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恨恨”不是“愤恨到极点” |
张怡春
刘杰贤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2
|
“非指示性”教学杂谈 |
张怡春
彭芝兰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3
|
偏正结构复合名词语素异序现象分析 |
张怡春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4
|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密度效应模型的研究 |
张怡春
兰湛
王丽艳
张宏伟
|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
2000 |
11
|
|
5
|
“前置受事+VA了”格式的语义配置和语义特征 |
张怡春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6
|
也说周遍性构式中的“都”和“也” |
张怡春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7
|
构式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
张怡春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
5
|
|
8
|
并列结构中并列项的句法结构和序列 |
张怡春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9
|
《现汉》(第6版)“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修订情况分析 |
张怡春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0
|
“敢”的同时还要“慎”——也谈《拿来主义》的文本解读 |
张怡春
|
《教育研究与评论》
|
2014 |
1
|
|
11
|
并列结构内部构造的粘合性 |
张怡春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2
|
教育信息化资源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
张怡春
|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
2015 |
2
|
|
13
|
从“我”来看国民性——《祝福》与《装在套子里的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 |
张怡春
|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2014 |
2
|
|
14
|
忏悔之下的托物言志——试析《囚绿记》的写法 |
张怡春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2012 |
1
|
|
15
|
析“老板娘”与“老板的娘” |
张怡春
|
《语文教学之友》
|
2011 |
1
|
|
16
|
胡塞尔现象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 |
张怡春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07 |
1
|
|
17
|
教师走下讲台以后——我的几点思考 |
张怡春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8
|
异形同构的角逐与“N_P+V+(不)得/C”构式的形成 |
张怡春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0 |
0 |
|
19
|
一部长盛不衰的现代汉语教材——读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六版 |
张怡春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20
|
“这/那(NP,受事)+VP”结构的形成理据 |
张怡春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