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周易》视角看董学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实龙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2-67,共6页
用解剖或本体追问的方法来解读董子学说,让人感到"隔"。董学深受着《易》学影响。《周易》所呈现的是"意""象""言",董学也有"意""象""言"。社会政治学是董学之&... 用解剖或本体追问的方法来解读董子学说,让人感到"隔"。董学深受着《易》学影响。《周易》所呈现的是"意""象""言",董学也有"意""象""言"。社会政治学是董学之"意"。它发自于"仁",散为仁爱之心和忧患意识,转为政治"大一统"和礼乐教化。天论是董学之"象"。它是由"天地"、"阴阳"、"五行"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意象系统,象征着生命大本,凝聚着董子全部的生命体验。《春秋》学是董学之"言"。它是董子立"象"达"意"的一个话头。董子通过体会《春秋》之"辞",发挥《春秋》之"例",从而把握《春秋》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周易 春秋
下载PDF
儒家实践反省的理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实龙 《学术探索》 2004年第2期69-73,共5页
作者认为,儒家反省分为三种:比德反省、灾异反省和实践反省。实践反省是反省主体运用反省尺度来观照实践所得的生命所感。主体的德性与观念在实践反省的过程中生成和确证。
关键词 实践反省 生命所感 反省尺度 德性 观念
下载PDF
修德而后可讲学——论《明儒学案》的精神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实龙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6-92,共7页
长期以来,学界主要从哲学、学术史、体例学等方面来研究《明儒学案》,很少有人从修德角度来探讨《明儒学案》。其实黄宗羲的创作宗旨在于修德,《明儒学案》的精神是“修德而后可讲学”。围绕着修德,黄宗羲从三方面来评论明代学术:一是... 长期以来,学界主要从哲学、学术史、体例学等方面来研究《明儒学案》,很少有人从修德角度来探讨《明儒学案》。其实黄宗羲的创作宗旨在于修德,《明儒学案》的精神是“修德而后可讲学”。围绕着修德,黄宗羲从三方面来评论明代学术:一是修德重在自得,学术要在自家身心上生根。二是修德深浅关乎学术深浅。判断学术深浅要考察其圆融性和深刻性。圆融性要求说话前后一贯,理论没有矛盾。深刻性可以从如何解决本体与工夫,从如何回答理-心凑泊、儒-释分别这两个问题,从如何进行学术辩论,从如何讨论同一个话题这四方面看出。三是修德具有效果,可以使人坦然面对贫穷、危险、死亡,可以“所过者化”。本文通过考察黄宗羲对明儒学术的评论,再现了黄宗羲修德的深浅,建构了黄宗羲的修德理论,同时期望引起现代学者能对自己的学术研究进行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明儒学案 修德 学术 自得
下载PDF
商人与儒学——以明清甬商、徽商、晋商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实龙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6期23-27,共5页
以明清甬商、徽商、晋商为例,分析商人与儒学的关系。三地儒学各有特性:浙东学术张扬人的主体精神,强调经世致用;朱子之学强调"理"与"礼",主张于书本求索;傅山之学强调"因时取济",博杂而无所统系。三地... 以明清甬商、徽商、晋商为例,分析商人与儒学的关系。三地儒学各有特性:浙东学术张扬人的主体精神,强调经世致用;朱子之学强调"理"与"礼",主张于书本求索;傅山之学强调"因时取济",博杂而无所统系。三地商人对待儒学态度不同:甬商对浙东学术不即不离,徽商对朱子之学过于沉迷,晋商对傅山之学过于疏远。三地儒学对商人影响有别:浙东学术影响甬商是隐性的,朱子之学影响徽商是显性的,傅山之学影响晋商是微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人 儒学 甬商 徽商 晋商
下载PDF
慈湖先生“本心论”发微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实龙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2-84,共3页
在慈湖先生看来,"本心"内有生命之流,外能有感有应。它具有不测之妙用,可以范围天地、发育万物和知是知非。范围天地是指"本心"广大无边,发育万物是指"本心"具有创新能力,知是知非是指"本心"... 在慈湖先生看来,"本心"内有生命之流,外能有感有应。它具有不测之妙用,可以范围天地、发育万物和知是知非。范围天地是指"本心"广大无边,发育万物是指"本心"具有创新能力,知是知非是指"本心"具有判断善恶是非的能力。"本心"无处不在,显现在人的言行中、自然景物上和儒学经典里。慈湖先生对"本心"的描述是他有所觉悟后的真切感知,是对人潜能的一种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本心 心学
下载PDF
古人远庖厨与今人看恐怖片——论血腥场景对人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实龙 《学术探索》 2005年第1期137-139,共3页
孟子提倡"君子远庖厨",强调血腥场景不利于人性修养。现代人喜看恐怖影片,爱玩枪战游戏,以本能发泄为名,漠视血腥场景对人性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同情感 血腥场景 本能
下载PDF
坚守与妥协:钱德洪编辑阳明文稿的智慧
7
作者 张实龙 张星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69,共4页
钱德洪一生致力于编辑阳明文稿,他所编的《王文成公全书》在阳明心学传播中起着巨大作用。钱德洪编辑阳明文稿既有坚守,也有妥协。坚守的是讲学明道,妥协的是照顾社会心理和为未悟者设法。在坚守和妥协之中,体现出钱德洪“致良知”的编... 钱德洪一生致力于编辑阳明文稿,他所编的《王文成公全书》在阳明心学传播中起着巨大作用。钱德洪编辑阳明文稿既有坚守,也有妥协。坚守的是讲学明道,妥协的是照顾社会心理和为未悟者设法。在坚守和妥协之中,体现出钱德洪“致良知”的编辑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德洪 编辑 王阳明
下载PDF
甬商、徽商、晋商价值观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实龙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2-26,共5页
从自我认知、商帮凝聚力、经营理念和钱财出路四个方面展开,比较甬商、徽商、晋商的价值观,最后得出结论:甬商是本业商人,徽商是儒雅商人,晋商是金钱商人。
关键词 甬商 徽商 晋商 价值观
下载PDF
仁——董学之本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实龙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4,共4页
在董仲舒学说中,“气”不是最根本,它从属于“天”。“天”从属于“元”,是人的生命体验之象。“元”,重在“始”意,于董子言论中出现较少。“仁”是董学之本。从“仁”出发,可以圆融地解释董学的全部内容。
关键词 董仲舒 董学
下载PDF
论黄宗羲政治学说的内在逻辑和历史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实龙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42-46,共5页
文章从《明夷待访录》的中心命题“立君为天下”而出,分析了黄宗羲政治学说的内在逻辑,即从人的生命需要出发,彻底否定君主“家天下”和“无君主义”,主张“立君为天下”,兴公利除公害,最终成就“人各自私”、“人各自利”。为保证“立... 文章从《明夷待访录》的中心命题“立君为天下”而出,分析了黄宗羲政治学说的内在逻辑,即从人的生命需要出发,彻底否定君主“家天下”和“无君主义”,主张“立君为天下”,兴公利除公害,最终成就“人各自私”、“人各自利”。为保证“立君为天下”的实现,黄宗羲既不主张以“天”来约束君权,也不提倡道德来规范人主,而是从权力的分配、法律的制定、舆论的监督、制度的建立等方面来制衡君权。在此基础上,也分析了黄宗羲“以君为天下”政治学说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政治学说 明夷待仿录 立君为天下
下载PDF
从《放生序》看清末中国乡村的生态意识
11
作者 张实龙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3-205,共3页
浙江省缙云县河阳朱氏家族族谱收录了一篇《放生序》,从中可以看出清末中国乡村的生态意识来源于人的生命之感。村民保护生态的目的是为了尊重生命,为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了顺应宇宙大自然。其保护生态的方式是神道设教,即聘请道士师... 浙江省缙云县河阳朱氏家族族谱收录了一篇《放生序》,从中可以看出清末中国乡村的生态意识来源于人的生命之感。村民保护生态的目的是为了尊重生命,为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了顺应宇宙大自然。其保护生态的方式是神道设教,即聘请道士师公,到河边设置水神灯,禳灾祈福。同时,将《放生序》刻成碑文,立于河畔,教育人们保护生态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的确有其可取之处,但是,现代人需要在古人的生态意识中融入科学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 生态意识 生命之感 宇宙大自然
下载PDF
阳明心学与科举考试关系刍议
12
作者 张实龙 张星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4-67,共4页
钱德洪的经历引出对阳明心学与科举考试关系的思考,其一,阳明是如何看待举业与圣学之间的关系?其二,如何理解阳明心学在科举考试中占有优势?由阳明的言行可知,他虽然将举业与圣学分得清楚,但他认为举业不仅不妨圣学,而且对成圣成贤还有... 钱德洪的经历引出对阳明心学与科举考试关系的思考,其一,阳明是如何看待举业与圣学之间的关系?其二,如何理解阳明心学在科举考试中占有优势?由阳明的言行可知,他虽然将举业与圣学分得清楚,但他认为举业不仅不妨圣学,而且对成圣成贤还有帮助。从事理推论和事实验证来看,学习阳明心学在科举考试中占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 科举考试
下载PDF
《系辞》的“易”与“《易》”
13
作者 张实龙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7,共4页
《系辞》第一次对《周易》作了系统的哲学阐释 ,它围绕着“易”与“《易》”的话题 ,从人的生命体验出发 ,不仅提出了生命本体与生命现象之间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命题 ,还揭示了人类文化创造由“象 (言 )”到“意”、再由“意”到“象 (言 )”
关键词 《系辞》 《周易》 哲学 “易” 认识论 本体论 易学研究
下载PDF
从修身角度谈孔子之仁三层面
14
作者 张实龙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4,共4页
孔子之仁有三层面:恻隐之心,仁爱行为,仁德模式。恻隐之心源于人的生命之感,沿着向外奉献(“忠”)与向内克制(“恕”)两面展开。仁爱行为是恻隐之心的自然呈露,是表现性行为,不计力量,不计后果。仁德模式人人具有,生发恻隐之心和仁爱行... 孔子之仁有三层面:恻隐之心,仁爱行为,仁德模式。恻隐之心源于人的生命之感,沿着向外奉献(“忠”)与向内克制(“恕”)两面展开。仁爱行为是恻隐之心的自然呈露,是表现性行为,不计力量,不计后果。仁德模式人人具有,生发恻隐之心和仁爱行为,又在恻隐之心和仁爱行为中得到培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恻隐之心 仁爱行为 仁德模式
下载PDF
《孟子师说》还原《孟子》太和气象
15
作者 张实龙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79-83,共5页
《孟子师说》还原《孟子》太和气象,主要由三方面展开:以“知痛痒心”解说孟子“性善论”,以“即事即义”发挥孟子“养气说”,以“本之心术”阐扬孟子“尊王斥霸”思想。《孟子师说》从人之本心出发,还原了孟子的个人修养理论和社会政... 《孟子师说》还原《孟子》太和气象,主要由三方面展开:以“知痛痒心”解说孟子“性善论”,以“即事即义”发挥孟子“养气说”,以“本之心术”阐扬孟子“尊王斥霸”思想。《孟子师说》从人之本心出发,还原了孟子的个人修养理论和社会政治学说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 太和气象 性善论 养气说 尊王斥霸
下载PDF
袁燮的世家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16
作者 张实龙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5-79,共5页
袁燮是南宋时期宁波著名的心学家和政治家,他提出自己的世家理念。袁燮认为,能称得上世家者,不在于权势和钱财的延续,而在于精神与气脉的传承。精神气脉的传承在于传"心",而传"心"又寓于谨严的家法之中。袁燮的世... 袁燮是南宋时期宁波著名的心学家和政治家,他提出自己的世家理念。袁燮认为,能称得上世家者,不在于权势和钱财的延续,而在于精神与气脉的传承。精神气脉的传承在于传"心",而传"心"又寓于谨严的家法之中。袁燮的世家理念,来源于孟子的"世臣"观念,与他自己显赫的家世有关,对于今人具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燮 世家 精神气脉
下载PDF
从“知行合一”视域看王阳明的“心即理”
17
作者 张实龙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5-69,共5页
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与"心即理"密不可分,只有理解了"知行合一",才能真正理解"心即理"。"知行合一"的"知"与"行"指向同一件事,它具有六个特征,即全神贯注、谨... 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与"心即理"密不可分,只有理解了"知行合一",才能真正理解"心即理"。"知行合一"的"知"与"行"指向同一件事,它具有六个特征,即全神贯注、谨慎恐惧、无思无虑、明觉精察、觉察天理和各尽本分。"心"是人生命的主宰。人生命有三个层次,即生物生命、社会生命和本体生命。人的本体生命有五种倾向,即生生不已的倾向、自我呈现的倾向、追求"理"的倾向、追求深度的倾向和追求广度的倾向。人生命的倾向就是生命的条理。人在"知行合一"时,就是由生命的条理来主宰,因此王阳明说"心即理"。从"知行合一"来理解"心即理",关键是要做到"信得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心即理
下载PDF
论袁燮《絜斋毛诗经筵讲义》的受众意识
18
作者 张实龙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31-33,共3页
袁燮的《絜斋毛诗经筵讲义》解读《诗经》颇有特点,这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受众意识。袁燮给皇帝讲解《诗经》,是要尽可能地启沃国君。他讲解《诗经》都是采用三段式的结构,语言简洁明了,并采信《诗序》与古注。
关键词 袁燮 诗经 受众意识
下载PDF
对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的追问
19
作者 张实龙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83-85,共3页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仁爱、勤劳、勇敢、守信是做人的道德。教师是通过师德来实现自己的做人道德。孔子所实践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最能体现师德的本质。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的无私性为师德提供基础,留传精神生命基因...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仁爱、勤劳、勇敢、守信是做人的道德。教师是通过师德来实现自己的做人道德。孔子所实践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最能体现师德的本质。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的无私性为师德提供基础,留传精神生命基因的本能冲动为师德提供内驱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 孔子 生命基因
下载PDF
“与时俱进”的多层文化内涵
20
作者 张实龙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11,共4页
“与时俱进”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语。中国文化重视“时”。“时”有几种含义 :事态 ,时机 ,命运。因此 ,“与时俱进”也就包有多层文化内涵 :客观态度 ,奋斗精神 ,忧患意识 ,平和心态。
关键词 与时俱进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