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一体双层”模式建构
1
作者 张思永 宋庆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82,共21页
当理论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学术史梳理,以便回望来路,展望去路。近年来,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正成为国内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应对翻译学学科进一步发展的诉求。但与当前欣欣向荣的翻译史研究相比,国内的翻译理论史研... 当理论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学术史梳理,以便回望来路,展望去路。近年来,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正成为国内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应对翻译学学科进一步发展的诉求。但与当前欣欣向荣的翻译史研究相比,国内的翻译理论史研究还较为薄弱。本研究聚焦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模式的元思考,尝试以翻译理论史的4个要素——译论、翻译实践、译论者和社会为构成性的“一体”,从内层——心理层和外层——社会层以及相对应的两个跨学科视角——发生认识论和知识社会学作为阐释性的“双层”,建构一个研究和撰写中国翻译理论史的“一体双层”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理论阐发和举例论证,最后对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提出几点建议,特别是提出建立一个译学分支学科——“译论思想史”的设想。本研究希望能为中国翻译理论史的研究和撰写提供研究模式方面的可能途径,助力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翻译理论史 “一体双层”模式 心理建构 社会建构 译论思想史
下载PDF
刘宓庆翻译教学思想综论
2
作者 张思永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55-60,共6页
刘宓庆是中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其翻译教学思想是其译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历时视角梳理了刘宓庆翻译教学思想形成的三个阶段,从共时视角建构了他的翻译教学思想的框架,并尝试对其翻译教学思想进行定位,即“以功能为视角、以... 刘宓庆是中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其翻译教学思想是其译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历时视角梳理了刘宓庆翻译教学思想形成的三个阶段,从共时视角建构了他的翻译教学思想的框架,并尝试对其翻译教学思想进行定位,即“以功能为视角、以整合为手段、以审美为旨归”的翻译教学思想。旨在能以此个案研究为视角审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历程,并望对当前中国的翻译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宓庆 翻译教学思想 综论
下载PDF
“翻译实践”“翻译思想”“翻译理论”三元一体关系探析
3
作者 张思永 《语言教育》 2024年第1期94-104,共11页
国内译学界围绕翻译的三类“史”——“翻译史”“翻译思想史”和“翻译理论史”的研究常常出现交叉混用情况,影响了三者各自作为学术史的独立品格。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相应的三个概念——“翻译实践”“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之间的... 国内译学界围绕翻译的三类“史”——“翻译史”“翻译思想史”和“翻译理论史”的研究常常出现交叉混用情况,影响了三者各自作为学术史的独立品格。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相应的三个概念——“翻译实践”“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之间的整体关系存在认识上的模糊。本文在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作为整体的翻译实践、翻译思想和翻译理论的三元一体关系,并对之进行了辨析和阐释。本研究通过澄清概念、阐明关系,希望助力具有独立学术史品格的中国翻译史、翻译思想史和翻译理论史的研究和撰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实践 翻译思想 翻译理论 “三元一体”关系
下载PDF
油气藏类型早期识别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思永 李士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9-41,共3页
本文通过对表征油气藏类型特征量的提取,提出了油气藏类型的早期识别方法──灰色聚类法。通过对114个典型油气藏的识别证明:灰色聚类法所需原始数据少、计算速度快、识别精度高。灰色系统法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油气藏的早期识别。
关键词 灰色系统 油气藏 早期识别
下载PDF
归化还是异化——谈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若干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思永 王慧敏 《广西社会科学》 2007年第10期145-148,共4页
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从根本上讲是在原语和译语间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选择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作文本类型、译者的语言水平、译者的翻译目的、译作读者水平、原语... 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从根本上讲是在原语和译语间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选择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作文本类型、译者的语言水平、译者的翻译目的、译作读者水平、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强弱等。多数情况下,归化论者和异化论者都努力保持一种平衡以避免走向极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 异化 选择 因素
下载PDF
从接受理论看文学复译本间差异的产生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思永 任东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9-83,共5页
复译本之所以为复译本,就在于译本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我们认为着眼于翻译过程,特别是理解过程的对文学复译本产生原理进行美学思考的研究是必要和有意义的。利用文艺美学特别是接受美学的观点分析文学复译本间差异在译者理解阶段产生... 复译本之所以为复译本,就在于译本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我们认为着眼于翻译过程,特别是理解过程的对文学复译本产生原理进行美学思考的研究是必要和有意义的。利用文艺美学特别是接受美学的观点分析文学复译本间差异在译者理解阶段产生的原因,可以看出理解阶段的差异是通过原作所特有的空白或未定点与译者的期待视野相互作用融合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译 接受理论 差异 空白 期待视野 视野融合
下载PDF
国内翻译主体研究综述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思永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2-48,共7页
翻译主体的研究近几年来成为国内翻译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翻译主体研究分两个阶段———传统研究阶段和现代研究阶段。传统研究阶段大致从古代到20世纪80年代初,其有三个特征:研究是潜意识的;研究范围是有限的;理论的阐述方式多... 翻译主体的研究近几年来成为国内翻译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翻译主体研究分两个阶段———传统研究阶段和现代研究阶段。传统研究阶段大致从古代到20世纪80年代初,其有三个特征:研究是潜意识的;研究范围是有限的;理论的阐述方式多是条目性或列举性的。现代研究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其有两个特征:理论意识明显增强;研究涉及范围更广。这一工作可望使人们对国内翻译主体研究有一个更加清楚的了解,也有助于国内翻译主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主体研究 传统研究阶段 现代研究阶段 综述
下载PDF
油田合理井数的经济界限确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思永 徐佳琼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05-110,共6页
利用灰色系统GM(2,1)预测模型以及逻辑斯特旋回预测模型,分别建立了累积产油量、井数、含水与时间的关系式,然后研究了采油成本随含水变化的规律,并根据盈亏平衡分析原理建立了利润与井数之间的数学模型,从而确定出合理井数... 利用灰色系统GM(2,1)预测模型以及逻辑斯特旋回预测模型,分别建立了累积产油量、井数、含水与时间的关系式,然后研究了采油成本随含水变化的规律,并根据盈亏平衡分析原理建立了利润与井数之间的数学模型,从而确定出合理井数的经济界限。通过实例测算了不同价格体系下的经济合理井数与经济极限井数,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确定合理井数经济界限的方法简单、实用,为油田后期的开发调整和开发规化编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核算 井网密度 油田 经济界限
下载PDF
文学译者理解过程审美心理结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思永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7-110,130,共5页
文学译者理解过程中的美感来源于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与作为审美客体的原作相互作用时译者的审美心理结构,文学译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作为其整体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在译者的审美实践中不断地通过同化和顺应作用建构起来的,其建构过程经历... 文学译者理解过程中的美感来源于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与作为审美客体的原作相互作用时译者的审美心理结构,文学译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作为其整体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是在译者的审美实践中不断地通过同化和顺应作用建构起来的,其建构过程经历了群体性建构和个体性建构两个阶段。另外,还探讨了优秀文学译者审美心理结构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美感 审美心理结构 同化 顺应 建构
下载PDF
论翻译文化研究的三种类型及其文化转向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思永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43-50,共8页
文化问题是翻译研究绕不过去的话题,但由于视角不同,国内译学界长期以来对涉及翻译的文化研究存在认识上的混乱或误读。文章区分了三种类型的翻译文化研究,即翻译实践的文化研究、翻译活动的文化研究和翻译理论的文化研究,在已有研究的... 文化问题是翻译研究绕不过去的话题,但由于视角不同,国内译学界长期以来对涉及翻译的文化研究存在认识上的混乱或误读。文章区分了三种类型的翻译文化研究,即翻译实践的文化研究、翻译活动的文化研究和翻译理论的文化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别讨论了这三类翻译文化研究的区别和联系,并指出,前两类文化研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文化转向",第三类文化研究尚未发生"文化转向"。据此,文章认为,当前的第三类翻译文化研究具有发生文化转向的趋势,因此应注意并加强此类翻译文化研究中的文化转向研究,以期为国内翻译理论批评以及翻译理论史的重写开拓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文化研究 类型 文化转向
下载PDF
刘宓庆翻译学体系建构述评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思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82-100,126,共19页
翻译学体系建构是现代翻译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视角尝试构建过各种翻译学体系。特别是在国内翻译学界,这方面的研究曾一度成为译学研究的主流和热点,颇具中国翻译研究的特点。刘宓庆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翻译理论... 翻译学体系建构是现代翻译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视角尝试构建过各种翻译学体系。特别是在国内翻译学界,这方面的研究曾一度成为译学研究的主流和热点,颇具中国翻译研究的特点。刘宓庆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研究领域广、著述丰、影响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尝试建构翻译学体系,此后这一领域一直是其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其近四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不断修订推出新的翻译学体系版本。那么,刘宓庆的翻译学体系是如何建构的?具有哪些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对当前中国译学研究又有什么意义和启示?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尝试性回答。文章首先将刘宓庆的翻译学体系分为两大类——实然体系和应然体系,在此基础上分别梳理了其翻译学实然体系和应然体系的建构历程,并从历时和共时视角对其翻译学体系(特别是应然体系)进行了评论,指出了其翻译学体系建构的四个特征,同时指出了其翻译学体系存在的两个问题,最后总结了其翻译学体系建构对包括中国翻译学体系在内的当前中国译学研究的意义和启示。本文旨在以此个案一窥中国新时期翻译学体系建构之一角,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翻译学体系的建构和深化当前的翻译学研究提供一个借鉴和反思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宓庆 翻译学体系 实然体系 应然体系 述评
下载PDF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回顾与讨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思永 张宜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1-94,共4页
在对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历史回顾的基础上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可分为知识文化和技能文化;文化教学可以与语言教学同时进行,也可以独立进行。
关键词 外语教学 文化教学 知识文化 技能文化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译论的语言、审美、伦理三个维度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思永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96-101,共6页
中国现代译论的建构离不开对中国传统译论的挖掘和整理,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译论的三个维度——语言维度、审美维度和伦理维度。从历时方面看,这三个维度的生成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关联性,即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实践类型造就了维度的... 中国现代译论的建构离不开对中国传统译论的挖掘和整理,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译论的三个维度——语言维度、审美维度和伦理维度。从历时方面看,这三个维度的生成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关联性,即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实践类型造就了维度的不同侧重;从共时方面看,这三个维度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译论的立体的主体框架。同时指出,中国传统译论与中国现代译论存在某种程度的同构性,这就为我们对中国传统译论进行现代转化,使之成为中国现代译论建设的重要理论资源做了理论上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译论 语言维度 审美维度 伦理维度
下载PDF
论翻译中归化的层次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思永 李江华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84-88,共5页
文章首先对翻译界争论的焦点话题——归化和异化中的归化问题从本质上作了一番重新阐释,认为归化应是翻译的本质特征。然后讨论了原语与译语间的各种对应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归化的层次问题,认为归化大致可以有四个层次:完全倾向于... 文章首先对翻译界争论的焦点话题——归化和异化中的归化问题从本质上作了一番重新阐释,认为归化应是翻译的本质特征。然后讨论了原语与译语间的各种对应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归化的层次问题,认为归化大致可以有四个层次:完全倾向于译语的归化、较倾向于译语的归化、较倾向于原语的归化和完全倾向于原语的归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 归化的本质 对应 层次
下载PDF
中国译论现代化进程的回顾与反思——知识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思永 《语言教育》 2020年第2期37-43,55,共8页
当前国内翻译研究呈现多元化局面,而这一局面的形成正是中国译论现代化的结果。中国译论的现代化是受西方译论的影响发生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五四时期现代译论的开启、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语言学派译论的两次登场和九十年代中后... 当前国内翻译研究呈现多元化局面,而这一局面的形成正是中国译论现代化的结果。中国译论的现代化是受西方译论的影响发生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五四时期现代译论的开启、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语言学派译论的两次登场和九十年代中后期至今的文化学派译论的全面展开。文章将中国译论现代化的三个发展阶段置于中国近现代史和中西现代学术碰撞的大背景中,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对之进行考察和梳理,讨论每个阶段的现代化特征,指出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中国译论的现代化进程有个整体的把握,为中国现代翻译学的建设提供历史的启示和现实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译论现代化 知识社会学 翻译研究文化转向
下载PDF
论刘宓庆翻译研究范式的演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思永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将刘宓庆的翻译研究范式放在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中,对比分析发现,他的翻译研究范式经历了从语言学范式向语言哲学范式的演变,这与中国新时期整体的翻译研究范式的演变既有重合也有错位。为了全面深入地理解刘宓庆的翻译思... 将刘宓庆的翻译研究范式放在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中,对比分析发现,他的翻译研究范式经历了从语言学范式向语言哲学范式的演变,这与中国新时期整体的翻译研究范式的演变既有重合也有错位。为了全面深入地理解刘宓庆的翻译思想,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出现错位的原因:一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语言"观所致;二是刘宓庆所依据的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在西方语言哲学中的桥梁地位;三是从整体上看,刘宓庆的研究还是"以语言为中心"的;四是刘宓庆对翻译学本质属性的认识与其研究实践之间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宓庆 翻译研究 范式 演变
下载PDF
系统辨识法在石油天然气产能预测中的应用
17
作者 张思永 徐佳琼 武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127-131,共5页
前言预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最近几十年才发晨起来的。美国是开展预测工作最早的国家,到1970年,美国所有的大公司都开展了这项活动,随后,日本、法国和英国先后也建立了大量预测机构,并取得了重大成果。预测已作为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 前言预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最近几十年才发晨起来的。美国是开展预测工作最早的国家,到1970年,美国所有的大公司都开展了这项活动,随后,日本、法国和英国先后也建立了大量预测机构,并取得了重大成果。预测已作为各项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得到人们日益广泛的重视。近十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预测 系统辨识 预测机构 预测工作 灰色系统 二乘 预测预报 最小二乘法 建模法 模型法
下载PDF
PVT仪中水银替代物的研制
18
作者 张思永 李仕伦 孙良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96-104,共9页
针对PVT仪中水银传压介质的作用,研制成功了一种水银替代物。实践证明:这种替代物在用作传热、传压和计量介质时,不仅消除了水银的毒性,而且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相态实验要求。
关键词 水银 替代物 传质 PVT仪 油气水 高压 测试仪
下载PDF
小议翻译中的假朋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思永 《英语研究》 2005年第2期52-58,共7页
翻译中假朋友的出现是由两种语言中存在"形同意异"的情况引起的,其主要表现为貌合神离、似是而非,是翻译中必须警惕的陷阱。假朋友可以表现在语言的各个方面,如词、词组、文化、使用频率等。另外,某些假朋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 翻译中假朋友的出现是由两种语言中存在"形同意异"的情况引起的,其主要表现为貌合神离、似是而非,是翻译中必须警惕的陷阱。假朋友可以表现在语言的各个方面,如词、词组、文化、使用频率等。另外,某些假朋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变成真朋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假朋友 形同意异
下载PDF
PVT高压物性装置中传压介质水银替代物的研制
20
作者 张思永 李士伦 +1 位作者 孙良田 青华忠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39-47,共9页
本文针对PVT高压物性装置中传压介质水银的特殊要求,筛选出了两种能替代水银作为传压介质的有机化合物。测定了它们的压变系数、温变系数、饱和蒸汽压、比重、熔点、沸点和气体溶解度等基本物性参数。并用两种介质分别在国产GF—731型... 本文针对PVT高压物性装置中传压介质水银的特殊要求,筛选出了两种能替代水银作为传压介质的有机化合物。测定了它们的压变系数、温变系数、饱和蒸汽压、比重、熔点、沸点和气体溶解度等基本物性参数。并用两种介质分别在国产GF—731型地层原油高压物性装置上作了N_2的压缩系数测定。将实验值与文献公布值、LHSS方程(由李士伦、孙雷等提出)和PR方程的计算值作了对比表明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还将这两种介质在西南石油学院研制的无汞PVT油气体系相态测定装置上作了CO_2气体及中34井、中29井实际凝析油气体系相图测定。与文献公布的值相比,新研制的介质ZL—Ⅰ测N_2的压缩系数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0%(最大2.9%,最小0.03%),介质ZL—Ⅱ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0.7%(最大1.2%,最小0.04%),介质ZL—Ⅰ测CO_2相图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6%(最大2.4%,最小1.0%),ZL—Ⅱ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9%(最大3.5%,最小0.005%)。介质ZL—Ⅰ测中29井相图的平均偏差低于1.6%(最大4.2%,最小0%),介质ZL—Ⅱ测中34井相图的平均偏差低于2.3%(最大7.1%,最小0%)。实验初步证明:这两种介质可以替代水银。有利于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装置 传压介质 水银 替代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