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岩松摄影·作品
1
作者 张岩松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F0003-F0003,共1页
下载PDF
张岩松服装摄影作品
2
作者 张岩松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I0032-I0032,共1页
原文传递
张岩松的诗
3
作者 张岩松 《诗歌月刊》 2020年第10期12-18,共7页
原文传递
马海玉、张岩松作品
4
作者 马海玉 张岩松 《旅游与摄影》 2021年第22期128-128,共1页
原文传递
黄海夏季水域沉降颗粒物垂直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岩松 章飞军 +1 位作者 郭学武 张曼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0-238,共9页
20 0 2年 8月 ,沿穿过黄海冷水团的青岛至济州岛断面 ,在 4个站位放置沉积物捕获器采集沉降颗粒物。镜检发现无机颗粒物、生物粪球以及混杂聚合体是本断面沉降颗粒物主要类型。测定结果显示沉降颗粒物中的颗粒有机碳 (POC)、颗粒有机氮 ... 20 0 2年 8月 ,沿穿过黄海冷水团的青岛至济州岛断面 ,在 4个站位放置沉积物捕获器采集沉降颗粒物。镜检发现无机颗粒物、生物粪球以及混杂聚合体是本断面沉降颗粒物主要类型。测定结果显示沉降颗粒物中的颗粒有机碳 (POC)、颗粒有机氮 (PON)、颗粒碳 (PC)、颗粒氮 (PN)和颗粒磷 (PP)的百分含量均呈现从表层到底层逐渐下降的趋势。采用两个改进的模型对底层颗粒物再悬浮比率进行了计算 ,显示黄海海域夏季底层沉降颗粒物再悬浮比率为 90 %— 96%,表明底层沉降颗粒物主要来源于沉积物的再悬浮。两模型所得结果一致 ,证明用温跃层底部颗粒物沉降通量代表水体中颗粒物净沉降通量的假设是合理的。水体中颗粒物、POC及PON的净沉降通量 (±SE)分别为 ( 1 2 65± 3 5 5 )g/(m2 ·d)、( 0 2 9± 0 0 4 )g/(m2 ·d)和( 0 0 6± 0 0 1 )g/(m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颗粒物 颗粒物通量模型 沉降通量 再悬浮比率 温跃层 黄海
下载PDF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岩松 张庆英 +2 位作者 王邠 李丽英 赵玉英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6年第4期211-214,共4页
Aim To study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Method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silica gel, polyamide, reverse-phase silica gel,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ic tech... Aim To study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Method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silica gel, polyamide, reverse-phase silica gel,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and silica gel PTLC.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analysis. Results Four flavonoids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including dihydromyricetin (1), myricetin (2), myricitrin (3), and myricetin-3-O-β-D-galact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DIHYDROMYRICETIN MYRICETIN MYRICITRIN myri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
下载PDF
免疫微环境在前庭神经鞘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夏炎 薄富铎 +1 位作者 朱帅帅 张岩松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614-618,共5页
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VS)是起源于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8%。大量研究表明VS免疫微环境改变与听力损伤和肿瘤生长有关,这提示免疫治疗在VS有相当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近年VS与免疫微环境的... 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VS)是起源于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8%。大量研究表明VS免疫微环境改变与听力损伤和肿瘤生长有关,这提示免疫治疗在VS有相当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近年VS与免疫微环境的相关研究,以期为针对VS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前庭 免疫微环境 炎症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下载PDF
东海秋季典型站位沉降颗粒物通量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岩松 章飞军 +1 位作者 郭学武 张曼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4,共7页
2002年9月在东海的长江口、中陆架区和浙江近岸上升流区三个站位放置沉积物捕获器采集沉降颗粒物。在对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有机氮(PON)和总颗粒碳(PC)元素分析基础上,采用颗粒物通量模型对沉降通量进行了研究。镜检发现细小无机颗粒... 2002年9月在东海的长江口、中陆架区和浙江近岸上升流区三个站位放置沉积物捕获器采集沉降颗粒物。在对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有机氮(PON)和总颗粒碳(PC)元素分析基础上,采用颗粒物通量模型对沉降通量进行了研究。镜检发现细小无机颗粒物和大颗粒聚合体是三个站位沉降颗粒物的主要形式。大颗粒聚合体有住囊类、粪球聚合体、硅藻聚合体和混杂聚合体四种类型。研究结果显示,东海中陆架区和浙江近岸上升流区沉降颗粒物中POC、PON和PC的百分含量均呈现随水深增加明显降低的趋势,但在长江口,这些成分的含量低且上下均匀。长江口观测到的是大风后的一个实例,存在强烈的再悬浮,各水层颗粒物沉降通量平均(±SE)高达(319.02±65.33)g/(m2.d),尽管如此,沉降颗粒物有机态C/N值却很高(18.0±0.9),明显受陆源颗粒物的影响。POC净沉降通量在浙江近岸上升流区为961mg/(m2.d)(水深55m),在东海中陆架区为123mg/(m2.d)(水深88m),可见浙江近岸上升流区是POC向海底转移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垂直转移能力明显高于东海中陆架区。在上升流区域和中陆架区,POC的输出比率大约分别为48%—77%和15%—21%。浙江近岸上升流区和东海中陆架区底层颗粒物再悬浮比率分别为66.50%和88.52%。研究显示,浙江近岸上升流区的水体底层颗粒物受底部平流的影响比东海中陆架区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颗粒物 聚合体 颗粒有机物 沉降通量 再悬浮比率 东海
下载PDF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岩松 董雪伟 +1 位作者 吴明刚 王荣朝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78-80,共3页
目的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根据瘘口大小、腹腔引流管引流量、临床表现、患者意愿等分为非手术组12例、手术组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 目的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根据瘘口大小、腹腔引流管引流量、临床表现、患者意愿等分为非手术组12例、手术组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治愈。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术后日均引流量少,拔管时间早,冲洗时间及禁食时间短(P均<0.05);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年龄<60岁且无其他脏器病变者,即使没达到手术标准也可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能治愈大部分吻合口瘘患者,主要适用于危重及合并其他脏器病变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吻合口瘘 回肠造瘘术 横结肠造瘘术
下载PDF
荧光导航技术在颅内恶性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岩松 常义 +4 位作者 刘宏毅 邵君飞 刘翔 胡新华 朱海青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荧光导航技术在切除恶性脑胶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导航技术对14例大脑半球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手术切除。结果术后行头颅CT或MRI复查,见肿瘤全切除11例(78·6%)。患者一般情况均得到改善,无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手术... 目的探讨荧光导航技术在切除恶性脑胶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导航技术对14例大脑半球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手术切除。结果术后行头颅CT或MRI复查,见肿瘤全切除11例(78·6%)。患者一般情况均得到改善,无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手术时间和住院日均较常规开颅手术缩短。结论荧光导航技术对于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的恶性胶质瘤具有定位准确、微侵袭等特点,有助于提高恶性胶质瘤的全切除率,降低手术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导航 胶质瘤 荧光素钠
下载PDF
颅底侧后方外科解剖与经岩骨入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岩松 常义 +2 位作者 惠国桢 邵君飞 刘宏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26-827,I003,共3页
目的 充分了解颅底侧后方外科解剖结构 ,探明颅骨表面标志与其下方重要结构的对应关系 ,为安全、合理地运用经岩骨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使用 2 0例颅骨和 17例尸头标本 ,按照手术入路将标本的侧后方颅骨切除 ,暴露横窦、乙状窦... 目的 充分了解颅底侧后方外科解剖结构 ,探明颅骨表面标志与其下方重要结构的对应关系 ,为安全、合理地运用经岩骨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使用 2 0例颅骨和 17例尸头标本 ,按照手术入路将标本的侧后方颅骨切除 ,暴露横窦、乙状窦、岩上窦、窦硬膜角等结构 ,测量结构间的距离和角度 ,找出它们与颅底表面骨性标志的对应关系。结果 右侧横窦中段和外侧段的平均宽度大于左侧。横窦的走向与颞鳞 /顶乳缝交点和枕外粗隆之间的连线对应 ,乙状窦的走向与颞鳞 /顶乳缝交点和乳突尖的连线对应 ,两线构成的夹角为“窦间角” ,左侧平均为 10 2 0± 17 3度 ,右侧平均为10 0 0± 15 5度。乳突导静脉孔至乙状窦后壁距离左侧 12 0± 2 2mm ,右侧 12 3± 2 5mm。结论 从右侧开颅时必须考虑到左右横窦宽度的差异。可采用新的乙状窦前入路钻孔定位方法 :孔 1位于颞鳞 /顶乳缝交点前上方 ;孔 2位于颞鳞 /顶乳缝交点与枕外粗隆连线下方 ,前缘在乳突体后界 ;孔 3、4位于星点内侧 2~ 3cm ,颞鳞 /顶乳缝交点与枕外粗隆连线两侧 ;孔 5位于颧弓中点的上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侧后方 解剖结构 岩骨 手术入路 相关性 颅脑外科
下载PDF
基于场效应管与阶跃恢复二极管的皮秒级脉冲源设计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岩松 张亚东 +1 位作者 梁步阁 何继爱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81,共5页
针对已有脉冲源无法兼顾脉冲宽度和幅值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场效应管(MOSFET)和阶跃恢复二极管(SRD)相结合的皮秒级脉冲源设计方案。通过研究分析传统的几种脉冲源的设计方案,设计出一种百伏级的高重频皮秒级脉冲发生器,在PSPICE上对设... 针对已有脉冲源无法兼顾脉冲宽度和幅值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场效应管(MOSFET)和阶跃恢复二极管(SRD)相结合的皮秒级脉冲源设计方案。通过研究分析传统的几种脉冲源的设计方案,设计出一种百伏级的高重频皮秒级脉冲发生器,在PSPICE上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并制作出脉冲源PCB板,实测在2MHz的重频下产生半幅脉宽约为400ps、幅度110V以上的极窄脉冲,波形稳定,为高分辨的超宽带探测雷达发射机的设计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跃恢复二极管 非线性传输线 窄脉冲 超宽带 场效应管
下载PDF
黄海秋季典型站位沉降颗粒物的垂直通量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岩松 章飞军 +1 位作者 郭学武 张曼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3-128,共6页
2002年9月,在海州湾外侧(E1站)、黄海冷水团(E2站)和黄、东海毗邻水域(E3站)分别放置沉积物捕获器采集沉降颗粒物,研究其垂直通量。结果显示,E1、E2和E3站底层颗粒物沉降通量分别为215.44g/(m2·d)、165.51g/(m2·d)、873.91g/(... 2002年9月,在海州湾外侧(E1站)、黄海冷水团(E2站)和黄、东海毗邻水域(E3站)分别放置沉积物捕获器采集沉降颗粒物,研究其垂直通量。结果显示,E1、E2和E3站底层颗粒物沉降通量分别为215.44g/(m2·d)、165.51g/(m2·d)、873.91g/(m2·d),POC沉降通量分别为3.15g/(m2·d)、2.22g/(m2·d)、10.49g/(m2·d)。生源颗粒物是E1站位次表层POC的主要来源。E3站水体底层的大量悬浮颗粒物主要来自沉积物的再悬浮,再悬浮强烈程度及影响深度均高于E1站。通过模型计算出E2站底层颗粒物再悬浮比率平均(±SD)为95.65(±2.14)%,底表沉积物再悬浮通量占总再悬浮通量的百分比(X值)为89.53%,显示秋季底部平流对黄海冷水团区再悬浮通量影响不大,但这种影响在夏季相对较强。E2站POC净沉降通量为192mg/(m2·d),生源颗粒物是此站位POC通量的主要贡献者。由于温跃层的长期存在,营养盐贫乏,生物生长受到抑制,导致黄海冷水团区秋季POC通量小于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颗粒物 沉降通量 颗粒有机碳 再悬浮 黄海
下载PDF
脑肿瘤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岩松 周明卫 +2 位作者 付震 潘世扬 黄珮珺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脑肿瘤中端粒酶的表达情况 ,及其与恶性脑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P-银染法检测了 37例脑肿瘤组织和 4例正常脑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7例脑肿瘤组织标本中 ,16例有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阳性率为 43.2 % ;4... 目的 探讨脑肿瘤中端粒酶的表达情况 ,及其与恶性脑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TRAP-银染法检测了 37例脑肿瘤组织和 4例正常脑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7例脑肿瘤组织标本中 ,16例有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阳性率为 43.2 % ;4例正常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结论 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脑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有可能成为恶性脑肿瘤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端粒酶活性 银染
下载PDF
张岩松的诗
15
作者 张岩松 《扬子江(诗刊)》 CSSCI 2017年第5期73-75,共3页
毕业记 把日子过挺拔了 成为商场的那只高跟鞋 下课铃最后一次 我一个人等在废弃的地铁口
关键词 张岩 高跟鞋
原文传递
2007年我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现状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岩松 刘卫东 赵葆青 《职业与健康》 CAS 2008年第22期2390-2392,共3页
目的对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07年在全国组织开展的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专项监察执法活动所反映出来的职业危害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其对策。方法通过对26个省、市、区中的1833处煤矿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随机抽... 目的对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07年在全国组织开展的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专项监察执法活动所反映出来的职业危害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其对策。方法通过对26个省、市、区中的1833处煤矿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随机抽查、现场监察等方式监查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结果各类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总体上国有重点煤矿好于国有地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好于乡镇煤矿。结论煤矿安监机构要加大对煤矿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把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纳入日常监察工作中。煤矿要加强职业危害防治的培训力度,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和规范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作业场所 职业危害 监察
下载PDF
颅底后外侧区骨性结构与硬脑膜静脉窦对应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岩松 常义 +2 位作者 惠国桢 邵君飞 刘翔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550-553,共4页
目的探讨颅底后外侧区骨性结构与硬脑膜静脉窦之间的对应关系,为颅底侧方入路提供相应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将20例干颅骨标本和17例甲醛固定尸头标本的侧后方颅骨分次切除,显露出横窦、乙状窦、岩上窦以及窦硬膜角,测量乙状窦在不同位置... 目的探讨颅底后外侧区骨性结构与硬脑膜静脉窦之间的对应关系,为颅底侧方入路提供相应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将20例干颅骨标本和17例甲醛固定尸头标本的侧后方颅骨分次切除,显露出横窦、乙状窦、岩上窦以及窦硬膜角,测量乙状窦在不同位置的宽度及表面骨质厚度,分析横窦、乙状窦的走向与颅骨表面骨性标志之间的对应关系,测量“窦硬膜点”与“乳突上嵴后下三角”各顶点间的距离。结果横窦的走向与颞鳞-顶乳缝交点和枕外粗隆之间的连线对应,乙状窦的走向与颞鳞-顶乳缝交点和乳突尖的连线对应,两线构成的夹角为“窦间角”,左侧平均为102°±17.3°,右侧平均为100°±15.5°。乙状窦各段的宽度为垂直段>下曲>上曲。乙状窦下曲的表面骨质厚度明显大于上曲与垂直段。结论根据颅骨表面标志判明硬脑膜静脉窦的位置,开颅时可以有效地保护横窦、乙状窦,并能更充分地利用颅底有限的暴露空间,使得整个开颅过程更加微创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静脉窦 颅底侧方入路手术 横窦 乙状窦 乳突上嵴 解剖学
下载PDF
胃癌术中腹腔灌洗液的CEA^(··)mRNA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岩松 罗光华 +5 位作者 许军 朱江 王荣朝 董选 张晓膺 徐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64-666,共3页
目的 探索建立一种较敏感的检测胃癌手术时腹腔灌洗液中游离癌细胞的方法。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 )方法定量检测 65例胃癌术中腹腔灌洗液的CEA mRNA ,同时用腹腔冲洗细胞学方法 (PLC )涂片寻找癌细胞。设 ... 目的 探索建立一种较敏感的检测胃癌手术时腹腔灌洗液中游离癌细胞的方法。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 )方法定量检测 65例胃癌术中腹腔灌洗液的CEA mRNA ,同时用腹腔冲洗细胞学方法 (PLC )涂片寻找癌细胞。设 5例良性胃疾病的术中腹腔灌洗液及5例健康志愿者血液为阴性对照。结果  (1)良性胃病组和对照组CEA mRNA均为阴性 ;(2 )胃癌组中RT -PCR方法检测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为 47.7% ,无假阳性 ;而PLC的检出率仅为 12 .3 %。胃癌组中CEA mRNA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期 (I +II和III +IV期 )、有无腹膜转移均有明显相关性 (均P 0 .0 5 )。结论 实时荧光RT PCR较PLC方法检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的游离癌细胞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游离癌细胞的存在和肿瘤临床病理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 腹腔灌洗液 CEA MRNA
下载PDF
幕上下联合经部分迷路-岩尖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岩松 邵君飞 +2 位作者 常义 惠国桢 刘宏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266-269,共4页
目的研究幕上下联合经部分迷路-岩尖入路(PLPATT)的操作方法、暴露范围及相关解剖结构,并与迷路后经岩骨入路(RLPA)相比较。方法在3×40倍手术显微镜下,按照RLPA和PLPATT两种方法逐层详细解剖16例32侧尸头标本,测量乙状窦前、颞叶... 目的研究幕上下联合经部分迷路-岩尖入路(PLPATT)的操作方法、暴露范围及相关解剖结构,并与迷路后经岩骨入路(RLPA)相比较。方法在3×40倍手术显微镜下,按照RLPA和PLPATT两种方法逐层详细解剖16例32侧尸头标本,测量乙状窦前、颞叶下方的暴露范围以及斜坡陷凹的暴露角度。结果采用PLPATT能够充分暴露岩斜区,且明显增加了术野水平方向暴露的范围:右侧(10.7±1.8)mm,左侧(11.4±2.1)mm;及垂直方向的暴露范围:右侧(10.2±0.9)mm,左侧(9.8±1.2)mm。同时扩大了斜坡陷凹的操作视角(右侧增加41.4°,左侧42.2°)。结论PLPATT将迷路后入路和颞下入路合并为一个宽大的手术空间,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中上斜坡,并且能够保留病人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 神经外科 解剖结构 显微外科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岩松 惠国桢 +2 位作者 常义 邵君义 刘宏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43-844,F003,共3页
目的 了解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内听道上方的骨质后手术视野增加的情况。方法 在 8× 40倍的手术显微镜下解剖测量 2 5具尸头 (共 5 0侧 )桥脑小脑角周围结构 ,切开三叉神经腔的硬脑膜壁和邻近天幕进一步扩大视野 ,并运用手术内窥... 目的 了解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内听道上方的骨质后手术视野增加的情况。方法 在 8× 40倍的手术显微镜下解剖测量 2 5具尸头 (共 5 0侧 )桥脑小脑角周围结构 ,切开三叉神经腔的硬脑膜壁和邻近天幕进一步扩大视野 ,并运用手术内窥镜观察海绵窦后部等结构。结果 磨除道上结节及其周围骨质可增加三叉神经腔的暴露范围大约 10 5mm ,并获得三叉神经后根的外侧和下方约 180°视角 ,借此可进入中颅窝后部。结论 该手术入路是切除起源于桥脑小脑角同时累及中颅窝、三叉神经腔肿瘤的良好途径 ,而不需要同时做幕上开颅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 显微解剖 桥脑小脑角 三叉神经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