一种多物理场解耦分析的数值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的扩展有限元X... 带预制裂纹的金属试件在强脉冲电流和机械力的作用下,会产生裂纹扩展、裂尖熔洞和熔洞递进增大等一系列现象。为此,基于断裂力学理论模型和扩展有限元计算模块,提出了一种多物理场解耦分析的数值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的扩展有限元XFEM来模拟裂纹的动态扩展,采用直接耦合和载荷传递耦合方式实现电-热-力多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应用上述方法模拟了带预制裂纹试件裂纹扩展、裂尖温度场的变化以及熔洞等动态损伤行为,最后通过裂纹的扩展量、熔洞的半径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流 裂纹扩展 多物理场 耦合分析 数值分析 扩展有限元
下载PDF
CO_2气驱过程中泡沫扩大波及体积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克亮 明阳阳 +3 位作者 张垒垒 李雪 张祖科 杨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8-131,共4页
CO_2的黏度和密度比原油低很多,在驱替过程中容易发生气窜。选择了起泡能力较好的发泡剂HY-3进行岩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液比增大,泡沫稳定渗流阻力降低;随着发泡剂质量分数的增加,泡沫驱达到稳定渗流时的压差升高;在双管并联高、低... CO_2的黏度和密度比原油低很多,在驱替过程中容易发生气窜。选择了起泡能力较好的发泡剂HY-3进行岩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液比增大,泡沫稳定渗流阻力降低;随着发泡剂质量分数的增加,泡沫驱达到稳定渗流时的压差升高;在双管并联高、低渗透率岩心中,点滴注入发泡剂,并利用其所形成的泡沫体系控制CO_2气体的窜逸,达到了调整吸气剖面、扩大波及体积、增加采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气窜 点滴注入 发泡剂 泡沫 均质岩心 稳定渗流阻力 大安油田
下载PDF
衍射光栅机械刻划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石广丰 史国权 +1 位作者 张垒垒 姜伟平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3-106,共4页
研究关于衍射光栅机械刻划的槽形精度控制问题。衍射光栅机械刻划是一种在超精密刻划机上利用金刚石刀具对光栅铝膜进行微细挤压的成形技术,表面成形精度要求高。但是由于光栅机械刻划工艺复杂,刻划过程中铝膜材料的成形机理难以掌握,... 研究关于衍射光栅机械刻划的槽形精度控制问题。衍射光栅机械刻划是一种在超精密刻划机上利用金刚石刀具对光栅铝膜进行微细挤压的成形技术,表面成形精度要求高。但是由于光栅机械刻划工艺复杂,刻划过程中铝膜材料的成形机理难以掌握,内部流动规律和变形特征无法认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根据铝膜压痕实验建立拟实条件,在Deform 3D金属成形仿真环境下通过实体模型导入时的缩小比例功能实现尖劈刻划刀的微刃口建模,并建立了机械刻划光栅铝膜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和实验槽形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精确性。最终获得了铝膜材料在刻刀及其刀尖钝圆作用下的流动规律,揭示了机械刻划光栅过程中铝膜的弹塑性变形特征,为衍射光栅机械刻划工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光栅 机械刻划 有限元 流动规律
下载PDF
1例纵隔小细胞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9
作者 刘娜 张垒垒 +4 位作者 苏伟 卢俊英 史蕊 陈洁 顾媛媛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S2期34-36,共3页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完全或不完全性上腔静脉阻塞,致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导致颜面部、颈部和上肢发绀、水肿及浅表静脉曲张的一组综合病征。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临床罕见。我科成功收治了1例纵隔...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完全或不完全性上腔静脉阻塞,致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导致颜面部、颈部和上肢发绀、水肿及浅表静脉曲张的一组综合病征。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临床罕见。我科成功收治了1例纵隔原发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人,确诊后经全面诊断、评估后在全身麻醉下行左无名静脉-右心房人工血管转流和左右无名静脉汇合部成形术,术后症状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神经内分泌癌 人工血管转流 无名静脉 综合病征 术后症状 小细胞癌 血液回流受阻 静脉阻塞 右心房
下载PDF
二元油水乳状液的制备及自然破乳规律研究
10
作者 安会明 张垒垒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8年第4期135-138,共4页
二元驱油剂和原油在油层中渗流的相互扰动程度、含水量是影响二元乳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实验用模拟油和模拟水在不同剪切速率、不同剪切时间、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制备二元乳状液。通过静置自然沉降,观察乳状液分水率的变化,结合分散相... 二元驱油剂和原油在油层中渗流的相互扰动程度、含水量是影响二元乳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实验用模拟油和模拟水在不同剪切速率、不同剪切时间、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制备二元乳状液。通过静置自然沉降,观察乳状液分水率的变化,结合分散相分布及界面膜强度理论分析,得出了剪切速率、剪切时间、含水率对二元乳状液自然破乳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乳状液 分水率 分散相 剪切速率 破乳
下载PDF
三元复合体系乳化渗流规律研究
11
作者 安会明 张垒垒 +1 位作者 窦旭斌 邓雪菲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8年第11期29-32,40,共5页
应用三元复合体系在含水率60%~80%,渗透率分别为336 m D、1 384 m D、2 733 m D的90 cm长岩心中进行驱油,模拟储层一维化学驱替状态。观察不同渗透率岩心、不同位置、不同注入量下采出液乳化现象及含油量,通过采出液状态分析三元复合... 应用三元复合体系在含水率60%~80%,渗透率分别为336 m D、1 384 m D、2 733 m D的90 cm长岩心中进行驱油,模拟储层一维化学驱替状态。观察不同渗透率岩心、不同位置、不同注入量下采出液乳化现象及含油量,通过采出液状态分析三元复合驱替下的油水乳化渗流规律;通过不同渗透率岩心的化学采收率及三元驱替液采出时间的比较,判断渗透率对三元驱替液波及体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体系 岩心 乳化 渗流 采收率
下载PDF
移动电磁载荷作用下曲面轨道/电枢动力特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琳 聂建新 +2 位作者 任明 张垒垒 金兆鑫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1-1096,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电磁轨道发射器性能,应用LS-DYNA建立电磁轨道发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在C形电枢电磁轨道发射过程中电枢与轨道的接触问题。设计了3种曲率半径的内凹C形电枢与同一曲率半径的轨道,研究了各组合的动态力学响应。数值模拟结... 为进一步提高电磁轨道发射器性能,应用LS-DYNA建立电磁轨道发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在C形电枢电磁轨道发射过程中电枢与轨道的接触问题。设计了3种曲率半径的内凹C形电枢与同一曲率半径的轨道,研究了各组合的动态力学响应。数值模拟结果显示:3种曲率半径的内凹C形电枢与轨道的接触力在0~0.1ms期间快速上升;从0.1ms到大约0.74ms期间,接触力一直在振荡,且幅度趋于变小;在0.74ms的时候,电枢达到临界速度,接触力发生较大的振荡;0.755ms时均发生了明显的波动,到达局部极小值。3种电枢接触面压力分布大致相同;轨道挠度曲线非常相似,且在电枢运动过后等值线图几乎没区别。以接触压力的突然大幅波动为标志电枢达到临界速度,且此后电枢与轨道的接触变得不稳定。内凹型曲面电枢与轨道的曲率配合情况对电枢与轨道的动态结构响应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发射器 C形电枢 接触力 临界速度 轨道挠度 动态响应
下载PDF
乳化程度对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禹 李根 +3 位作者 陈宇豪 张垒垒 张伟 王克亮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8,共7页
针对化学驱过程中驱油剂在岩心内会与原油产生乳状液,并对采收率产生一定影响的现象,通过对一元、二元、三元体系进行界面张力测定、测量体系与模拟油配制的乳状液的粒径、分析乳状液稳定性及贝雷岩心驱油实验,考察了乳化程度对复合体... 针对化学驱过程中驱油剂在岩心内会与原油产生乳状液,并对采收率产生一定影响的现象,通过对一元、二元、三元体系进行界面张力测定、测量体系与模拟油配制的乳状液的粒径、分析乳状液稳定性及贝雷岩心驱油实验,考察了乳化程度对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元体系与模拟油形成的乳状液平均粒径最小、稳定性最好、化学驱采收率最高,为31.08%;两种二元体系次之,化学驱采收率分别为17.25%和20.50%;一元体系不形成乳状液,化学驱采收率最低,为7.68%。说明体系乳化程度越深、乳状液越稳定的驱油体系驱油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稳定性 乳状液粒径分布 背散射光强度 化学驱采收率
下载PDF
新型自旋式抽油杆防偏磨扶正器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荣辉 张垒垒 +4 位作者 安会明 吴丽平 窦旭斌 邓雪菲 李晓晓 《甘肃高师学报》 2019年第2期41-43,共3页
针对现场有杆泵采油杆管偏磨问题及抽油杆井下工作环境,结合常见抽油杆扶正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新型自旋式抽油杆防偏磨扶正器的设计.从防偏磨设想到材料选择、结构及尺寸确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这种扶正器理论上实现了在摩擦... 针对现场有杆泵采油杆管偏磨问题及抽油杆井下工作环境,结合常见抽油杆扶正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新型自旋式抽油杆防偏磨扶正器的设计.从防偏磨设想到材料选择、结构及尺寸确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这种扶正器理论上实现了在摩擦点处的强制自旋及360°自旋功能,并且在机采效率和使用寿命上有望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泵采油 自旋式 防偏磨扶正器
下载PDF
滑道自旋式抽油杆防偏磨扶正器尺寸系列化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雪菲 张垒垒 +4 位作者 杨荣辉 窦旭斌 李晓晓 孙文昕 安会明 《甘肃高师学报》 2020年第2期19-24,共6页
滑道自旋式抽油杆防偏磨扶正器主要由杆体、摩擦套和活动接箍三部分组成.依据石油天然气行业相关标准对每个部分上的结构尺寸进行自主设计,最终形成6种尺寸组合,可以适用于有杆泵采油系统中的不同井深和不同偏磨位置,扩大了应用范围.
关键词 抽油杆 防偏磨扶正器 有杆泵采油
下载PDF
高频振动对渗吸采油效果的影响
16
作者 周尧 张垒垒 +6 位作者 杨心怡 颜鲁铭 杨文韬 韩腾 杨文强 韦新 安会明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2年第11期40-43,共4页
以极限静态渗吸采油为基础,进行了附加外界振动的动态渗吸实验。分别研究了单因素振动频率、振动加速度、振动时间对最终渗吸采收率的影响。发现外界振动对渗吸作用有积极影响,在极限静态渗吸采出程度的基础上可以提高渗吸采收率5%~6%... 以极限静态渗吸采油为基础,进行了附加外界振动的动态渗吸实验。分别研究了单因素振动频率、振动加速度、振动时间对最终渗吸采收率的影响。发现外界振动对渗吸作用有积极影响,在极限静态渗吸采出程度的基础上可以提高渗吸采收率5%~6%。提高渗吸采收率的最佳振动频率为35 Hz,最佳振动加速度为0.8 m/s2,最佳振动时间为1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渗吸 振动 特低渗透率 动态渗吸 采收率
下载PDF
复合式齿形抽油杆扶正器设计
17
作者 窦旭斌 张垒垒 +5 位作者 杨荣辉 邓雪菲 李晓晓 孙文昕 刘涛 安会明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0年第8期58-60,共3页
针对有杆泵采油系统中抽油杆、油管偏磨现象。结合有杆泵抽油工作状态,应用机械设计方法对复合式齿形抽油杆扶正器进行了结构、材质、工作原理三个方面的设计。结合19mm抽油杆配合50.3mm油管进行了具体尺寸设计。该设计从理论上能够有... 针对有杆泵采油系统中抽油杆、油管偏磨现象。结合有杆泵抽油工作状态,应用机械设计方法对复合式齿形抽油杆扶正器进行了结构、材质、工作原理三个方面的设计。结合19mm抽油杆配合50.3mm油管进行了具体尺寸设计。该设计从理论上能够有效降低偏磨现象,延长扶正器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杆泵 抽油杆 油管 偏磨 扶正器
下载PDF
T型端面齿对法兰螺纹连接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张垒垒 蹤雪梅 +1 位作者 王灿 张冬梅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6-830,共5页
针对带有T型端面齿的法兰的螺纹连接问题,分析了T型端面齿的结构、法兰工作过程中螺纹连接系统内部载荷的传递方式和螺纹紧固件的受力情况。建立了法兰扭矩、端面齿参数等与螺纹连接附加工作载荷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并与平面法兰螺纹连... 针对带有T型端面齿的法兰的螺纹连接问题,分析了T型端面齿的结构、法兰工作过程中螺纹连接系统内部载荷的传递方式和螺纹紧固件的受力情况。建立了法兰扭矩、端面齿参数等与螺纹连接附加工作载荷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并与平面法兰螺纹连接系统进行了对比;此外,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对T型端面齿法兰螺纹连接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T型端面齿的结构和分布对螺纹连接附加载荷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端面齿改变了法兰连接系统中螺纹紧固件的功能,降低了螺纹连接上的附加载荷以及载荷的波动;端面齿的形状和分布对螺纹连接附加载荷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齿形角、齿数影响较显著,其它参数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端面齿 工作机理 螺纹连接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陇中黄土高原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植被演替及其气候响应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仵慧宁 张彩霞 +2 位作者 赵海阔 张垒垒 赵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88-2500,共13页
末次冰盛期以来,地球系统经历了一次从冷到暖完整的气候旋回,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时段。本文基于陇中黄土高原会宁硝沟剖面河湖相-水下黄土沉积序列的高分辨率地层孢粉记录,探讨该区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植被演替及其气候响应模式... 末次冰盛期以来,地球系统经历了一次从冷到暖完整的气候旋回,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时段。本文基于陇中黄土高原会宁硝沟剖面河湖相-水下黄土沉积序列的高分辨率地层孢粉记录,探讨该区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植被演替及其气候响应模式,旨在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部署提供科学依据,且对进一步探讨区域气候演化机制、预测未来气候环境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硝沟剖面的孢粉记录揭示,末次冰盛期以来该区的植被演替过程为:荒漠草原(寒冷的盛冰期)→针叶疏林/森林草原(逐渐增温的冰消期)→针阔叶混交林为主的森林草原→针阔叶混交林(温暖的盛间冰期)→针叶疏林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相应的气候变化模式为:冷干→较温湿→较暖湿→暖湿→温凉偏干→较冷干。总体来看,末次冰盛期以来,研究区植被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随着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森林/疏林草原带自东南-西北发生多次进退;区域顶极植物群落为中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发育的针阔叶混交林,研究区早中全新世较长时期都有较大面积的针阔叶混交林发育;晚全新世植被退化为干草原/荒漠草原,一方面可能是气候持续变干的自然响应,另一方面可能也与此时强烈的人类活动对自然森林/草原植被的破坏导致的恶性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盛期 末次冰消期 全新世 孢粉记录 植被演替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