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机体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小风 筱骅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5期844-84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机体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进行手术医治的7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所采用手术方发的不同分为研究组(腹腔镜手术)和对照组(开腹手术),每组35例。对2组患者...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机体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进行手术医治的7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所采用手术方发的不同分为研究组(腹腔镜手术)和对照组(开腹手术),每组35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前、术后2组患者的血清炎症指标和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均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天、7天血清中CD_3、CD_4、CD_4/CD_8表达水平均较术前低,而CD8确高于术前(P<0.05);术后1天、7天血清中CD_4,CD_4/CD_8、CD_3的表达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而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天、7天血清中IL-6、CRP表达水平均较术前高,而IgG、IgM和IgA确低于术前(P<0.05);研究组术后1天、7天血清中IL-6、CRP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低,而IgG,IgM和IgA均高于对照(P<0.05)。结论同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小,对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也较小,有利于机体的恢复,是一种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 开放手术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CME术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小风 筱骅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4期754-756,共3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腹腔镜(Laparoscopic,LS)辅助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术在右半结肠癌(Right colon cancer,RCC)根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RCC患者96例,按照随机... 目的观察并探讨腹腔镜(Laparoscopic,LS)辅助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术在右半结肠癌(Right colon cancer,RCC)根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RCC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CME根治性手术治疗,而对照组采取传统根治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2年,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总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21.5±2.8)个、(125.8±51.8)ml、(3.5±1.0)天和(4.0±1.2)天,对照组为(17.8±2.3)个、(210.2±77.4)ml、(4.4±1.5)天和(5.2±1.3)天,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为2.1%(1/48)和2.1%(1/48),对照组为10.4%(5/48)和6.3%(3/4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辅助下CME术能减少术后出血量,术后恢复更快,并未增加手术风险和影响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
下载PDF
抗性灰霉病菌防治新药剂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小风 王文桥 +2 位作者 马志强 韩秀英 袁章虎 《河北农业科学》 2003年第3期19-24,共6页
针对我国番茄灰霉病菌群体中已发现对多菌灵、乙霉威双抗菌系的情况,选择保护性杀菌剂福美双作为伴药与多菌灵及乙霉威进行三元复配,研制出防治抗性灰霉病的高效新药剂利霉康。田间药效试验证明该药剂对灰霉病菌中多菌灵抗性菌系(C^R)... 针对我国番茄灰霉病菌群体中已发现对多菌灵、乙霉威双抗菌系的情况,选择保护性杀菌剂福美双作为伴药与多菌灵及乙霉威进行三元复配,研制出防治抗性灰霉病的高效新药剂利霉康。田间药效试验证明该药剂对灰霉病菌中多菌灵抗性菌系(C^R)、乙霉威抗性菌系(D^R)及双抗菌系(C^RD^R)的防效均在80%以上,在双抗菌系流行地区的防治效果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灰霉病菌 药剂防治 番茄 交互抗性 杀菌剂 双抗菌系
下载PDF
灰霉菌的抗药性与适合度测定 被引量:35
4
作者 康立娟 张小风 +2 位作者 王文桥 马志强 马振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9-42,共4页
室内监测了北京、沈阳、保定等地区番茄灰霉菌 (Botrytis cinerea)对不同杀菌剂的抗药性 ,发现抗多菌灵菌株占监测总数的 74 .6 7% ,抗乙霉威菌株占 2 5.82 % ,还监测到 3株抗多菌灵、乙霉威菌株——即双抗菌株 ;利用菌落直径法和番茄... 室内监测了北京、沈阳、保定等地区番茄灰霉菌 (Botrytis cinerea)对不同杀菌剂的抗药性 ,发现抗多菌灵菌株占监测总数的 74 .6 7% ,抗乙霉威菌株占 2 5.82 % ,还监测到 3株抗多菌灵、乙霉威菌株——即双抗菌株 ;利用菌落直径法和番茄叶片法测定了 3种抗药类型的番茄灰霉菌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的适合度 ,结果表明 ,不同抗药类型菌株在生长速率、致病力、繁殖力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霉 适合度 抗药性 双抗菌 灰霉菌 蔬菜 农药 药剂筛选 杀菌剂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合物对茄链格孢的联合毒力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范子耀 王文桥 +4 位作者 孟润杰 韩秀英 张小风 马志强 刘颖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1-596,共6页
为明确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合物对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毒力的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物对茄链格孢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评价其联合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 为明确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合物对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毒力的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物对茄链格孢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评价其联合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混合物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质量比为1∶1、2∶1、3∶1、4∶1、5∶1、1∶2和1∶5的混合物对抑制菌丝生长表现为增效,其中配比1∶2的增效最明显,增效系数(SR)为2.05,但该配比混合物对抑制分生孢子萌发仅表现为相加作用(SR 1.29)。在田间药效试验中,配比为1∶2的混合物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效显著高于相同剂量的单剂及其他常用药剂的防效,增产率达46.8%,亦显著高于对照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苯醚甲环唑 茄链格孢 马铃薯 增效作用 防治效果 增产率
下载PDF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抗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49
6
作者 王文桥 马志强 +1 位作者 张小风 文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11,共6页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风险由基本风险和治理风险组成。杀菌剂使用之前或之初可根据 人工诱变、药剂选择或驯化实验、田间野生敏感菌株敏感性变异、抗药菌株的生物及遗传特 征、杀菌剂作用方式等进行基本抗药风险预测;杀菌剂使用数...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风险由基本风险和治理风险组成。杀菌剂使用之前或之初可根据 人工诱变、药剂选择或驯化实验、田间野生敏感菌株敏感性变异、抗药菌株的生物及遗传特 征、杀菌剂作用方式等进行基本抗药风险预测;杀菌剂使用数年之后可根据人工诱变、药剂 选择或驯化、田间药效与抗药性发生、抗药菌株的生物及遗传特征、杀菌剂作用方式与使用 对策等已有资料进行抗药风险评估。目前已有4种方法用于抗药风险评估。由杀菌剂与病害 共同决定的基本抗药风险可分成低、中和高度。基本抗性风险高的药剂合理使用可延缓田间 抗药性发生,中度基本抗性风险药剂不合理使用也可引发田间抗药性发生和药效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菌 杀菌剂 抗性风险 基本风险 治理风险 评估方法
下载PDF
植物病原真菌对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7
作者 叶滔 马志强 +5 位作者 毕秋艳 牛芳胜 韩秀英 张小风 王文桥 利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共16页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杀菌剂通过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甾醇生物合成途径中不同环节的酶,干扰或阻断病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而发挥抗真菌作用。综述了植物病原真菌对SBIs杀菌剂的抗药性发生现状、遗传机制、生理生化机制、分子机制及...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杀菌剂通过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甾醇生物合成途径中不同环节的酶,干扰或阻断病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而发挥抗真菌作用。综述了植物病原真菌对SBIs杀菌剂的抗药性发生现状、遗传机制、生理生化机制、分子机制及治理策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室内及田间有关SBIs杀菌剂抗药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病原菌对该类杀菌剂的抗药性可能是由1种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ABC和MFS运输蛋白基因及CYP51蛋白基因是植物病原真菌对SBIs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其中ABC运输蛋白基因能够通过翻转酶将药剂从膜内层转移至外层而排出细胞体外;MFS运输蛋白基因的超表达和本底表达则是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关键因素;而CYP51蛋白基因与药剂作用时易在病原菌体内发生基因点突变或基因超表达,造成编码蛋白与药剂亲和力下降,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可从基因水平上寻找出与抗药性直接相关的基因、蛋白及调控途径等信息,同时与其他学科结合,合理设计新的、多作用位点的高效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从而延长该类杀菌剂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抗药性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监测初报 被引量:36
8
作者 马志强 李红霞 +1 位作者 袁章虎 张小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94-96,共3页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lony diameter test was the best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of apple ring rot ( Macrophoma kawatsukai ) to carbendazim. The baseline of sensitivity of Macrophoma kawatsukai to ...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lony diameter test was the best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of apple ring rot ( Macrophoma kawatsukai ) to carbendazim. The baseline of sensitivity of Macrophoma kawatsukai to carbendazim is 3.6×10 -3 μg·mL -1 according to thi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轮纹病 多菌灵 抗药性 病菌 监测初报 杀菌剂
下载PDF
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抗药性的诱导及抗性菌株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叶滔 马志强 +2 位作者 王文桥 韩秀英 张小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1-266,共6页
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了8株对戊唑醇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抗药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均≥30倍,最高达到186.03倍。将抗药突变体在无药培养基上继代培养9代后,其抗性倍数逐渐下降,抗药性可能不能稳定遗传。与亲本... 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了8株对戊唑醇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抗药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均≥30倍,最高达到186.03倍。将抗药突变体在无药培养基上继代培养9代后,其抗性倍数逐渐下降,抗药性可能不能稳定遗传。与亲本菌株相比,抗药突变体在菌落生长速率、菌丝干重、对温度和pH值的敏感性方面均有所下降,推测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可能具有中等或高抗药性风险。室内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对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异菌脲、百菌清及福美双均无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戊唑醇 抗药性 诱导 抗性菌株
下载PDF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杀菌剂筛选 被引量:31
10
作者 王文桥 韩秀英 +2 位作者 张小风 马志强 李红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230-234,共5页
测定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抑制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萎锈灵、嘧菌酯、眯鲜胺、啶菌恶唑、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五氯硝基苯、恶霉灵、福美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锰锌;5%己唑醇微乳剂、12.5%... 测定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抑制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明显高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萎锈灵、嘧菌酯、眯鲜胺、啶菌恶唑、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五氯硝基苯、恶霉灵、福美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锰锌;5%己唑醇微乳剂、12.5%戊唑醇水乳剂及25%阿米西达悬浮剂对麦苗上纹枯病菌的毒力高于50%多菌灵可湿粉、70%甲基硫菌灵可湿粉、5%井冈霉素可溶粉、40%达科宁悬浮剂、25%敌力脱乳油、40%氟硅唑乳油、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0%甲基立枯磷乳剂、40%卫福悬浮种衣剂和50%福美双可湿粉;福美双与己唑醇混配抑制小麦纹枯病菌增效,1:10为最佳配比,依此配成44%己唑醇·福美双可湿粉600—1200倍稀释液喷雾土壤及浸种未抑制小麦生长及推迟小麦出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小麦纹枯病菌 毒力 增效作用 安全性
下载PDF
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测定及其抗药突变体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卫松 韩秀英 +4 位作者 齐永志 王文桥 马志强 金林 张小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7,共7页
研究了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及其抗药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分别采自河北定兴、藁城和山东寿光、青州等地的173株辣椒疫霉菌株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EC50值介于0.002 7~0.049 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 研究了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及其抗药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分别采自河北定兴、藁城和山东寿光、青州等地的173株辣椒疫霉菌株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EC50值介于0.002 7~0.049 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21 9±0.010 2μg/mL,敏感性呈单峰曲线分布;采用紫外诱导+菌落角变和药剂驯化的方法分别处理10个供试菌株,各获得7株和1株突变体,其抗性倍数在41.50~394 437.77之间,突变频率分别为1.46%和1.43%。对突变体部分生物学性状的研究表明,抗性突变体与其亲本菌株在菌丝生长速率、致病性、产孢能力、适合度指数和竞争力方面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抗性突变体DX 2-3 20m和DX 2-3 F7的产孢量、适合度和竞争力均高于亲本菌株,有利于抗性群体的形成。研究表明,辣椒疫霉对双炔酰菌胺存在中等抗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霉 双炔酰菌胺 敏感性 抗性突变体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北方五省(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敏感性检测 被引量:36
12
作者 王文桥 王丽 +3 位作者 韩秀英 张小风 马志强 孟润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6-121,共6页
为了明确我国不同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抗性状况,2007-2009年从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采集马铃薯晚疫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叶盘漂浮法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其对精... 为了明确我国不同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抗性状况,2007-2009年从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采集马铃薯晚疫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叶盘漂浮法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其对精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的380株晚疫病菌中和以叶盘漂浮法检测的222株晚疫病菌中对甲霜灵的抗性菌株分别占80%和73.5%;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结果显示,河北省对甲霜灵的抗性菌株所占频率从2007年的100%降为2008年的66.4%,2009年又回升至74.2%,而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对甲霜灵的抗性菌株分布频率呈上升趋势。叶盘漂浮法检测的95个菌株中对精甲霜灵的抗性菌株占54.5%,其中河北省40个菌株对精甲霜灵的中间型菌株占优势(62.5%),抗性菌株仅占34.9%,而其他4省55个菌株对精甲霜灵的抗性菌株占优势(69.1%)。受检测的北方五省(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中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抗性菌株已占优势,马铃薯晚疫病菌已普遍对甲霜灵及精甲霜灵产生抗性。在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普遍产生抗性的地区,应优先选用与甲霜灵、精甲霜灵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甲霜灵 精甲霜灵 敏感性检测 抗药性
下载PDF
番茄叶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性检测及抗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26
13
作者 赵建江 李红霞 +4 位作者 王文桥 韩秀英 马志强 金林 张小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7-52,共6页
利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从河北、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等省田间采集的97个番茄叶霉病菌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田间番茄叶霉病菌已对嘧菌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97个菌株可分为敏感菌株(EC50值〈5.4μg/mL)、低抗菌株(... 利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从河北、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等省田间采集的97个番茄叶霉病菌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田间番茄叶霉病菌已对嘧菌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97个菌株可分为敏感菌株(EC50值〈5.4μg/mL)、低抗菌株(EC50值5.4~54μg/mL),中抗菌株(EC50值54~270μg/mL)、高抗菌株(EC50值270~1350μg/mL)、特高抗菌株(EC50值〉1350μg/mL)5种类型,分别占55.67%、14.43%、11.34%、10.31%和8.25%。其中从未用过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27个菌株的EC50平均值为(O.544±0.349)μg/mL,可作为敏感基残;高抗和特高抗菌株集中在常施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河北定州。通过紫外线诱导和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了番茄叶霉病菌5个抗嘧菌酯突变体,其抗药性不稳定。在不含药PDA平板上继代培养后抗药性水平下降,甚至恢复至敏感状态;除突变体cf21^MI的产孢量高于其亲本外,抗药性突变体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均显著低于其亲本菌株,所有抗嘧菌酯突变体及其亲本菌株接种于番茄离体叶片后,突变体病情指数与亲本菌株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嘧菌酯与多菌灵、苯醚甲环唑之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田间抗药性检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番茄叶霉病菌对嘧菌酯具有较高的抗药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霉病菌 嘧菌酯 敏感基线 抗药性检测 抗药性风险
下载PDF
5种种衣剂防治小麦主要土传病害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毕秋艳 马志强 +3 位作者 韩秀英 张小风 王文桥 赵建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1-176,184,共7页
研究了5种种衣剂对小麦土传病害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30g/L吡虫啉·苯醚·咯悬浮种衣剂综合防治效果优于其他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73.51%-95.05%,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为73.01%-87.41%... 研究了5种种衣剂对小麦土传病害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30g/L吡虫啉·苯醚·咯悬浮种衣剂综合防治效果优于其他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73.51%-95.05%,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为73.01%-87.41%,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5.51%-92.09%。按药效其次依次是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5%多·福悬浮种衣剂。随着小麦的生长,各处理的防效逐渐降低,但直到枯白穗期还有一定防治效果。同时230g/L吡虫啉·苯醚·咯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增产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传病害 杀菌剂 种子包衣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抗性突变体的获得及其生物学性状 被引量:17
15
作者 罗彦涛 孟润杰 +4 位作者 赵建江 韩秀英 马志强 王文桥 张小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733-3745,共13页
【目的】研究抗氟吡菌胺突变体对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并评估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方法】通过紫外线照射菌丝体、紫外线照射孢子囊和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抗氟吡菌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突变体,计算突变体的突变频率,测定... 【目的】研究抗氟吡菌胺突变体对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并评估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方法】通过紫外线照射菌丝体、紫外线照射孢子囊和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抗氟吡菌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突变体,计算突变体的突变频率,测定抗性突变体的抗性水平,研究突变体在无药条件下继代培养10代后抗性能否稳定遗传,测定突变体在RSA培养基和离体叶片上的适合度(菌丝生长速率、产孢子囊能力及复合适合度指数),比较抗性菌株与其亲本敏感菌株的竞争力,分析对氟吡菌胺表现不同敏感性的菌株对不同药剂的交互抗性,并通过笔者实验室建立的抗性风险量化标准评定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结果】共获得21个抗性菌株,抗性水平介于61—3 157倍,紫外线诱导孢子囊的突变率为2.78×10^(-7);大多数抗性突变体的适合度与其亲本菌株无显著性差异;竞争力测定试验中,2株突变体的第1、3、7代的共18次抗药频率测定中,有3次测定的抗药频率显著低于初始频率,有4次测定的抗药频率显著高于初始频率,其余11次测定的抗药频率与初始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突变菌株的抗药性均能稳定遗传;抗氟吡菌胺菌株及其亲本菌株对氟吡菌胺的lgEC_(50)与这些菌株对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霜脲氰、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甲霜灵、氟醚菌酰胺的lgEC_(50)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104(P=0.654)、0.311(P=0.170)、0.228(P=0.081)、0.376(P=0.093)、0.214(P=0.351)、0.122(P=0.599)、0.963(P=0.000);致病疫霉对氟吡菌胺基本抗性风险值为15。【结论】氟吡菌胺与氟醚菌酰胺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与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霜脲氰、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甲霜灵之间无交互抗性,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固有抗性风险为高度,应加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管理,建议生产上将氟吡菌胺与其他类药剂交替或混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氟吡菌胺 抗性突变体 生物学性状 交互抗性 基本风险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基线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韩秀英 马志强 +3 位作者 李红霞 王文桥 康立娟 张小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6-79,共4页
从山东、河北、武汉等未使用过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s)的地区采集19个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样本,采用叶盘漂浮法室内测定新药剂嘧菌酯(azoxystrobin)对该病菌的毒力,其EC50值范围为11.72×10-5~9.3... 从山东、河北、武汉等未使用过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s)的地区采集19个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样本,采用叶盘漂浮法室内测定新药剂嘧菌酯(azoxystrobin)对该病菌的毒力,其EC50值范围为11.72×10-5~9.340×10-3μg/mL。在19个菌系中选择最为敏感的河北定兴菌系进行重复测定,将其EC50平均值2.317×10-4μg/mL确定为黄瓜霜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基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嘧菌酯 毒力 敏感基线
下载PDF
葡萄霜霉病有效药剂筛选及药效评价 被引量:29
17
作者 毕秋艳 杨晓津 +3 位作者 马志强 张小风 王文桥 韩秀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9-203,共5页
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保护性杀菌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咪唑类、吡啶类,内吸性杀菌剂酰胺类、烟酰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三唑类、氨基甲酸酯类、恶唑类及多种复配剂等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药剂测定结果... 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保护性杀菌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咪唑类、吡啶类,内吸性杀菌剂酰胺类、烟酰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三唑类、氨基甲酸酯类、恶唑类及多种复配剂等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药剂测定结果表明,当前生产上的主要药剂和新投入到市场中的部分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菌表现较高毒力;6种复配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菌菌株的毒力高于单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均可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菌 杀菌剂 毒力 防效
下载PDF
哈茨木霉菌与5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牛芳胜 马志强 +3 位作者 毕秋艳 韩秀英 王文桥 张小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5-170,共6页
采用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离体叶片法分别测定了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与5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联用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联用可增强哈茨木霉菌及啶酰菌胺、嘧菌酯、咯菌腈、氟啶胺和啶... 采用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离体叶片法分别测定了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与5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联用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联用可增强哈茨木霉菌及啶酰菌胺、嘧菌酯、咯菌腈、氟啶胺和啶菌噁唑5种供试药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即具有协同作用,因此可考虑将杀菌剂与木霉菌联合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菌 番茄灰霉病菌 杀菌剂 联用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新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20
19
作者 陈治芳 王文桥 +3 位作者 韩秀英 张小风 赵建江 马志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3-195,205,共4页
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黄瓜子叶法测定了咯菌腈、抑霉唑、福美双、吡唑醚菌酯和嘧霉胺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的测定均以咯菌腈毒力最高,EC50分别为0.005 2μ... 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黄瓜子叶法测定了咯菌腈、抑霉唑、福美双、吡唑醚菌酯和嘧霉胺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的测定均以咯菌腈毒力最高,EC50分别为0.005 2μg/mL和0.087 6μg/mL;黄瓜子叶法测定以抑霉唑毒力最高,其EC50为0.675 3μg/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90 g/hm2对番茄灰霉病的田间防效达到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00 g/hm2和40%嘧霉胺悬浮剂480 g/hm2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子叶法 杀菌剂 番茄灰霉病菌 毒力 田间药效试验
下载PDF
多菌灵/戊唑醇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菌株的活性增效作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毕秋艳 马志强 +3 位作者 张小风 王文桥 韩秀英 陈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9-122,共4页
为了解决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以及明确杀菌剂复配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渗透压测定、甾醇含量测定等方法研究了多菌灵与戊唑醇复配对赤霉病菌抗药性菌株Nj-1-1的活性增效作用。研究表明:复配药剂虽不能完全抑制孢子... 为了解决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以及明确杀菌剂复配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渗透压测定、甾醇含量测定等方法研究了多菌灵与戊唑醇复配对赤霉病菌抗药性菌株Nj-1-1的活性增效作用。研究表明:复配药剂虽不能完全抑制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但可以减慢孢子萌发速率,同时破坏抗性菌株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内含物,从而初步解释多菌灵与戊唑醇复配组合的增效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灵 戊唑醇 复配 增效 小麦赤霉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