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国历史发展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
作者 张太原 《中共党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7,共10页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由此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为人类...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由此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华文明蒙上一层厚厚的烟尘。从那时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使命 中国历史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文明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传承发展 中华文明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挑战和对策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太原 李俊峰 陈启清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2期83-86,共4页
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对外贸易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比如:全球经济不平衡、贸易保护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压力与产品结构薄弱、宏观调控影响等。为此,新时... 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对外贸易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比如:全球经济不平衡、贸易保护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压力与产品结构薄弱、宏观调控影响等。为此,新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策略可调整为将外贸发展放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框架内,从优化经济内部结构入手,调整对外贸易的格局和战略;在改善贸易盈余的同时,加快贸易结构的调整;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的转变;对外经济政策宜以改善国内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外贸顺差 高储蓄率 贸易增长方式 国内资源配置效率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太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0-35,共6页
在 2 0世纪 30年代特定的社会背景下 ,中国兴起了一股“全盘西化”思潮。这一思潮在当时不但有着广泛的社会性 ,而且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它是五四之后激进主义思想潮流的一支 ,在当时消解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表达了中国人希图赶... 在 2 0世纪 30年代特定的社会背景下 ,中国兴起了一股“全盘西化”思潮。这一思潮在当时不但有着广泛的社会性 ,而且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它是五四之后激进主义思想潮流的一支 ,在当时消解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表达了中国人希图赶上西方国家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它关于文化认识的局限性以及没有找到实现这一主张的现实力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全盘西化"思潮 陈序经 张熙若 民族危机
下载PDF
抗日战争与中共的中华民族观的形成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太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62,共11页
受国内"中华民族"观念的影响,中共成立以后尽管在不少地方使用了这一概念,但是对它的具体含义一直存在着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直到全民族抗战开始以后,中共的中华民族观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一,相对于众多的类似称谓,"... 受国内"中华民族"观念的影响,中共成立以后尽管在不少地方使用了这一概念,但是对它的具体含义一直存在着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直到全民族抗战开始以后,中共的中华民族观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一,相对于众多的类似称谓,"中华民族"一词的运用取得了压倒性优势。第二,"中华民族"的含义趋于明确: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简称或统称;不是"一个",也不是"整个",而是"各个"。第三,中华民族的整体自决代替了少数民族的单个"自决"。第四,从中华民族的角度和立场上来定位自身的存在。这种调整和变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长期以来,在中共的各种言说中,"民族自决"与"统一中国"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而中华民族概念的丰富和确定,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理论和现实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 抗日 中华民族
下载PDF
孙中山与党化教育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太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6-60,共5页
党化教育的思想倾向最早可追溯到五四时期孙中山对学生运动的评论。国民党一大前后,孙中山使之变成了一种常规的宣传政策,并落实到学校教育。中山大学的创办即是党化教育的成果。但是这一词语的广泛使用是在东南大学易长风潮以后,并随... 党化教育的思想倾向最早可追溯到五四时期孙中山对学生运动的评论。国民党一大前后,孙中山使之变成了一种常规的宣传政策,并落实到学校教育。中山大学的创办即是党化教育的成果。但是这一词语的广泛使用是在东南大学易长风潮以后,并随着北伐的成功,而遍布国民党势力所达地区。其内容因时间和场合而往往有不同的解释。大致说来,北伐前主要作为国民党的一种宣传政策,向学生和民众宣传党义;而北伐后则主要作为一种教育政策,致力于控制教育权,并把国民党的主义和政策作为一种常规的教育内容推行于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国民党 党化教育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潮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太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7-128,共12页
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成为"世间最新鲜动人的思潮",相对于中国以前崇尚"维多利亚时代的西欧文明",胡适称之为"文化评判上的大翻案"。这种文化潮流的转移,与中共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有密切关系。从地下... 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成为"世间最新鲜动人的思潮",相对于中国以前崇尚"维多利亚时代的西欧文明",胡适称之为"文化评判上的大翻案"。这种文化潮流的转移,与中共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有密切关系。从地下到公开,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无孔不入":面向基层社会,力图使文化大众化;结合实际斗争,保持"政治的优位"。如此种种,显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盛。而能够引领时代思潮,或许正是中共领导革命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左翼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主流报刊上的马克思学说之运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太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34,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在国共斗争激烈的时期,国民党对马克思学说自然去之唯恐不尽,有不少人甚至因"马"字而生罪。但是,在国民党主办或控制的报刊上,马克思学说却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被提起或运用。唯物辩证法、社会形态的演进及社会主... 20世纪30年代,在国共斗争激烈的时期,国民党对马克思学说自然去之唯恐不尽,有不少人甚至因"马"字而生罪。但是,在国民党主办或控制的报刊上,马克思学说却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被提起或运用。唯物辩证法、社会形态的演进及社会主义的趋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等这些本来属于共产党人的理论主张时隐时现,甚至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也并不是完全禁忌的。这特别能体现马克思学说的深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经济 国民党 马克思 社会主义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者对中国共产党的批评与指责——以《独立评论》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太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8-76,共9页
《独立评论》周围的一些自由知识分子,在严重外患的背景下,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上,逐渐认同国民党而反对共产党;同时本来根深蒂固的自由主义立场,自然也使他们对中共进行了许多批评;此外,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盲论环境中,他们对中共的认识还很... 《独立评论》周围的一些自由知识分子,在严重外患的背景下,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上,逐渐认同国民党而反对共产党;同时本来根深蒂固的自由主义立场,自然也使他们对中共进行了许多批评;此外,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盲论环境中,他们对中共的认识还很难摆脱偏见和错误。具体把握30年代这些自由知识分子对中共的态度,对认识这一群体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政治特征及政治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评论 自由知识分子 共产主义 共产党
下载PDF
从边缘到中心:《独立评论》的创办宗旨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太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69,共8页
近代社会的转型,造成了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同时也带来了知识分子重新走向“中心”的凭借——近代报刊。胡适等自由知识分子创办《独立评论》的宗旨,就是要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他们希望以“独立”的旗帜、“负责任的言论”... 近代社会的转型,造成了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同时也带来了知识分子重新走向“中心”的凭借——近代报刊。胡适等自由知识分子创办《独立评论》的宗旨,就是要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他们希望以“独立”的旗帜、“负责任的言论”,带动一种新的政治力量,以求在社会“中心”占一席之地,进而把“任何党派”和“任何成见”都纳入自己的麾下,或者至少给它们的社会走向以一定影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种自觉的社会“中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中心 独立评论 知识分子
下载PDF
从新中国衣着消费的变化看社会变迁——以北京城市居民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太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5,共8页
衣着是社会变迁的特殊载体。1949年至1999年,北京城市居民衣着消费所经历的三个阶段,正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迁的时期。以加工布料为主的单调时期,反映了政治伦理对社会生活的干预;从“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的变革时期... 衣着是社会变迁的特殊载体。1949年至1999年,北京城市居民衣着消费所经历的三个阶段,正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迁的时期。以加工布料为主的单调时期,反映了政治伦理对社会生活的干预;从“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的变革时期,反映了中国经济内部结构的调整;个性化、成衣化和高档化的成熟时期,折射出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审美观念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 衣着消费 北京市居民 社会变迁
下载PDF
中共党史视野下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太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1,共7页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再次论述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际上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思想,需要从中共党史上进行观照。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一条根本经...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再次论述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际上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思想,需要从中共党史上进行观照。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一条根本经验。而中国共产党历来的理论创新也是围绕怎样对待人民这条思想主线展开的。就习近平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一重要思想而言,与个人的阅历也是分不开的。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这一重要思想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和指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人民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谁是《独立评论》的经理人?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太原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1期178-184,共7页
笔者在阅读有关史料的过程中 ,发现《独立评论》的经理人 ① 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即胡适在中国公学时的学生黎昔非。这一发现与目前几乎所有的胡适传记著作及相关研究成果的说法 ,都有所不同。深入地探究这一问题 ,不但可以澄清这一历... 笔者在阅读有关史料的过程中 ,发现《独立评论》的经理人 ① 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即胡适在中国公学时的学生黎昔非。这一发现与目前几乎所有的胡适传记著作及相关研究成果的说法 ,都有所不同。深入地探究这一问题 ,不但可以澄清这一历史事实 ,而且对认识胡适也有所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评论 经理人 黎昔非 胡适 政论期刊 中国 新闻出版史
下载PDF
社会主义时期北京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太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3-130,共8页
从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上个世纪末,北京居民的消费观念经历了不断变化的几个阶段:(一)朴素扭曲的消费观念;(二)追潮赶浪的消费观念;(三)日趋个性化的消费观念。消费观念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北京 居民 消费观念 个性化
下载PDF
1956—1998年北京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之变迁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太原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4期53-63,共11页
关键词 收入变化 发展速度 1956-1998年 北京 居民家庭 消费水平
下载PDF
政策与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之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太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27,共10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其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生存条件的改善及生活样态的变化(1949-1977);从温饱到小康(1978-2002);全面小康的逐渐实现(2002年以后)。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人民生活状况与政治、经济和...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其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生存条件的改善及生活样态的变化(1949-1977);从温饱到小康(1978-2002);全面小康的逐渐实现(2002年以后)。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人民生活状况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与中共治国理政的政策相关。以各时期主流媒体的视角来展现这种变化并揭示其原因,有助于理解一个长时期的社会变迁,有助于理解中共的政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并可揭示推动中共自身变革的社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 生活 消费 小康
下载PDF
陈序经的文化“一致与和谐”理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太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2-78,共7页
陈序经在吸收西方文化思想的基础上 ,创立了文化的“一致与和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文化在空间和时间上 ,都含有一致与和谐 ;假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接触起来 ,其结果和趋势也是一致与和谐 ,而程度不等的两种文化相接触 ,则是低者... 陈序经在吸收西方文化思想的基础上 ,创立了文化的“一致与和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文化在空间和时间上 ,都含有一致与和谐 ;假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接触起来 ,其结果和趋势也是一致与和谐 ,而程度不等的两种文化相接触 ,则是低者被高者逐渐代替的一致 ;一致与和谐之所以存在 ,是由于创造文化的个人的相同相异造成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正是根据这一理论 ,陈序经得出了他的“全盘西化”观。由于这一理论既有对文化认识的某种合理性 ,又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那么 ,在此之上的“全盘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序经 文化理论 一致与和谐 全盘西化
下载PDF
《独立评论》的社员及其主要撰稿人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太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77,共6页
关于《独立评论》的社员曾有不同的说法,但都不确。综合各种资料可知,最初的社员是:胡适、丁文江、蒋廷黻、傅斯年、翁文灏、任鸿隽、陈衡哲、竹垚生、吴涛鸣、周炳琳、顾湛然;后补的社员是:吴景超、周诒春、张奚若、何廉、张忠绂、陈... 关于《独立评论》的社员曾有不同的说法,但都不确。综合各种资料可知,最初的社员是:胡适、丁文江、蒋廷黻、傅斯年、翁文灏、任鸿隽、陈衡哲、竹垚生、吴涛鸣、周炳琳、顾湛然;后补的社员是:吴景超、周诒春、张奚若、何廉、张忠绂、陈之迈、陈岱孙、顾一樵、陈受颐。而从各自的经历、职业和主张来看,《独立评论》的社员和主要撰稿人大都是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评论 社员 知识分子
下载PDF
学以致用与学以求知:20世纪30年代的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之争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太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4,共11页
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教育大发展的时代,又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不只是政府中人,即使一般教育者也都希望能对变革施加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的碰撞。其中,最鲜明的两种观点是学以致用与学以求知。本来这是相辅相成并不矛盾的两... 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教育大发展的时代,又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不只是政府中人,即使一般教育者也都希望能对变革施加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的碰撞。其中,最鲜明的两种观点是学以致用与学以求知。本来这是相辅相成并不矛盾的两个问题,之所以发生争论,关键是其背后所着意的社会问题不同。当时参与论争的,明显的有两类人:一是党化教育者,二是自由教育者,他们各自的主张实际上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和和改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职业 教育 国民党
下载PDF
延安整风怎样锻造了中国共产党?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太原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110,287,共11页
延安整风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其最大的成效就是重新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具体表现为:整肃了由来已久的主观主义与宗派主义,确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思想地位,强化了一元化的领导体制,确立了全党的领导核心,创立了... 延安整风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其最大的成效就是重新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具体表现为:整肃了由来已久的主观主义与宗派主义,确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思想地位,强化了一元化的领导体制,确立了全党的领导核心,创立了“党的建设”的新模式,从而使中国共产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形态、气质和面貌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整风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评陈序经的“文化圈围”理论与“全盘”西化观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太原 《河北学刊》 2002年第6期135-139,共5页
陈序经在吸收西方文化思想的基础上 ,创立了他的“文化圈围”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在世界上的文化广泛联系之前 ,它们都各自成为一个“圈围” ,每一个圈围都包含许多的成分 ,这些成分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的 ;一方面的波动必然影响到别的... 陈序经在吸收西方文化思想的基础上 ,创立了他的“文化圈围”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在世界上的文化广泛联系之前 ,它们都各自成为一个“圈围” ,每一个圈围都包含许多的成分 ,这些成分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的 ;一方面的波动必然影响到别的方面 ;它们只有程度的不同 ,而没有性质的差异。正是根据这一理论 ,陈序经得出了“全盘”西化这样一个极端的观点。因此 ,这一理论的性质也就决定了“全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序经 文化 文化圈围 全盘西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