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港澳大湾区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电子病历分析
1
作者 梁筠仪 陈汝林 +1 位作者 张奕昭 张志荣 《现代医院》 2024年第4期534-537,共4页
目的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某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2015-2021年的所有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进行统计分析,讨论COVID-19疫情造成的影响,并为本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医院病案系统提取2015-2021年的所有住院病例共计345855条,... 目的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某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2015-2021年的所有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进行统计分析,讨论COVID-19疫情造成的影响,并为本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医院病案系统提取2015-2021年的所有住院病例共计345855条,以《疾病分类与代码》和《手术、操作分类与代码》为基础,进行描述性统计、区间估计、χ^(2)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住院病例规模总体稳定,大部分患者来自本地,男性患者少于女性患者,2020年由于COVID-19疫情影响,住院患者人次与2019年相比下降幅度达23.03%;疾病类别主要为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呼吸系统疾病和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变化较大,前者2020年相较于2019年降幅达49.36%,后者于2017年到达峰值后逐年下降,2021年总人次不足2017年峰值的一半;住院天数均值由2015年的8.22下降至2021年的7.23,整体而言低于广东省及全国;恶性肿瘤患者住院天数均值明显高于其他类别,2015-2021年的住院天数均值达15.7;手术类别主要为消化系统术、产科操作,产科操作与妊娠、分娩和产褥期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应积极分析电子病历数据,适时调整各学科的资源配置,从而更好地满足群众就医需求;COVID-19疫情于2020年不仅对正常医疗秩序产生了一定冲击,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变了疾病谱构成,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影响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病历 住院患者 疾病谱 COVID-19(R197.3)
下载PDF
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奕昭 黄晓健 +3 位作者 胡海菁 冯结映 梁德志 陈伟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7期11-14,F0002,共5页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变共208例,全部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并采用容积再...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变共208例,全部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并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重建,并和DSA、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08例中,动脉瘤138例159个,动静脉畸型48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22例。MSCTA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2.45%、93.75%、86.36%。结论 MSCTA是显示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简单、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联合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后处理技术 脑血管病变
下载PDF
微钙化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微浸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奕昭 王金花 +3 位作者 谭婉嫦 蔡洪明 杨曦 李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96-1200,共5页
目的:探讨在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对伴有微钙化的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其微浸润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发现微钙化并经病理学证实的654例乳腺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良... 目的:探讨在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对伴有微钙化的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其微浸润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发现微钙化并经病理学证实的654例乳腺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良性病变451例,DCIS(有/无微浸润)203例,使用CAD系统进行微钙化特征的提取和分类,比较14个特征参数在两组病变的差异,分析CAD的诊断效能。结果:所有特征参数中线样分枝状钙化数、细颗粒状微钙化率、段样分布、种群密度在两组病变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癌及微浸润组的特征参数值较高;四个特征参数对判别两组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734、0.729和0.714,低于CAD系统综合检测法的判别效能(AUC=0.873),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97.3%、75.8%和85.1%。结论: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微浸润的微钙化特征具有相对特异性,基于多特征分析的CAD系统对该类病变可达到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乳腺癌早期病变的诊断和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摄影 计算机辅助检测 微钙化 乳腺肿瘤 导管原位癌
下载PDF
卵巢纤维瘤的MR诊断 被引量:7
4
作者 叶华景 李春芳 +3 位作者 靳仓正 谭婉嫦 罗志坤 张奕昭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2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及信号特点。结果 11例均单侧发病,左侧7例,右侧4例,其中6例合并少量盆腔积液。肿瘤大小约为... 目的探讨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及信号特点。结果 11例均单侧发病,左侧7例,右侧4例,其中6例合并少量盆腔积液。肿瘤大小约为2.2cm×2.0cm×1.7cm^13.5cm×10.5cm×9.5cm,呈边界清晰的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肿块。根据MRI的信号特点分为2型:实性肿块型7例,MR平扫表现为T1WI、T2WI均匀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变性型4例,平扫表现为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变性部分无强化。结论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多样化,MR平扫卵巢纤维瘤整体或部分呈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无强化是其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纤维瘤 磁共振 成像
下载PDF
腹直肌肿块的CT影像分析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晓健 关键 张奕昭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68-772,共5页
目的:分析腹直肌肿块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思路和要点。方法:对5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直肌肿块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由2位放射科医师结合症状和病史,共同分析肿块的CT影像特征。结果:1韧带样瘤13... 目的:分析腹直肌肿块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思路和要点。方法:对55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直肌肿块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由2位放射科医师结合症状和病史,共同分析肿块的CT影像特征。结果:1韧带样瘤13例:以青年女性多见(11/13),7例有剖宫产史,4例为肿瘤术后复发。大部分病灶(10/13)呈梭形与腹直肌长轴平行,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呈明显强化。2血管瘤2例:病灶密度不匀,增强呈延迟强化,可见钙化及血管影各1例。3子宫内膜异位7例:均有剖宫产史。病灶为实性4例,囊实性3例,其中1例可见病灶内出血;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强化较明显。4局灶性肌炎1例。病灶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增强呈不规则强化。5脓肿9例:7例为非特异性脓肿(其中3例为切口感染),2例为特异性脓肿(结核性脓肿)。平扫显示病灶边界不清,有中心坏死区和/或气体影,增强后呈环形或不规则强化。6血肿3例:均有腹部创伤史。病灶呈梭形,边界光整,平扫呈高密度1例、等低混杂密度2例,增强后无强化,1例边缘见新生血管影。7转移瘤20例:均有恶性肿瘤病史。16例手术后患者中合并多处转移12例,其中4例为腹直肌切口转移;4例未行手术者除腹直肌转移外合并多处转移。病灶密度欠均匀、可见不规则坏死灶18例,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结论:腹直肌肿块的类型多样,结合临床症状及病史,并对CT表现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能较准确地进行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病变 转移瘤 脓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微钙化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谭婉嫦 王金花 +3 位作者 张奕昭 蔡洪明 杨曦 李立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对照研究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自动提取的微钙化多种特征与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不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探讨所有特征对于DCIS不同分级的意义,为开发辅助临床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目的对照研究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自动提取的微钙化多种特征与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不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探讨所有特征对于DCIS不同分级的意义,为开发辅助临床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DCIS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提供参考。方法经本院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发现微钙化并经最终病理学证实的203例DCIS患者影像资料,按高、中、低级别病理结果分组,CAD检测微钙化并自动提取反映微钙化形态学、统计学、纹理、分布特征的14个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所有微钙化特征中,线样分支状钙化数、细颗粒状微钙化率、总数目、簇状分布率、种群密度在低、中、高级别3组间比较和低、高级别2组间比较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高的病理级别容易出现较高的线样分支状钙化数、总数目、簇状分布率、种群密度,较低的病理级别出现细颗粒状微钙化的概率较高。2除线样分支状钙化数外,其余所有特征参数在中级别组和低级别或高级别组间比较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微钙化的四种分布类型仅在高级别组出现统计学差异,其中簇状分布的出现概率相对较高。结论通过CAD辅助检测DCIS微钙化获得的多种特征参数,与不同生物学行为的病理分级相关性不同,有利于深入研究计算机辅助诊断DCIS,为早期诊断DCIS和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钙化微粒 导管 诊断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5
7
作者 梁筠仪 王皓翔 +1 位作者 张奕昭 余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30-1833,共4页
目的 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5月至2021年7月收治于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且符合入排标准的老年COPD患者共308例。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 目的 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5月至2021年7月收治于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且符合入排标准的老年COPD患者共308例。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58)和未感染组(n=250)。对比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是否患糖尿病、是否患高血压、病程、住院时间、是否有饮酒史、是否有吸烟史等基础临床资料。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6、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通过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潜在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测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感染组年龄、糖尿病患病率、住院时间及既往吸烟比例、血清中IL-6、IFN-γ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而IL-2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患者年龄、是否患糖尿病、住院时间、既往吸烟、血清IL-6、IFN-γ及TNF-α水平与老年COPD患者肺部感染呈正相关,而血清IL-2水平与老年COPD患者肺部感染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较大、住院时间较长、既往吸烟、IL-6水平较高及TNF-α水平较高是老年COPD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IL-2水平较高是老年COPD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IL-2、IL-6及TNF-α单独或联合预测老年COPD患者肺部感染的效能均较高,且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0.916,95%CI:0.882~0.951]。结论 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COPD患者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较高,抑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较低,其中IL-2、IL-6及TNF-α是老年COPD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对于疾病早期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感染 炎性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腹直肌肿物的CT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晓健 朱峰正 +2 位作者 关键 张奕昭 陈峥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6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直肌切口肿物的CT影像表现,探讨诊断思路及CT影像特征。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的剖宫产术后腹直肌肿物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检查。结合其临床资料(包括剖宫产...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直肌切口肿物的CT影像表现,探讨诊断思路及CT影像特征。方法对25例经病理证实的剖宫产术后腹直肌肿物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检查。结合其临床资料(包括剖宫产术式、术后出现腹直肌肿物的时间、肿物触诊情况等)和CT影像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5例均为腹直肌单发肿物,病灶位于切口处腹直肌内。(1)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出现症状时间为剖宫产术后9~48个月,CT表现为腹直肌内实性或囊实性结节,增强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2)韧带样瘤6例。出现症状时间为剖宫产术后12~36个月,触诊为质硬无痛性包块;6例密度均等于或稍低于肌肉,均呈渐进性强化;5例呈梭形与腹直肌长轴一致。(3)脓肿7例。出现症状为剖宫产术后2~4周,触诊边界不清,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内见气-液平面,增强呈环形强化。(4)血肿4例。出现症状为剖宫产术后2周内,肿物呈梭形局限于腹直肌内,边界清楚,增强后无强化,周围可见新生血管。结论剖宫产术后腹直肌肿物是一组与手术相关的疾病,结合发病时间和临床特征,根据 CT 影像表现,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肿瘤 并发症 腹直肌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下载PDF
MSCTA对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及可切除性的评估 被引量:7
9
作者 胡海菁 徐新超 张奕昭 《罕少疾病杂志》 2012年第4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及手术可切除性的判断。方法对45例胰腺癌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血管生长及图像融合法容积重建腹部血管,与病理结果作对比,判断胰腺癌对血管侵犯程度并行肿瘤分期和可...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及手术可切除性的判断。方法对45例胰腺癌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血管生长及图像融合法容积重建腹部血管,与病理结果作对比,判断胰腺癌对血管侵犯程度并行肿瘤分期和可切除判断,结果45例胰腺癌患者中,33例患者接收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胰腺癌的位置与CT检查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其中26例术前MSCTA认为肿瘤可切除,实际成功切除21例,成功切除的阳性预测值达80.8%,其中7例MSCTA认为肿瘤不可切除,实际手术不能切除6例,不可切除性评估准确度为85.8%。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反映胰腺癌的血供特征,可以直观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胰周血管受侵情况,对肿瘤分期及可切除性的判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胰腺癌 胰周侵犯
下载PDF
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的MRI表现及可能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冯结映 黄飚 +3 位作者 谭婉嫦 王金花 张奕昭 胡海菁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的MRI表现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3例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通过MRI评价其病灶形态、信号特点;同时选取6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均进行中文版简易... 目的:探讨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的MRI表现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3例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通过MRI评价其病灶形态、信号特点;同时选取6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均进行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并按性别分层,研究高血压与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的关系。结果:所有病灶集中于双侧壳核、豆状核,且呈双侧对称性、筛孔状分布;病灶在T_2WI上呈高信号,T_1WI及FLAIR T_2WI上呈低信号,无明确壁或胶质增生表现,扩散未见明确受限表现。病例组的MMSE总评分[(26.00±1.95)分]较对照组[(28.44±1.15)分]低,且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15,P<0.001)。分层χ2检验结果提示两性高血压与筛孔状态均存在相关性(χ_M^2=19.19,P_M<0.001;χ_F^2=13.60,P_F=0.001)。结论:双侧基底节筛孔状态是一种病理改变,与患者认知功能损伤有一定关系,高血压可能是其中一个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 基底 筛孔状态 磁共振成像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认知障碍
下载PDF
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在口腔设备规范化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11
作者 吴毅 刘剑锋 +1 位作者 张奕昭 关紫云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9期153-157,共5页
目的:分析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在口腔设备规范化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采用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对人员培训、口腔设备处理标准和口腔设备管理追溯3个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选取医院口腔科临床在用的54台(件)口腔设备,按照管理方法不同分... 目的:分析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在口腔设备规范化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采用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对人员培训、口腔设备处理标准和口腔设备管理追溯3个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选取医院口腔科临床在用的54台(件)口腔设备,按照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对比两组口腔设备管理质量评分,分析设备相关指标与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设备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发放质量评分及总管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3.45±2.08)分、(95.32±2.22)分、(94.62±1.97)分、(95.57±2.10)分和(94.61±2.0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5,t=9.299,t=5.870,t=10.244,t=5.916;P<0.05);观察组口腔设备清洁率和灭菌合格率均为98.15%,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4,x^(2)=4.364;P<0.05);观察组口腔设备管理可溯性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56%(3/5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1,P<0.05);观察组口腔设备总故障率为5.56%(3/5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1,P<0.05);口腔设备总管理质量评分、清洁率、合格率与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呈正相关(r=3.483,r=2.546,r=2.539;P<0.05),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故障率与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呈负相关(r=-2.385,r=-2.385;P<0.05);观察组医源性感染发生率为1.00%(2/2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9,P<0.05)。结论:医源性感染控制策略能够提高口腔设备清洁与灭菌效果,降低医源性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设备 医源性感染 控制 规范化管理 清洁
下载PDF
MSCTA容积重建在非增生性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奕昭 胡海菁 徐新超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3年第3期485-492,共8页
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三维容积重建脑内血管,评价其在非增生性、畸形性脑内血管疾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明确诊断的非增生性脑血管畸形患者148例,进行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容积重建脑内畸... 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三维容积重建脑内血管,评价其在非增生性、畸形性脑内血管疾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明确诊断的非增生性脑血管畸形患者148例,进行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容积重建脑内畸形血管,并和DSA、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48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102例;动静脉分流型畸型31例;静脉型血管畸形10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148例非增生性脑血管畸形中,有130例脑血管畸形MSCTA表现和DSA及手术结果相符,MSCTA对脑血管畸形检出的准确性为87.8%。结论:MSCTA是明确诊断非增生性脑血管畸形的简单、有效、无创的首选检查方法,MSCTA容积重建对非增生性脑血管畸形的检出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螺旋计算机 血管畸形
下载PDF
10kV保护测控装置通信中断故障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奕昭 《机电信息》 2020年第8期63-64,共2页
通过分析110kV某变电站10kV保护测控装置频繁出现通信中断故障的情况,探讨了交换机延时和丢包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为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变电站 通信中断 交换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腔异位卵巢肿瘤起源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1
14
作者 张应和 靳仓正 +3 位作者 谭婉嫦 林小慧 张奕昭 徐新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MSCTA在腹部异位卵巢肿瘤起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的卵巢肿瘤患者28例30侧,采用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供血动脉成像,MIP显示“卵巢血管蒂”(OVP)征,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判断... 目的探讨MSCTA在腹部异位卵巢肿瘤起源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的卵巢肿瘤患者28例30侧,采用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供血动脉成像,MIP显示“卵巢血管蒂”(OVP)征,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判断肿瘤起源的准确性。结果28例30侧卵巢肿瘤患者中,最大径5.2~19.5cm,平均9.3cm。子宫动脉卵巢支(ROAU)、卵巢动脉(OA)显影率分别为96.7%(29/30)和56.7%(17/30)。29侧ROAU供血,1侧OA供血,16侧OA参与供血。肿瘤定位诊断敏感性为100%(30/30)。OVP发生率76.7%(23/30),定位诊断敏感性为85.2%(23/27)。结论MSCTA通过显示肿瘤由ROAU、OA供血及卵巢静脉(OV)引流,能准确诊断腹腔异位卵巢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MSCTA在胃肠道间质瘤起源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应和 靳仓正 +3 位作者 徐新超 谭婉嫦 张奕昭 林小慧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2-525,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在外生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l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起源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21例外生性GIST患者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在外生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l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起源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21例外生性GIST患者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及门静脉侧支循环情况,判断肿瘤的起源,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1例中,发生于胃12例,小肠6例,结肠2例,1例来源于肠道(具体起源不明)。肿瘤最大径5.5~20.5CIn,平均9.3cm。21例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均得以显示,定位诊断准确20例。瘤周门静脉侧支循环发生11例。结论MSCTA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准确性高,是判断GIST起源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供血动脉体 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