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MRA联合HRMR-VWI技术对颅内“未破”动脉瘤稳定性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张年邱 胡海菁 +2 位作者 谭树生 廖志盛 冯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探究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和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技术对“未破”颅内动脉瘤(UIA)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UIA(共68个瘤灶)患者为研究对象,将PHASES评分>3分者纳入破裂高风险组(n=31),≤3分者纳... 目的探究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和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技术对“未破”颅内动脉瘤(UIA)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UIA(共68个瘤灶)患者为研究对象,将PHASES评分>3分者纳入破裂高风险组(n=31),≤3分者纳入破裂低风险组(n=37),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影像特征,分析UIA破裂的相关因素及UIA患者影像学参数与PHASE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破裂高风险组年龄、高血压、高血脂、ELAPSS评分、瘤体直径≥5mm、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含有子囊、体颈比>1.6、瘤体体率>1.6、动脉瘤壁强化占比显著高于破裂低风险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子囊、体颈比、动脉瘤壁强化、ELAPSS评分是影响UIA破裂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子囊、体颈比、动脉瘤壁强化与PHASE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UIA患者CE-MRA和HRMR-VWI影像学特征性明显,其中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子囊、体颈比、动脉瘤壁强化与UIA破裂风险评分均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破裂风险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在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年邱 叶仙英 +1 位作者 袁庆城 吴绮霞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1期53-54,共2页
目的评价在宫颈癌临床分期中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检查的临床意义,提高临床诊断宫颈癌及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12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FIGO分期判断,其中I期23例,Ⅱ期61例,... 目的评价在宫颈癌临床分期中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检查的临床意义,提高临床诊断宫颈癌及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12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FIGO分期判断,其中I期23例,Ⅱ期61例,III期25例,IV期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局部检查,根据CT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比较病理分期与CT分期结果,得出16层螺旋CT检查子宫颈癌的分期准确率。结果本组112例患者经CT检查后分期为I期22例,高估1例;Ⅱ期59例,高估2例,低估4例;III期24例,高估1例;IV期3例,全部检出。I期CT检查准确率为95.7%,Ⅱ期CT检查准确率为96.7%,III期CT检查准确率为96.0%,IV期CT检查准确率为100%。结论 16层螺旋CT在宫颈癌临床分期中检查准确率较高,尤其对于晚期宫颈癌分期准确率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子宫颈癌 分期
下载PDF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病的CT诊断与误诊原因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年邱 吴绮霞 +1 位作者 熊伟 赖剑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8期1470-1471,1472,共3页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2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的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2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的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总结ABPA的诊治经验及误诊原因。结果本组12例患者的症状中以喘气为主要症状,其次是咳嗽咳痰、哮鸣音、湿罗音等症状。本文12例患者经过CT检查均存在明显浸润影,以上肺野多见,其中分布在上叶及下叶背段6例,占50.00%(6/12);中叶2例,占16.67%(2/12);下叶基底段3例,占22.73%(3/12);整个肺野散在分布1例,占9.09%(1/12)。结论 ABPA多继发于全身性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复杂,临床表现特异性低,易发生误诊,为此应熟悉肺部影像学表现,烟曲茵抗原速发皮肤试验阳性者应想到ABPA的可能,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 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误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后重建技术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年邱 郭大鹏 +1 位作者 廖志盛 靳仓正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11期2097-2098,211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后重建技术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80例,患者均采用常规X线进行检查,并同时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检查后采用重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后重建技术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80例,患者均采用常规X线进行检查,并同时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检查后采用重建技术进行病患病理分析,观察患者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结果:患者均为确诊肠梗阻患者,经CT诊断患者其诊断准确率(100.00%)优于X线诊断准确率(73.75%),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中,有78例通过病理诊断或者内镜活检与梗阻部位结果一致,其诊断准确率为97.50%。在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后重建技术,有71例诊断结果与上述肠梗阻诊断结果保持一致,其诊断准确率为88.75%。结论:多层螺旋CT和重建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诊断出肠梗阻的病灶部位以及病因等,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对肠梗阻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扫描结合 重建技术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MSC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年邱 郭大鹏 龙仲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1期111-112,114,共3页
目的:探究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MSCT(多层螺旋C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神经鞘瘤患者20例与胃间质瘤患者30例进行调查研究,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在MSCT诊断中的CT... 目的:探究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MSCT(多层螺旋C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神经鞘瘤患者20例与胃间质瘤患者30例进行调查研究,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在MSCT诊断中的CT征象以及CT值变化情况。结果:经回顾性分析后,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直径、有无钙化、强化程度以及是否伴有溃疡上无明显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形态、边界、生长方式、囊变坏死以及周围组织脂肪间隙有无淋巴结上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神经鞘瘤组CT平扫值(21.37±6.28)、CT增强值(70.23±23.42),与胃间质瘤组CT平扫值(20.23±5.47)、CT增强值(64.37±5.46)相比,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胃间质瘤患者,胃神经鞘瘤患者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清晰,且大多数患者周围组织脂肪间隙伴有淋巴结。而胃间质瘤患者强化程度较高,且强化更不均匀,同时囊变坏死更多,因此,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在MSCT诊断中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这些差异特征可以为后期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鞘瘤 胃间质瘤 MSCT 鉴别
下载PDF
喉及下咽部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分析及其临床研究
6
作者 张年邱 《影像技术》 CAS 2015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探索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在对喉及下咽部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正常健康人群和20例喉及咽部经病理证实病变的患者行CT仿真内窥镜(3.0mm层厚、1.0mm间隔、1.0螺距)成像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仿真内窥镜成... 目的:探索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在对喉及下咽部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正常健康人群和20例喉及咽部经病理证实病变的患者行CT仿真内窥镜(3.0mm层厚、1.0mm间隔、1.0螺距)成像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对喉及下咽部病变的检查准确率约为90.0%,与临床病理组织检查相比Χ2=1.0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仿真内窥镜对喉及下咽部疾病患者的成像处理,可对异常及正常的喉部及下咽部情况进行反馈,属于非侵袭性的、新型的检查方式,具有广阔的临床运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仿真内窥镜 喉及下咽部病变 成像技术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肾上腺增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袁庆城 曲雅梅 +1 位作者 张年邱 赖剑华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1年第2期283-289,共7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肾上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正常肾上腺和18例经临床证实的肾上腺增生进行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利用CT灌注软件计算灌注参数,包括相对血流量(R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参数间...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肾上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正常肾上腺和18例经临床证实的肾上腺增生进行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利用CT灌注软件计算灌注参数,包括相对血流量(R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参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正常肾上腺的RBF、MTT和PS分别为0.63±0.22mL/100g/min、70.65±12.31s和0.72±0.13mL/100g/min,肾上腺增生RBF、MTT和PS分别为0.45±0.19mL/100g/min、118.39±19.98s和0.49±0.21mL/100g/min。正常肾上腺的RBF、PS均大于肾上腺增生,肾上腺增生的MTT大于正常肾上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91、20.03和9.96,P<0.05)。结论:肾上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是可行的肾上腺功能成像检查,它反映了肾上腺微循环的血流灌注状况,为肾上腺增生的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绮霞 李景雷 +2 位作者 郭添弟 张年邱 胡秋根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7期1240-1242,共3页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7例收治时间在2014-2019年,对患者实施CT检查。结果:在17例患者中,部分患者存在腹痛症状,伴有上腹阵发性痉挛绞痛或...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7例收治时间在2014-2019年,对患者实施CT检查。结果:在17例患者中,部分患者存在腹痛症状,伴有上腹阵发性痉挛绞痛或者脐周阵发性痉挛绞痛等症状,患者伴有腹胀纳差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腹泻情况,以水样便症状或者稀糊症状作为主要表现,患者还存在呕吐、恶心等症状;经过CT检查发现,患者腹腔积液患者10例,7例患者CT显示小肠、胃壁、食管呈现广泛水肿增厚、一般以空肠较为常见。内镜下显示具有10例胃窦黏膜糜烂、空肠黏膜糜烂者,患者实施胃肠黏膜活检或者腹水检查显示,伴有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4例患者采取胃黏膜活检,而有13例患者均实施空肠黏膜活检或者十二指肠降部活检;患者实施泼尼松治疗后,2天-3天患者腹痛明显缓解,7天-10天患者症状消失。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患者常伴有腹痛症状,CT显示胃肠壁分层状肠壁增厚,而实施激素治疗,能对患者症状有效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 CT表现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正中弓状韧带压迫腹腔干CTA表现 被引量:1
9
作者 熊伟 袁桂珠 +1 位作者 张年邱 梁建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1期114-115,共2页
目的对正中弓状韧带压迫腹腔干在影像学检查中呈现出的表现和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同时还对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标准进行判断与分析。方法对患者5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所有患者均根据对其症状的初期判断对其进行吸... 目的对正中弓状韧带压迫腹腔干在影像学检查中呈现出的表现和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同时还对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标准进行判断与分析。方法对患者5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所有患者均根据对其症状的初期判断对其进行吸气末屏气扫描腹部CTA。扫描结果为前上方外压性狭窄12例,1例经手术证实为MALS。其中共进行腹部CTA吸气末和呼气末屏气扫描检查50例。结果出现MAL压迫腹腔干患者CTA表现与特征如下:腹腔干起始部前上方出现明显的"V"型凹陷,严重患者呈现出典型"钩状"狭窄形态;患者管腔受到来自带状膈肌脚结构及其下缘纤维的压迫;呼气末压迫程度可加重,吸气末减轻或消失。结论腹部CTA可以较为精确的显示出患者患有MAL压迫腹腔干的状况以及MALS的影像特征,这一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MAL和MALS中的优势较为明显,对病情判断更加严谨科学,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弓 韧带 压迫 腹腔干 CTA 表现
下载PDF
早期腹膜转移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手术对照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伟 袁桂珠 +1 位作者 梁建华 张年邱 《罕少疾病杂志》 2014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腹膜转移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转移瘤的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32例中,结直肠癌17例,胃癌11例,肝癌3例,胆囊癌1例。32例术中均见腹膜转移瘤,20例CT见局限性瘤周转移,CT检出率为62.5%... 目的探讨早期腹膜转移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转移瘤的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32例中,结直肠癌17例,胃癌11例,肝癌3例,胆囊癌1例。32例术中均见腹膜转移瘤,20例CT见局限性瘤周转移,CT检出率为62.5%。CT图像中,14例见大网膜异常,6例壁层腹膜增厚,1例小网膜异常,1例盆腔内囊性占位,25例见腹水。结论 CT能够清楚显示腹膜早期转移瘤的直接及间接征象,是早期诊断腹膜转移瘤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肿瘤 转移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显示小肠梗阻移行带方面的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伟 张年邱 +1 位作者 袁桂珠 梁建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小肠梗阻移行带方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比较单纯轴位图像及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小肠梗阻移行带的显示及病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69例中,MSC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小肠梗阻移行带方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比较单纯轴位图像及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小肠梗阻移行带的显示及病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69例中,MSCT均能正确诊断小肠梗阻,诊断率达100%。常规轴位图像和轴位图像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对移行带的显示率分别为75.36%、89.86%,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对病因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2.46%、8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位图像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对于粘连所致小肠梗阻诊断正确率优于单纯轴位图像。结论:轴位图像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在显示移行带及梗阻原因方面优于单纯轴位图像,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建
下载PDF
能谱CT虚拟平扫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研究
12
作者 郭大鹏 余宇柠 +2 位作者 张年邱 靳仓正 胡海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研究能谱CT虚拟平扫相比于常规CT平扫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14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疑似病例,选自2020年1月-2022年1月,首先通过常规CT平扫方式予以检查,之后通过能谱CT虚拟平扫方式予以检查,确诊的金标准以病理或临... 研究能谱CT虚拟平扫相比于常规CT平扫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14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疑似病例,选自2020年1月-2022年1月,首先通过常规CT平扫方式予以检查,之后通过能谱CT虚拟平扫方式予以检查,确诊的金标准以病理或临床的检查结果为准,对比分析上述两种方式的诊断价值,对X线吸收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CT平扫检出率67.92%(72/106)VS能谱CT虚拟平扫检出率71.70%(76/10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临床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X线吸收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可通过常规CT平扫诊断,也可通过能谱CT虚拟平扫诊断,二者可以获得相当的诊断效能,单相比于常规CT平扫,能谱CT虚拟平扫辐射剂量更少,使诊断安全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虚拟平扫 肝脏占位性病变 常规CT平扫 X线吸收剂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