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巨彬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6期156-157,共2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进行内固定手术... 目的研究并探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同时施行椎体成形术。对手术前后患者的骨折Frankel分级情况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两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之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明显更佳(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给予脊柱骨折患者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椎体高度的恢复,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椎体高度
下载PDF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临床应用价值评估报道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巨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6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胸腰段脊柱骨折复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为(95.13±9.43)%,椎体后缘高度为(96.43±10.52)%,Cobb’s角为(5.23±1.0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恢复胸腰段脊柱椎体前后缘高度以及Cobb’s角,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手术内固定 脊柱骨折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多节段脊柱骨折伴多发伤6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苏纪权 于士龙 +4 位作者 张巨彬 孟祥宇 解学详 焦雪峰 王世龙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991-993,共3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伴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城正骨医院骨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2例多节段脊柱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神经功能按照ASIA分级,其中A级2例、B级22例、C级26例、D级7例、E级...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伴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城正骨医院骨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2例多节段脊柱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神经功能按照ASIA分级,其中A级2例、B级22例、C级26例、D级7例、E级5例。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患者术前准备时间3~12 d,术后切口均为Ⅰ/甲愈合。62例患者术后获得12~18个月随访,复查X线提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患者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20.3±3.3)mm,后凸角度为(16.1±2.8)°;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0.6±2.4)mm、(7.6±2.6)°,较术前具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A级2例均恢复至B级;术前B级恢复至C级13例、D级9例;术前C级恢复至D级24例、E级2例;术前D级恢复至E级7例。结论多节段脊柱骨折伴多发伤的患者伤情危重,多数患者入院前伴随胸腹部脏器伤,尤其对于颈椎骨折伴有骨盆和骶髂关节骨折移位明显的患者,多有截瘫、高热、低钠血症、失血性休克、低蛋白血症、呼吸功能障碍、心动过缓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现象,在院前及时救治的同时,围手术期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后择期对多节段脊柱骨折和伴随的多发骨折伤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柱骨折 多发伤 临床诊治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脊柱压缩骨折的治疗作用及价值评析
4
作者 张巨彬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7期35-36,共2页
目的探究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脊柱压缩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脊柱压缩骨折患者(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椎体... 目的探究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脊柱压缩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脊柱压缩骨折患者(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探究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相比较,不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变化(椎体前缘丢失高度、椎体中部丢失高度、Cobb角)、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压缩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创伤小、止痛效果好、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压缩骨折 椎体高度变化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世龙 苏纪权 +3 位作者 刘岩 张巨彬 刘仍军 焦雪峰 《中医正骨》 2015年第9期54-55,58,共3页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7例,男3例、女4例。年龄13~19...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7例,男3例、女4例。年龄13~19岁,中位数16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先天性神经肌源性与代谢性脊柱侧凸。术前冠状面胸弯 Cobb 角23.4°~70.0°,中位数45.4°;腰弯 Cobb 角20.5°~57.8°,中位数37.5°。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脊柱畸形改善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4~4.3 h,中位数3.5 h;术中出血量680~1400 mL,中位数95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胸弯 Cobb 角8.5°~59.8°,中位数13.7°;腰弯 Cobb 角5.6°~15.1°,中位数11.3°。2例出现下肢皮肤麻木症状,给予营养神经药及针灸治疗后缓解;均未出现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能明显矫正脊柱畸形,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青少年 手法 整骨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髋臼骨折的治疗与分析
6
作者 张喜秋 张巨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6期144-145,共2页
复合型髋臼骨折(CAF)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多数是由高能量创伤引起,治疗的原则是解剖复位,否则将导致关节负重区应力分布不均,从而加速关节磨损和退变,引起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创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一系列并发症。... 复合型髋臼骨折(CAF)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多数是由高能量创伤引起,治疗的原则是解剖复位,否则将导致关节负重区应力分布不均,从而加速关节磨损和退变,引起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创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一系列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开发复位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成熟,髋臼骨折的远期疗效有了显著提高。国内外证实,应用手术治疗CAF使其达到解剖复位能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我院自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50例复合型髋臼骨折,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创伤性关节炎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关节内骨折 解剖复位 高能量创伤 骨化性肌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