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pelle子宫内膜采集器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将 李环 +6 位作者 张巍颍 朱容娟 王纯 唐金龙 陈灿 王康 宋婧 《罕少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Pipelle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内膜病变检查中患者耐受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门诊行子宫组织活检的女性,分别采用Pipelle子宫内膜采集器与B超引导下分段诊刮术收集子宫内膜组织... 目的探讨Pipelle子宫内膜采集器在子宫内膜病变检查中患者耐受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门诊行子宫组织活检的女性,分别采用Pipelle子宫内膜采集器与B超引导下分段诊刮术收集子宫内膜组织,记录患者主观疼痛指数及病理诊断结果。以B超引导下分段诊刮术为参照,分析Pipelle子宫内膜采集器对病人的耐受性及诊断准确性。结果共92例女性入组,Pipelle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取材满意度为83.7%(77/92),子宫内膜采集器与分段诊刮病理结果总符合率为84.4%(65/77),对诊断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6%和63.3%、40%和98.6%、68.8%和100%、88.9%和100%。结论 Pipelle子宫内膜采集器具有与B超引导下分段诊刮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具有同样的临床诊断价值,具有更好的耐受性,但对于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不及B超引导下分段诊刮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Pipelle 病理诊断
下载PDF
全子宫切除术后性功能障碍的检测及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康 李环 +5 位作者 胡艳 杜辉 张巍颍 王苏梅 史军彩 吴瑞芳 《罕少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43-45,共3页
目的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性功能状态进行检测,并通过电刺激治疗后再次检测,评估电刺激治疗对性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行阴式全子宫切除的患者61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31... 目的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对全子宫切除术后性功能状态进行检测,并通过电刺激治疗后再次检测,评估电刺激治疗对性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行阴式全子宫切除的患者61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对照组(30例)。术后三月均行性功能检测。干预组在术后三月给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一个疗程后对两组病人再次进行以上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1)干预组患者治疗前阴蒂棉签试验阳性13例(41.9%),对照组阳性16例(53.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患者治疗前性功能检测中,平均初始肌电位为(7.68±4.28)uV,对照组为(7.77±3.14)uV。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患者治疗前性反应图形建立试验中平均峰高为(74.03±14.37)。对照组患者为(73.60±9.19)。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组患者电刺激治疗后阴蒂棉签试验阳性27例(87.1%),对照组阳性为19例(63.3%),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性功能检测中初始肌电位平均值为(11.97±6.71)uV。对照组患者为(7.90±3.74)uV。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组患者治疗后性反应图形建立试验中峰高平均值为(83.65±5.65)。对照组患者为(71.23±8.21)。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改善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盆底肌力,减少性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功能障碍 性功能检测 电刺激 全子宫切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