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奎渤 陈涛 +5 位作者 郭远清 李国威 黄创新 李金祥 黄少波 黄宗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6-990,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共297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性,...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共297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297例患者中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2.69%。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白蛋白浓度、手术时间、糖尿病、术前放疗及使用异体骨等5个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白蛋白浓度(OR=2.014,P=0.031)、手术时间(OR=1.650,P=0.042)、糖尿病(OR=4.457,P=0.018)和术前放疗(OR=17.338,P=0.004)。【结论】术前白蛋白浓度、手术时间、糖尿病和术前放疗是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内固定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在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奎渤 朱颖娴 +4 位作者 郭远清 李国威 陈涛 黄创新 黄宗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424-1427,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行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共64例,根据镇痛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M组,32例)和单一方法镇痛组(S组,32例...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行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共64例,根据镇痛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M组,32例)和单一方法镇痛组(S组,32例)。多模式镇痛组联合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超前镇痛、术中局部浸润麻醉、术毕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术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方法;单一方法镇痛组仅留置PCA。记录两组术后3、12、24、48 h及首次下床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总体镇痛满意度、PCA按压次数与用药量、补救镇痛情况;观察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及术后引流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M组术后3、12、24、48 h及首次下床活动的VAS评分均低于S组(P<0.05),总体镇痛满意度优于S组;M组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低于S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M组低于S组(P<0.05)。两组术后伤口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多模式镇痛可有效缓解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的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多模式镇痛 腰椎后路融合手术 内固定器械
下载PDF
X线与CT影像学测量成人颈椎矢状面参数的差异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奎渤 詹鸿锐 +3 位作者 于兵 王建儒 陈涛 黄宗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997-2000,共4页
目的分析成人颈椎X线与CT重建图像中矢状面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收集67例因轻微头颈部症状在我院行颈椎X线及颈椎CT检查的患者资料,测量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中C2~C7的Cobb角、Gore角、颈椎曲率指数(CCI)、胸廓入口角(TIA)、T1倾斜角(... 目的分析成人颈椎X线与CT重建图像中矢状面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收集67例因轻微头颈部症状在我院行颈椎X线及颈椎CT检查的患者资料,测量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中C2~C7的Cobb角、Gore角、颈椎曲率指数(CCI)、胸廓入口角(TIA)、T1倾斜角(T1S)及颈倾斜角(NT);利用Pearson相关检验进行各对应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颈椎X线测量的Cobb角、Gore角及T1S均大于CT图像中的数据,而NT小于CT的测量结果(P<0.05);两种测量方法的CCI和TIA参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间对各参数测量的一致性均为良好。各项参数所对应的两种影像学测量数据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成人颈椎X线与CT图像中所测量的矢状面参数存在一定差异,临床评估中应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矢状面参数 影像测量
下载PDF
腰椎退变性滑脱临床与影像学分型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奎渤 刘辉 +5 位作者 王建儒 李思贝 陈涛 李国威 黄宗文 郑召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滑脱临床与影像学(CARDS)分型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CARDS分型为标准,由5位研究者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9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进行独立分型,1个月后再次独立分型。收...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滑脱临床与影像学(CARDS)分型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CARDS分型为标准,由5位研究者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9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进行独立分型,1个月后再次独立分型。收集结果,分别行不同观察者间可信度和同一观察者内可重复性分析,计算Kappa值与Spearman相关系数。结果:共计490例次分型中,包括A型74例次(15%),B型167例次(34%),C型187例次(38%)和D型62例次(13%)。5位研究者在第1次测试中对椎间隙高度、后凸畸形、滑脱距离及最终分型判断一致的百分比分别为77.6%-93.9%(89.6%)、69.4%-91.8%(86.6%)、67.3%-81.6%(77.5%)和65.3%-81.6%(74.1%);可信度Kappa值分别为、0.764、0.719、0.596和0.641;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564、0.612、0.576和0.589。同一研究者前后两次测试中对椎间隙高度、后凸畸形、滑脱距离及最终分型判断一致的百分比分别为85.7%-98.0%(94.7%)、89.8%-95.9%(92.1%)、77.6%-91.8%(87.5%)和75.5%-87.8%(82.4%);其可重复性Kappa值分别为0.857、0.842、0.779和0.804;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14、0.702、0.689和0.645。结论:CARDS分型应用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极佳的可重复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退变性 分型 可信度 可重复性
下载PDF
非特异性下腰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奎渤 刘辉 郑召民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369-372,共4页
关键词 腰痛 椎关节突关节 椎间盘 脊神经根 脊神经节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在脊髓损伤中应用的回顾与现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奎渤 刘辉 郑召民 《脊柱外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81-183,共3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甲泼尼龙 药理作用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大鼠正常与退变性髓核突出导致神经根性疼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奎渤 张加芳 +5 位作者 郑召民 刘辉 张劲军 王建儒 王太平 刘先国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0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探讨正常与退变髓核突出对大鼠疼痛阈值以及背根神经节中TNF-α表达的影响,研究椎间盘退变与神经根性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8)、假手术组(n=19)、正常髓核(N-NP)组(n=16)和退变髓核(P-NP)组(n=19... 目的探讨正常与退变髓核突出对大鼠疼痛阈值以及背根神经节中TNF-α表达的影响,研究椎间盘退变与神经根性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8)、假手术组(n=19)、正常髓核(N-NP)组(n=16)和退变髓核(P-NP)组(n=19)。对P-NP组大鼠利用尾椎椎间盘纤维环穿刺的方法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分别取出N-NP组和P-NP组大鼠自体的正常髓核与退变髓核组织,置于手术显露后的腰5左侧神经根处,建立髓核突出致神经根性疼痛动物模型。采用行为学测试的方法分别观察各组大鼠术前1天,术后1、4、7、10、14、21天机械刺激阈值与热刺激阈值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术后第4、14天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TNF-α的表达。结果行尾椎间盘纤维环穿刺后2周,组织学与MRI检查均证实椎间盘组织发生明显退变。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动物未出现明显的痛觉过敏现象,N-NP组和P-NP组大鼠机械性刺激阈值均显著下降,该痛觉过敏现象持续至术后2周消失;与正常髓核组织相比,退变髓核所致机械性刺激阈值下降程度更为严重。各实验组均未发生热刺激阈值的规律性变化。术后第4、14天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背根神经节中未见TNF-α明显表达,而正常及退变髓核组TNF-α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结论大鼠尾椎纤维环穿刺是建立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的一种有效方法。与正常髓核组织相比,发生退变的髓核组织可导致神经根性疼痛的加重,提示椎间盘退变过程中释放的炎症因子在疼痛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脊神经根 疼痛 肿瘤坏死因子Α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两种股骨假体半髋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国威 郭远清 +4 位作者 陈涛 张奎渤 张大卫 于兵 张荣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320-2324,共5页
背景:研究认为单纯股骨头疾病而髋臼侧尚可的患者适合半髋置换,关于采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即生物型)固定方式的适应证选择及近期和远期固定效果、并发症等差异的报道出入较大。目的:对比分析两种股骨假体半髋置换修复股骨颈骨折的... 背景:研究认为单纯股骨头疾病而髋臼侧尚可的患者适合半髋置换,关于采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即生物型)固定方式的适应证选择及近期和远期固定效果、并发症等差异的报道出入较大。目的:对比分析两种股骨假体半髋置换修复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及CT三维重建在移位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股骨颈骨折全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资料,分骨水泥假体组和非骨水泥假体组。并随访1.5年,比较各项手术指标、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通过同时检查髋关节X射线片及三维CT,比较与术中所见的符合程度。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非骨水泥组手术时间少于骨水泥组(P<0.05);置换中出血量骨、住院天数水泥组少于非骨水泥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3)置换后1个月骨水泥组关节Harris评分高于非骨水泥组(P<0.05);置换后18个月非骨水泥组关节Harris评分高于骨水泥组(P<0.05);置换后3,6,12个月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4)2组患者三维重建和术中所见无误差,符合率达100%;(5)结果提示,应综合考虑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基础疾病、骨条件选择相应类型半髋置换,对于高龄且严重骨质疏松严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建议选择骨水泥型假体;对骨量条件良好者优先考虑非骨水泥型;CT三维重建对移位型骨折诊断准确率及全面认识优于X射线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聚甲基异丁烯酸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半髋置换 骨水泥 非骨水泥 三维重建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不同辐射防护距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建儒 张奎渤 +6 位作者 刘辉 王华 杨豪 李泽民 李秉学 李思贝 郑召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不同防护距离对X线辐射防护的影响,以探讨临床工作中适用的辐射防护方式。方法:将45例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辐射防护:A组,术者手术全程处于手术台旁;B组,...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不同防护距离对X线辐射防护的影响,以探讨临床工作中适用的辐射防护方式。方法:将45例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辐射防护:A组,术者手术全程处于手术台旁;B组,术者透视时处于手术台旁1.5m(手术室内);C组,术者透视时处于手术台旁4m(手术室外)。三组患者均接受由同一术者进行的PKP手术治疗,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并使用PRM-1200辐射仪监测记录术者眼睛、甲状腺、前胸、右手腕的辐射剂量与术前、术后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的手术时间与C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术中辐射时间及骨水泥注射量无明显差异(P>0.05)。3组的手术前及手术后VAS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得出,与手术前相比,各组患者的手术后VA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A组术者眼睛、甲状腺、前胸、右手腕的辐射剂量分别为0.362±0.087mSv,0.435±0.064mSv,0.494±0.106mSv,1.542±0.179mSv;B组分别为0.138±0.055mSv,0.156±0.031mSv,0.158±0.075mSv,0.204±0.121mSv;C组分别为0.112±0.039mSv,0.129±0.052mSv,0.120±0.083mSv,0.292±0.046mSv。各部位B、C两组的辐射值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相比,各个部位辐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病例术后均无神经损伤、肺栓塞等术后并发症。结论:PKP术中透视时远离放射源是较好的辐射防护方式;距离放射源1.5m既可以有效地降低辐射量,又不会增加手术时间,是较适用于临床且简便易行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防护 距离 放射源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腕踝针治疗工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18
10
作者 黄丽娟 罗文基 +2 位作者 朱华 周邵辉 张奎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5-857,共3页
目的研究腕踝针治疗工伤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工伤PTSD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2)。观察组予腕踝针及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6、12周后,分别进行PTSD... 目的研究腕踝针治疗工伤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工伤PTSD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2)。观察组予腕踝针及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6、12周后,分别进行PTSD临床监测量表(CAP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CAPS、HAMD和HAM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各量表评分减分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踝针能提高工伤所致PTSD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腕踝针 帕罗西汀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骨折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召民 张奎渤 +5 位作者 刘辉 邝冠明 张加芳 杨惠林 李娟 李佛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56-36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经皮BKP治疗MM导致的VCFs患者共12例29个椎体,平均年龄58.2岁。结合体检、X线与MRI检查...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经皮BKP治疗MM导致的VCFs患者共12例29个椎体,平均年龄58.2岁。结合体检、X线与MRI检查确定靶椎体,手术节段为T9~L5。手术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椎体的高度及后凸Cobb角,术后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 ̄110min,出血量50 ̄120ml。术中注入骨水泥3 ̄7ml/椎,平均4.78ml/椎。随访2.5 ̄23个月,平均9.2个月,共死亡7例,其中术后3个月内死亡2例,3 ̄6个月死亡2例,>6个月死亡3例。VAS评分由术前8.9±1.2分降为术后1d时2.6±0.2分,5例存活≥12个月的患者末次随访时为3.6±0.1分,术后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ODI评分由术前74.5±6.2分降到术后1d时27.4±3.6分,5例存活≥12个月的患者末次随访时为31.2±4.2分,术后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Cobb角矫正8.32°±2.21°。共有4例4个椎体(13.8%)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术后即刻及随访中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经皮BKP治疗MM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止痛与改善后凸畸形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脊柱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肿瘤
下载PDF
两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的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廖绪强 赵新建 +3 位作者 张奎渤 杨林 吴锐辉 关宏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7-81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skyphoplasty(SKY)椎体成形术两种方法治疗椎体肿瘤患者的效果,对比其临床特点与差异。【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间采用两种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方法治疗65例椎体肿瘤患者共87个椎体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skyphoplasty(SKY)椎体成形术两种方法治疗椎体肿瘤患者的效果,对比其临床特点与差异。【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间采用两种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方法治疗65例椎体肿瘤患者共87个椎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PVP组29例,平均年龄55.2岁,共42个椎体;SKY组36例,平均年龄52.6岁,共45个椎体。PVP组穿刺后直接注射骨水泥,SKY组经膨胀扩张后再注射骨水泥。记录并评价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并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PVP组VAS评分由术前(7.79±1.25)分降为术后48 h的(1.86±0.33)分;SKY组VAS评分由术前(8.03±1.12)分降为术后48 h的(1.72±0.41)分,两组术后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PVP组总体优良率为86.2%,SKY组优良率为91.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KY组的骨水泥分布主要位于正位片椎体中央,侧位片椎体前2/3处;而PVP组骨水泥分布不规律,正位片偏穿刺侧分布为主。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发生率SKY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为24.4%,低于PVP组的4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经皮椎体成形方法都可以有效地缓解椎体肿瘤患者的疼痛,其中SKY椎体成形术在保证手术效果同时能明显地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椎体 椎体成形术:Sky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症的治疗和手术融合节段的选择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召民 刘辉 +1 位作者 张奎渤 李佛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9-232,共4页
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是在骨骼发育成熟之后(〉20岁)出现的成人脊柱结构性侧凸。没有青少年期侧凸病史。其继发于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可造成椎管容积的减小及凹侧神经根的压迫、凸侧神经根的牵拉,从而产生椎... 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是在骨骼发育成熟之后(〉20岁)出现的成人脊柱结构性侧凸。没有青少年期侧凸病史。其继发于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可造成椎管容积的减小及凹侧神经根的压迫、凸侧神经根的牵拉,从而产生椎管狭窄的症状。一般Cobb角〈40^o。少数患者能达到60^o,且每年约进展30^o。各家报道的发病率不一(6%~68%),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症 融合节段 手术 治疗 Cobb角 脊柱结构 骨骼发育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对幼年大鼠软骨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国威 郭远清 +4 位作者 陈涛 张奎渤 于兵 张大卫 张荣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4781-4786,共6页
背景:小儿股骨头坏死症的发病机制与压力负荷和炎症导致的髋关节软骨损伤有关。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对幼年大鼠软骨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30只1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 背景:小儿股骨头坏死症的发病机制与压力负荷和炎症导致的髋关节软骨损伤有关。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对幼年大鼠软骨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30只1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改良Hulth方法制备幼年大鼠髋关节软骨损伤模型,观察组大鼠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对照组大鼠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羟基磷灰石陶瓷。植入后4周,观察各组关节软骨的病理学变化,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空白组关节软骨平滑、完整;对照组关节软骨损害明显,关节软骨表面破裂、缺损、凹凸不平,软骨四层结构不清晰;观察组关节软骨损伤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②在相同观察时间点,观察组的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均P<0.05);③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能促进幼年大鼠软骨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细胞凋亡 双相磷酸钙陶瓷 小儿股骨头坏死症 髋关节软骨损伤
下载PDF
手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丽娟 罗文基 +1 位作者 邓斯影 张奎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8-770,共3页
目的研究手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组、手法组和帖压组,每组40例。其中综合组给予手法结合耳穴帖压治疗;手法组给予单纯手法治... 目的研究手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患者椎-基底动脉(VB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组、手法组和帖压组,每组40例。其中综合组给予手法结合耳穴帖压治疗;手法组给予单纯手法治疗;帖压组给予单纯耳穴帖压治疗。以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分析仪所测定患者椎-基底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比较临床治愈率。结果治疗后3组Vp、Vd、Vm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综合组的各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1);综合组临床治愈率(80%)优于手法组(52.5%)和帖压组(47.5%)。结论手法结合耳穴贴压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法和耳穴帖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血流动力学 手法 耳穴贴压
下载PDF
经皮置入式腰椎棘突间撑开器的生物力学测试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加芳 郑召民 +4 位作者 张奎渤 刘辉 吕维加 胡勇 Larry Khoo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置入式腰椎棘突间撑开器对置入节段及其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具新鲜人体腰椎标本(L1~L5),剔除附着肌肉,保留各韧带及骨骼,将标本的头尾端固定在MTS生物力学试验测试机上,对标本施加400N的轴向压力,然后以0.5&... 目的:评价经皮置入式腰椎棘突间撑开器对置入节段及其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具新鲜人体腰椎标本(L1~L5),剔除附着肌肉,保留各韧带及骨骼,将标本的头尾端固定在MTS生物力学试验测试机上,对标本施加400N的轴向压力,然后以0.5°/s速度施加六个方向(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7.5Nm的力矩,测量L2/3、L3/4节段各个运动方向的运动范围(ROM,完整状态组);于L3/4节段置入Bullet棘突间撑开器,按照同样方法测试标本各个方向的活动度(置入撑开器组)。测试后以2Hz频率循环加载,屈伸20 000次、侧屈15 000次、旋转5 000次,摄X线片观察内置物位置及棘突有无骨折,肉眼观察内置物有无变形和破损。结果:L3/4节段完整状态下前屈和后伸的平均ROM值分别为4.62°±2.26°和4.07°±1.92°,置入撑开器后前屈和后伸的平均ROM值分别为3.87°±2.06°和2.57°±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侧方屈曲和旋转的平均ROM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完整状态和置入撑开器后L2/3节段各个运动方向的平均ROM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循环加载至预定加载次数后X线片示撑开器无移位,棘突无骨折;未发现棘突撑开装置变形或出现裂缝。结论:经皮置入式棘突间撑开器能够使置入节段前屈和后伸的活动度明显减少,但轴向旋转和侧向弯曲不受影响,且对邻近上位节段的活动度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置入式棘突间撑开器 经皮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国产球囊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8
17
作者 郑召民 张奎渤 +1 位作者 邝冠明 刘辉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 探讨国产球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间应用国产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26例44椎,术后观察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顺利完... 目的 探讨国产球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间应用国产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26例44椎,术后观察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23例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4.6个月。术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术后1d及1个月的VAS评分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恢复明显,Cobb角平均矫正10.11°。结论 国产球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经济,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肿瘤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召民 张奎渤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359-362,共4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压缩骨折 治疗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人口老龄化 骨折发生率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才俊 吴增晖 +2 位作者 张奎渤 张清顺 王智运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2年第3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36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行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 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36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行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观察患者术后影像学变化以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34例患者置入1枚、2例置入2枚Zero-P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全部病例获随访4~17个月(平均10.6个月)。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JOA评分优16例、良13例、可7例,优良率为81%。均获得植骨融合,融合时间3.5~7.0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金属过敏等器械相关并发症;6例(17%)患者术后出现吞咽困难,其中5例于1周至1.5个月后症状消失,仅1例末次随访时症状仍存在。结论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是颈椎前路手术较好的内固定选择,可有效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前路手术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
下载PDF
人工腰椎间盘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召民 张奎渤 刘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7年第2期10-12,49,共4页
引言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s,DDD)是脊柱外科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此所引起的下腰痛(low back pain)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大约有高达80%的人一生中有过下腰痛的症... 引言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s,DDD)是脊柱外科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此所引起的下腰痛(low back pain)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大约有高达80%的人一生中有过下腰痛的症状,它仅次于普通感冒,是造成病人求医位居第二位的原因。若经过3-6个月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成及早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腰椎间盘 人工髓核 椎间关节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