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料和热解温度对生物油分子蒸馏分离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孙志景 易维明 +4 位作者 张德俐 林鹏 张奇 马瑞 朱玲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0-268,共9页
针对生物油组分复杂,难以直接应用的问题,该研究开展了不同生物油的分子蒸馏馏分分布规律的研究,并考察了不同原料和温度对生物油分子蒸馏分离特性的影响。热解液化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油组分以酸、醛、酮、酚、糖为主。随着热解温度的升... 针对生物油组分复杂,难以直接应用的问题,该研究开展了不同生物油的分子蒸馏馏分分布规律的研究,并考察了不同原料和温度对生物油分子蒸馏分离特性的影响。热解液化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油组分以酸、醛、酮、酚、糖为主。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松木生物油中轻质组分产率由21%不断降低至11%,而秸秆生物油中轻质组分产率稳定在20%左右。高温生物油各组分的平均分子自由程两极化程度加强,600℃制备轻质油蒸出比例最高,可以达到92%(松木)和86%(秸秆)。酚类化合物中酚羟基的数量可以影响其分离特性,较高的热解温度促进了酚羟基的产生,从而使酚类物质从蒸出部分(distillation fraction,DF)向残留部分(residual fraction,RF)中转移。分子蒸馏技术能够实现对不同生物油的有效分离,得到的DF中主要包含酸、酮和小分子酚类,RF则以糖和大分子酚为主,除了羟乙醛和苯并呋喃等化合物外,生物油中的大部分化合物的富集程度都可以达到90%以上。该研究可为快速热解生物油的分离及其后续提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热解 分子蒸馏 分离特性 生物质
下载PDF
纳米Fe_(3)O_(4)对沼液MFC产电特性与有机物降解的影响
2
作者 李思煜 张全国 +5 位作者 王芳 邸璐 张德俐 张志萍 易维明 付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62-2771,共10页
为了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对沼液中有机质的降解和产电效率,将纳米Fe_(3)O_(4)与MFC结合,考察了纳米Fe_(3)O_(4)以Fe_(3)O_(4)@生物炭和Fe_(3)O_(4)@碳毡两种不同介入方式对MF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均可成功启动MFC,且产电... 为了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对沼液中有机质的降解和产电效率,将纳米Fe_(3)O_(4)与MFC结合,考察了纳米Fe_(3)O_(4)以Fe_(3)O_(4)@生物炭和Fe_(3)O_(4)@碳毡两种不同介入方式对MF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均可成功启动MFC,且产电效率远高于无纳米Fe_(3)O_(4)介入的空白实验,最高电压分别为699和707 mV,最高电压持续时间均可长达10 d。Fe_(3)O_(4)@碳毡与Fe_(3)O_(4)@生物炭介入下,MFC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700和578 mW/m^(2),比未使用纳米Fe_(3)O_(4)的MFC提高了43%和31%。将Fe_(3)O_(4)@碳毡作为阳极电极得到的化学需氧量(COD)降解率最高,为51.76%;直接投加Fe_(3)O_(4)@生物炭对NH_(4)^(+)-N的降解影响最大,投加Fe_(3)O_(4)@生物炭后NH_(4)^(+)-N含量由(6800.14±57.86)mg/L降至(689.14±37.29)mg/L,NH_(4)^(+)-N降解率达到89.87%。纳米Fe_(3)O_(4)参与的MFC微生物群落结构合理,两种介入方式均刺激了主要水解细菌梭菌纲(Clostridia)的生长富集。随着纳米Fe_(3)O_(4)的位置变化,Clostridia的相对丰度在以Fe_(3)O_(4)@生物炭和Fe_(3)O_(4)@碳毡介入的MFC中分别达到61.11%、50.98%。二者的电活化细菌中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含量最高,并且在反应后碳毡上发现了反硝化细菌芽孢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MFC 纳米Fe_(3)O_(4) 有机物降解 菌群结构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纤维素水热炭化液相与玉米秸秆混合发酵有机物转化与产气特性
3
作者 王浩 邸璐 +4 位作者 王芳 张德俐 易维明 李永军 沈秀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666-6675,共10页
为实现生物质资源的无害化处理与多级利用,本研究旨在探究纤维素水热炭化液相和玉米秸秆混合发酵过程中有机物转化及产气特性。为探究水热反应条件对混合发酵过程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条件水热炭化液相与玉米秸秆混合发酵实验。结果表明,... 为实现生物质资源的无害化处理与多级利用,本研究旨在探究纤维素水热炭化液相和玉米秸秆混合发酵过程中有机物转化及产气特性。为探究水热反应条件对混合发酵过程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条件水热炭化液相与玉米秸秆混合发酵实验。结果表明,与秸秆单发酵相比,在200℃(保温30min、60min、120min)和230℃(保温60min)条件下制备的水热液相和秸秆混合发酵的产气分别提升了7.32%、4.42%、22.08%、21.76%,其中甲烷最大累积量为1387mL。水热时间的延长和水热温度升高对最终产甲烷量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液相中的呋喃及其衍生物等抑制物并未对混合厌氧发酵产生明显的负面效果,反而被微生物分解为糠基醇等有机物,促进产气。水热炭化液相的加入促进了氢还原二氧化碳途径产甲烷菌的生长,协同乙酸产甲烷途径,促进了甲烷的生产。本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水热炭化有机废液与秸秆混合发酵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发酵 水热炭化 液相 玉米秸秆 菌群结构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厌氧发酵沼渣热化学转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德俐 王芳 +3 位作者 易维明 李志合 李永军 柳善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25-236,共12页
厌氧发酵技术可以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转化为沼气,并伴随副产物沼渣产生。随着大型沼气工程的发展,大量沼渣排放已成为厌氧发酵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亟须对沼渣进行快速有效处理。其中,沼渣的热化学转化利用符合大型沼气工程... 厌氧发酵技术可以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转化为沼气,并伴随副产物沼渣产生。随着大型沼气工程的发展,大量沼渣排放已成为厌氧发酵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亟须对沼渣进行快速有效处理。其中,沼渣的热化学转化利用符合大型沼气工程发展趋势,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首先分析木质纤维素沼渣的原料特性与热化学转化潜力;再对沼渣成型燃料、热解以及水热炭化等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着重对沼渣衍生产物特性、热化学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厌氧发酵结合的潜在优势等方面进行讨论;最后,对沼渣热化学转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厌氧发酵与沼渣热化学转化结合的应用模式研究对大型沼气工程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厌氧发酵 热解 沼渣 燃烧 水热炭化
下载PDF
喷淋塔内螺旋喷嘴雾化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德俐 李志合 +1 位作者 易维明 王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69-1972,共4页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以水为介质,在不同压力下对不同喷孔直径的螺旋喷嘴进行雾化特性试验研究,得到包括体积流量、雾化锥角、雾化液滴粒径和雾化均匀度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利用雾化均匀度指数和跨径对雾化均匀度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以水为介质,在不同压力下对不同喷孔直径的螺旋喷嘴进行雾化特性试验研究,得到包括体积流量、雾化锥角、雾化液滴粒径和雾化均匀度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利用雾化均匀度指数和跨径对雾化均匀度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压力和喷孔直径对其雾化特性均有影响。在工程运用中,喷孔直径为5.6mm、压力为0.2MPa最适宜对生物质热裂解气体的喷淋冷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喷淋塔 螺旋喷嘴 雾化特性
下载PDF
固体热载体加热生物质的闪速热解特性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志合 易维明 +3 位作者 高巧春 王婧 张德俐 李永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6-120,共5页
为研究固体热载体加热条件下生物质的热解挥发特性,在一竖直下降管模拟实验台上,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陶瓷颗粒与生物质粉的混合流动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生物质颗粒在下降管内停留时间的计算方法。利用固体热载体加热下降管生... 为研究固体热载体加热条件下生物质的热解挥发特性,在一竖直下降管模拟实验台上,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陶瓷颗粒与生物质粉的混合流动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生物质颗粒在下降管内停留时间的计算方法。利用固体热载体加热下降管生物质热解实验装置,在400、450、500℃热解温度对玉米秸秆进行了热解实验,并在下降距离分别为100、400、700、1 200 mm位置处对热解炭粉进行了采样,利用灰分示踪法计算了其热解挥发程度。重复性实验表明各工况下的实验数据具有很好的重复性。通过实验数据与一级动力学模型的对比,发现二者之间差距较大,而在耦合生物质颗粒的运动规律后,实验数据与动力学模型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固体热载体 热解特性
下载PDF
玉米秸秆及其发酵沼渣热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芳 张德俐 +1 位作者 高子翔 易维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6-304,共9页
为研究厌氧发酵过程对秸秆类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的影响,以玉米秸秆及其厌氧发酵沼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二者热解特性,分别采用Flynn-Wall-Ozawa(FWO)法和Starink法对热解活化能分布进行研究,并结合Malek法对其主要热解阶段的最概然... 为研究厌氧发酵过程对秸秆类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的影响,以玉米秸秆及其厌氧发酵沼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二者热解特性,分别采用Flynn-Wall-Ozawa(FWO)法和Starink法对热解活化能分布进行研究,并结合Malek法对其主要热解阶段的最概然机理函数进行了探讨。原料基本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经过厌氧发酵后,挥发分含量减少19.48%,固定碳含量增加27.87%,半纤维素与纤维素相对含量分别降低了39.94%与30.96%,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加了109.14%。热重试验结果表明,与玉米秸秆相比,发酵沼渣最大失重速率减小,且残炭率较高。对二者热解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沼渣的活化能主要分布于91~130 k J/mol之间,低于玉米秸秆原样;二者机理函数可采用两阶段理论描述,当转化率小于0.6时可由反应级数n=2机理模型进行描述;当转化率大于0.6时,玉米秸秆更符合圆柱形对称三维扩散机理(D4),发酵沼渣更符合球形对称三维扩散机理(D3)。本研究为发酵沼渣热解制备生物燃料工艺条件优化和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发酵沼渣 热解特性 动力学
下载PDF
新型下降管生物质热裂解液化装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祥 李志合 +3 位作者 李艳美 李宁 张德俐 易维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0-233,共4页
采用新型下降管热裂解液化反应器,利用玉米秸秆粉进行(快速)热裂解试验,对物料及热载体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考察反应装置的整体运行情况,在固体热载体与生物质颗粒的质量比为20:1的情况下,固体热载体预热温度达到575℃时,截取了连续1... 采用新型下降管热裂解液化反应器,利用玉米秸秆粉进行(快速)热裂解试验,对物料及热载体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考察反应装置的整体运行情况,在固体热载体与生物质颗粒的质量比为20:1的情况下,固体热载体预热温度达到575℃时,截取了连续150min内V型下降管内的温度变化,对喷淋装置内生物油的温度进行了实时采集。实验结果得到了475、525、575℃不同温度下的生物油收集率,并对热裂解产物包括生物油的理化特性、炭粉粒径分布和不可冷凝气体的成分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降管反应器 生物质 热裂解 生物油
下载PDF
以沼气发酵为目标的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芳 易维明 +1 位作者 牛卫生 张德俐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6-210,214,共6页
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减少,生物质能技术已成为热门研究课题,而目前厌氧发酵沼气技术也备受瞩目。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预处理作为沼气厌氧发酵的关键步骤,已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为此,结合木质纤维素原料的特殊结构特点,从厌氧发酵制沼气这... 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减少,生物质能技术已成为热门研究课题,而目前厌氧发酵沼气技术也备受瞩目。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预处理作为沼气厌氧发酵的关键步骤,已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为此,结合木质纤维素原料的特殊结构特点,从厌氧发酵制沼气这一角度出发,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并且对这些方法的作用机理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使其在不同的环境下更好地得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木质纤维素 预处理
下载PDF
不同粒径生物炭包膜尿素缓释肥性能及缓释效果 被引量:16
10
作者 沈秀丽 柳思远 +4 位作者 沈玉君 孟海波 王芳 李宁 张德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59-166,共8页
为探究生物炭粉包膜处理对尿素缓释效果的影响,该研究以不同粒径稻壳生物炭粉为包膜材料,对尿素颗粒进行不同层数包膜处理,分别制备了3种生物炭包膜尿素缓释肥C_1(0.15 mm生物炭粉包膜)、C_2(内层0.15 mm,外层0.25 mm生物炭粉包膜)和C_3... 为探究生物炭粉包膜处理对尿素缓释效果的影响,该研究以不同粒径稻壳生物炭粉为包膜材料,对尿素颗粒进行不同层数包膜处理,分别制备了3种生物炭包膜尿素缓释肥C_1(0.15 mm生物炭粉包膜)、C_2(内层0.15 mm,外层0.25 mm生物炭粉包膜)和C_3(内层0.15 mm,中层0.25 mm,外层0.425 mm生物炭粉包膜),并对生物炭包膜尿素缓释肥性能及缓释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种生物炭包膜缓释肥粒径主要分布在2.90~4.80 mm,随着包膜层数的增加,包膜缓释肥粒径随之增大,C_2和C_3粒径显著高于C_1(P<0.05)。C_1、C_2和C_3的抗压强度为20.40~48.00 N,满足工业生产需求。与C_1和C_2相比,C_3颗粒表面较光滑,切面具有致密且孔隙结构丰富的层状结构,吸水倍率最小(1.69),耐水性也显著优于C_1与C_2(P<0.05),氮元素缓释效果优于C_1与C_2。综上可以看出,3层包膜尿素缓释肥膜壳强度高于单层和双层包膜尿素缓释肥,通过控制不同膜层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和孔径,减缓水分的渗入及养分的流出过程,缓释效果突出,为生物炭包膜缓释肥的开发应用提供一个新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粒径 肥料 包膜 尿素 缓释
下载PDF
纳米磁性炭对氨氮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邸璐 王芳 +4 位作者 王霞 易维明 张德俐 陈晓云 李永军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21-1427,共7页
氨氮在水体中大量存在会使水质发生变化,引发藻华等水体危害。生物炭对氨氮废水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但普通生物炭完成吸附后无法回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与资源浪费。文章在玉米秸秆生物炭的基础上制备了纳米磁性炭,通过元素分析,SEM,XRD,... 氨氮在水体中大量存在会使水质发生变化,引发藻华等水体危害。生物炭对氨氮废水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但普通生物炭完成吸附后无法回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与资源浪费。文章在玉米秸秆生物炭的基础上制备了纳米磁性炭,通过元素分析,SEM,XRD,FTIR和BET等一系列表征分析,结合批式吸附试验,探究了纳米磁性炭对氨氮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溶剂热法还原之后,Fe_(3)O_(4)纳米颗粒能够成功负载到生物炭上,整体形貌上保持玉米秸秆网状多孔的结构,具有良好的磁分离能力;与原生物炭相比,纳米磁性炭表面羟基数量增多,为氨氮吸附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点;在25℃下,纳米磁性炭最高氨氮吸附量为19.2 mg/g,其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该研究可为生物炭在氨氮废水处理方面与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磁性炭 理化结构 氨氮吸附 吸附动力学 等温吸附
下载PDF
旋转刮刀生物质粉喂料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倩 李志合 +2 位作者 李永军 易维明 张德俐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4-216,220,共4页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工艺中,粉状生物质连续、均匀、可控地喂入对于热裂解过程具有直接影响。利用设计开发的旋转刮刀式喂料装置,以花生壳粉为原料,在不同粒径(20~40,40~60,80~100目以及未筛分)、不同料筒压力(1 000Pa,1 500Pa和常压)...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工艺中,粉状生物质连续、均匀、可控地喂入对于热裂解过程具有直接影响。利用设计开发的旋转刮刀式喂料装置,以花生壳粉为原料,在不同粒径(20~40,40~60,80~100目以及未筛分)、不同料筒压力(1 000Pa,1 500Pa和常压)、不同刮刀个数(1,2,3)以及料筒内不同物料原始高度(150~300mm)条件下,对喂料装置的喂料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喂料装置能够实现生物质粉的连续、稳定喂料,上述因素对于下料速率均具有显著影响。生物质粉的下料速率随着粒径的减小和料筒内气体压力的升高显著增大。两个刮刀时的喂料速率明显高于1个刮刀的,但是继续增加刮刀个数,喂料速率变化将不明显。当喂料器的转速小于26r/min时,物料装填高度对喂料速率的影响不明显;当喂料器的转速大于58r/min时,喂料速率随物料高度的增加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粉 喂料特性 喂料器
下载PDF
沼液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及有机物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芳 张德俐 +1 位作者 陈梅 易维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6-213,共8页
为了使发酵沼液得到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及能源化利用,该研究构建了以玉米秸秆发酵沼液为阳极底物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通过对比不同浓度沼液MFC产电特性、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及... 为了使发酵沼液得到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及能源化利用,该研究构建了以玉米秸秆发酵沼液为阳极底物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通过对比不同浓度沼液MFC产电特性、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及库伦效率等探究 MFC对玉米秸秆沼液的降解效果及其能量回收效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沼液MFC能够正常启动,并且能够长时间运行产生电流。当初始COD质量浓度为(3618.6±55.6)mg/L 时,其最大功率密度为203.4 mW/m^2,COD去除率可达63%;并随着沼液中有机物浓度降低,MFC运行稳定性下降,最大输出功率密度成线性降低。通过对原料及阳极溶液和阳极生物膜菌群结构分析可知,以玉米秸秆发酵沼液为阳极底物的MFC菌群结构合理,MFC可以利用沼液中的水解细菌分解阳极溶液中的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主要以Clostridia、Flavobacteria 和 Bacteroidia菌纲为主;同时阳极生物膜可以富集接种物中的产电细菌,分解小分子有机物产生电能,2类微生物可以互利共生,避免了沼液 MFC的高浓度抑制。该研究表明,MFC可以降解较高浓度沼液废水,并产生电能,该研究可为发酵沼液的处理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电 有机物 降解 微生物燃料电池 沼液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生物炭结构性质对氨氮的吸附特性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陈梅 王芳 +1 位作者 张德俐 易维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421-5429,共9页
氨抑制现象在富含有机氮底物的沼气工程中普遍存在,采用生物炭吸附法可固定发酵液中氨氮.为探究生物炭理化结构与氨氮吸附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在不同热解温度(350、450和550℃)下制备以玉米秸秆、稻壳为原料的生物炭,通过元素分析、FTIR... 氨抑制现象在富含有机氮底物的沼气工程中普遍存在,采用生物炭吸附法可固定发酵液中氨氮.为探究生物炭理化结构与氨氮吸附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在不同热解温度(350、450和550℃)下制备以玉米秸秆、稻壳为原料的生物炭,通过元素分析、FTIR和BET等分析生物炭结构及其理化性质,并结合批式吸附实验,研究不同理化性质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中碳及灰分含量增多;450℃制备的玉米秸秆生物炭(CS450)与550℃制备的稻壳生物炭(RH550)对氨氮的吸附分别遵循准二级和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Freundlich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CS450和RH550生物炭对氨氮的等温吸附过程;玉米秸秆炭吸附量与其表面官能团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稻壳炭的吸附量相关性最显著的为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其次是表面官能团,最后是灰分.其中,RH550吸附性能最好,最大吸附量为12. 16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氨氮 吸附 吸附动力学 等温线吸附
原文传递
CFD-DEM方法研究下降管结构对颗粒流动的影响
15
作者 刘浩 马瑞 +4 位作者 孙雪峰 高豪磊 张德俐 王芳 易维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2024年第13期205-213,共9页
为了明确不同下降管结构内陶瓷球和生物质颗粒的流动规律,对比研究了方形和圆形下降管对颗粒轴向速度、颗粒碰撞率和生物质停留时间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管径对颗粒轴向速度和生物质停留时间的影响。搭建了CFD-DEM耦合框架,并利用粒子图像... 为了明确不同下降管结构内陶瓷球和生物质颗粒的流动规律,对比研究了方形和圆形下降管对颗粒轴向速度、颗粒碰撞率和生物质停留时间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管径对颗粒轴向速度和生物质停留时间的影响。搭建了CFD-DEM耦合框架,并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模拟进行了速度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混合颗粒在圆管中的时均轴向速度高于方管,圆管中陶瓷球的最大轴向速度比方管高10%左右;不同管径大小下降管中的颗粒轴向速度差异主要体现在下降管的转弯处,管径60、70和80 mm下降管转弯处的陶瓷球速度依次损失了37%、40%、45%左右,生物质的速度依次损失了49%、52%、54%左右;方管中生物质与壁面的接触碰撞频率更高,圆管中生物质与陶瓷球的接触碰撞频率更高,两种管中分别约为23%和39%的生物质颗粒与陶瓷球接触;陶瓷球的加入后方管和圆管中的生物质停留时间分布离散程度分别增加了10%和17%。研究结果为下降管热解装置中的颗粒流动状态分析及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下降管 计算机仿真 CFD-DEM 气固两相流
下载PDF
努力彰显政协信息工作新作为
16
作者 张德俐 《政协天地》 2008年第12期37-37,42,共2页
近年来,屏南县政协本着服务大局,关注民生,传递民意的宗旨,做好新时期政协信息工作,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搭建传递社情民意的平台。营造氛围,让政协信息工作"热"起来县政协高度重视政协信息工作。一是领导重视。
关键词 信息工作 社情民意 县政协 信息员 领导重视 高度重视 工作情况 高质量 重要内容 编报
原文传递
加强对木拱廊桥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17
作者 张德俐 《政协天地》 2009年第12期48-48,共1页
9月30日,“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日前于屏南县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及与会的闽浙11县市代表共同呼吁加强对木拱廊桥文化... 9月30日,“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日前于屏南县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及与会的闽浙11县市代表共同呼吁加强对木拱廊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提出了五项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木拱廊桥 传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专家学者 屏南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