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茶碱浓度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式鸿 梁统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0期739-740,共2页
目的:以高效法相色谱法(HPLC法)为对照,对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茶碱浓度进行探讨。方法:UV法采用改良的双波长测定法,并采用一阶导致光谱法测定来消除空白血清个体差异和紫外吸收杂质干扰;HPLC法采用国... 目的:以高效法相色谱法(HPLC法)为对照,对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茶碱浓度进行探讨。方法:UV法采用改良的双波长测定法,并采用一阶导致光谱法测定来消除空白血清个体差异和紫外吸收杂质干扰;HPLC法采用国产C18色谱柱,以咖啡因作为内标,以0.05mol/L醋酸缓冲液(pH4.5)/甲醇(68:32,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3nm,结果:UV法有好的线性范围,为0.5~40μg/ml,最小检出浓度为2μg/ml,回收率为84.7%~91.3%,日内变异系数小于5.7%,日间变异系数小于8.1%;与HPLC法有显著的相关性(r=0.9982,P<0.05)。结论:UV法精密度、专一性和回收率均可满足临床要求,且设备简单,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进行茶碱血药浓度监测,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茶碱 哮喘
下载PDF
血小板颗粒释放机制及其对标本检验前变异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式鸿 房邦仁 +1 位作者 叶曼曼 邓冠华 《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560-564,共5页
血小板释放是指活化的血小板以分泌的形式释放其颗粒(α颗粒、致密颗粒和溶酶体颗粒)及内容物进入血浆的过程。近20年来,抗血小板药物的开发推动了血小板释放机制及其对临床标本检验前变异影响的研究。在体外,血小板释放与标本检验前变... 血小板释放是指活化的血小板以分泌的形式释放其颗粒(α颗粒、致密颗粒和溶酶体颗粒)及内容物进入血浆的过程。近20年来,抗血小板药物的开发推动了血小板释放机制及其对临床标本检验前变异影响的研究。在体外,血小板释放与标本检验前变异紧密相关,因储血容器的材质及内部添加剂、剪切力、保存温度等因素可导致血小板形态改变、活化、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其释放颗粒及内容物并导致标本检验前变异,最终影响检验结果。因此,有必要了解血小板释放对标本检验前变异的影响,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释放 血小板颗粒 检验前变异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式鸿 俞纯山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1999年第4期151-153,共3页
血清或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冠心病(CDN)发生和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呈正相关,而且是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作为脂类疾病分类和风险预测的一个重要指标。LDL-C也是选择药物治疗和预后方面的一个十分有意义的... 血清或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冠心病(CDN)发生和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呈正相关,而且是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作为脂类疾病分类和风险预测的一个重要指标。LDL-C也是选择药物治疗和预后方面的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临床指标,国内外都在研究和开发行之有效、可靠的标准化规定方法。本文对其有关的测定方法和研究进展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胆因醇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测定
下载PDF
急性粒细胞缺乏62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张式鸿 温春光 +1 位作者 罗绍凯 李娟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粒细胞缺乏的病因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0年1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62例粒细胞缺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所致粒细胞缺乏38例,化疗所致9例,药物直接所致7例,结缔组织病所致5例,癌转移和放射介入治疗所致2例,... 目的:探讨急性粒细胞缺乏的病因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0年1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62例粒细胞缺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所致粒细胞缺乏38例,化疗所致9例,药物直接所致7例,结缔组织病所致5例,癌转移和放射介入治疗所致2例,原因不明1例。WBC数平均1.43×109/L,中性粒细胞平均数0.26×109/L。抗感染治疗有效26例,有效率68.4%,无效3例;未能判断抗感染药物的疗效9例,共38例。停止化疗及给予相应综合治疗9例。停用致粒细胞缺乏药物7例;给予综合治疗结缔组织病患者5例,癌转移和放射介入及原因不明仅给予对症治疗3例,共62例。口服升白细胞药26例,有效9例,有效率34.6%;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4例,有效8例,有效率57.1%;仅对症处理10例,有效1例,有效率10%。口服升白细胞药并用GCSF30例,有效25例,有效率83.3%;62例中治疗无效5例,无效率16.1%;其中死亡3例,病死率4.8%。结论:急性粒细胞缺乏由感染所致最常见。病毒所致粒细胞缺乏多无RBC、Hb、PLT的降低。治疗以对因及联合应用口服升白细胞药并用GCSF等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缺乏 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各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细胞成分与肺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6
5
作者 曾勉 刘凌云 +3 位作者 张式鸿 谢灿茂 王辉 黄晓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2-42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细胞组成的变化,及其诱导痰中细胞成分尤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对11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患者(A1组)62例、稳定期COPD患者(B组)48例]及30...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细胞组成的变化,及其诱导痰中细胞成分尤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对11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患者(A1组)62例、稳定期COPD患者(B组)48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及痰诱导,痰液处理后沉渣作细胞学分析。其中AECOPD组在治疗1周后(A2组)再次进行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140例受试者中有21例因不能耐受痰诱导过程或痰标本不合格而退出研究,最终有119例受试者完成本研究(A1,2组48例,B组43例,C组28例)。A1组、A2组、B组、C组诱导痰中细胞总数(106/mL)分别为(8.8±3.7)、(6.5±2.6)、(5.0±2.8)、(2.8±1.3),细胞分类中A1组、A2组、B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分别为66%±15%、60%±10%、55%±11%,而在C组中则以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分别为37%±10%、32%±8%;AECOPD患者(A1组、A2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pre、FVC、FEV1/FVC)呈负相关(r分别为-0.860、-0.682、-0.662、-0.300,P<0.001);稳定期组(B组)中性粒细胞与FEV1、FEV1%pre负相关(r分别为-0.346、-0.421,P<0.05),对照组中性粒细胞与肺功能无相关性(P>0.05)。【结论】AECOPD、缓解期、稳定期患者诱导痰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健康者诱导痰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气道局部中性粒细胞增多与各期COPD患者气流受限存在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诱导痰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7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茵 陈苑婷 +1 位作者 李俊勋 张式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6-811,共6页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及患者初诊资料,探讨其免疫表型特点及其意义。利用常规6色免疫分型方法对71例AP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发现:MPO、CD33和CD13在所有...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及患者初诊资料,探讨其免疫表型特点及其意义。利用常规6色免疫分型方法对71例AP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发现:MPO、CD33和CD13在所有患者的APL细胞中都有较强表达,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达到88%以上。CD117的阳性表达率为50.7%,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为52.5%。约10%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表达CD15,但大部分病例的阳性细胞率都集中在20%-40%的弱表达范围内,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为42.5%。少数患者的异常细胞表达CD34和HLA-DR,且表达强度较弱。约25%患者的APL细胞跨系表达了CD2、CD56,大部分也都集中于20%-60%的低表达范围内,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39.3%和42.3%。由此认为,AP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MPO+CD13+CD33+CD117±CD15±CD34-HLA-DR-。CD2和CD56在CD34+或HLA-DR+组(包括CD34+HLA-DR+、CD34+HLA-DR-和CD34-HLA-DR+)的阳性比例明显高于CD34-和HLA-DR-组。初诊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外周血中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及CD13的阳性比例在CD15<10%、10%<CD15<20%和CD15>20%3组均出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APL患者的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具有独特的特征,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辅助APL的快速诊断,对分析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和判断患者预后亦可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 免疫表型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及CK-MB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0
7
作者 冯品宁 刘敏 +3 位作者 崔颖鹏 叶曼曼 张式鸿 姜傥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10期1256-1258,共3页
目的探讨新一代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科学选用心肌损伤标志物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使用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Abbott AxSym全... 目的探讨新一代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科学选用心肌损伤标志物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使用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Abbott 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及日立HITACHI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对2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及23例非AMI患者的血清心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及CK-MB进行检测,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并对AMI组和UA组各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cTnT、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灵敏度一致(P>0.05),而均高于CK-MB(P<0.01),三者阳性率分别为82.6%、95.7%、43.5%,UA组中上述3指标阳性率分别为22.2%、38.9%和11.1%,明显低于AMI组(P<0.01)。结论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在AMI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强特异性,可较好地用于AMI与UA的早期诊断与鉴别,两者临床使用价值基本一致,而均优于传统心肌酶CKMB;但在AMI早期,cTnI水平变化幅度比cTnT大,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肌钙蛋白I 心肌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同工酶MB
下载PDF
COPD患者诱导痰的细胞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曾勉 刘凌云 +4 位作者 张式鸿 严英硕 吴健锋 王辉 贺云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诱导痰中细胞组成的变化,COPD患者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对33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A组)、27例稳定期COPD患者(B组)、14例健康吸烟者(C组...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诱导痰中细胞组成的变化,COPD患者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对33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A组)、27例稳定期COPD患者(B组)、14例健康吸烟者(C组)、14例健康不吸烟者(D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及痰诱导,痰液处理后沉渣作细胞学分析。结果:(1)A、B、C、D组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分别为(10.2±5.28)×106/mL、(4.4±1.63)×106/mL、(3.0±1.45)×106/mL、(1.9±1.07)×106/mL,细胞分类中A、B、C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分别为(70.9±13.6)%、(57.0±10.9)%、(52.3±11.1)%,而在D组中则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分别为(34.8±6.9)%、(25.6±8.2)%、(26.9±7.3)%;(2)诱导痰中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1)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稳定期患者、健康吸烟者诱导痰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不吸烟健康者诱导痰细胞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2)气道局部中性粒细胞增多与COPD患者气流受限存在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细胞学分析
下载PDF
精浆脂蛋白(a)、锌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与精液液化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健清 王东 +2 位作者 黄楚梅 张式鸿 蔡丹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10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精浆脂蛋白(a)、锌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精液液化的关系。方法:筛选精液液化异常患者和精液液化正常男性各200例,显色法测定精浆锌离子(Zn2+),酶联免疫法测定PSA,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脂蛋白(a),对比分析两组测定... 目的:探讨精浆脂蛋白(a)、锌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精液液化的关系。方法:筛选精液液化异常患者和精液液化正常男性各200例,显色法测定精浆锌离子(Zn2+),酶联免疫法测定PSA,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脂蛋白(a),对比分析两组测定结果。结果:异常组精浆Zn2+平均含量为(90.0±35.1)μg/m L,脂蛋白(a)水平为(550±250)μg/m L;正常组精浆Zn2+平均含量为(125.1±25.5)μg/m L,脂蛋白(a)水平为(301±98)μg/m 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异常组精浆PSA含量为(0.81±0.21)mg/m L,正常组精浆PSA含量为(1.31±0.30)mg/m 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液液化异常可能与精浆脂蛋白(a)水平增高,Zn2+及PSA含量偏低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精液液化
下载PDF
衰老细胞中热休克转录因子1的异常调节和定位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正 张式鸿 +4 位作者 罗兰 黄帆 吴兴刚 徐康 马中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为评估人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衰老细胞中呈现年龄依赖功能失调机制,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和RNA酶保护实验等了解低总体倍增水平(PDLs)的年轻和高PDLs的衰老IMR90双倍体人肺纤维母细胞的HSF1 DNA结合活性、HSF1蛋白质及... 为评估人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衰老细胞中呈现年龄依赖功能失调机制,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和RNA酶保护实验等了解低总体倍增水平(PDLs)的年轻和高PDLs的衰老IMR90双倍体人肺纤维母细胞的HSF1 DNA结合活性、HSF1蛋白质及其编码转录子mRNA水平和亚细胞分布.使用H2O2诱导年轻IMR90细胞成为“应激诱导早熟性老化(SIPS)”细胞,并与复制性衰老细胞比较HSF1 DNA结合活性、HSF1亚细胞分布和细胞内过氧化物含量.在不同年龄的IMR90细胞中,无论体内或体外,HSF1激活能力与细胞年龄呈反相关,但细胞内HSF1蛋白质与其mRNA水平并无改变.HSF1的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HSF1主要存在于年轻细胞胞质中,热刺激促使三体形成和核转移;而在衰老细胞中,37℃时HSF1大部分存在于细胞核内,热刺激后形成三体,与DNA结合能力明显比年轻细胞弱;用H2O2诱导的应激成熟前老化细胞内,HSF1功能和亚细胞分布都与复制性衰老细胞相似.结果显示,细胞年龄与HSF1的激活和定位相关,而与HSF1含量无关,这些变化可能是通过氧化修饰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衰老 氧化作用 调节与定位
下载PDF
肺癌患者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健清 张式鸿 +3 位作者 黄汉 王东 邓琅辉 程玮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患者血浆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 M2-PK)水平并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95例肺癌患者、8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者血浆TU M2-PK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患者血浆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 M2-PK)水平并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95例肺癌患者、8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100名健康体检者血浆TU M2-PK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TU M2-PK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病程进展肺癌患者TU M2-PK的阳性率逐步升高,肺癌Ⅲ、Ⅳ期患者TU M2-PK阳性率(80%、88%)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40%、56%)(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TU M2-PK阳性率(78%)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33%)(P<0.05)。TU M2-PK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69%,特异性为96%。结论TU M2-PK对肺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一项新的肺癌标志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激酶 肺癌 诊断 肿瘤标记
下载PDF
血浆肿瘤型M_2丙酮酸激酶与其他肺癌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健清 叶曼曼 +2 位作者 王东 张式鸿 邓琅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509-251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2-PK)、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联合测定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肺癌患者组95例,良性肺部疾病组80例和健康体检组100名血中的TuM2-PK、NSE和CYFRA21-... 目的:探讨血浆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2-PK)、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联合测定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肺癌患者组95例,良性肺部疾病组80例和健康体检组100名血中的TuM2-PK、NSE和CYFRA21-1的水平含量。结果:肺癌组3种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M2-PK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66.3%,特异性为95%;TuM2-PK和NSE联合检测肺癌的阳性率最高为81%。结论:3项指标对肺癌辅助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TuM2-PK和NSE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肺癌的阳性诊断,TuM2-PK可作为一种新肺癌标志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诊断 肿瘤标记 丙酮酸激酶
下载PDF
谷胱甘肽合成抑制对人热激因子1结合DNA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正 罗兰 +1 位作者 张式鸿 徐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0-543,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内具抗氧化作用的谷胱甘肽合成受抑制对人热激因子1结合DNA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谷胱甘肽合成酶抑制剂丁硫堇处理培养中的HeLa细胞,降低细胞内的谷胱甘肽水平,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谷... 【目的】研究细胞内具抗氧化作用的谷胱甘肽合成受抑制对人热激因子1结合DNA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谷胱甘肽合成酶抑制剂丁硫堇处理培养中的HeLa细胞,降低细胞内的谷胱甘肽水平,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谷胱甘肽缺乏时经热激处理后人热激因子1的氧化还原构象改变;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检测其与DNA结合的活性变化。【结果】丁硫堇处理后的HeLa细胞,经热激后出现一种在电泳中移动快速、结构致密、分子内二硫键交联的氧化型热激因子1;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结果显示热激因子1与DNA结合活性降低。【结论】谷胱甘肽在维持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中起重要作用,谷胱甘肽缺乏导致细胞内氧化型热激因子1蓄积,从而降低热激因子1与DNA结合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合成抑制 人热激因子1 DNA功能 氧化还原
下载PDF
血液分析的链式管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傥 刘秋生 +4 位作者 张式鸿 曾智杰 孙艳虹 钟武平 刘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0-461,共2页
关键词 血液分析链式管理 血细胞常规分析 骨髓片形态学分析 血液免疫分析
下载PDF
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联合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健清 王东 +1 位作者 黄玉娴 张式鸿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3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联合检测在妇科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680例妇产科就诊的患者,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验分析,同时做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单项和联合检测,观察患者BV发病情况。结果 1680例患者中,BV... 目的探讨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联合检测在妇科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680例妇产科就诊的患者,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验分析,同时做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单项和联合检测,观察患者BV发病情况。结果 1680例患者中,BV发病率为15.5%;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100.00%,准确性为97.08%,阳性预测值为100.00%,均高于单独使用一种酶检验(P<0.001);联合检测法与金标准结果一致性较好(P<0.001)。结论在BV的辅助诊断中,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在BV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苷酶 白细胞酯酶 细菌性阴道病
下载PDF
HSF1中的半胱氨酸残基氧化还原状态对其功能的调节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正 黄帆 +4 位作者 罗兰 张式鸿 马中富 吴兴刚 徐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1-346,共6页
人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shocktranscriptionfactorl ,HSF1)的结构和功能与其半胱氨酸残基的氧化还原化学性能相关.为了鉴别在氧化还原状态改变时参与分子内双硫键交联的HSF1半胱氨酸残基,了解其氧化还原化学性改变在生物学调节中的重要... 人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shocktranscriptionfactorl ,HSF1)的结构和功能与其半胱氨酸残基的氧化还原化学性能相关.为了鉴别在氧化还原状态改变时参与分子内双硫键交联的HSF1半胱氨酸残基,了解其氧化还原化学性改变在生物学调节中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和应用重组人HSF1中的5个半胱氨酸突变体和1个双重突变体,并用已知的巯基氧化介导剂联氨(diamide ,H2 N·NH2 )和还原介导剂二硫苏糖醇(DTT)与在体外转录和翻译的HSF1突变体蛋白质预孵育,观察其构象和与DNA结合活性的改变.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一样,所有的HSF1半胱氨酸突变体都能被热激活并与DNA结合;联氨预处理能阻断这种作用,但对突变体C153 S和双重突变体C3 73、3 78S无效.氧化还原状态对HSF1构象改变显示联氨能使HSF1野生型和突变体C3 6T和C10 3 Y形成氧化型HSF1(ox HSF1)构象,但对C153 S和C3 73、3 78S双重突变体不起作用,而单一突变体C3 73 S或C3 78S在联氨作用下分别形成二种分子量稍不同的ox HSF1构象.结果提示,在氧化条件下HSF1中的半胱氨酸残基C153 可能与C3 73 或与C3 78形成分子内二硫键交联;在对抗氧化作用上,C153 和C3 73 、C3 78起着“关闭性”作用,预防了HSF1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半胱氨酸 突变体 氧化还原
下载PDF
sEndoglin在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17
作者 张健清 王东 +2 位作者 张式鸿 黄玉娴 张将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8期2682-2683,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中sEndoglin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测定10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8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sEndoglin水平。结果原发性肺癌组、肺部良性疾病组、健康对照组血清中sEndoglin...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中sEndoglin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测定10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8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sEndoglin水平。结果原发性肺癌组、肺部良性疾病组、健康对照组血清中sEndoglin水平分别是8.1、3.7、3.4μg/L。原发性肺癌组sEndoglin表达水平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sEndoglin的水平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是否转移有关(均P<0.05),与性别、年龄和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血清sEndoglin在原发性肺癌中高表达,可鉴别肺部良恶性疾病,其表达水平有助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doglin 肺肿瘤 酶联免疫吸附
下载PDF
基于历史结果的实验室智能稀释系统开发
18
作者 邓琅辉 张式鸿 刘敏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35-38,共4页
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身数据为基础,就开发基于患者历史结果的实验室智能稀释系统提出解决方案,介绍系统实现及布署架构,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指出该系统的使用能够降低人工干预程度,提高临床实验室效率。
关键词 实验室信息系统 人工智能 稀释 解决方案
下载PDF
组合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常见染色体异常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少谦 程静 +1 位作者 江晓冰 张式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6-629,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磁珠分选联合组合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常见染色体异常情况。方法:收集MM患者新鲜骨髓标本,采用CD138磁珠分选富集浆细胞,应用组合探针FISH检测MM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同一骨髓标本同时进行短期培... 目的:研究应用磁珠分选联合组合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常见染色体异常情况。方法:收集MM患者新鲜骨髓标本,采用CD138磁珠分选富集浆细胞,应用组合探针FISH检测MM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同一骨髓标本同时进行短期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应用组合探针FISH检测95例初诊MM患者有72例(75.8%)检出染色体异常克隆,其中42例(44.2%)检出RB1(13q14)缺失,40例(42.1%)检出CKS1B(1q21)扩增,8例(8.4%)检出CDKN2C(1p32)缺失,12例(12.6%)检出TP53缺失,IGH/CCND1、IGH/FGFR3检出率均为14.7%(14/95),未检出IGH/MAF融合基因。染色体核型分析有32例(33.7%)检出染色体异常克隆,应用组合探针FISH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染色体核型分析(75.8%vs.33.7%,P=0.000)。结论:初诊MM患者应采用组合探针FISH检测经分选富集浆细胞的染色体异常,有利于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对MM患者的危险度分层、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组合探针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核型分析
下载PDF
三种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玉娴 孔庆瑜 +1 位作者 蔡高荣 张式鸿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004年第3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测定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以了解不同方法间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①采用全血单克隆抗体CD16荧光标记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16-粒细胞的百分率.②应用SYSMEX SE-9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③用显... 目的:探讨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测定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以了解不同方法间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①采用全血单克隆抗体CD16荧光标记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16-粒细胞的百分率.②应用SYSMEX SE-9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③用显微镜直接计数.结果:三种方法所测定的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方法间具极好的相关性(r=0.99).结论:显微镜直接计数方法操作较烦琐,重复性稍差.五分类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计数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流式细胞仪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是各种方法中最好的一种,但仪器设备及试剂较昂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CD16 直接计数 显微镜 相关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 方法 结论 仪器设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