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近代文化的双重性与西方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宜雷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521-524,共4页
近代天津文化的特征是"开放",还是"保守"?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悬而未决的问题。近代天津文化实际上具有"开放-保守"的二重性格。这种性格的形成,与西方文化的影响有关。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天津民众... 近代天津文化的特征是"开放",还是"保守"?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悬而未决的问题。近代天津文化实际上具有"开放-保守"的二重性格。这种性格的形成,与西方文化的影响有关。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天津民众产生了对西方的抵制情绪;而开放带来的交流与接触,又使天津民众更多地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先进性。这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交流又抵抗的状况渗透在天津文化中,就形成了天津近代文化既开放又保守的双重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文化 二重性 开放 保守 影响方式
下载PDF
戊戌变法前后的两次“文学无用论”思潮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宜雷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375-378,共4页
戊戌变法前后,中国文坛上曾出现过两次"文学无用论"思潮。前者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后者以严复、王国维和周氏兄弟为代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的内涵并不相同。戊戌变法前的文学无用论,从实用的角度... 戊戌变法前后,中国文坛上曾出现过两次"文学无用论"思潮。前者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后者以严复、王国维和周氏兄弟为代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的内涵并不相同。戊戌变法前的文学无用论,从实用的角度看待文学,把文学看作一种工具,认为无用即无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否定文学的理论。而戊戌变法后的文学无用论则认为文学是一种艺术,它本身就是目的。文学虽非实用却自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因此,本质上不但不是否定文学的理论,而且是一种更深刻、更彻底的肯定文学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前后 文学无用论 艺术价值
下载PDF
报馆、学堂与天津近代文学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宜雷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451-454,共4页
19—20世纪之交,报馆与学堂成为天津近代人文知识分子首选的栖身之地。这使他们在传统文人的"仕"、"隐"之外开辟了新的人生道路,也推动了天津文学的变革。报纸改变了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和写作方式,推动了文学思潮... 19—20世纪之交,报馆与学堂成为天津近代人文知识分子首选的栖身之地。这使他们在传统文人的"仕"、"隐"之外开辟了新的人生道路,也推动了天津文学的变革。报纸改变了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和写作方式,推动了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形成,也促进了文学品种的热点转化。而学堂的基础教育中蕴涵了最基本的人性启蒙和理性思维,并孕育了新的文学观念和文学作品。天津近代文学的发展,与报馆、学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馆 学堂 天津近代文学
下载PDF
章太炎“谢本师”原因又一说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宜雷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8-139,共2页
章太炎宣布与俞樾脱离师生关系(“谢本师”)是中国近代学界引人注目的一宗公案。作者认为章太炎的本意是因自己反清排满受到清朝廷通辑,为使老师免受牵连,故以此举保护老师,实际上与愈樾师生情谊一直未曾断绝。
关键词 章太炎 俞樾 谢本师 原因
下载PDF
追溯中国文学观念现代性的源头
5
作者 张宜雷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08年第2期114-116,共3页
中国现代文学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与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发端,这是略谙文学史的人们都熟知的。然而,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中国文学观念中的现代性因素,却早在此之前即已出现。
关键词 文学观念 严复 周氏兄弟 现代性文学 文学价值观 王国维 文学审美 周作人 忠君爱国 劝善惩恶 诗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走向宽松与开放之路——建国60年天津文学环境的变迁
6
作者 张宜雷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09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回顾建国60年来的天津文学,人们都知道天津的文学创作有了重大提高。但未必有多少人注意到,天津的文学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正是文学环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表演的舞台。60年来天津文学环境的变迁,可以说是经过了社会主义文学体制... 回顾建国60年来的天津文学,人们都知道天津的文学创作有了重大提高。但未必有多少人注意到,天津的文学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正是文学环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表演的舞台。60年来天津文学环境的变迁,可以说是经过了社会主义文学体制的建立、发展和转型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环境 天津 变迁 开放 文学创作 文学体制 社会主义
下载PDF
天鹅的绝唱——论穆旦“文革”后期的诗作
7
作者 张宜雷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穆旦诗歌的价值近年来已为人们所认识,但他在“文革”后期的诗作似乎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些诗歌应是穆旦最重要的诗作之一,它以个体的悲剧性生存为起点审视时代的荒谬,从对“文革”浩劫的反思中生发出强烈的觉醒意识,进而导向对人的... 穆旦诗歌的价值近年来已为人们所认识,但他在“文革”后期的诗作似乎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些诗歌应是穆旦最重要的诗作之一,它以个体的悲剧性生存为起点审视时代的荒谬,从对“文革”浩劫的反思中生发出强烈的觉醒意识,进而导向对人的命运与尊严的关注,展示了博大庄严的人性内涵。它们不仅是穆旦留给人们的“天鹅之歌”,而且是20世纪中国诗歌最为珍贵的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文革”后期 诗歌
下载PDF
探索文学:站在时代的最前沿
8
作者 张宜雷 《理论与现代化》 2005年第4期82-85,共4页
关键词 民族进步 “创新” 文学创作 思想观念 社会认可 艺术技巧 效益比较 作家 创造性 新颖性 生命力 作品
下载PDF
严复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变革
9
作者 张宜雷 《理论与现代化》 2004年第5期71-74,共4页
严复不仅是著名的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而且是19世纪末中国文学变革的先驱。他引进的进化论思想为文学观念变革提供了思想武器,确立了发展、变革的文学价值观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他与夏曾佑合著的《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把人性本体论引入小... 严复不仅是著名的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而且是19世纪末中国文学变革的先驱。他引进的进化论思想为文学观念变革提供了思想武器,确立了发展、变革的文学价值观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他与夏曾佑合著的《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把人性本体论引入小说领域,开“小说界革命”先河;他在《诗庐说》等文章中最早提出了文学审美价值论;他的散文吸收了西方论说文体注重逻辑论证的特点,被称为“逻辑文学”,在散文文体演变中起了重要过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中国文学变革 天津
下载PDF
《兴的源起》
10
作者 张宜雷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70-172,共3页
赵沛霖(兴的源起》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对“兴”这一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之起源过程作了独到的研究。该书不是从考据上而是从发生学上回答兴的起源这个问题。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社会科学 “兴” 起源 发生学 诗歌艺术 艺术形式 观念内容 出版社 原始诗歌
下载PDF
它来自中华民族文化的长河——“五四”文学民族渊源初探
11
作者 张宜雷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8-13,共6页
在漫长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五四”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结束了旧文学的时代,开创了新文学的纪元。“五四”新文学的发軔,当然首先是基于它特定的社会环境,也同外来思潮(从启蒙主义直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可分离,但从民族渊源... 在漫长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五四”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结束了旧文学的时代,开创了新文学的纪元。“五四”新文学的发軔,当然首先是基于它特定的社会环境,也同外来思潮(从启蒙主义直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可分离,但从民族渊源上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渊源 公安派 “五四”文学 中华民族文化 文学观 文学思想 顾炎武 个性解放 胡适 袁宏道
下载PDF
小企业的内部控制
12
作者 张宜雷 《冶金财会》 2005年第2期27-27,共1页
内部控制制度是许多跨国公司保持生机、促进发展和取得成功的秘诀。今天,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也逐步重视起内部控制不可小视的作用。而小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力军,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小型企业特点的内... 内部控制制度是许多跨国公司保持生机、促进发展和取得成功的秘诀。今天,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也逐步重视起内部控制不可小视的作用。而小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力军,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小型企业特点的内控之路,是我国经济管理界的当务之急。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企业 社会生产力发展 内部控制制度 跨国公司 促进发展 大型企业 组成部分 国民经济 经济管理 企业特点 生力军 秘诀 内控
下载PDF
优化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与纳税风险
13
作者 张宜雷 《冶金财会》 2015年第9期45-48,共4页
企业管理的中心是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的重心是资金管理,因此资金的融资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企业融资方式有多种渠道,如向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借款,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款、资金占用、向个人集资、发行债券、吸收投资等。这... 企业管理的中心是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的重心是资金管理,因此资金的融资行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企业融资方式有多种渠道,如向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借款,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款、资金占用、向个人集资、发行债券、吸收投资等。这些不同的融资方式带来不同的融资成本支出,反映在税法上就产生了永久性差异。正是因为这种差异的存在,为企业进行所得税筹划提供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方式 融资成本 纳税风险 企业管理 非金融机构 优化 财务管理 资金管理
下载PDF
试论内部审计的发展与完善
14
作者 张宜雷 《江苏冶金》 2005年第2期62-63,共2页
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发展与完善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进而阐明了发展与完善内部审计的一些基本思路。
关键词 内部审计 企业 监督 管理
下载PDF
风雷与落花——龚自珍诗歌与近代早醒者心态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宜雷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期91-94,共4页
诗是民族的心声,一代诗风的嬗变体现着民族“心的变换”。近代诗人龚自珍作为中华民族两个时代之交的第一批早醒者,一方面,他清醒地看到旧时代无可救药地走向灭亡的命运.并憧憬着大变革的到来;但另一方面,他在感情上却无法摆脱对那个造... 诗是民族的心声,一代诗风的嬗变体现着民族“心的变换”。近代诗人龚自珍作为中华民族两个时代之交的第一批早醒者,一方面,他清醒地看到旧时代无可救药地走向灭亡的命运.并憧憬着大变革的到来;但另一方面,他在感情上却无法摆脱对那个造就了他的时代在文化上的眷恋。龚自珍的这种时代感受,也会在他的诗里映出折光。尽管这心声的变奏才刚刚开始,诗歌艺术形态上的变化也还远不那么明显,但已确实开始了某种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杂诗 早醒 二重心态 落花意象 中国诗歌 龚诗 艺术意象 衰世 近代化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诗歌变革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宜雷 《天津社会科学》 1984年第1期80-86,共7页
晚清“诗界革命”以来的近代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处于变革时期的产物,它不仅留下了一大批带有变革倾向的作品,而且开了后来“五四”现代新诗的先河。而西方浪漫主义思潮进入中国的诗坛,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变革则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西方浪漫主义 中国近代 近代诗歌 中国诗歌 《哀希腊》 马君武 黄遵宪 浪漫主义诗歌 梁启超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文学观念变革的拐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宜雷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09年第1期35-41,共7页
中国近代文学在20世纪初即已达到了文学观念变革的拐点。严复、王国维和周树人、周作人兄弟在1904~1908年间的一系列论述,已确立了以审美价值为核心的现代型的文学价值观。但由于他们这些文学观念的超前性与当时陈腐僵化的国内文学界的... 中国近代文学在20世纪初即已达到了文学观念变革的拐点。严复、王国维和周树人、周作人兄弟在1904~1908年间的一系列论述,已确立了以审美价值为核心的现代型的文学价值观。但由于他们这些文学观念的超前性与当时陈腐僵化的国内文学界的巨大差距,使他们的主张在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的五四新文学,不过是这一演变顺流而下的实现与完成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文学 价值观 变革 拐点
原文传递
差异与契合——西方现代派对中国新诗的两次影响
18
作者 张宜雷 《天津社会科学》 1988年第3期77-82,16,共7页
当被称为“朦胧诗”的新诗潮初露锋芒时,便有不少论者或贬或褒地把它同二三十年代的象征派诗歌联系起来,统称为西方现代派诗歌影响的结果.实际上,二者从诗歌创作总体特征、诗人心态到同西方现代派的关系及其中国根源,都有着明显的差别,... 当被称为“朦胧诗”的新诗潮初露锋芒时,便有不少论者或贬或褒地把它同二三十年代的象征派诗歌联系起来,统称为西方现代派诗歌影响的结果.实际上,二者从诗歌创作总体特征、诗人心态到同西方现代派的关系及其中国根源,都有着明显的差别,揭示这一差别并考察其形成原因,乃是诗歌发展史向我们提出的重要课题.一 本世纪二十年代,当李金发从灰蒙蒙的“微雨”中把西方现代派第一个诗歌流派——象征派引入中国诗坛的时候,透过通感、暗示、大幅度跳跃和怪诞的比喻等眩人眼目的笔墨技艺,人们看到的是一个陷入感伤中不能自拔的“世纪病”患者形象.诗人内心有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派 现代派诗歌 新诗潮 象征派诗歌 李金发 诗歌创作 诗人心态 诗歌发展史 中国新诗 诗歌流派
原文传递
天津近代文学与公共文化空间
19
作者 张宜雷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5-117,共3页
19世纪末天津近代文学的兴起,得益于天津公共文化空间的形成。当时最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是学堂与报馆,它们为一批淡出政治而又关怀民生、不入官场却依然关心公众事务的新型知识分子提供了栖身之地与言论空间。天津近代文学的盛衰,与公... 19世纪末天津近代文学的兴起,得益于天津公共文化空间的形成。当时最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是学堂与报馆,它们为一批淡出政治而又关怀民生、不入官场却依然关心公众事务的新型知识分子提供了栖身之地与言论空间。天津近代文学的盛衰,与公共文化空间的伸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凡是公共文化空间扩展、恢张的时候,文学就发展、繁荣;凡是公共文化空间被压抑而收缩的时候,文学就衰落、枯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文学 近代文学 公共文化空间
原文传递
“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在天津
20
作者 张宜雷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4期118-121,共4页
关键词 "诗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 天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