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经济学评价不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轻中度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洪宇 阮仁正 张妙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0期1539-1541,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经济学分析不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轻中度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人3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B组、C组,各110例。A组给予左旋氨氯地... 目的探讨药物经济学分析不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轻中度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人3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B组、C组,各110例。A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B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C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均连续服药8周,记录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测定成本-效果。结果A组、B组、C组完成治疗周期使用药物的平均费用分别为397.14元、441.49元和463.44元。A组、B组、C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7%、92.7%和94.5%,3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10.0%和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的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4.28、4.76、4.90,增长的成本-效果比(ΔC/ΔE)分别为4.71、5.24、5.39,A组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为轻中度高血压病人较佳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药物经济学 成本-效果分析 左旋氨氯地平 苯磺酸氨氯地平 硝苯地平控释片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勤 吴春锋 +2 位作者 张妙连 殷东华 邵春蕾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评价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与房室重构及血流动力学异常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对248例入选患者行NT-Pro BNP水平检测,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目的评价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与房室重构及血流动力学异常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对248例入选患者行NT-Pro BNP水平检测,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PWT)、肺动脉内径(PA)、主动脉根部内径(AORD)、升主动脉内径(AAO)、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右心房内径(RA)、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探查有无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采用积分法对房室重构及血流动力学异常情况进行评分(房颤超声指数,AFEI),并随访至少2年记录发生的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NT-Pro BNP水平与年龄、LA、LVDD、LVSD、PA、AAO、PASP、AFEI呈正相关(r=0.234、0.257、0.278、0.311、0.373、0.126、0.561、0.802,P<0.01),与LVEF、FS呈负相关(r=-0.346、-0.317,P<0.01)。以NT-Pro BNP水平中位数作为界值分为>1 356ng/L组、≤1 356ng/L组,通过Mann-Whitney检验说明,NT-Pro BNP水平明显升高组,其年龄、房室重构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程度明显高于轻度升高组。Kaplan-Meier法作NT-Pro BNP不同水平患者在随访期间的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说明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15.130,P=0.000),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NT-Pro BNP水平(P=0.012)与AFEI(P=0.008)是心源性事件发生的主要预测因子,而AFEI(P=0.009)是总体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结论房颤患者NT-Pro BNP水平与房颤超声指数具有更高相关性,且两者对预后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利钠肽 超声心动描记术 预后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周勤 姚义安 +3 位作者 吴春锋 张妙连 邵春蕾 张艳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4期3364-3367,3372,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金山区亭林医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常规行动态血压监测,并随访3年收集累积心力衰竭相关死亡事件,比较不同的动态血压组间死...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金山区亭林医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常规行动态血压监测,并随访3年收集累积心力衰竭相关死亡事件,比较不同的动态血压组间死亡事件的发生率,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死亡风险与动态血压的关系。结果共有206例心力衰竭患者纳入分析,根据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将患者分为两组:24 h SBP<120 mm Hg组55例,24 h SBP≥120 mm Hg组151例。24 h SBP<120 mm Hg组3年累积心力衰竭相关病死率为10.91%,24 h SBP≥120 mm Hg组3年累积心力衰竭相关病死率为1.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 SBP<120 mm Hg组患者的3年累积心力衰竭相关死亡风险分别是24 h SBP≥120 mm Hg组患者的6.410倍(95%CI 1.701~25.316,P<0.05)和4.593倍(95%CI 1.210~17.429,P<0.05)。结论24 h SBP<120 mm Hg的心力衰竭患者与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24 h平均收缩压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