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栽培大豆与半野生大豆杂种F_2群体中RFLP标记的偏分离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德水 陈受宜 +1 位作者 惠东威 庄炳昌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62-367,共6页
本文研究了大豆56个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在一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杂种F2群体中的分离。结果表明,25%的RFLP标记表现了偏分离,偏离的方向主要趋于栽培大豆亲本,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存在着配子体选择... 本文研究了大豆56个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在一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杂种F2群体中的分离。结果表明,25%的RFLP标记表现了偏分离,偏离的方向主要趋于栽培大豆亲本,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存在着配子体选择。这对研究大豆的遗传及育种选择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分离 大豆 RFLP标记 杂种群体
下载PDF
大豆品种间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德水 惠东威 +2 位作者 庄炳昌 杜保兴 陈受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用62个大豆DNA分子探针与5种限制性内切酶组合,对大豆基因组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用的两对材料,其多态性RFLP标记的频率均高达60%,可作为RFLP作图较理想的亲本;RFLP标记的多态性类型多数表现为共显性... 用62个大豆DNA分子探针与5种限制性内切酶组合,对大豆基因组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用的两对材料,其多态性RFLP标记的频率均高达60%,可作为RFLP作图较理想的亲本;RFLP标记的多态性类型多数表现为共显性,少数为显性,其中一些标记揭示了2个或2个以上的独立分离的基因座位;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在揭示多态性的能力上差异不显著,在杂交片段长度上差异显著并都大于预期值;大豆RFLP的形成主要是由DNA的重排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 大豆 品种间 DNA RFLP
下载PDF
DNA分子标记、基因组作图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66
3
作者 张德水 陈受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15-22,共8页
本文总结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所发展的各类分子标记及其在遗传图谱构建中的作用,还综述了遗传图谱与物理图谱的构建、数量与质量性状定位及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关键词 DNA分子标记 遗传图谱 基因定位 遗传育种
下载PDF
植物抗病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4
作者 张德水 陈受宜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7-103,共7页
植物抗病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张德水陈受宜(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01)MOLECULARBIOLOGYOFPLANTDISEASERESISTANCEZhangDeshuiChe... 植物抗病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张德水陈受宜(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01)MOLECULARBIOLOGYOFPLANTDISEASERESISTANCEZhangDeshuiChenShouyi(PlantBi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抗病性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大豆的基因组研究及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德水 刘峰 陈受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6-29,共4页
大豆是世界上食用油和种子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重要的经济及粮食作物,因此,大豆的遗传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由于大豆的遗传变异程度低,基因组较大且复杂以及染色体都很小、进行细胞遗传研究难度大等,大豆的遗传研究,... 大豆是世界上食用油和种子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重要的经济及粮食作物,因此,大豆的遗传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由于大豆的遗传变异程度低,基因组较大且复杂以及染色体都很小、进行细胞遗传研究难度大等,大豆的遗传研究,尤其是遗传作图研究,与其它作物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基因组研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电真空器件隙缝腔零件微细加工技术工艺研究
6
作者 陈兵 张德水 于森 《真空电子技术》 202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针对G波段分布作用速调管中关键零件隙缝腔零件的高精度设计要求开展微细加工技术研究。基于现有加工经验及加工设备条件,通过创新性的工艺设计、结合大量工艺试验探索,突破了微小尺寸、超高精度零件的精密加工技术,满足了毫米波及太赫... 针对G波段分布作用速调管中关键零件隙缝腔零件的高精度设计要求开展微细加工技术研究。基于现有加工经验及加工设备条件,通过创新性的工艺设计、结合大量工艺试验探索,突破了微小尺寸、超高精度零件的精密加工技术,满足了毫米波及太赫兹电真空器件中关键零部件的制造需求,提升了高频段电真空器件制造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加工 加工工艺 隙缝腔 精密零件
下载PDF
几个新育成玉米种质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德水 崔德才 +3 位作者 王桂荣 王其会 尹承佾 李雅志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5-18,共4页
本试验以4个基本稳定的新种质材料(033、065、118和143)为母本,生产上常用的4个优良自交系(478、515、8112和1029)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6个组合F1的8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 本试验以4个基本稳定的新种质材料(033、065、118和143)为母本,生产上常用的4个优良自交系(478、515、8112和1029)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6个组合F1的8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雌、雄两亲的一般配合力和雌亲×雄亲的特殊配合力间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根据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分析了各参试亲本的遗传特点及在杂种优势育种上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 农艺性状 配合力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预测玉米产量杂种优势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德水 赵吉平 +1 位作者 王桂荣 于元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4期85-88,共4页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在许多作物中广泛利用,成为农业生产上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最近,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从遗传、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来研究杂种优势的形成机制及早期预测方法。由于...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在许多作物中广泛利用,成为农业生产上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最近,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从遗传、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来研究杂种优势的形成机制及早期预测方法。由于同工酶是基因转录和翻译的直接产物,因此,许多研究者用同工酶作为一种工具,对作物杂种优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不少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杂种优势
下载PDF
玉米主要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德水 王桂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3期212-220,共9页
本研究以玉米双列杂交组的10个基因型为试材,用Griffing 方法4模式Ⅰ对7个主要光合性状和11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除百粒重及有效灌浆期的特殊配合力不显著外,其它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十分显著。在此基... 本研究以玉米双列杂交组的10个基因型为试材,用Griffing 方法4模式Ⅰ对7个主要光合性状和11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除百粒重及有效灌浆期的特殊配合力不显著外,其它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十分显著。在此基础上,根据一般配合力估值和特殊配合力方差,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各参试亲本的遗传特点及其在育种上可能的利用价值。另外,本文就两种配合力之间及其与籽粒产量间的关系和有关亲本选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选择亲本时,在兼顾一般配合力选择的同时,着重特殊配合力的选择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配合力 光合性状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与偃麦草属间杂种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
10
作者 张德水 王洪刚 +1 位作者 姜丽君 孔令让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3期325-329,共5页
本试验以小麦与堰麦草属间杂种的幼嫩叶片、茎节、叶鞘和幼穗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外植体之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分化率都存在明显差异,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分化率均以幼穗外植体为最高,余者较低。最终... 本试验以小麦与堰麦草属间杂种的幼嫩叶片、茎节、叶鞘和幼穗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外植体之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分化率都存在明显差异,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分化率均以幼穗外植体为最高,余者较低。最终,建立了各种供试基因型的体细胞无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偃麦草属 体细胞无性系 属间杂种
下载PDF
玉米光合性状和产量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11
作者 张德水 王桂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2期149-153,共5页
本研究利用一个6×6双列杂交组的15个基因型为试材,对玉米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九个性状以及籽粒产量进行了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灌浆期单株叶面积、叶向值、籽粒灌浆速率、有效灌浆期、收获指数和苗期叶面积等对籽粒产量有正... 本研究利用一个6×6双列杂交组的15个基因型为试材,对玉米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九个性状以及籽粒产量进行了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灌浆期单株叶面积、叶向值、籽粒灌浆速率、有效灌浆期、收获指数和苗期叶面积等对籽粒产量有正直接效应。因而在玉米育种过程中,应注重对这些性状的改良,以使产量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光合性状 遗传相关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种自交和回交后代染色体和性状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洪刚 孔令让 +1 位作者 姜丽君 张德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08-512,共5页
以八倍体小偃麦小偃693和普通小麦烟农15的六个不同杂种世代为材料,研究了自交和回交对杂种后代染色体和性状分离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随自交和以烟农15为轮回亲本回交世代的增加,染色体数目逐渐减少,但回交比自交能使后代中偃麦草染... 以八倍体小偃麦小偃693和普通小麦烟农15的六个不同杂种世代为材料,研究了自交和回交对杂种后代染色体和性状分离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随自交和以烟农15为轮回亲本回交世代的增加,染色体数目逐渐减少,但回交比自交能使后代中偃麦草染色体丢失更快;回交后代PMC MI染色体构型较为简单,平均交叉结数减少,回交次数过多不利于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染色体发生遗传重组;自交和回交世代中小偃麦类型、中间类型和小麦类型出现频率明显不同,回交能显著提高后代中倾小麦类型的频率,明显改善杂种后代的农艺性状。杂种后代变异类型丰富,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是将偃麦草的遗传物质导入普通小麦,选育具有偃麦草优良特点的新种质和新品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 回交 八倍体小偃麦 小麦 染色体 农艺性状
下载PDF
γ射线辐照天然杂种玉米的诱变作用及其在选育种质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桂荣 张德水 +2 位作者 崔德才 尹承佾 李雅志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65-70,共6页
用186Gy60Coγ射线辐照玉米自交系E28天然杂种株上自由授粉的多穗行(22行)果穗种子,M1植株性状和穗部性状表现出明显的辐射生理损伤效应,M2,尤其是M3呈现出很高的性状变异性。通过对M3及其以后的3个世代的... 用186Gy60Coγ射线辐照玉米自交系E28天然杂种株上自由授粉的多穗行(22行)果穗种子,M1植株性状和穗部性状表现出明显的辐射生理损伤效应,M2,尤其是M3呈现出很高的性状变异性。通过对M3及其以后的3个世代的选择,选到了两个多穗行、抗病、紧凑型且配合力高的优良玉米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杂种 辐射 选择 种质材料 玉米 诱变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桂荣 张德水 +1 位作者 崔德才 尹承佾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1期32-36,共5页
运用遗传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一个玉米6×6双列杂交系列中15个组合的7个主要经济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研究性状中千粒重、穗行数、穗粗、行粒数和出籽率等对籽粒产量有较大的正直接作用,并... 运用遗传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一个玉米6×6双列杂交系列中15个组合的7个主要经济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研究性状中千粒重、穗行数、穗粗、行粒数和出籽率等对籽粒产量有较大的正直接作用,并且以前两者最为重要。这表明在玉米育种中,通过对这些性状的改良,并协调好千粒重与穗行数等的关系,可望进一步提高玉米杂交种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经济性状 遗传相关 通径分析 双列杂交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与硬粒小麦及其杂种F_1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孔令让 王洪刚 +2 位作者 赵吉平 姜丽君 张德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7-93,共7页
用压片法对八倍体小偃麦与硬粒小麦及其杂种F_1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进行了详细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两亲本八倍体小偃麦和硬粒小麦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是基本正常的,二者结实率也基本正常。[八倍体小偃麦×硬粒小麦]F_1小孢... 用压片法对八倍体小偃麦与硬粒小麦及其杂种F_1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进行了详细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两亲本八倍体小偃麦和硬粒小麦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是基本正常的,二者结实率也基本正常。[八倍体小偃麦×硬粒小麦]F_1小孢子发生过程非常紊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出现较高频率的单价体和多价体,其相对紊乱系数高达0.67;减数分裂晚后期,每个细胞落后染色体平均3.56条;四分体期,每个四分体微核数平均2.82个。在杂种F_1花粉发育的每个时期都可产生不同频率的败育花粉。在三细胞成熟花粉期,杂种F_1可育花粉百分率为67.36%,基本能够满足传粉受精的需要,但其结实率仅为2.79%,远远低于两亲本结实率。因此杂种F_1花粉的败育不是导致其结实率低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偃麦 小麦 小孢子发生 花粉发育
下载PDF
γ射线与咖啡因复合处理对大麦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桂荣 张德水 尹承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6-124,共9页
用五种不同剂量的γ射线和5mmol/L咖啡因对大麦种子进行单独处理和γ射线与咖啡因间的复合处理,结果表明:辐照M1代的细胞学损伤及植株损伤指标均与辐照剂量呈直线相关,且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M2代苗期的叶绿素突... 用五种不同剂量的γ射线和5mmol/L咖啡因对大麦种子进行单独处理和γ射线与咖啡因间的复合处理,结果表明:辐照M1代的细胞学损伤及植株损伤指标均与辐照剂量呈直线相关,且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M2代苗期的叶绿素突变率和性状变异率均与辐照剂量呈指数函数关系,相关系数也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咖啡因本身对大麦不具诱变性,但以它作辐射后处理.不仅能加剧M1代细胞学损伤及植株损伤,而且能提高M2代叶绿素突变率和农艺性状变异率,表明咖啡因作辐射后处理是提高诱变效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γ-射线 咖啡因 诱变
下载PDF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花药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洪刚 张德水 +1 位作者 姜丽君 孔令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86-191,共6页
本试验研究了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雄核发育和秋水仙碱诱导小孢子染色体加倍的效果。结果表明: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种F_1愈伤组织的产量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雄核发育存在均等分裂和不均等分裂等类... 本试验研究了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雄核发育和秋水仙碱诱导小孢子染色体加倍的效果。结果表明: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种F_1愈伤组织的产量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雄核发育存在均等分裂和不均等分裂等类型,这与小麦中的观察结果相似;在培养基中加入秋水仙碱可以有效地诱导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加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 小偃麦 小麦 花药培养
下载PDF
大蒜叶片中多核现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元杰 陈振德 +2 位作者 郭延奎 孔令让 张德水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作为遗传物质的 DNA,在核内是相对稳定的。Durrant,A 和 Jones,T.W.A.首次发现亚麻属有一个可变的营养条件转化型,在这个转化型中,可由环境条件的改变而诱导 DNA 含量的变化。而这一变化是发生在...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作为遗传物质的 DNA,在核内是相对稳定的。Durrant,A 和 Jones,T.W.A.首次发现亚麻属有一个可变的营养条件转化型,在这个转化型中,可由环境条件的改变而诱导 DNA 含量的变化。而这一变化是发生在细胞核内。细胞一般具有一个核,在一些特殊组织中如绒毡层细胞,存在多核现象。而有关植物叶片中的多核细胞、多核现象与环境关系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在提取大蒜叶绿体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叶片 多核现象
下载PDF
辐照大麦M_1代损伤效应与M_2代变异频率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桂荣 张德水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1期63-67,共5页
本试验以鲁啤一号大麦为材料,用^(60)Co-γ射线分0、93.3、186.6、279.9、373.2、559.8Gy 6个剂量进行辐照处理,着重分析了M_1代植株损伤和细胞学损伤与M_2代叶绿素突变和农艺性状变异之间的相关关系。M_1代根尖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微... 本试验以鲁啤一号大麦为材料,用^(60)Co-γ射线分0、93.3、186.6、279.9、373.2、559.8Gy 6个剂量进行辐照处理,着重分析了M_1代植株损伤和细胞学损伤与M_2代叶绿素突变和农艺性状变异之间的相关关系。M_1代根尖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黄叶尖率、苗高和不育率与M_2代性状变异频率以及与M_2代叶绿素突变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指数函数关系;M_1代出苗率与M_2代性状变异率和叶绿素突变率之间相关不明显。同时,M_1代各种损伤与吸收剂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直线相关关系;M_2代叶绿素突变及农艺性状变异与剂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大麦 M1损伤 M2突变 辐射育种
下载PDF
辐照大麦M_1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其与M_2性状变异的关系
20
作者 王桂荣 张德水 尹承佾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9-22,共4页
大麦种子经5种不同剂量,射线辐照后,M_1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出现多种染色体畸变类型,例如后Ⅰ、后Ⅱ中出现桥、落后,后Ⅰ中出现不对称分裂,后Ⅱ中出现不同步分裂,中期Ⅰ出现环状四价体,末期Ⅰ中有三极分裂和微核,四分体中出现微核... 大麦种子经5种不同剂量,射线辐照后,M_1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出现多种染色体畸变类型,例如后Ⅰ、后Ⅱ中出现桥、落后,后Ⅰ中出现不对称分裂,后Ⅱ中出现不同步分裂,中期Ⅰ出现环状四价体,末期Ⅰ中有三极分裂和微核,四分体中出现微核且有的微枝独立于四分体,从而形成多分体。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随剂量的增高而升高,二者呈极显著直线相关关系。M_1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与M_2的叶绿素突变率及农艺性状变异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指数函数关系。M_2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低于M_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辐照 花粉母细胞 染色体畸变 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