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寨沟M_S7.0级地震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申通 王运生 +5 位作者 罗永红 赵波 辛聪聪 贺建先 古德章 张得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1-1621,共11页
通过在九寨沟县聚宝山不同位置处布设微震监测仪器,采集到了九寨沟M_S7. 0级地震后几次典型的余震监测数据。对地震动监测剖面上1#(1414 m)和2#(1551 m)监测点的余震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1)孤立突出山体的地形放大效应显... 通过在九寨沟县聚宝山不同位置处布设微震监测仪器,采集到了九寨沟M_S7. 0级地震后几次典型的余震监测数据。对地震动监测剖面上1#(1414 m)和2#(1551 m)监测点的余震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1)孤立突出山体的地形放大效应显著,各监测点的水平向加速度幅值一般要大于竖直向;(2)在地震过程中,聚宝山近SN走向的山脊沿水平东西方向震动更为猛烈,即沿东西两侧发生猛烈"甩动",形成沿山脊走向发育的地震裂缝。对余震监测数据的研究证实了斜坡地震动方向效应的存在,聚宝山山顶处的2#监测点水平东西向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明显强于其他方向,地震波能量在水平东西向上得到显著放大,因而坡顶处建筑物也更容易沿该方向发生破坏,证明了局部地形对斜坡地震动力响应具有控制效应;(3) 2#监测点竖直向主频值主要为6~12 Hz,水平东西向主频值主要为5~8 Hz,水平南北向主频值主要为5~10 Hz,其水平东西向主频率值主要为低频成分;相较于1#监测点,2#监测点各向的主频值发生明显衰减,即随着高程的增加,地震动主频值呈现出减小趋势,在斜坡上部地震波以中低频为主。通过进一步地计算分析得出,九寨沟地震诱发单薄山脊、条形山体、多面临空山体等地形放大效应与地震波半波长密切相关,斜坡在局部地形尺寸与地震波丰富的波长成分的耦合作用下,地形放大效应显著,山体震害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斜坡地震动响应监测 余震峰值加速度 主频值 水平东西方向 地形放大效应
下载PDF
绿泥石环边的再研究——来自镇泾地区延长组砂岩的证据 被引量:10
2
作者 向芳 冯钦 +3 位作者 张得彦 江凌飞 王誉婉 赵俊兴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7,共9页
绿泥石环边是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常见赋存状态,因其常与储集性较好的砂岩相伴生而备受关注。针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争论问题,作者以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三叠系长9油层组砂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研究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资料,... 绿泥石环边是砂岩中自生绿泥石的常见赋存状态,因其常与储集性较好的砂岩相伴生而备受关注。针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争论问题,作者以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三叠系长9油层组砂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研究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资料,对绿泥石环边的形成阶段、环边对成岩作用的影响、环边与砂岩的储集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再次研究,获得一些不同于前人的认识,并得出如下结论:绿泥石环边出现在早成岩阶段的A—B期;环边的存在并不能增强砂岩的抗压能力;绿泥石环边对石英次生加大的抑制主要是由于两者形成的介质条件不同,而与自生石英的形成没有明显关系;绿泥石环边并不能明显保护和改善砂岩的储集性,但绿泥石环边的存在指示了砂岩具有发育的原生粒间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环边 成岩阶段 压实作用 硅质胶结作用 储集性能
下载PDF
贵州金沙岩孔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白云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得彦 向芳 +2 位作者 陈康 冯钦 何德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年第1期12-15,2-3,共4页
在对贵州金沙岩孔剖面震旦统灯影组剖面开展综合精细实测及密集取样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的室内详细鉴定分析,开展了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储层岩石学、储集空间特征及其受控因素综合研究。认为该剖面灯影组白云岩储集岩... 在对贵州金沙岩孔剖面震旦统灯影组剖面开展综合精细实测及密集取样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的室内详细鉴定分析,开展了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储层岩石学、储集空间特征及其受控因素综合研究。认为该剖面灯影组白云岩储集岩主要分为颗粒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储集类型主要为缝洞孔型,主要储集空间以裂缝、溶缝、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内及晶间溶孔、白云石晶间微溶孔、晶间孔为主。影响岩孔灯影组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成岩期的溶蚀作用和构造期的破裂作用,而早期溶蚀孔洞部分被充填,多期破裂作用形成的裂缝为现今储集岩良好渗流通道及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特征 金沙岩孔
下载PDF
四川阿坝州某晶质石墨矿的发现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4
作者 肖亮 张得彦 霍加庆 《云南地质》 2017年第4期528-533,共6页
四川阿坝州某晶质石墨矿发现于龙门山构造带中段的元古界黄水河群黄铜尖子组三段(Pt_(Hh)~3),变质岩系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石墨片岩、石墨石英片岩内,矿体受地层层位控制明显,为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龙门山构造带中元古界黄水... 四川阿坝州某晶质石墨矿发现于龙门山构造带中段的元古界黄水河群黄铜尖子组三段(Pt_(Hh)~3),变质岩系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石墨片岩、石墨石英片岩内,矿体受地层层位控制明显,为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龙门山构造带中元古界黄水河群黄铜尖子组三段之含矿层位是主要的找矿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质石墨 地层控矿 变质型矿床 四阿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