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受体酪氨酸激酶治疗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何春艳(综述) 裴美娟(综述) 张婷(审校)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66-71,共6页
胶质瘤起源于大脑非神经元或胶质部分,即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或室管膜细胞。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约30%为胶质瘤,恶性肿瘤中超过80%为胶质瘤[1]。胶质瘤的主要特征为癫痫发作、头痛、视力模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 胶质瘤起源于大脑非神经元或胶质部分,即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或室管膜细胞。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约30%为胶质瘤,恶性肿瘤中超过80%为胶质瘤[1]。胶质瘤的主要特征为癫痫发作、头痛、视力模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胶质瘤的治疗方法是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并结合化疗, 但由于其生长呈侵袭性和浸润性,总切除率低,残余肿瘤组织对放疗和化疗有明显抵抗,胶质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低,因此胶质瘤的靶向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酪氨酸激酶 胶质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间充质-上皮转换受体
下载PDF
泌尿系统疾病中P2嘌呤受体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乾(综述) 张婷(审校) 《武警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005-1010,共6页
嘌呤能信号通路是指由内源性核苷、核苷酸及其受体组成的嘌呤能信号转导系统,其中P2嘌呤受体是一种特殊的细胞膜受体,在各种细胞中普遍表达,其引起下游一系列生物学反应,如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募集和疼痛等[1]。
关键词 P2嘌呤受体 慢性肾脏疾病 间质性膀胱炎 前列腺癌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肖培(综述) 张婷(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43-247,共5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性疾病,可表现为多动和(或)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或混合型。ADHD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仍未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DHD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其可能通...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性疾病,可表现为多动和(或)冲动、注意力不集中或混合型。ADHD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仍未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DHD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其可能通过微生物-肠-脑轴影响ADHD的发生和发展。靶向肠道菌群的治疗策略包括益生菌和饮食疗法,被认为是预防或治疗ADHD新颖且有效的方法。该文综述ADHD儿童肠道菌群变化及饮食和益生菌治疗的进展,以期为ADHD儿童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肠道菌群 微生物-肠-脑轴 益生菌
原文传递
儿童炎症性肠病与口腔微生物的关系
4
作者 葛婷(综述) 王怡仲 张婷(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86-189,共4页
口腔与胃肠道相连,口腔健康可能与胃肠道的整体健康密切相关。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疾病,受宿主遗传、免疫调节、日常饮食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近年来,对IBD中微生物的研... 口腔与胃肠道相连,口腔健康可能与胃肠道的整体健康密切相关。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疾病,受宿主遗传、免疫调节、日常饮食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近年来,对IBD中微生物的研究表明,口腔微生物易位到肠道可能是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微生物失调特征之一。小鼠实验表明,口腔细菌和酵母菌易位到下消化道可能会引发易感宿主的炎症,这为IBD的发展提供了机制研究的基础。口腔微生物可能在IB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就口腔微生物与儿童IBD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口腔微生物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原文传递
母乳来源益生菌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续霏 董芳(综述) +1 位作者 王怡仲 张婷(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91-95,共5页
母乳不仅是婴儿的最佳营养来源, 而且其含有的微生物群落还可以调节新生儿肠道内菌群的定植并提升其免疫力。随着微生物培养、分离及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母乳源益生菌被发现。母乳中常见的益生菌包括乳杆菌、双歧杆菌、片球... 母乳不仅是婴儿的最佳营养来源, 而且其含有的微生物群落还可以调节新生儿肠道内菌群的定植并提升其免疫力。随着微生物培养、分离及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母乳源益生菌被发现。母乳中常见的益生菌包括乳杆菌、双歧杆菌、片球菌、嗜热链球菌等, 大量研究已证明母乳来源益生菌在治疗婴儿肠绞痛、功能性便秘、糖尿病、乳腺炎等多种疾病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且母乳益生菌的天然来源、适应乳品基质等特性使其从多种益生菌中脱颖而出。母乳益生菌的发现与其益生功能的发掘, 不仅可以为婴幼儿配方奶中添加母乳源益生菌提供研究基础, 还为治疗各种疾病提供了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益生菌 益生作用
原文传递
普拉梭菌对炎症性肠病免疫调节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董芳 肖芳菲(综述) +1 位作者 王怡仲 张婷(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759-763,共5页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正逐年升高。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肠道内微生物的物种丰富度降低,其中普拉梭菌显著减少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并且普拉梭菌参与炎症性肠病的免疫调控,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正逐年升高。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肠道内微生物的物种丰富度降低,其中普拉梭菌显著减少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并且普拉梭菌参与炎症性肠病的免疫调控,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就普拉梭菌通过抑制炎症通路、调控Treg细胞分化与功能以及修复肠道黏膜屏障等方面参与炎症性肠病免疫调节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通过总结普拉梭菌在肠道内的具体机制和作用,为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梭菌 炎症性肠病 肠道微生态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心悦 王怡仲(综述) 张婷(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8年第9期693-697,共5页
肠道菌群是目前热门的研究领域,其参与多种人体代谢并与很多疾病有着重要联系.肠道菌群参与构成肠道微生态,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之一.胆汁酸是消化道内重要的消化液,由肝脏产生,通过胆道系统进入小肠,参与食物消化吸收.近年研究发现肠... 肠道菌群是目前热门的研究领域,其参与多种人体代谢并与很多疾病有着重要联系.肠道菌群参与构成肠道微生态,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之一.胆汁酸是消化道内重要的消化液,由肝脏产生,通过胆道系统进入小肠,参与食物消化吸收.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胆汁酸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肠道菌群可通过产生多种酶,如胆盐水解酶和7α脱羟基酶,影响胆汁酸代谢和胆酸池的成分;另一方面,组成胆酸池的多种胆汁酸,有的可以直接抑制菌群的活性,有的通过调节肠道屏障功能来间接影响肠道菌群的分布或生长,参与稳定肠道微生态的组成,限制致病菌如艰难梭菌的定植等.该文对肠道菌群和胆汁酸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胆汁酸 艰难梭菌
原文传递
牛奶蛋白过敏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肖芳菲 王怡仲(综述) 张婷(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0年第2期77-81,共5页
牛奶蛋白过敏为婴幼儿最常发生的一种食物过敏,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开展合适的动物实验是牛奶蛋白过敏研究的关键,但目前国际上尚未建立非常符合人体生理致敏过程的牛奶蛋白过敏动物模型.理想动物模型的建立,对牛奶蛋白过敏发病... 牛奶蛋白过敏为婴幼儿最常发生的一种食物过敏,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开展合适的动物实验是牛奶蛋白过敏研究的关键,但目前国际上尚未建立非常符合人体生理致敏过程的牛奶蛋白过敏动物模型.理想动物模型的建立,对牛奶蛋白过敏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牛奶蛋白过敏模型动物品系、模型类型、评估指标作一综述,通过总结不同牛奶蛋白过敏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希望为牛奶蛋白过敏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蛋白过敏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2型婴儿肝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江冰心 肖芳菲(综述) +1 位作者 王怡仲 张婷(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1年第9期579-583,共5页
2型婴儿肝功能衰竭综合征(infantile liver failure syndrome-2,ILFS2)是一种罕见的由神经母细胞瘤扩增序列(neuroblastoma amplified sequence,NBAS)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与发热/感染相关的急性肝... 2型婴儿肝功能衰竭综合征(infantile liver failure syndrome-2,ILFS2)是一种罕见的由神经母细胞瘤扩增序列(neuroblastoma amplified sequence,NBAS)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与发热/感染相关的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首次发作多见于婴儿期或幼儿期(8月龄~3岁)。该病最大的特点是两次肝功能衰竭发作间歇期肝功能可完全恢复,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目前ILFS2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临床上主要以个体化的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当疾病发展到终末期,肝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该文就ILFS2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婴儿肝功能衰竭综合征 NBAS基因突变 反复急性肝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儿童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悠然(综述) 张婷(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730-732,共3页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孢杆菌,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普遍应用,儿童中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复发性艰难梭菌...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孢杆菌,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普遍应用,儿童中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recurrent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RCDI)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及更高的医疗耗费。恶性肿瘤、近期手术和抗生素暴露是儿童RCDI的高危因素。产毒菌株培养和细胞毒素中和试验在过去是诊断金标准,但已出现核酸扩增试验等新的诊断方法。目前RCDI的治疗包括抗生素、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及单克隆抗体等。该文主要就儿童RCDI的高危因素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儿童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患儿抗TNF-α治疗过程中的侵袭性感染
11
作者 郑璐(综述) 王怡仲 +1 位作者 李小露 张婷(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22-225,共4页
抗肿瘤坏死因子-α(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α,anti-TNF-α)制剂已广泛用于儿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治疗。抗TNF-α治疗可有效诱导和维持IBD患儿的病情缓解,促进肠道黏膜愈合,预防长期的终末期器官损伤... 抗肿瘤坏死因子-α(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α,anti-TNF-α)制剂已广泛用于儿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治疗。抗TNF-α治疗可有效诱导和维持IBD患儿的病情缓解,促进肠道黏膜愈合,预防长期的终末期器官损伤和生长发育滞后。但由于抗TNF-α治疗会显著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导致接受抗TNF-α治疗IBD患儿的感染风险增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分枝杆菌的感染等。该文就抗TNF-α制剂治疗过程中IBD患儿发生感染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提高儿科医护人员对IBD患儿抗TNF-α治疗过程中发生继发感染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抗TNF-α治疗 炎症性肠病 感染
原文传递
短肠综合征儿童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袁晨灵(综述) 张婷(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1年第7期464-467,共4页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儿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发生率较高,这些感染可导致死亡率上升、住院时间过长、医疗费用增加、以及患儿家庭的生活质量下降。该文根据国内外指...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儿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发生率较高,这些感染可导致死亡率上升、住院时间过长、医疗费用增加、以及患儿家庭的生活质量下降。该文根据国内外指南和新的研究,对SBS综合征儿童发生CRBSI作一综述,从而为有效预防CRBSI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儿童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艰难梭菌感染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曹荣(综述) 王怡仲 张婷(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695-698,共4页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是社区和医院较常见的病原菌感染之一,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腹泻、假膜性肠炎,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CDI现有诊断依赖于患者粪便中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相关毒素或毒素...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是社区和医院较常见的病原菌感染之一,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腹泻、假膜性肠炎,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CDI现有诊断依赖于患者粪便中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相关毒素或毒素编码基因的鉴定,这些传统的细菌学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延误疾病诊疗。研究发现CD有一种特殊的"马粪样"臭味,这种特殊气味来自CD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人体呼气、血液、尿液和粪便中的VOCs作为潜在的非侵入性诊断生物标志物用于感染性疾病和消化道等多种疾病诊断。研究发现,CD的VOCs有助于CDI的快速诊断,其具有潜在的特征性VOCs成分。该文就VOCs及其在CDI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艰难梭菌感染 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