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鼠兔领域行为时间分配格局及其对风险环境适应的探讨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堰铭 张知彬 +1 位作者 魏万红 曹伊凡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338,共6页
采用直接观察法测定了高原鼠兔地面、洞道活动时间及进、出洞频率.结果表明,在07:00~18:00,雄性和雌性高原鼠兔平均地面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活动时间比例的87.09%和85.22%.地面活动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两性个体间无显著的差异.繁殖早... 采用直接观察法测定了高原鼠兔地面、洞道活动时间及进、出洞频率.结果表明,在07:00~18:00,雄性和雌性高原鼠兔平均地面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活动时间比例的87.09%和85.22%.地面活动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两性个体间无显著的差异.繁殖早期,成年雌体地面活动时间显著高于繁殖后期,第2胎幼体地面活动时间显著低于第1胎幼体.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高原鼠兔进洞频率存在极显著差异,5月成年雌体进洞频率最高,而成年雄体在4月进洞频率最低.研究结果验证了捕食风险可制约鼠兔属动物领域活动时间分配,高风险环境能增加其利用洞道的时间及频率的特定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领域 时间分配 捕食风险 适应
下载PDF
鼠害治理条件下鼠类群落变动的生态过程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堰铭 樊乃昌 +1 位作者 王权业 景增春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7-143,共7页
在高寒草甸鼠害治理过程中,因治理方式、强度以及环境的差异,鼠类群落的变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次生植被地区,灭杀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后,经补播、封育、灭杀残存高原鼢鼠等综合治理,5年内,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种群数量显著低于灭... 在高寒草甸鼠害治理过程中,因治理方式、强度以及环境的差异,鼠类群落的变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次生植被地区,灭杀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后,经补播、封育、灭杀残存高原鼢鼠等综合治理,5年内,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种群数量显著低于灭杀前(P<0.05),根田鼠和甘肃鼠兔种群数量剧烈波动,鼠类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年间波动大,群落不稳定;仅使用药物灭杀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3年后,高原鼢鼠种群数量与灭杀前无显著差异(P>0.05),鼠类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在灭鼠当年下降,以后各年间变动不显著。原生植被地区,使用药物灭杀高原鼠兔,高原鼢鼠种群数量上升,围栏封育措施,对高原鼠兔种群的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但对高原鼢鼠作用不显著(P>0.05);单一药物灭杀高原鼠兔,鼠类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变化,灭杀3年后,高原鼠兔种群数量与灭杀前无显著差异(P>0.05),高原鼢鼠显著增加(P<0.05)。人工大量捕杀高原鼢鼠,非围栏封育地区,高原鼠兔种群显著增加(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过程 鼠害治理 鼠类群落
下载PDF
高原鼢鼠挖掘对植物生物量的效应及其反应格局 被引量:33
3
作者 张堰铭 刘季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2-298,共7页
高原鼢鼠取食洞道处 ,在植物根系受损条件下 ,主要测定各类植物生物量变动的格局。原生植被样区 ,取食洞道回填土壤后 ,单子叶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 ,双子叶植物地上生物量及地下总生物量显著降低。植物地上总生物量与取食洞道的厚度... 高原鼢鼠取食洞道处 ,在植物根系受损条件下 ,主要测定各类植物生物量变动的格局。原生植被样区 ,取食洞道回填土壤后 ,单子叶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 ,双子叶植物地上生物量及地下总生物量显著降低。植物地上总生物量与取食洞道的厚度密切相关。土层厚度 <5cm的取食洞道 ,植物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显著下降 ;土层厚度 >1 0cm ,植物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变化。高原鼢鼠长期栖息植被退化的斑块地 ,在取食洞道区域 ,单子叶及双子叶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总生物量均显著降低。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地下啮齿动物对双子叶直根类植物的存活具有负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挖掘 植物生物量 效应 反应格局 觅食 高寒草甸
下载PDF
地下鼠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61
4
作者 张堰铭 刘季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4-154,共11页
地下鼠生活型、行为、种群结构的特殊性 ,决定了此类动物对植被、土壤及生态系统作用的多样性。地下挖掘能改变土壤的物理环境 ,导致土壤类型、发育速率、营养可利用性、微地形等的变化。地下啃食直接影响植物的形态、丰富度、种间竞争... 地下鼠生活型、行为、种群结构的特殊性 ,决定了此类动物对植被、土壤及生态系统作用的多样性。地下挖掘能改变土壤的物理环境 ,导致土壤类型、发育速率、营养可利用性、微地形等的变化。地下啃食直接影响植物的形态、丰富度、种间竞争、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组成等 ,植物对植食性动物的防御策略具有更明显的化学防卫特性。地下鼠与其他植食性动物种间竞争、空间利用等关系密切 ,是食肉动物重要的食物资源。地下鼠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空间异质性、营养结构和循环、碳素储存以及微量气体释放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均能产生重要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鼠 生物学特征 生态系统 作用
下载PDF
高原鼠兔间断性移动模式与反捕食对策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堰铭 张知彬 +1 位作者 魏万红 曹伊凡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247,共6页
本文采用直接观测法,测定了高原鼠兔地面移动频率及每次移动距离。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地面移动频率和每次移动距离依繁殖时期、年龄及性别而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繁殖早期,成年雄体地面活动频率大于成年雌体。繁殖后期,第1胎雄性幼体大于... 本文采用直接观测法,测定了高原鼠兔地面移动频率及每次移动距离。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地面移动频率和每次移动距离依繁殖时期、年龄及性别而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繁殖早期,成年雄体地面活动频率大于成年雌体。繁殖后期,第1胎雄性幼体大于同年龄的雌体。繁殖早期,成年雌体地面活动频率高于繁殖后期,而幼体与成体之间无显著的差异。繁殖初期雄体每次移动距离大于雌体,其它时期雌、雄体之间则无明显的差别。雄体每次移动距离逐月降低。雌体每次移动距离无显著的季节性差异。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暴露于风险环境中的植食性小哺乳动物,主要采取间断性移动模式,增加反捕食时间投入,降低风险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移动 间断性 捕食风险
下载PDF
高原鼢鼠种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堰铭 周文扬 +1 位作者 樊乃昌 张道川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5期359-361,共3页
应用标志流放法对高原鼢鼠种群进行的三年研究表明,其种群数量年内呈增长趋势,年间呈非周期性波动;不同季节雌、雄行为特点差异较大;迁移扩散多数发生在每年10月以后;交配期主要是雄体挖掘寻找配偶;雄体迁入、迁出比率较大。
关键词 高原鼢鼠 种群动态 鼠科 生态学
下载PDF
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及生产力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堰铭 刘季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本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鼢鼠栖息 1 0年的斑块 ,植物群落的物种数减少 ,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 ,地上、地下总生物量显著降低 ,单子叶和可利用双子叶植物生物量极显著减少 ,但不可利用双子叶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高原鼢鼠去除 5年后 ,斑... 本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鼢鼠栖息 1 0年的斑块 ,植物群落的物种数减少 ,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 ,地上、地下总生物量显著降低 ,单子叶和可利用双子叶植物生物量极显著减少 ,但不可利用双子叶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高原鼢鼠去除 5年后 ,斑块内植物群落的单子叶植物物种数增加 ,而双子叶植物下降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 ,地上、地下总生物量显著增加 ,单子叶和可利用双子叶植物生物量增加极显著 ,不可利用双子叶植物生物量显著降低。高原鼢鼠栖息 1 0年的斑块 ,净初级生产量较未栖息地区减少 68 98%。高原鼢鼠去除 5年后 ,净初级生产量增加 ,但仅达到未栖息地区的5 8 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高寒草甸 植被特征 生产力 植物生物量
下载PDF
草地有害啮齿动物监测专家系统设计介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堰铭 苏建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9-225,共7页
主要介绍了青藏高原草地有害啮齿动物监测专家系统的建造原理和方法。该系统由综合数据库、知识库、推理机、知识编辑语言及系统建造支持环境等部分组成,文中详细说明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以及与其它部分的相互关系。该系统可对青藏高原有... 主要介绍了青藏高原草地有害啮齿动物监测专家系统的建造原理和方法。该系统由综合数据库、知识库、推理机、知识编辑语言及系统建造支持环境等部分组成,文中详细说明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以及与其它部分的相互关系。该系统可对青藏高原有害啮齿动物种群动态进行长期监测,快速准确地预测预报草地植被受害状况,并根据生态环境特点,对有害啮齿动物综合治理进行规划,为用户提供长期治理的技术和多种可供选择的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青藏高原 有害啮齿动物 鼠类监测 专家系统
下载PDF
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及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40
9
作者 张堰铭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35-440,共6页
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与双子叶植物在地上生物量中所占百分比的对数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草地次生植被面积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 土丘覆盖植物的恢复速率则随高原鼢... 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与双子叶植物在地上生物量中所占百分比的对数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草地次生植被面积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 土丘覆盖植物的恢复速率则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增加而显著地降低。植物群落组成的种数与种群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单子叶植物重要值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双子叶直根类植物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双子叶植株内含次生化合物的物种重要值则与种群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捕杀高原鼢鼠后, 禾草类、莎草类重要值上升, 植物地上生物量增加不显著( P> 0-05) , 但禾草类增加极显著(P< 0-0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高寒草甸 群落特征 演替 植物
下载PDF
捕杀对高原鼢鼠种群年龄结构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堰铭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4-210,共7页
捕杀高原鼢鼠后,残鼠种群与自然种群年龄结构相比较,5月差异性显著(X2=997,P<005);7月和10月差异极显著(X2=15134,X2=15612,P<001)。5月,残鼠种群成年Ⅰ组占最大比例(53... 捕杀高原鼢鼠后,残鼠种群与自然种群年龄结构相比较,5月差异性显著(X2=997,P<005);7月和10月差异极显著(X2=15134,X2=15612,P<001)。5月,残鼠种群成年Ⅰ组占最大比例(5345%);自然种群成年Ⅱ组占最大比例(4844%)。7月,残鼠种群幼年组和亚成年组所占比例之和(3506%)明显高于自然种群(2200%)(P<005)。10月,残鼠种群近老年组和老年组所占比例之和(962%)明显低于自然种群(2308%)(P<005)。残鼠种群成年Ⅰ组雌鼠怀孕率(8462%)明显高于自然种群(5833%)(P<005);平均胎仔数(332)也高于自然种群(285),但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年龄结构 繁殖 捕杀
下载PDF
捕食风险对高原鼠兔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魏万红 曹伊凡 +2 位作者 张堰铭 殷宝法 王金龙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9-325,共7页
我们在野外条件下利用赤狐的粪尿增加高原鼠兔的捕食风险 ,采用目标动物抽样法对高原鼠兔的 5种行为进行观察 ,分析天敌动物气味增加与天敌动物数量增加对高原鼠兔行为影响的差异 ,探讨高原鼠兔对捕食风险的权衡能力及面对不同风险的行... 我们在野外条件下利用赤狐的粪尿增加高原鼠兔的捕食风险 ,采用目标动物抽样法对高原鼠兔的 5种行为进行观察 ,分析天敌动物气味增加与天敌动物数量增加对高原鼠兔行为影响的差异 ,探讨高原鼠兔对捕食风险的权衡能力及面对不同风险的行为决策。 2 0 0 1年 ,在捕食风险处理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1 8只 ,雌性成体2 5只 ,雄性幼体 35只和雌性幼体 4 2只 ,在对照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1 4只 ,雌性成体 1 5只 ,雄性幼体 2 2只和雌性幼体 1 1只 ;2 0 0 2年 ,在捕食风险处理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7只 ,雌性成体 1 2只 ,在对照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8只 ,雌性成体 1 5只。研究结果表明 :增加赤狐的气味后 ,高原鼠兔通过改变行为策略以适应捕食风险的增加。当气味源刚放入后 ,与对照样方比较 ,高原鼠兔明显增加了观察和鸣叫的频次 ,相应减少了取食的频次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高原鼠兔并未对气味产生适应性。当天敌动物的数量增加后 ,赤狐气味的增加对高原鼠兔行为的影响较小 ,在捕食风险超出高原鼠兔的耐受范围时 ,高原鼠兔扩散。同时 ,高原鼠兔的行为在雌雄之间、成体与幼体之间没有明显的不同 ,雌雄个体、成幼体均采用相同的行为策略减小捕食风险。以上结果表明 :捕食风险明显影响高原鼠兔的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捕食风险 行为 时间分配 气味 适应性
下载PDF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高原鼠兔的繁殖特征 被引量:25
12
作者 殷宝法 王金龙 +2 位作者 魏万红 张堰铭 曹伊凡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2-228,共7页
2002年4月至8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附近,采用标志重捕法对高原鼠兔的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高原鼠兔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4月下旬和5月为繁殖高峰期,雄性的睾丸重而饱满,雌性的怀孕率最大。雄性成体的体重... 2002年4月至8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附近,采用标志重捕法对高原鼠兔的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高原鼠兔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4月下旬和5月为繁殖高峰期,雄性的睾丸重而饱满,雌性的怀孕率最大。雄性成体的体重和睾丸重在繁殖期的不同时段具有显著的差异,在4月11日至5月10日、6月11日至7月10日体重和睾丸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雌性怀孕早期胚胎数与临产前胚胎数没有显著差异,未发现胚胎吸收现象;同时,胚胎数在繁殖期的不同时段存在显著差异。采用种群统计学中同生群的划分方法,将5~8月份出生的幼体依次记为L1、L2、L3、L4。在出生后20天内L1、L2幼体存活率明显高于L3、L4;在从出生50天至80天期间L1的存活率显著高于L2。当年出生的雌雄幼体在发育上存在不同步现象,当年出生的雌性幼体性成熟早,有的可以直接参加繁殖,但当年出生的雄性幼体却无此现象。结果表明:在海北地区,经过综合治理后,高原鼠兔的生境发生改变,其繁殖策略也随之发生改变,即,减少每次繁殖活动的投入,增加繁殖次数,延长繁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草甸 高原鼠兔 繁殖特征 繁殖策略 生境
下载PDF
高原鼢鼠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王权业 张堰铭 +1 位作者 魏万红 边疆晖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3-199,共7页
在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两种栖息地中捕获高原鼢鼠 1 44只 ,将 92只鼢鼠的胃内容物对照已知植物组织的显微结构进行分析 ,以确定其食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两种栖息地之间的植被组成有极大的差异 ,但是高原鼢鼠的食物组成在两种栖息... 在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两种栖息地中捕获高原鼢鼠 1 44只 ,将 92只鼢鼠的胃内容物对照已知植物组织的显微结构进行分析 ,以确定其食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两种栖息地之间的植被组成有极大的差异 ,但是高原鼢鼠的食物组成在两种栖息地之间和性别之间均无明显的不同 ,不同植物出现的频次却有明显的差异。禾本科植物在高原鼢鼠的胃内容物中基本没有发现 ,对莎草科植物也只取食两个物种 ,高原鼢鼠所取食的植物主要是杂类草。在两种栖息地中高原鼢鼠喜食度指数最高的 9种植物均为鹅绒委陵菜、直立梗唐松草、丽江风毛菊、雪白委陵菜、美丽风毛菊、细叶亚菊、异叶米口袋、磨岭草和棘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食性 栖息地 食草动物
下载PDF
高原鼠兔家群空间领域的季节性动态格局 被引量:18
14
作者 曲家鹏 李克欣 +3 位作者 杨敏 李文靖 张堰铭 Andrew T.Smith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5-220,共6页
为探讨高原鼠兔家群空间领域的季节特征,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的5 ~8月,在青海省玛沁县,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最小多边形面积法对其家群巢区和核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高原鼠兔巢区和核域面积存在显著差异。5、6月份,成体巢区... 为探讨高原鼠兔家群空间领域的季节特征,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的5 ~8月,在青海省玛沁县,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最小多边形面积法对其家群巢区和核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高原鼠兔巢区和核域面积存在显著差异。5、6月份,成体巢区面积显著大于幼体,但二者核域面积却无显著差异; 7月份,成体与第1胎幼体巢区及核域面积均显著大于第2胎。5、6月份雄性成体巢区显著大于7、8月份, 6、7月份雌性成体巢区显著大于5月和8月份。巢区及核域面积均与家群个体数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说明季节和家群结构均可对高原鼠兔空间领域产生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域 巢区 高原鼠兔 季节动态 家群
下载PDF
不同种群密度下高原鼠兔的行为模式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金龙 魏万红 +1 位作者 张堰铭 殷宝法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8-607,共10页
在2003年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的繁殖初期、繁殖盛期、繁殖中期和繁殖末期,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其不同种群密度条件下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探讨高原鼠兔的行为变化和种群密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繁殖盛期和繁殖中期,低密度... 在2003年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的繁殖初期、繁殖盛期、繁殖中期和繁殖末期,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其不同种群密度条件下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探讨高原鼠兔的行为变化和种群密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繁殖盛期和繁殖中期,低密度种群内雌性高原鼠兔的观望时间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种群内,而在其它两个时期内无明显不同;雄性高原鼠兔的观望时间在不同密度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同一密度条件下,雄性高原鼠兔的观望行为持续时间和发生频次均表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而雌性高原鼠兔无明显差异。高原鼠兔的地面活动时间在不同种群密度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低密度种群内,雄性高原鼠兔的地面移动距离和频次均呈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而雌性高原鼠兔的差异不显著;高密度种群内,雌、雄个体的地面移动距离和频次都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在高原鼠兔的社会行为中,亲昵行为和攻击行为强度在不同种群密度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在同一密度条件下,亲昵行为和攻击行为强度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上结果说明高原鼠兔的行为变化与其繁殖期和性别有明显的关系,而在密度间无明显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在不同的繁殖期,动物的繁殖投入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行为 繁殖 种群密度 行为模式 繁殖盛期 季节性变化 季节性差异 持续时间 移动距离
下载PDF
高原鼠兔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曲家鹏 杨敏 +3 位作者 李文靖 李克欣 张堰铭 Andrew T.Smith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50,共7页
采用标志重捕法测定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和性比,探讨其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及原因。结果显示,繁殖早期,家群由越冬成体和第1胎幼体构成;繁殖后期,家群主要由第1胎幼体构成。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依季节存在显著的差异。5月,成体和雌性第... 采用标志重捕法测定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和性比,探讨其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及原因。结果显示,繁殖早期,家群由越冬成体和第1胎幼体构成;繁殖后期,家群主要由第1胎幼体构成。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依季节存在显著的差异。5月,成体和雌性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其他月份;5月和6月雄性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7月和8月;6月第2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7月和8月;7月雄性第2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8月。7月和8月,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第2胎幼体。高原鼠兔家群内5月成体性比显著高于7月和8月。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在冬季漫长、食物匮乏以及繁殖季节极短等条件下,调整家群结构,提高繁殖成功率,使其种群在严酷的高寒环境中得以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家群结构 年龄组成 性比 季节变异
下载PDF
高原鼠兔种群的性比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金龙 魏万红 +2 位作者 张堰铭 殷宝法 曹伊凡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81,共5页
The sex ratio(♂/♀) of plateau pika′s(Ochotona curzoniae) population was studied by re-captured method in the region of the Haibei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Research Station, 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th... The sex ratio(♂/♀) of plateau pika′s(Ochotona curzoniae) population was studied by re-captured method in the region of the Haibei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Research Station, 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rom April of 2001 to August of 2002.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1∶1 in adult′s sex ratio in whole breeding season,whereas the sex ratio of juvenile had some fluctuations among different age stages. The sex ratio of the second litter varied significantly from embryo to 60-day-old, but no difference at the first and the third litter. We concluded it was caused by conflict between maternal strategy and juvenile′s strateg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ex ratio were found both in adult and juvenile between 2001 and 2002. The sex ratio of plateau pika before and after overwintering did not vary. In summary, we proposed that sex ratio of plateau pika′s population was not influenced by exogenous factors, but some self-regulation mechanisms may be inv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种群 性比 生态学
下载PDF
微卫星技术在高原鼠兔繁殖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殷宝法 魏万红 +2 位作者 张堰铭 王金龙 曹伊凡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1-406,共6页
20 0 2年 4~ 8月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对高原鼠兔的种群进行标志重捕 ,用眶下取血法对标志的鼠兔各取血样 10 0 μL ,使用 8对引物对血样中的DNA微卫星序列进行扩增。结果每对引物所扩增的产物都具有明显的多态性 ... 20 0 2年 4~ 8月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对高原鼠兔的种群进行标志重捕 ,用眶下取血法对标志的鼠兔各取血样 10 0 μL ,使用 8对引物对血样中的DNA微卫星序列进行扩增。结果每对引物所扩增的产物都具有明显的多态性 ;结合野外行为观察对这些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 ,基本上对当年出生幼体的父权进行了准确的确定 ;从中发现高原鼠兔的交配体制为多配制 ,其家庭中存在等级制度 ,处于统治地位的雄性的繁殖成功率明显高于处于从属地位的雄性个体。上述工作表明微卫星技术在动物行为研究中具有很高的优越性 ,在高原鼠兔社会动态、亲缘关系和行为进化等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微卫星 多态性 亲缘关系 交配制度
下载PDF
动物生活史进化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聂海燕 刘季科 +2 位作者 苏建平 张堰铭 张洪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267-4277,共11页
综述了生活史性状、生活史对策、权衡、适合度及进化种群统计学等动物生活史进化领域的进展。权衡是生活史性状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分为生理权衡与进化权衡。适合度是相对的,与个体所处的特定环境条件有关,性状进化与适合度之间关系紧... 综述了生活史性状、生活史对策、权衡、适合度及进化种群统计学等动物生活史进化领域的进展。权衡是生活史性状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分为生理权衡与进化权衡。适合度是相对的,与个体所处的特定环境条件有关,性状进化与适合度之间关系紧密。适合度是生活史进化理论研究的焦点。探讨动物生活史对策的理论很多,影响最大的是MacArthur和Wilson提出的r对策及K对策理论。随年龄的增长,动物存活率及繁殖率逐步下降的过程,称为衰老;解释衰老的进化理论主要有突变-选择平衡假设和多效对抗假设。进化种群统计学将种群统计学应用于生活史进化研究,为探讨表型适合度的进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将进化种群统计学、数量遗传学及特定种系效应理论进行整合,建立完整的动物生活史进化综合理论体系,是当代此领域的最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史对策 适合度 权衡 生活史性状 衰老 进化种群统计学
下载PDF
小型哺乳动物的繁殖投入与繁殖成功率 被引量:7
20
作者 殷宝法 魏万红 +2 位作者 张堰铭 曹伊凡 王金龙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9-265,共7页
动物的繁殖活动关系到整个种群的生存与灭绝 ,繁殖投入和繁殖成功率是繁殖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繁殖投入的划分入手 ,综述了小型哺乳动物的繁殖投入和繁殖成功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繁殖生态学中的应用等 ,阐... 动物的繁殖活动关系到整个种群的生存与灭绝 ,繁殖投入和繁殖成功率是繁殖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繁殖投入的划分入手 ,综述了小型哺乳动物的繁殖投入和繁殖成功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繁殖生态学中的应用等 ,阐述了小型哺乳动物能够根据自身的状态调整每次繁殖活动中的时间投入和能量分配 ,采取不同的繁殖对策。这些繁殖对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其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适合度。并且指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繁殖生态学中的应用将大大加快这一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繁殖投入 繁殖成功率 适合度 繁殖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