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儿童慢性无菌性骨髓炎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刘海梅 张天誉 +9 位作者 马乐 张志勇 徐萌 张涛 徐虹 唐雪梅 杨思睿 俞海国 宋红梅 孙利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278-284,共7页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慢性无菌性骨髓炎(chronic nonbacterial osteomyelitis,CNO)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CNO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国内5家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慢性无菌性骨髓炎(chronic nonbacterial osteomyelitis,CNO)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CNO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国内5家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CNO患儿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纯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组、传统抗风湿病药物(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组、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tumor necrosis factor inhibitor,TNF-i)组、双膦酸盐组、双膦酸盐+TNF-i组,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并采用改良医师总体评估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共纳入58例CNO患儿,男女比例约为1.15(31例比27例);平均发病年龄为(8.5±3.4)岁,平均确诊年龄为(9.8±3.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0.9(5.0,30.1)个月;近3年共确诊46例(79.3%);发热31例(53.4%)、骨痛和/或关节痛54例(93.1%)、红细胞沉降率升高51例(87.9%)、C反应蛋白升高45例(77.6%);常见骨受累部位为下肢骨,其中股骨42例、胫骨41例,3例就诊时即存在椎骨压缩性骨折;33例骨活检结果为亚急性或慢性骨髓炎;各治疗组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562),双膦酸盐+TNF-i组11个月缓解率为60.0%,NSAID组和DMARD组11个月缓解率分别为55.6%和33.3%;NSAID组和TNF-i组12个月缓解率分别为66.7%和52.4%;共40例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终点治疗缓解率为81.3%。结论我国多中心CNO患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骨痛和/或关节痛为主要临床特点,可伴有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基本正常、C反应蛋白和/或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各治疗组疗效相似,目前NSAID抗炎治疗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慢性无菌性骨髓炎 临床特点 诊疗效果
下载PDF
19例儿童白塞病样8号染色体三体临床特征分析
2
作者 赵婉雯 刘海梅 +3 位作者 张天誉 杨思睿 孙利 宋红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299-305,共7页
目的结合文献报道,对多中心诊治的白塞病样8号染色体三体(Beh?et’s disease like trisomy 8,T8-BD)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以提升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与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 目的结合文献报道,对多中心诊治的白塞病样8号染色体三体(Beh?et’s disease like trisomy 8,T8-BD)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以提升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与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及中英文文献库中检索的T8-BD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资料、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纳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T8-BD患儿6例、10篇文献中的T8-BD患儿13例。19例T8-BD患儿中,男童4例(21.1%),女童15例(78.9%);中位起病年龄为8岁(范围:0~1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溃疡(94.7%),外阴溃疡(57.9%),发热(57.9%,其中4例有周期热样表现);合并恶性血液病14例(73.7%),消化道病变9例(47.4%),皮肤病变7例(36.8%),脑脊液压力升高1例(5.3%)。发育异常7例(36.8%),其中发育迟缓5例,褶纹深3例,关节畸形3例,特殊面容1例,智力障碍1例,胼胝体发育不全1例。辅助检查示血细胞减少11例(57.9%);C反应蛋白升高11例(57.9%),红细胞沉降率升高9例(47.4%)。治疗方面,糖皮质激素治疗11例(57.9%),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9例(47.4%),生物制剂治疗6例(31.6%),造血干细胞移植6例(31.6%),化学药物治疗3例(15.8%)。预后方面,死亡4例(21.1%),均为合并恶性血液病者。结论T8-BD患儿以女童多见,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口腔溃疡、外阴溃疡、发热,可合并消化道病变、皮肤病变、恶性血液病、发育异常,但亦有部分患儿起病时伴有其他不典型表现,临床医生应注意识别。整体来看,T8-BD患儿预后尚可,但合并恶性血液病者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差,死亡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8号染色体三体 儿童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OBC-g-GMA对回收PP/PE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萍 李迎春 +3 位作者 王文生 赵今 张天誉 董红岭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6-141,152,共7页
以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OBC)、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OBC(OBC-g-GMA)为增容剂,在回收聚丙烯(rPP)/回收聚乙烯(rPE)(质量比为50/50)共混物中分别加入rPP和rPE总质量15%的OBC,OBC-g-GMA,制备rPP/rPE/OBC,rPP/rPE/OBC-g-GMA复合材... 以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OBC)、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OBC(OBC-g-GMA)为增容剂,在回收聚丙烯(rPP)/回收聚乙烯(rPE)(质量比为50/50)共混物中分别加入rPP和rPE总质量15%的OBC,OBC-g-GMA,制备rPP/rPE/OBC,rPP/rPE/OBC-g-GMA复合材料,分析了OBC和OBC-g-GMA对rPP/rPE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接触角分析表明,rPP和rPE产生了极性较大的羧基基团,向rPP/rPE共混物中加入OBC-g-GMA后,GMA中存在的环氧基团与羧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极性较小的酯类聚合物;熔体流动速率(MFR)和流变性能分析表明,向rPP/rPE共混物中添加OBC-g-GMA后,rPP/rPE/OBC-g-GMA的MFR减小,复合黏度、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在OBC的物理增容和GMA环氧基化学反应增容的协同作用下进一步提升;OBC-g-GMA作为rPP/rPE共混物的增容剂,提高了rPP与rPE间的相容性,使得rPP/rPE/OBC-g-GMA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显著提高,分别达到39.9 kJ/m^(2)和640.3%,较rPP/rPE分别提高639%和406%,较rPP/rPE/OBC分别提高55.3%和31%,但拉伸强度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聚丙烯 回收聚乙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 熔融共混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儿童单基因狼疮诊治进展
4
作者 张天誉 马明圣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9-463,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与遗传、环境及免疫等因素相关。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单基因狼疮被发现。根据致病基因/途径的不同,儿童单基因狼疮的临床表现也不同,有不同的靶向治疗方案。该文将总结不同通...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与遗传、环境及免疫等因素相关。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单基因狼疮被发现。根据致病基因/途径的不同,儿童单基因狼疮的临床表现也不同,有不同的靶向治疗方案。该文将总结不同通路儿童单基因狼疮的临床特点和可能的治疗靶点,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单基因狼疮患者提供帮助,并尽早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单基因 狼疮 临床表现 治疗
原文传递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与Ⅰ型干扰素疾病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天誉 宋红梅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6-400,共5页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在固有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STING通路不当或过度激活与多种Ⅰ型IFN疾病相关;近来,随着国内外研究进展,STING通路调节剂已成为治疗Ⅰ型IFN疾病的一个热点领域,STING通路逐渐被认为是治疗的新方向。本文系...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在固有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STING通路不当或过度激活与多种Ⅰ型IFN疾病相关;近来,随着国内外研究进展,STING通路调节剂已成为治疗Ⅰ型IFN疾病的一个热点领域,STING通路逐渐被认为是治疗的新方向。本文系统综述了环磷酸鸟苷-腺苷合成酶(cGAS)-STING通路及相关Ⅰ型IFN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cGAS-STING信号通路、Ⅰ型IFN疾病及治疗进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Ⅰ型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信号通路 Ⅰ型干扰素疾病 治疗
原文传递
爱的感动
6
作者 张天誉 《作文与考试(小学版)》 2015年第17期44-44,共1页
从小到大,虽然经常在书籍和电视中看到“感动”一词,但自己却从来不懂“感动”是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长大了,也在那一个瞬间,忽然让这份“感动”从心中涌起,明白了它的含义,更懂得了父爱的珍贵……
关键词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