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假按揭的法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少琦 《知识经济》 2010年第6期41-41,共1页
我国法律和法规对按揭和假按揭缺乏明确的规定。针对我国假按揭现象,梳理了我国按揭制度的法律特征和种类,总结出假按揭的定义和种类。并分析假按揭现象的产生原因,提出了假按揭问题的破解思路。
关键词 按揭 假按揭 房地产 风险控制
下载PDF
驾校教练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对策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少琦 《知识经济》 2011年第20期47-47,49,共2页
驾校教练的综合素质对交通安全起着重要作用。驾校教练综合素质偏低集中表现在教学方面和职业道德方面。提高驾校教练综合素质要从法律、制度、教育、舆论等方向多管齐下。
关键词 驾校 综合素质 教练
下载PDF
浅析证人翻证的对策
3
作者 张少琦 《魅力中国》 2013年第20期278-278,共1页
大部分轻伤害案件产生于亲友、邻里纠纷,许多证人与当事人存在亲友或邻里的关系。此类案件因证人的不愿作证,或证言不稳定,加大了指控犯罪的难度。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其感知的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类证据... 大部分轻伤害案件产生于亲友、邻里纠纷,许多证人与当事人存在亲友或邻里的关系。此类案件因证人的不愿作证,或证言不稳定,加大了指控犯罪的难度。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其感知的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类证据之一。它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是认定案件事实、实现公正裁判的依据之一。但在审判实践中,证人当庭翻证率比较高,直接影响了案件的正确认定和处理,成为推行控辩式庭审的一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人翻证 轻伤害案件 邻里纠纷 证人证言 司法机关 刑事诉讼 案件事实 公正裁判
下载PDF
网络盗窃犯罪的特点及既未遂认定
4
作者 张少琦 《消费导刊》 2013年第11期210-210,共1页
网络盗窃犯罪手段的电子化,犯罪对象的虚拟性,导致对其认定既遂、未遂的标准出现较大争议。本文通过网络盗窃的犯罪构成问题、网络盗窃区别于传统盗窃的特点进行分析,对其既遂,未遂的认定标准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网络 盗窃 既遂 未遂
下载PDF
女性犯罪的形成、特征及其预防
5
作者 张少琦 《改革与开放》 2011年第10X期23-23,共1页
女性具有与男性在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女性犯罪,呈现出多方面的特殊性。女性犯罪呈现出暴力手段少,触犯偶犯较多、多为共同犯罪等特点。女性犯罪的社会预防与控制,需要社会各界多管齐下,任重道远。
关键词 女性 犯罪 性别
下载PDF
结合经济新形势,打造两岸人才特区
6
作者 张少琦 《知识经济》 2012年第20期75-75,共1页
两岸人才交流应当与时俱进,要有新的思维,配合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现阶段应抓住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厦门本地文化特色和经济特点,积极作为,大胆先行先试,扎实有效地开展两岸... 两岸人才交流应当与时俱进,要有新的思维,配合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现阶段应抓住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厦门本地文化特色和经济特点,积极作为,大胆先行先试,扎实有效地开展两岸人才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两岸人才合作
下载PDF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因果关系认定--结合“两高”涉疫典型案例
7
作者 张少琦 徐鲁鹭 《福建法学》 2020年第2期58-64,共7页
刑法因果关系是在确立事实因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归责判断。由于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针对的是不特定对象,应以反面排除的方法认定事实因果。其中,对造成传播严重危险的,如果行为人并未患有传染病,应排除事实因果的成立;对造成传播后果的,应通... 刑法因果关系是在确立事实因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归责判断。由于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针对的是不特定对象,应以反面排除的方法认定事实因果。其中,对造成传播严重危险的,如果行为人并未患有传染病,应排除事实因果的成立;对造成传播后果的,应通过“密室调查”排除其他传染渠道。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是过失犯罪,由于行为未定型化,运用客观归责理论从客观到主观进行多层检验,可以提前将不应归责的行为在判断主观罪责前予以出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关系 疫学因果 客观归责 传染病 新冠疫情
原文传递
公民个人信息的刑事保护之完善——以法益修复为视角
8
作者 张少琦 庄振远 《福建法学》 2021年第2期58-63,共6页
现有对公民个人信息法益的刑事保护是间接保护,因而实效较弱。法益修复是对被害人权益的直接保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存在法益修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犯罪行为人可通过修复被害人的受损权益换取从宽处理的“优惠”,因而认罪认罚从宽是... 现有对公民个人信息法益的刑事保护是间接保护,因而实效较弱。法益修复是对被害人权益的直接保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存在法益修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犯罪行为人可通过修复被害人的受损权益换取从宽处理的“优惠”,因而认罪认罚从宽是法益修复的可行路径。应充分激励犯罪行为人提供犯罪线索,整合公安机关侦查取证能力,发挥检察机关的各项职能,通过最大程度修复被害人权益,完善个人信息的刑事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法益修复 认罪认罚从宽 民法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