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信天游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式敏
-
出处
《中国音乐》
1981年第3期28-28,共1页
-
文摘
信天游是我国陕北所特有的一种民歌,它与南方的山歌一样,曲调高亢、悠长。信天游的产生与当地地理特点和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陕北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山连着山。沟接着沟,人们劳动在山上,脚夫们赶着牲口走在险峻的山路上和深深的沟壑之间。旧社会。
-
关键词
信天游
民歌
西北黄土高原
山歌
陕北红军
地理特点
沟壑
歌曲
节奏
宁夏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民间歌舞的瑰宝——秧歌
- 2
-
-
作者
张式敏
-
出处
《中国音乐》
1983年第2期73-74,共2页
-
文摘
秧歌是汉族的一种大型歌舞,土生土长,扎根于农村。它原是农民耕作时所唱的歌。清代已有关于秧歌的记载,为李调元《粤东笔记》中就写道:“农者,每春时,妇子数十计,往田插秧,一老挝大鼓,鼓声一通,群歌竞作,弥日不绝,是日秧歌。“由此可以看到,秧歌在当时已是插秧者必唱的歌。后来逐渐发展为由二人或者数人载歌载舞的歌舞形式了。
-
关键词
秧歌
民间歌舞
汉族
李调元
农村
农民
竹马
打击乐
舞蹈
腰鼓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浅谈山歌
- 3
-
-
作者
张式敏
-
出处
《中国音乐》
1982年第1期24-27,共4页
-
文摘
山歌是我国人民,特别是农民喜爱的一种民歌。在各省、各民族生活中都有山歌。它千百年来,产生、发展、流传于民间,留下了无数瑰丽多彩的歌调,丰富了我国的音乐宝库;对于研究我国民间音乐的特征,以及民族的风格和历史,都是很重要的。山歌的历史非常久远,它随着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产生和发展。由于历代统治阶级及其文人轻视山歌,把山歌斥为淫词烂调,视为低级下流。
-
关键词
山歌
民间音乐
民族
民歌
统治阶级
农民
信天游
高腔山歌
歌曲
走西口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铜鼓舞
- 4
-
-
作者
张式敏
-
出处
《中国音乐》
1981年第3期29-29,共1页
-
文摘
铜鼓舞是流传于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等地苗族瑶族中的一种集体舞蹈。铜鼓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后代屡有关于铜鼓的记载。过去,在西南少数民族中,统治者以占有铜鼓作为权力的象征。不但在战争中用,也在祭祀时用。但在广大人民中间,铜鼓则作为乐器,“岁首。
-
关键词
少数民族
贵州苗族
舞蹈
战国时期
象征
战争
云南
广西
统治者
乐器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民族声乐如何提高——访李波、孟贵彬同志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张式敏
-
出处
《人民音乐》
1964年第1期17-18,共2页
-
文摘
为了更深人地来研究民族声乐的发展、提高和声乐民族化的问题,记者走访了几位声乐家,请他们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这儿先发表李波、孟贵彬二位同志的意见。 关于民族唱法如何提高,李波同志谈道:这个问题在解放初期就已经提出来了,经过十几年时间的摸索,今天再来讨论这个问题就有了更充实的内容。
-
关键词
民族声乐
如何提高
民族唱法
解放初期
声乐家
民族声乐教学
演唱技巧
演唱者
表现作品
民歌
-
分类号
J60
[艺术—音乐]
-
-
题名集体創作要多提倡
- 6
-
-
作者
张式敏
-
出处
《人民音乐》
1960年第4期30-30,共1页
-
文摘
集体創作是我們革命音乐艺术的一个优良的传统,早在全国解放以前就有如“白毛女”、“淮海战役組歌”这样一些集体創作的优秀作品。大跃进以來,这一种写作方法更发揮了它的战斗作用。如“幸福河大合唱”、“人民公社大合唱”、“东北大联唱”、“鎖龙潭大合唱”及最近出現的“人民公社万岁大合唱”,“
-
关键词
人民公社
大合唱
写作方法
音乐艺术
淮海战役
全国解放
优秀作品
集体创作
白毛
作曲者
-
分类号
J60
[艺术—音乐]
-
-
题名河北省群众业余创作的丰收
- 7
-
-
作者
王杰
张式敏
-
出处
《人民音乐》
1965年第5期39-39,共1页
-
文摘
河北省革命歌曲演唱会于八月三日至八月十四日在承德市举行。参加这次演唱会的歌手共一百四十三人,他们来自天津市和河北省各专区的工厂、公社、林场、服务性行业和中小学校,其中很多人是五好社员、五好服务员及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会上共演出了二百四十二首革命歌曲,其中有一百六十二首是新作品。这些新作品内容丰富,
-
关键词
革命歌曲
演唱会
毛主席
服务员
公社
河北省
歌手
内容丰富
中小学校
作品
-
分类号
J60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