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脲支原体对兔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帝开 贾继辉 +1 位作者 邝健全 杨冬梓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17-319,共3页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 (U U)对兔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及其致病性。方法 :采用雌性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 ,用 UU感染兔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 ,经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 UU对其粘附性和致病性。结果 :UU感染后 ,兔输卵管管腔有较多渗出物 ...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 (U U)对兔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及其致病性。方法 :采用雌性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 ,用 UU感染兔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 ,经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 UU对其粘附性和致病性。结果 :UU感染后 ,兔输卵管管腔有较多渗出物 ,呈淡红染匀质状 ,黏膜层的上皮细胞轻度肿胀 ,黏膜下层有炎症细胞 (以淋巴细胞为主 )呈灶性浸润 ;在电镜下 ,UU粘附于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上 ,同时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纤毛互相粘连、倒状 ,纤毛细胞核膜欠完整 ,胞核染色质呈凝块状 ,胞浆内可见大量大小不等的空泡 ,无纤毛细胞顶面参差不齐 ,可见伪足样突出 ,微绒毛减少 ,胞浆内近细胞顶部有少量分泌颗粒和空泡变性 ,细胞间可见相嵌连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输卵管黏膜 上皮细胞 致病性
下载PDF
健康妇女下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及其分群分型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帝开 李秀云 +5 位作者 覃春容 史成军 程钢 狄娜 罗燕 杨冬梓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88-289,292,共3页
目的了解健康妇女下生殖道Uu携带情况和定量值,揭示正常携带状态下Uu的分群分型情况。方法对2005年4月至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妇女1018例,取宫颈分泌物进行Uu FQ-PCR检测,Uu阳性标本再用RDB法进行Uu分群分... 目的了解健康妇女下生殖道Uu携带情况和定量值,揭示正常携带状态下Uu的分群分型情况。方法对2005年4月至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妇女1018例,取宫颈分泌物进行Uu FQ-PCR检测,Uu阳性标本再用RDB法进行Uu分群分型。结果1018例中Uu阳性371例(阳性率36.4%),其中Uu FQ-PCR<1×106copy/ml且Uu呈单独阳性289例(77.9%)。371例Uu阳性标本,可以检测出血清型的共337例,未检出34例,总检出率为90.8%。parvum群278例(82.5%),urealyticum群30例(8.9%),两群混合阳性29例(8.6%);parvum群中,血清1型单型别阳性50例(18.0%),血清3型单型别阳性81例(29.1%),血清6型单型别阳性111例(39.9%),血清14型单型别阳性4例(1.4%),多型别阳性32例(11.5%)。结论Uu在健康妇女下生殖道中存在无症状的携带状态。在健康妇女中,Uu主要表现为Uu定量<1×106copy/ml而且Uu呈单独阳性。健康妇女中Uu以parvum群占优势,并且以parvum群中的1、3、6型的单型别为主,提示parvum群,尤其是其中的1、3、6单型别是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生物群 血清型
下载PDF
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致病微生物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帝开 覃春容 +4 位作者 李秀云 史成军 胡斌 程钢 杨冬梓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17-418,共2页
目的对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致病微生物状况进行调查,用以指导临床正确诊断治疗。方法对以外阴瘙痒及白带增多为主诉的妇女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先取阴道分泌物进行pH、胺试验及假丝酵母菌、滴虫和线索细胞检查,同时采用特制密封棉拭... 目的对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致病微生物状况进行调查,用以指导临床正确诊断治疗。方法对以外阴瘙痒及白带增多为主诉的妇女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先取阴道分泌物进行pH、胺试验及假丝酵母菌、滴虫和线索细胞检查,同时采用特制密封棉拭子宫颈管内取样,然后采用重量差减法,求出分泌物的重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解脲脲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可疑部位取材作HSV和HPV检测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在533例入选患者中,解脲脲原体感染345例占64.7%,沙眼衣原体感染142例占26.6%,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17例占22%,非特异性阴道炎81例占15%,细菌性阴道病17例占0.03%。尖锐湿疣12例占0.02%。淋病5例,梅毒4例,生殖器疱疹2例,滴虫阴道炎2例。结论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当前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微生物,在选用抗生素时要兼顾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 解脲脲原体 沙眼衣原体
下载PDF
复方米非司酮与米非司酮贯序用米索前列醇的药流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帝开 罗燕 +1 位作者 陈学煌 杨冬梓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1-192,F0003,共3页
目的:比较新型抗早孕药物复方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的药流效果。方法:将妊娠49d的早孕妇女随机分组:①复方米非司酮组50例,口服复方米非司酮1片/24h×2(米非司酮共60mg),首次服药后48h后米索前列醇600μg。②米非司酮组50例,口服米非... 目的:比较新型抗早孕药物复方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的药流效果。方法:将妊娠49d的早孕妇女随机分组:①复方米非司酮组50例,口服复方米非司酮1片/24h×2(米非司酮共60mg),首次服药后48h后米索前列醇600μg。②米非司酮组50例,口服米非司酮25mg/12h×5次,首次加倍(米非司酮共150mg),末次服米非司酮后1-2h续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结果:复方米非司酮组和米非司酮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6%和92%;出血时间为11.00±3.35d和14.64±3.98d;转经时间为31.7±4.5d和34.6±6.5d;排出孕囊时间为3.59±1.98和3.65±1.47。两药比较,复方米非司酮组完全流产率和孕囊自行排出率明显高于米非司酮组。结论:复方米非司酮加速孕囊排出,提高完全流产率,有减少出血量的趋势,减少米索用量,且服药方法简便,时间短,剂量小,副作用减少,临床效果优于米非司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米非司酮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药物流产
下载PDF
米非司酮合并丙酸睾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研究 被引量:63
5
作者 张帝开 陈学煌 邝健全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2-24,共3页
报告了在米非司酮配伍口服米索前列醇基础上加肌注丙酸睾丸酮抗早孕的结果。绒毛出现明显的间质水肿、细胞坏变.微绒毛脱落、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同扩张。完全流产率93.33%,较对照组高;6小时绒毛球排出率93.33%.完全... 报告了在米非司酮配伍口服米索前列醇基础上加肌注丙酸睾丸酮抗早孕的结果。绒毛出现明显的间质水肿、细胞坏变.微绒毛脱落、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同扩张。完全流产率93.33%,较对照组高;6小时绒毛球排出率93.33%.完全流产后出血时间平均为8.61±2.15天,出血量估计为70.23±26.65ml,均较对照组(分别为73.33%、13.00±4.54天、95.19±40.41ml)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加用丙酸睾丸酮可加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效果,促进绒毛球排出.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该法使用方便.副反应轻,为目前国内药物抗早孕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配伍选择,有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丙酸睾丸酮 抗早孕
下载PDF
青春期妊娠与避孕 被引量:47
6
作者 张帝开 罗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16-718,共3页
关键词 青春期 妊娠 避孕 性行为
下载PDF
UU/CT在不同人群女性下生殖道中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帝开 狄娜 +5 位作者 罗燕 李艳秋 史成军 胡斌 程钢 杨冬梓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了解在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患者中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01例拟诊为下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和306例正常体检的女性进行临床检查,阴道分泌物的pH值检测,假丝酵母菌、滴虫检... 目的了解在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患者中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01例拟诊为下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和306例正常体检的女性进行临床检查,阴道分泌物的pH值检测,假丝酵母菌、滴虫检测,胺试验和线索细胞检查,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解脲脲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结果在601例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患者中,解脲脲原体阳性421例(70.1%),沙眼衣原体感染153例(25.5%),均较对照组(分别为41.2%和7.2%)明显升高,P均<0.05。此外,UU以单独感染的状态为主,也可与其它病原体呈混合感染状态;而CT以混合感染为主。结论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可能是当前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微生物,有必要进行常规的检查,以便正确使用有效的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炎 解脲脲原体 沙眼衣原体
下载PDF
反相斑点杂交法对解脲脲原体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帝开 覃春容 +4 位作者 李秀云 史成军 胡斌 程钢 杨冬梓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为基础的快速检测与鉴定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的方法。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有外阴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601例,设为病例组,同期无自觉症状的正常体检人群306例,设为对照... 目的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为基础的快速检测与鉴定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的方法。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有外阴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601例,设为病例组,同期无自觉症状的正常体检人群306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取宫颈分泌物待检测。将解脲脲原体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探针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临床标本按常规方法提取解脲脲原体DNA,采用生物素标记的解脲脲原体特异通用引物PCR扩增DNA,然后分别与解脲脲原体不同基因型特异探针杂交、显色。结果病例组解脲脲原体阳性421例占70.0%,对照组解脲脲原体阳性126例占41.2%。病例组中单型别感染的U.parvum占65.4%,其中1型、3型、6型和14型分别占28.8%、43.3%、26.0%和1.9%,U.urealyticum占18.4%;对照组中单型别感染的U.parvum占79.3%,其中1型、3型、6型和14型分别占63.2%、21.1%、15.7%和0.0%,U.urealyticum占13.8%。18例阳性标本随机DNA测序鉴定,均为相应的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结论U.parvum群,尤其是其中的1、3、6型别是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U.urealyticum则有可能和1型起协同作用或独自导致疾病。用反相斑点杂交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简单、实用,适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反相斑点杂交 解脲脲原体
下载PDF
延期使用左炔诺孕酮Ⅰ型皮下埋植剂避孕的有效性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帝开 郭璇华 +5 位作者 冯淑英 余妙真 李海刚 吴金浪 杨冬梓 邝健全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延期使用左炔诺孕酮Ⅰ型皮下埋植剂避孕的有效性。方法 :对 2 99例使用左炔诺孕酮Ⅰ型埋植剂超过 5年以上的妇女 ,观察其避孕的有效性及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延期使用组月经表现较为正常 ,累积妊娠率为 0 33/10 0妇... 目的 :探讨延期使用左炔诺孕酮Ⅰ型皮下埋植剂避孕的有效性。方法 :对 2 99例使用左炔诺孕酮Ⅰ型埋植剂超过 5年以上的妇女 ,观察其避孕的有效性及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延期使用组月经表现较为正常 ,累积妊娠率为 0 33/10 0妇女年。植入后平均体重和血红蛋白均增加 ,与植入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对 4 8例延期使用者进行观察 ,宫腔镜直视下见子宫内膜变薄者 37例 ,占 77 0 8% ,且内膜覆盖良好 ;光镜下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减少 ,分布不均匀 ,部分呈萎缩型改变 ,间质蜕膜样改变 ,疏松 ,轻度水肿 ;电镜下腺上皮细胞呈低柱状 ,胞体变小 ,微绒毛脱落 ,稀疏 ,分泌颗粒减少 ,线粒体肿胀 ,外膜消失 ,基质变淡 ,甚至呈空泡状 ,粗面内质网扩张 ,此外 ,间质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结论 :延期使用左炔诺孕酮Ⅰ型皮下埋植剂避孕是有效的 ,可抑制子宫内膜的发育 ,对子宫内膜是安全的 ;体重和血红蛋白的增加不是影响左炔诺孕酮埋植剂延期使用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Ⅰ型皮下埋植剂 避孕 有效性 子宫内膜 形态学变化
下载PDF
近端输卵管闭塞的病理形态及其超微结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帝开 李秀云 +5 位作者 狄娜 罗燕 何钻玉 杨冬梓 邝健全 吴金浪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584-587,共4页
目的探讨近端输卵管闭塞的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985年1月~2004年12月间182例近端输卵管闭塞性不孕症患者进行分析,主要是闭塞的近端输卵管的病理形态改变,部分输卵管标本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导致输卵管近端闭塞... 目的探讨近端输卵管闭塞的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985年1月~2004年12月间182例近端输卵管闭塞性不孕症患者进行分析,主要是闭塞的近端输卵管的病理形态改变,部分输卵管标本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导致输卵管近端闭塞的首位病因是输卵管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占67.02%,其次是输卵管管腔纤维闭塞和结节性输卵管炎,各占11.54%,再次为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占6.60%,输卵管结核、输卵管异物结节以及未见明显病变者各占1.10%。透射电镜发现4例患者阻塞段输卵管切面为大量胶原纤维和少量的纤维细胞,排列较为紊乱,未见上皮和管腔;有1例仍可见输卵管上皮,但纤毛互相粘连填塞管腔,致使管腔变窄甚至闭锁,部分细胞纤毛出现退化或脱落,纤毛的横切面9+2微管系统结构欠清晰,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及内质网扩张,胞质内可见空泡。而邻近阻塞部位输卵管(通畅段):电镜下上皮细胞主要由单层柱状分泌细胞和纤毛细胞构成,纤毛细胞顶端的纤毛排列比较规整,未见明显退化和脱落的现象。结论闭塞的近端输卵管呈多种病理类型改变,其主要病因是输卵管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其次为输卵管管腔纤维闭塞和结节性输卵管炎。感染及人工流产的增加可能是导致输卵管性不孕发病率增加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输卵管 闭塞 病理
下载PDF
近端输卵管闭塞性不孕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帝开 陈学煌 邝健全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295-298,共4页
对38例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和(或)腹腔镜检查,诊断为一侧或双侧输卵管近端闭塞,或同时合并有盆腔其它病变的不孕症妇女,采用改良的输卵管子宫角植入术。术后随访29例,24例列入统计,输卵管通畅率为95.83%;宫内妊娠... 对38例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和(或)腹腔镜检查,诊断为一侧或双侧输卵管近端闭塞,或同时合并有盆腔其它病变的不孕症妇女,采用改良的输卵管子宫角植入术。术后随访29例,24例列入统计,输卵管通畅率为95.83%;宫内妊娠9例,占37.50%;而盆腔无合并其它病变或仅有盆腔轻度性粘连者,术后宫内妊娠率可达60%;未有异位妊娠发生。此外,作者对影响术后宫内妊娠率的诸因素(年龄、不孕年限、盆腔病变程度等)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改良输卵管子宫角植入术对近端输卵管闭塞性不孕症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疾病 外科学 不孕症 女性 输卵管 移植
下载PDF
生育女性人工流产后即时使用曼月乐的可接受性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帝开 罗燕 杨冬梓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7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 调查生育妇女在流产后使用左炔诺酮官内缓释系统(曼月乐)作为避孕方法的可接受性,并对人工流产后与经期上环后放置左炔诺酮官内缓释系统的出血模式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在充分咨询下,使患者知情选择,并签署同意书后使用曼月乐... 目的 调查生育妇女在流产后使用左炔诺酮官内缓释系统(曼月乐)作为避孕方法的可接受性,并对人工流产后与经期上环后放置左炔诺酮官内缓释系统的出血模式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在充分咨询下,使患者知情选择,并签署同意书后使用曼月乐,并在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来门诊随访,并详细填写月经卡及调查问卷。结果 129例根据上环时机不同即分别于人工流产后上环和经期上环,分组为A组和B组,根据随机表随机在两组中抽样,A组抽取37例,B组抽取35例。随访期间,生育妇女使用曼月乐的可接受性为95.7%~100%,没有妊娠或脱落。出血模式改变的主诉多见,其他如头痛、腹痛、腰痛、乳痛、痤疮、体重增加、情绪影响、性生活受影响等比例少。观察人工流产后放置组的出血模式较经期放置组的好。结论 生育妇女人工流产后使用左炔诺酮官内缓释系统的接受良好,出血模式优于经期上环者组,但本研究结果尚需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酮官内缓释系统 人工流产 出血模式 可接受性 生育妇女
下载PDF
解脲支原体致女性生殖道感染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意义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帝开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6-316,共1页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女性生殖道感染 输卵管性不孕 病原体
下载PDF
输卵管二次复通术6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帝开 陈学煌 邝健全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6-157,共2页
输卵管二次复通术6例分析张帝开陈学煌邝健全腹式输卵官结扎术后复通,多采用端端吻合术,且成功率也较高〔1,2〕,但仍有部分病例手术失败。本文就输卵管端端吻合术后闭塞(手术失败)行二次复通术的6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失败原... 输卵管二次复通术6例分析张帝开陈学煌邝健全腹式输卵官结扎术后复通,多采用端端吻合术,且成功率也较高〔1,2〕,但仍有部分病例手术失败。本文就输卵管端端吻合术后闭塞(手术失败)行二次复通术的6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失败原因及二次复通术式的选择。资料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吻合术 输卵管复通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临床病案讨论 停经伴不规则阴道少量流血7个月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帝开 李秀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1-533,共3页
关键词 不规则 流血 阴道 停经 血Β-HCG 月经初潮 紧急避孕药 末次月经 18岁
下载PDF
改良输卵管宫角植入术在结扎术后输卵管近段病理性闭塞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帝开 陈学煌 +1 位作者 邝健全 曾韵洁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96年第2期83-85,共3页
对60例输卵管结扎术后近段闭塞(间质部及峡部)妇女采用改良输卵管子宫角植入术,并对部分病例切除的近段输卵管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病理检查发现:(1)输卵管慢性炎症;(2)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3)管腔内增生的纤维... 对60例输卵管结扎术后近段闭塞(间质部及峡部)妇女采用改良输卵管子宫角植入术,并对部分病例切除的近段输卵管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病理检查发现:(1)输卵管慢性炎症;(2)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3)管腔内增生的纤维组织填塞,术后随访50例(83.33%),输卵管通畅46例(92%),宫内妊娠29例(58%),校正妊娠率为63.04%,宫外孕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 子宫角植入 输卵管复通术 输卵管 病理学
下载PDF
青春期异位妊娠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帝开 何钻玉 +3 位作者 狄娜 罗燕 李艳秋 杨冬梓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59-360,共2页
目的:研究青春期异位妊娠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8年10月~2005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青春期异位妊娠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职业和学历构成比中,无业人员(38%)、初中以下学历者(68%)比例最大。24例既往有妊娠史(48%)。5例并发... 目的:研究青春期异位妊娠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8年10月~2005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青春期异位妊娠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职业和学历构成比中,无业人员(38%)、初中以下学历者(68%)比例最大。24例既往有妊娠史(48%)。5例并发失血性休克(10%),11例并发失血性贫血(22%)。26例首诊误诊,误诊率达52%。单纯手术治疗者46例(92%),药物保守治疗2例(4%),输卵管保守手术联合MTX治疗2例(4%)。结论:异位妊娠严重影响青春期患者身心健康,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青春期
下载PDF
女性节育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帝开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3年第5期267-270,共4页
关键词 女性 节育技术 避孕药 安全性 皮下埋植避孕法 宫内节育器
下载PDF
宫腔镜直视下输卵管物理和化学绝育法
19
作者 张帝开 陈学煌 郑惠国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14-316,共3页
输卵管绝育是人类控制生育的常用方法之一。近百年来文献报道女性输卵管绝育的技术有100多种,并可按手术途径分类为经腹腔、阴道和宫腔等方法。60年代以前,人们多采用经腹、穹窿或两侧腹股沟管的途径,最常用的方法是经腹部小切口的Pomer... 输卵管绝育是人类控制生育的常用方法之一。近百年来文献报道女性输卵管绝育的技术有100多种,并可按手术途径分类为经腹腔、阴道和宫腔等方法。60年代以前,人们多采用经腹、穹窿或两侧腹股沟管的途径,最常用的方法是经腹部小切口的Pomeroy 术式,Madlener和Irving 等术式。自1967年Steptoe 用腹腔镜电烙输卵管进行绝育手术以来,腹腔镜被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输卵管 物理化学 绝育法
下载PDF
持续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0
作者 周莉 陈姗 张帝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82-2486,共5页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genital infection is a very common sexual transmitted disease.Mostly,the infection is transient and asymptomatic.The induction of effective immune responses usually allows the infection to be...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genital infection is a very common sexual transmitted disease.Mostly,the infection is transient and asymptomatic.The induction of effective immune responses usually allows the infection to be spontaneously cured.However,the infection sometimes can be responsible for an intraepithelial lesion,which may progress to be cervical cancer.Cervical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neoplastic diseases affecting women.It is clear that carcinogenic HPV infection is the necessary proces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ncer.HPV infection is very frequent in young women aged less than 25 years and viral clearance lasts for 8 months in average.This clearance is the consequence of host immunity intervention,which leads to spontaneous regression of infection and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more than 80% within a period of 2 years).The major factor,which permits the progression to 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and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is the persistent feature of HPV infection.HPV infection is usually transient,but several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as host factors(genetic,immunodepression,oral contraception and smoking) and viral factors(genotype,variants,viral load and integration) to increase the persistence.Cervical cancer is clearly the first virus-induced solid tumor discovered in human.Furthermore,it represents a woman death cause that can be avo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肿廇 持续感染 病毒整合 病毒载量 免疫逃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