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eudomonas sp.J1生物合成纳米硒机制研究
1
作者 张小萱 任国栋 +5 位作者 刘畅 陶文超 张笑迎 刘欢 闵婷 梅运军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9-228,共10页
为了探究Pseudomonas sp.J1生物合成纳米硒的机制,采用电镜技术、X射线能谱分析法(EDS)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法(XPS)对Pseudomonas sp.J1合成纳米硒过程及产物进行表征;通过添加谷胱甘肽抑制剂、改变培养基中NO_(3)^(-)、亚硒酸钠浓度... 为了探究Pseudomonas sp.J1生物合成纳米硒的机制,采用电镜技术、X射线能谱分析法(EDS)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法(XPS)对Pseudomonas sp.J1合成纳米硒过程及产物进行表征;通过添加谷胱甘肽抑制剂、改变培养基中NO_(3)^(-)、亚硒酸钠浓度以及培养温度等条件研究各因素对生物合成纳米硒的影响。结果表明:Pseudomonas sp.J1在胞质内合成纳米硒并向胞外转运;在生物合成纳米硒中谷胱甘肽起到了重要作用;亚硒酸钠浓度越高对细胞毒性越大;NO_(3)^(-)与SeO_(3)^(2-)形成竞争关系,不利于纳米硒的合成;当培养基中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5 g/L且发酵温度为30℃时,Pseudomonas sp.J1转化效率最高,达到(47.73±2.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MONAS 纳米硒 生物合成
下载PDF
一株亚硒酸钠还原菌的分离及纳米硒表征 被引量:5
2
作者 曾仪维 张小萱 +3 位作者 程思俊 刘欢 闵婷 梅运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79-83,共5页
纳米硒具有毒性低而生物活性强的特征,在医药、保健品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竞争力,生物制备纳米硒在国内研究较少。从湖北省恩施州富硒矿区土壤中成功分离了1株能将亚硒酸钠还原为红色产物的菌株,对该菌株进行了亚硒酸钠耐受性、形态及分... 纳米硒具有毒性低而生物活性强的特征,在医药、保健品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竞争力,生物制备纳米硒在国内研究较少。从湖北省恩施州富硒矿区土壤中成功分离了1株能将亚硒酸钠还原为红色产物的菌株,对该菌株进行了亚硒酸钠耐受性、形态及分类上的分析;对红色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及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分析。电镜结果显示,该菌呈杆状,16S rRNA测序及MEGA 6.0建树分析表明该菌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对亚硒酸钠的耐受性为10~20 mg/m L;红色物质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鉴定为纳米硒,粒径在100~200 nm。该假单胞菌可作为生产红色纳米硒的菌株,可为硒的生物转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硒 纳米颗粒硒 假单胞菌 亚硒酸钠还原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
下载PDF
一株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硝化性能分析
3
作者 张笑迎 张小萱 +2 位作者 陶瑞东 曾仪维 梅运军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36-42,76,共8页
鉴于目前大量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报道中一些硝化菌存在硝化效率低、亚硝态氮累积严重等问题,从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厂底泥中成功分离得到一株可高效去除氨氮的菌株W-3。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 鉴于目前大量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报道中一些硝化菌存在硝化效率低、亚硝态氮累积严重等问题,从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厂底泥中成功分离得到一株可高效去除氨氮的菌株W-3。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对该菌株进行了氨氮去除特性及氮转化途径的研究,当NH4+-N的浓度为106 mg/L时,氨氮去除率高达98.55%,主要转化为硝态氮,亚硝态氮作为中间产物有极少量的累积,总氮基本不变。此外,通过培养条件优化实验,W-3菌株在以醋酸钠为碳源、C/N=4、初始氨氮浓度为53~106 mg/L、温度为30℃、pH值为7.5~8.0、转速为150 r/min时硝化性能最佳,生长情况最好。将W-3接种于实验室模拟活性污泥中,发现该菌株在不同氨氮浓度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硝化性能,高浓度氨氮环境下的去除速率反而更高,达到约4.4 mg/L/h。实验结果表明,Ochrobactrum sp.W-3菌株具有优异的异养硝化特性,在治理水体氨氮污染方面具备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硝化细菌 分离鉴定 苍白杆菌属 氨氮污染 模拟活性污泥
下载PDF
好氧反硝化菌群的富集及菌群结构分析
4
作者 张笑迎 曾仪维 +2 位作者 陶瑞东 张小萱 梅运军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8-25,共8页
采用富集培养基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得到了ADB-1、ADB-2、ADB-3的好氧反硝化菌群,三种菌群都有较好的去除总氮的效果。随后对适合菌群生长及促进脱氮能力的碳源、C/N进行了优化,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菌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采用富集培养基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得到了ADB-1、ADB-2、ADB-3的好氧反硝化菌群,三种菌群都有较好的去除总氮的效果。随后对适合菌群生长及促进脱氮能力的碳源、C/N进行了优化,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菌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实验研究表明,ADB-1菌群的最佳碳源为柠檬酸钠,最适C/N为20∶1;ADB-2菌群的最佳碳源为醋酸钠,最适C/N均为25∶1。在最适条件下,ADB-1和ADB-2的脱氮速率分别为3.56 mg N/L/h,3.75 mg N/L/h。高通量测序表明未富集的活性污泥中,相对丰富度最大的属有Bdellovibrio、Bacillus、Microbacterium等三种;在ADB-1中,丰度最大属为Bacillus;Truepera在ADB-2中丰富度最大;在ADB-3中Terrimonas丰富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细菌 脱氮 富集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跨国移民的日常饮食实践及地理相遇分析:广州案例
5
作者 林家惠 曾国军 +1 位作者 张小萱 钟淑如 《人文地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3,共8页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了广州跨国移民的日常饮食实践如何促成多元的地理相遇,以及这种相遇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跨国移民在不同的饮食空间与东道国社会产生互动,促进了多元的地理相遇,既带来不同民族身份之间社会融合的结果,也...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了广州跨国移民的日常饮食实践如何促成多元的地理相遇,以及这种相遇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跨国移民在不同的饮食空间与东道国社会产生互动,促进了多元的地理相遇,既带来不同民族身份之间社会融合的结果,也由于个体与东道国的社会文化差异加深了隔阂。跨国移民的日常饮食实践及地理相遇受到主体性因素的驱动、社会性因素的强化与地方性因素的支持,这三类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使跨国移民在东道国的日常饮食呈现出矛盾的行为表征。本文揭示了跨国移民与在地社会文化的微观互动过程,以饮食为线索的地理相遇分析对于理解移民与迁入地的社会文化互动提供了深入理解,对于促进在华移民的社会融入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移民 饮食实践 地理相遇 广州
原文传递
文化地理学视角下跨国移民饮食适应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6
6
作者 钟淑如 张小萱 曾国军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全球化进程下,跨国移民成为不同地域间文化交流、冲突和再协商的主要载体,其在地饮食适应问题尤为凸显。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跨国移民饮食适应的研究,发现由营养学等范式主导的早期研究偏重对饮食适应水平的直接观测,较少探究饮食适应的身... 全球化进程下,跨国移民成为不同地域间文化交流、冲突和再协商的主要载体,其在地饮食适应问题尤为凸显。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跨国移民饮食适应的研究,发现由营养学等范式主导的早期研究偏重对饮食适应水平的直接观测,较少探究饮食适应的身体属性、地方关系以及文化意涵。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跨国移民饮食适应的相关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身体尺度下的动态饮食适应过程、地方尺度下跨国饮食景观的生产与重构,以及身体与地方交互尺度下饮食适应与身份认同的复杂关系。本文最后针对当前研究的主要不足提出未来跨国移民饮食适应研究的可能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地理 跨国移民 饮食适应 身份协商 饮食景观
原文传递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小萱 《当代经理人》 2022年第3期86-92,共7页
随着家族创始人逐步退居幕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进入高峰期。然而,传承之路往往是布满荆棘的。通过比较研究法和事件研究法,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家族企业所采用的代际传承模式进行分析,针对家族企业传承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并试图提... 随着家族创始人逐步退居幕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进入高峰期。然而,传承之路往往是布满荆棘的。通过比较研究法和事件研究法,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家族企业所采用的代际传承模式进行分析,针对家族企业传承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并试图提出具体的建议,对家族企业顺利实现代际传承乃至基业长青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代际传承模式 二代接班人 内部培养 职业经理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