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7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高分辨率分割网络设计
1
作者 崔颖 付瑞 +3 位作者 朱佳 高山 陈立伟 张广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6-793,共8页
针对现存卷积神经网络对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割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Net的改进网络(IC-Net)。通过融合使用Inception和CAM通道注意力模块,以多种感受域提取更丰富的血管特征信息,并对特征信息进行筛选。增加7×... 针对现存卷积神经网络对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割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Net的改进网络(IC-Net)。通过融合使用Inception和CAM通道注意力模块,以多种感受域提取更丰富的血管特征信息,并对特征信息进行筛选。增加7×7卷积层,通过压缩特征层分辨率的方式减少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本文所提模型与U-Net、R2U-Net、Attention U-Net相比,IOU、Accuracy、F1-Score和ROC曲线下面积4项指标平均提升了1.82%、0.014%、1.19%和0.73%。结果验证了IC-Net模型明显提升了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虚弱血管和血管末端的检测能力,提升了分辨伪影噪声的能力,为医生识别脑血管中产生的病变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特征提取 脑血管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U-Net Inception模块 通道注意力 降维处理
下载PDF
MCFNet:融合上下文信息的多尺度视网膜动静脉分类网络
2
作者 崔颖 朱佳 +2 位作者 高山 陈立伟 张广 《应用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105-111,共7页
针对由于血管类间具有强相似性造成的动静脉错误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融合上下文信息的多尺度视网膜动静脉分类网络(multi-scale retinal artery and vein classification network,MCFNet),该网络使用多尺度特征(multi-scale feature... 针对由于血管类间具有强相似性造成的动静脉错误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融合上下文信息的多尺度视网膜动静脉分类网络(multi-scale retinal artery and vein classification network,MCFNet),该网络使用多尺度特征(multi-scale feature,MSF)提取模块及高效的全局上下文信息融合(efficient global contextual information aggregation,EGCA)模块结合U型分割网络进行动静脉分类,抑制了倾向于背景的特征并增强了血管的边缘、交点和末端特征,解决了段内动静脉错误分类问题。此外,在U型网络的解码器部分加入3层深度监督,使浅层信息得到充分训练,避免梯度消失,优化训练过程。在2个公开的眼底图像数据集(DRIVE-AV,LES-AV)上,与3种现有网络进行方法对比,该模型的F1评分分别提高了2.86、1.92、0.81个百分点,灵敏度分别提高了4.27、2.43、1.21个百分点,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很好地解决动静脉分类错误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分割 动静脉分类 视网膜图像 多尺度特征提取 血管分割 全局信息融合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监督
下载PDF
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吴宪吉 肖思齐 +3 位作者 沈珂羽 于炆希 段成铖 张广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发病率已居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1]。甲状腺癌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4种类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发病率已居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1]。甲状腺癌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4种类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的发生率在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中居于首位。在众多甲状腺癌相关的基因中,BRAF基因突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突变位点,BRAFV600E突变率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约为16%~56%,在PTC中约为23%~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未分化癌 癌症中心 滤泡状癌 髓样癌 临床病理特征 内分泌系统
下载PDF
优化T-SPOT.TB在区分脊柱结核与其他脊柱感染中的诊断效能
4
作者 周莹 胡小江 +5 位作者 江仲景 陈俊宝 张广 张宏其 李艳冰 高琪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脊柱结核(STB)鉴别诊断中的效能,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截断值优化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9年5月某院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T-SPOT.TB检测结果、白细胞...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脊柱结核(STB)鉴别诊断中的效能,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截断值优化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9年5月某院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T-SPOT.TB检测结果、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和结核抗体等相关数据,根据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分析T-SPOT.TB在术前诊断STB与其他脊柱感染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优化后的T-SPOT.TB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132例患者,其中78例(59.09%)为STB,54例(40.91%)为非结核脊柱感染。T-SPOT.TB在鉴别诊断STB方面的灵敏度为67.68%,特异度为66.6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非结核脊柱感染比较,T-SPOT.TB检测诊断STB的OR值为4.188(95%CI:1.847~9.974,P<0.001)。优化T-SPOT.TB评价指标,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ESAT-6、CFP-10、CFP-10+ESAT-6在STB和非结核脊柱感染鉴别诊断中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5、19.5、36,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65 6、0.741 5、0.778 6,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其中以CFP-10+ESAT-6的AUC最高。CFP-10+ESAT-6特异性斑点数在脊柱结核诊断中性能更佳,其诊断准确度为75.56%,较优化前T-SPOT.TB的67.42%高。结论 T-SPOT.TB检测在区分STB与非结核脊柱感染方面显示出较高的诊断效能,T-SPOT.TB检测呈阳性,尤其是当CFP-10+ESAT-6的斑点数超过36时,提示脊柱结核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脊柱感染 化脓性脊柱炎 T-SPOT.TB 结核感染T细胞 干扰素γ释放试验 诊断试验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自膨胀式支架治疗术后不良事件及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孙博文 凌冶平 +5 位作者 吴培 张广 王春雷 郑秉杰 史怀璋 徐善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9-167,211,共10页
目的探究自膨胀式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术后出现不良事件及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应用自膨胀式支架(Enterprise、Wingspan支架)治疗的ICAS患者... 目的探究自膨胀式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术后出现不良事件及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应用自膨胀式支架(Enterprise、Wingspan支架)治疗的ICAS患者。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检查资料(病变部位、术前狭窄程度、狭窄长度及Mori分型、术后残余狭窄率等)及治疗相关资料(手术时间以及支架和球囊品牌、类型及直径),观察术后即刻支架移位及血栓形成发生情况,术后30 d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判断有无手术相关卒中(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死亡等安全性结局发生。术后定期通过电话或门诊进行临床随访,术后6个月后,通过DSA或CT血管成像(CTA)或MR血管成像(MRA)检查进行影像学随访,观察与置入支架的责任区域相关的缺血性事件(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死亡及支架内再狭窄(ISR,狭窄率≥70%)情况。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术后30 d内安全性结局及随访时ISR发生的因素。结果共纳入311例患者,女106例(34.1%),男205例(65.9%);平均年龄(58±9)岁。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6±8)%,平均狭窄长度为(10±4)mm。手术均成功,无术后即刻支架移位及血栓形成,术后平均残余狭窄率为(25±9)%。术后30 d内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任何卒中或死亡27例(8.7%),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脑实质出血7例,缺血性卒中11例,1例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冠心病与术后30 d内安全性结局事件发生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未发现与术后30 d内安全性结局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281例(90.9%)患者接受临床随访,随访中位时间375(320,480)d,发生与责任区域相关的缺血性事件23例(8.2%;缺血性卒中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237例(76.7%)患者接受影像随访,随访中位时间360(240,502)d,出现ISR 32例(13.5%),15例(6.3%)为症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残余狭窄程度与ISR的发生相关(OR=1.07,95%CI:1.02~1.12;P=0.004)。结论自膨胀式支架可用于治疗ICAS,未发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残余狭窄程度与术后远期ISR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血管内治疗 自膨胀式支架 围手术期并发症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煤矿掘进支护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6
作者 张广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煤矿掘进支护工作至关重要,需要重点管控掘进支护环节,以确保煤矿生产处于高质量状态。基于煤矿掘进支护工作现状,深入分析了煤矿掘进支护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旨在为未来煤矿掘进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煤矿 掘进支护 支护技术 智能化
下载PDF
煤矿掘进安全管理
7
作者 张广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3期268-270,共3页
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各个企业的煤炭需求量都在增加。随着开采难度的加大,井下的作业风险也逐渐增加。在井下掘进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增强安全管理意识,确保煤矿的掘进速度以及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针对掘进安全管理工作中存... 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各个企业的煤炭需求量都在增加。随着开采难度的加大,井下的作业风险也逐渐增加。在井下掘进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增强安全管理意识,确保煤矿的掘进速度以及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针对掘进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掘进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强煤矿掘进安全管理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 安全管理 煤炭开采
下载PDF
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张广 任思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0045-0048,共4页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价值。边坡开挖支护技术指在工程开挖边坡、挖深基坑时对边坡进行保护、支撑的技术措施,可有效提升工程安全性与建设质量。因此,本文将结...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价值。边坡开挖支护技术指在工程开挖边坡、挖深基坑时对边坡进行保护、支撑的技术措施,可有效提升工程安全性与建设质量。因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深度讨论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要点,希望提高技术应用效果,促进水利工程取得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开挖 支护技术 水利工程 施工中 应用要点
下载PDF
馆藏动物标本的管理与养护初探——以贵州省博物馆为例
9
作者 张广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4年第2期111-116,共6页
介绍了贵州省博物馆馆藏动物标本的保藏现状,并基于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养护经验和技术,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相关探讨,旨在为更好、更安全地保藏动物标本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动物标本 管理 养护 贵州省博物馆
下载PDF
政府引导机制下科创共同体联合攻关三方演化博弈及仿真分析
10
作者 黄梓颖 张广 《理论数学》 2024年第3期223-239,共17页
科技创新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各个行业和各级政府都在加大科创投入和鼓励科创共同体的形成,以寻求通过联合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和解决“卡脖子”问题。但科创共同体同时也存在缺乏系统性合作方案、科创激励政... 科技创新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各个行业和各级政府都在加大科创投入和鼓励科创共同体的形成,以寻求通过联合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和解决“卡脖子”问题。但科创共同体同时也存在缺乏系统性合作方案、科创激励政策互通性不足、绩效评价缺乏连续性等问题。本文基于效用理论,构建科创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和政府之间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各参与方策略选择的演化稳定性,深入探索各要素对三方策略选择的影响关系,并对博弈系统中均衡点的稳定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 政府增强奖励和惩罚力度,科创企业和高校研究院所更有可能积极参与科创共同体,但是过度增加奖励力度可能影响政府监管职责的履行;2) 为确保科创共同体的合作在演化稳定的市场环境下进行,政府需设定合理的奖惩机制,确保各方的奖惩之和大于各方单独创新收益;3) 在政府监管力度较弱时,无论政府选择何种策略,科创企业和高校研究院所的策略组合均趋向于不参与科创共同体的合作。最后,通过仿真分析论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并为政府引导和优化科创共同体联合攻关的奖惩机制提供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共同体 三方演化博弈 演化稳定 仿真分析
下载PDF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广 朱仕逸 +3 位作者 季智勇 周配权 徐善才 史怀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869-873,共5页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是颈动脉血管内治疗后发生的一种罕见但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可发生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或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本文拟对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发生机制、诊断标准、预防和治疗等...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是颈动脉血管内治疗后发生的一种罕见但病死率极高的并发症,可发生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或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本文拟对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发生机制、诊断标准、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注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综述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单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广 季智勇 +4 位作者 史怀璋 徐善才 亓敬涛 朱仕逸 周配权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800-805,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41例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记录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即刻采用改良脑梗死...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41例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记录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即刻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评价血管再通情况,术后24 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记录围手术期血管内机械取栓相关并发症,术后90 d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采用美国介入和治疗性神经放射学学会/美国介入放射学学会侧支循环分级系统评价前循环侧支代偿,BATMAN评分标准评价后循环侧支代偿。结果 41例患者中12例(29.27%)行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机械取栓。32例(78.05%)术后即刻实现血管再通(mTICI 2b^3级),前循环再通20例(80%,20/25)、后循环再通12例(12/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1.424,P=0.706);28例(68.29%)术后24 h神经功能改善(NIHSS评分下降≥4分),前循环闭塞18例(72%,18/25)、后循环闭塞10例(10/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7,P=0.524);11例(26.83%)术后90 d内死亡,前循环闭塞4例(16%,4/25)、后循环闭塞7例(7/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2.130,P=0.144),3例死于并发肺部感染和呼吸功能衰竭、8例死于缺血性卒中;14例(34.15%)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前循环闭塞10例(47.62%,10/21)、后循环闭塞4例(4/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493,P=0.483);6例(14.63%)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前循环闭塞4例(16%,4/25)、后循环闭塞2例(2/1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3.303,P=0.856)。33例行侧支代偿评价,20例前循环闭塞患者中14例(70%)侧支代偿良好,其中9例(9/14)术后90 d预后良好,6例(30%)侧支代偿欠佳均预后不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4);13例后循环闭塞患者中3例(3/13)侧支代偿良好,术后90 d均预后良好,10例(10/13)侧支代偿欠佳,仅1例(1/10)预后良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4)。结论血管内机械取栓用于治疗大血管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有效,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充分进行术前评估、完善脑卒中救治流程可以提高血管内机械取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切除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尘质量浓度分布特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广 尚少鹏 武文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6-460,共5页
为深入了解目前中国大范围采用的大采高巷道内煤尘分散蔓延情况,获得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尘运移过程中的浓度分布,基于气-固两相流(欧拉-拉格朗日模型)理论方法,基于矿井现场实际参数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通过模型计算及分析得出巷道... 为深入了解目前中国大范围采用的大采高巷道内煤尘分散蔓延情况,获得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尘运移过程中的浓度分布,基于气-固两相流(欧拉-拉格朗日模型)理论方法,基于矿井现场实际参数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通过模型计算及分析得出巷道内煤尘运移的浓度分布状况,为下一步在巷道内布置合适的除尘装置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我国对煤矿高产高效发展的要求,多年前已由四米采高的综采工作面发展到七米高综采工作面.然而,开采时产生的大量煤尘已无法用原先的除尘设备进行处理.通过模拟研究得出了巷道各方向截面处的煤尘浓度,并表明在工人操作面前1.2m处煤尘浓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 综采工作面 气-固两相流 除尘 煤尘 采煤机 质量浓度分布
下载PDF
转弯运动通气超空泡形态及流场结构数值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广 于开平 周景军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35-1343,共9页
超空泡航行体机动过程中空泡形态的预测是目前该领域亟待研究的问题。文章在两流体多相流模型的框架内建立了用于求解通气超空泡流转弯机动的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求解RANS方程和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湍流方程,预测了圆盘空化器转... 超空泡航行体机动过程中空泡形态的预测是目前该领域亟待研究的问题。文章在两流体多相流模型的框架内建立了用于求解通气超空泡流转弯机动的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求解RANS方程和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湍流方程,预测了圆盘空化器转弯机动条件下生成的通气空泡形态,并同Logvinovich独立膨胀原理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文中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转弯半径对通气空泡的形态尺度的影响,对比研究了不同弗鲁德数条件下通气空泡的流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弯运动 通气空泡 两流体多相流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泥沙浓度及粒径对水轮机转轮内部流动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广 魏显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94-100,F0004,共8页
为了掌握泥沙介质在水轮机转轮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对转轮压力场的影响,该文应用固液两流体多相流动模型,充分考虑了固液两相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求解雷诺时均N-S方程和重正化群k-ε湍流方程,对不同泥沙介质条件下水轮机转轮通道中的流动进... 为了掌握泥沙介质在水轮机转轮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对转轮压力场的影响,该文应用固液两流体多相流动模型,充分考虑了固液两相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求解雷诺时均N-S方程和重正化群k-ε湍流方程,对不同泥沙介质条件下水轮机转轮通道中的流动进行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含沙水会导致水轮机转轮叶片表面压力载荷增大,固液两相间速度差异是导致叶片表面泥沙体积浓度分布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小粒径泥沙在叶片表面分布均匀且体积浓度低,大粒径泥沙会集中分布在叶片的前缘及出水边等区域。该研究可为多泥沙电站水轮机转轮抗泥沙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水轮机 叶轮 泥沙磨损 固液两相流
下载PDF
超空泡航行体转弯运动流体动力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广 于开平 +1 位作者 周景军 李振旺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3,353,共6页
基于有限体积法,采用两流体多相流模型和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湍流模型,建立了用于求解超空泡航行体转弯运动过程中的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转弯运动条件下通气空泡的形态特征及超空泡航行体的流体动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转弯... 基于有限体积法,采用两流体多相流模型和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湍流模型,建立了用于求解超空泡航行体转弯运动过程中的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转弯运动条件下通气空泡的形态特征及超空泡航行体的流体动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转弯运动过程中空泡产生弯曲变形,空泡轴线与航行体运动轨道基本重合;由于空泡的弯曲变形航行体两侧表面呈现非对称沾湿,利用空化器横向偏转能够避免沾湿区的出现,而且对航行体水平面流体动力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超空泡航行体 转弯运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心肺复苏先进装备及前沿技术展望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广 吴太虎 +5 位作者 宋振兴 王海涛 卢恒志 王亚林 王丹 陈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9-464,I0002,共7页
目的:心脏、呼吸骤停可能发生在任何人、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而心脏骤停患者的唯一生还机会就是及时有效地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目前,CPR效率和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低下,急救人员迫切需要改进CPR装备... 目的:心脏、呼吸骤停可能发生在任何人、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而心脏骤停患者的唯一生还机会就是及时有效地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目前,CPR效率和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低下,急救人员迫切需要改进CPR装备与技术,从而使“CPR存活链”各个环节的效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本文介绍了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先进CPR装备与前沿技术,包括心脏骤停快速识别技术、高质量胸外按压技术、快速除颤技术、高级生命支持生理参数反馈技术和CPR自动化技术。通过对这些技术的深入研究,必将带动CPR装备的整体发展,从而有效提高CPR效率和患者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辨识 高质量胸外按压 快速除颤 生理参数反馈 CPR自动化
下载PDF
水轮机抗泥沙磨损技术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广 魏显著 刘万江 《黑龙江电力》 CAS 2015年第1期61-64,共4页
为了解决水电站水轮机泥沙磨损的问题,笔者根据国内外科研人员在水轮机抗泥沙磨损技术研究成果,分析了影响水轮机泥沙磨损的因素,提出了在水轮机抗泥沙磨蚀的设计制造,以及表面防护技术方面采取的措施,即水轮机选型、水力设计、结构设... 为了解决水电站水轮机泥沙磨损的问题,笔者根据国内外科研人员在水轮机抗泥沙磨损技术研究成果,分析了影响水轮机泥沙磨损的因素,提出了在水轮机抗泥沙磨蚀的设计制造,以及表面防护技术方面采取的措施,即水轮机选型、水力设计、结构设计和加工制造,以及焊条堆焊技术、环氧金刚砂涂层技术、聚氨酯涂层技术和高速燃氧碳化钨涂层技术。实践表明,水轮机泥沙磨损同泥沙的含量、泥沙颗粒属性、水轮机材料、水流的速度及流态等因素有关。水轮机设计时应选用较低的比转速和水流速度,并根据水轮机机型及水头范围选择相应的防护涂层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机 泥沙磨损 设计制造 抗磨涂层
下载PDF
多探测器拼接成像系统四维标定平台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广 黄玮 王新华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87-1195,共9页
为了满足多探测器拼接成像系统像素级精度的图像拼接要求,需要对各探测器的空间位置进行精确标定,构建了基于经纬仪角度补偿功能的高精度四维标定平台。平台由两个直线导轨和载物台搭建的二维平移台、改造式发光经纬仪和伺服控制器三部... 为了满足多探测器拼接成像系统像素级精度的图像拼接要求,需要对各探测器的空间位置进行精确标定,构建了基于经纬仪角度补偿功能的高精度四维标定平台。平台由两个直线导轨和载物台搭建的二维平移台、改造式发光经纬仪和伺服控制器三部分组成。首先,由发光经纬仪提供无穷远目标源,发出带有十字丝的图案。然后,通过求解运动位移方程,控制二维平移台和经纬仪运动到指定位置,将十字丝分别成像在每个探测器靶面中心,完成各探测器的装调标定。最后,对标定平台的对准精度进行了误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二维平移台的安装误差在经纬仪的角度补偿范围内,四维标定平台的水平角和垂直角对准精度均高达5″,可实现多探测器拼接成像系统的精确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探测器拼接 角度补偿 四维标定平台 对准精度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度计的胸外按压深度检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广 吴太虎 +2 位作者 郑捷文 赵鹏 钱绍文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0,14,共4页
为了给急救人员提供实时、便携、可靠、精确的胸外按压深度反馈,辅助其进行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操作,基于加速度计,设计了加速度二次积分算法,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加速度二次积分计算的胸外按压深度... 为了给急救人员提供实时、便携、可靠、精确的胸外按压深度反馈,辅助其进行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操作,基于加速度计,设计了加速度二次积分算法,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加速度二次积分计算的胸外按压深度误差较小,能够满足临床胸外按压深度检测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计 胸外按压 二次积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