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的追问与守望——安妮宝贝作品主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希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5-137,共3页
对安妮宝贝的评价历来是多种声音并存,而她对创作却始终坚守着难得的严谨,她有自己为文的理念。综观她作品的主题及内容,轶群之处不是繁丽的词藻,不是离奇的情节,而是时时追寻与表达的"人"的主题。"生命的终极关怀"... 对安妮宝贝的评价历来是多种声音并存,而她对创作却始终坚守着难得的严谨,她有自己为文的理念。综观她作品的主题及内容,轶群之处不是繁丽的词藻,不是离奇的情节,而是时时追寻与表达的"人"的主题。"生命的终极关怀"、"精神漂泊"、"边缘人"、"工业都市"等内容及她对生命、生活、人性、人的存在等问题流露出的立场及视角说明她不是无本之木,文学的精神传统和时代的独特氛围孕育了她,与其说她丰富了时代,倒不如说她同时代一起丰富了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宝贝 作品主题 边缘人 终极关怀
下载PDF
苗族史诗《亚鲁王》的生态审美意识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希媛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5-38,共4页
从生态文学的角度看,《亚鲁王》是在不断重复的对万物与人的关系的描绘中体现着艺术审美方面的典型意义:万物都是生态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者——苗族人民对自然的质朴认知形成了以平静的语调表达自然、以欣赏的眼光看待造物的自发的审美... 从生态文学的角度看,《亚鲁王》是在不断重复的对万物与人的关系的描绘中体现着艺术审美方面的典型意义:万物都是生态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者——苗族人民对自然的质朴认知形成了以平静的语调表达自然、以欣赏的眼光看待造物的自发的审美心态;万物是有灵魂、有生命、有情感并相互关联的——自然的整体和谐成为具有生命审美价值的表现对象;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相互交融的一体性——人与自然的融合成为审美表现的终极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鲁王》 生态文学 审美意识
下载PDF
“莫里亚克”的继承与超越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希媛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23-125,共3页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是20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理念与法国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有着明显的继承性和超越性。其所希望看到的是冲破爱的隔阂,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基础上的自由的交融与和谐,在人类精神的荒原上建立一个突出重...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是20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理念与法国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有着明显的继承性和超越性。其所希望看到的是冲破爱的隔阂,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基础上的自由的交融与和谐,在人类精神的荒原上建立一个突出重围的绿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亚克 继承 超越
下载PDF
试探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主导原则及改革重点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希媛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01-203,共3页
外国文学教学改革应坚持"以美育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主体实践为特征的教学方法,构筑以实践为基础的动态开放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注重"多元互动"与"直观感受"相结合、实践... 外国文学教学改革应坚持"以美育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主体实践为特征的教学方法,构筑以实践为基础的动态开放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注重"多元互动"与"直观感受"相结合、实践锻炼注重"主动学习"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交流学习注重"感性认知"与"理性深入"相结合。这是促进实践性、创新性文学艺术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 教学改革 主导原则 改革重点
下载PDF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在欧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评《多元文化时代的比较文学》
5
作者 张希媛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I0035-I0035,共1页
文学是古老的文化形式,更是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历史时期,都会形成风格不同的文学流派,产生各种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反映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特征,阅读文学作品,实际上就是在探索一种文... 文学是古老的文化形式,更是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历史时期,都会形成风格不同的文学流派,产生各种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反映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特征,阅读文学作品,实际上就是在探索一种文化的内在精神。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古典文学无比辉煌,近现代文学也名家辈出。近现代世界文学领域中,欧美文学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力较大。我国高校文学专业学生在学习欧美文学时,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研究效果,可以采用比较文学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研究 欧美文学 近现代文学 名家辈出 文学流派 文学作品 近现代世界 内在精神
下载PDF
社会通识教育理念下的西方文学史教学——评《西方文学通史》
6
作者 张希媛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I0028-I0028,共1页
文学诞生的时间很早,不少文明古国留下的神话、传说、史诗等内容都属于文学范畴。文学拥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社会与个体认知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整个人类发展历程中,文学始终是人文精神的养分。尤其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文学往往... 文学诞生的时间很早,不少文明古国留下的神话、传说、史诗等内容都属于文学范畴。文学拥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社会与个体认知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整个人类发展历程中,文学始终是人文精神的养分。尤其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文学往往成为新观念宣传的重要方式。探寻文学发展脉络,学习西方文学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以及构成社会基础观念共识的人文精神内核与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学史 文学史教学 通识教育理念 文学范畴 精神内核 人文精神 人文内涵 文明古国
下载PDF
高校外国文学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究——评《英美文学与教学研究》
7
作者 张希媛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I0029-I0029,共1页
文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民族情感与文化特色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文学是镌刻在民族群体记忆中的自豪感,中国人热爱唐诗宋词,英国人也为他们的莎士比亚剧作而骄傲。伴随着全球范围内文化的广泛与深度交流... 文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民族情感与文化特色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文学是镌刻在民族群体记忆中的自豪感,中国人热爱唐诗宋词,英国人也为他们的莎士比亚剧作而骄傲。伴随着全球范围内文化的广泛与深度交流,外国文学作品大量进入中国,为中国文学发展提供了养分。高等院校开设外国文学课,引导学生了解外国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完善文学理论知识,了解外国文学发展历程、重要流派、代表人物与创作手法,还可以广泛接触外国文学经典名著,拓展学生的文学思维。外国文学作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财富,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切实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作品 文学素养 唐诗宋词 外国文学课 英美文学 高等院校 民族情感 深度交流
下载PDF
“活动教学”理念对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8
作者 张希媛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2年第5期28-29,共2页
外国文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活动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素质教育为目的,努力实现教学方式从"灌输型"向"交流型"的更新、教学重点从"理... 外国文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活动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素质教育为目的,努力实现教学方式从"灌输型"向"交流型"的更新、教学重点从"理论知识为主"到"提升文化素质"的转变、教学内容从"被动倾听者"到"教学主体"的优化,以求在教学模式的建设中逐渐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改革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教学 外国文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内保温系统的施工技术
9
作者 张希媛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保温系统 聚苯颗粒 施工技术 外墙 胶粉 保温隔热效果 商住楼工程 工程概况 高层建筑 建筑面积 设计要求 保温砂浆 抗裂砂浆 技术要求 分析比较 市场调查 导热系数 软化系数 内保温 耐水性 花园 质轻
下载PDF
后戏剧剧场的文本诗化美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希媛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90,共3页
在《后戏剧剧场》中,雷曼把"感觉"放在了"逻辑"之上的地位,注重抽象的表现,以及剧场整体无意识,而淡化了矛盾逻辑。类似于斯泰因的"风景剧场"。在他早期的"谈话剧"中,放弃了言语的逻辑作用,淡... 在《后戏剧剧场》中,雷曼把"感觉"放在了"逻辑"之上的地位,注重抽象的表现,以及剧场整体无意识,而淡化了矛盾逻辑。类似于斯泰因的"风景剧场"。在他早期的"谈话剧"中,放弃了言语的逻辑作用,淡化矛盾、剧情而诱发观众的理性思考,这些变成一种文字符号而存在,剧场主人公的自言自语,成为剧场空间表现的一部分,进而连接空间布局。雷曼称之为"诗化"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泰因 文字符号 后戏剧剧场 剧场空间 空间布局 雷曼 自言自语 无意识
原文传递
“最后的诱惑”之诱惑——评卡赞扎基斯《基督的最后诱惑》
11
作者 张希媛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8-49,共2页
《基督的最后诱惑》以"temptation"为落点的写作延续了信任期待和质疑颠覆的双重态度,作品提出许多惊世骇俗的假设:"上升"、"坠落"双向疑问的提出,"现实"、"梦幻"独特情节的设置,成... 《基督的最后诱惑》以"temptation"为落点的写作延续了信任期待和质疑颠覆的双重态度,作品提出许多惊世骇俗的假设:"上升"、"坠落"双向疑问的提出,"现实"、"梦幻"独特情节的设置,成为解构经典的全新话语;在表层"情欲"、"祭献"的双重悲剧中,在揭示"精神"、"心灵"的自欺中,在深层"自由"、"羁绊"的启示下,打破对宗教经典的审美期待,抒发了关注人生、立足当下的人文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赞扎基斯 诱惑 质疑 颠覆
原文传递
勇者的殉道——十字架上的茨威格
12
作者 张希媛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年第4期155-156,共2页
斯蒂芬·茨威格是一个对人类充满人道关怀、时刻坚守歌颂美德与理想的立场,并敢于担当、捍卫道义的勇士。广泛地歌颂人类的美好精神和执着地构建救赎模式是茨威格作品主题倾向和叙事构成方面的主要特色。他对美好精神世界的构建是... 斯蒂芬·茨威格是一个对人类充满人道关怀、时刻坚守歌颂美德与理想的立场,并敢于担当、捍卫道义的勇士。广泛地歌颂人类的美好精神和执着地构建救赎模式是茨威格作品主题倾向和叙事构成方面的主要特色。他对美好精神世界的构建是一种横向的展示,将其上升为具有神秘救赎力量的启示精神是纵深的皈依,这一横一纵便隐喻化地构成了茨威格为之殉身的精神道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威格 美好精神 救赎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