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晶石沉积类型及成因评述——兼论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重晶石的富集机制 被引量:20
1
作者 周锡强 遇昊 +4 位作者 黄泰誉 张力钰 张恭境 付勇 陈代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4-1056,共13页
重晶石沉积类型丰富,具有多种成因过程。通常,沉积型重晶石可分为生物、热液、成岩和冷泉重晶石四种类型。富钡与富硫酸盐的流体(海水、早成岩孔隙水或热液流体)及其相互作用过程(水柱、热液系统、沉积柱、沉积物—水界面附近)决定了重... 重晶石沉积类型丰富,具有多种成因过程。通常,沉积型重晶石可分为生物、热液、成岩和冷泉重晶石四种类型。富钡与富硫酸盐的流体(海水、早成岩孔隙水或热液流体)及其相互作用过程(水柱、热液系统、沉积柱、沉积物—水界面附近)决定了重晶石的沉积环境、宏微观产出方式、同位素组成及相应的地质意义。另外,根据扬子地区下寒武统富重晶石沉积的地质特征,简述了其各种富集机制的适用性及争论。据此建议,结合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时期的古海洋背景,对其进行详细的沉积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有助于深化成因认识,弥合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晶石 古海洋 下寒武统
下载PDF
扬子地区震旦纪—寒武纪转折期大陆风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付勇 夏鹏 +4 位作者 龙珍 张恭境 谯文浪 郭川 杨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77-1094,共18页
通过调研扬子地区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寒武纪(E—C)转折期大陆风化、海洋环境和有机质富集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扬子地区E—C转折期遭受了较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且在这一时期区内兼具浅水碳酸盐台地和深水盆地环境。在台地相区,下寒武... 通过调研扬子地区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寒武纪(E—C)转折期大陆风化、海洋环境和有机质富集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扬子地区E—C转折期遭受了较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且在这一时期区内兼具浅水碳酸盐台地和深水盆地环境。在台地相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不整合接触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之上,该不整合与E—C转折期全球“大不整合”具有紧密的关系,盆地区发育的完整的沉积地层记录了台地区被风化地层的痕迹。现有大陆风化的地球化学证据集中于n(^(87)Sr)/n(^(86)Sr)、δ^(13)C、CIA和ε_(Nd)(t)等,同时这些地球化学数据也局限在少数的剖面和层段,因此迫切需要更多的地球化学参数来反映该风化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演化特征。准确认识扬子地区E—C转折期大陆风化作用与海洋环境演变间的耦合关系,是揭示古生物演化、有机质富集机制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区 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 震旦纪—寒武纪转折期 大陆风化 海洋环境 有机质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二叠纪晚期古海洋环境与有机质富集
3
作者 葛小瞳 汪远征 +3 位作者 陈代钊 张恭境 黄泰誉 李王鹏 《沉积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57-773,共17页
【目的】二叠纪晚期是一个关键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系统在构造、火山活动、气候、古海洋环境和生物群落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重建这一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海洋环境有助于理解不同地质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该时期富有机质... 【目的】二叠纪晚期是一个关键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系统在构造、火山活动、气候、古海洋环境和生物群落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重建这一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海洋环境有助于理解不同地质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该时期富有机质岩系及生物演化的重要影响。【方法】通过对四川盆地建峰剖面上二叠统深水序列的沉积学和地球化学(主微量元素含量、有机碳同位素、总有机碳含量)研究,明确了该时期的古地理环境,重建了海洋初级生产力和氧化还原环境的时空演化,探讨了多种因素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作用。【结果】建峰剖面的氧化还原环境依次经历了氧化—铁化—硫化—氧化四个阶段(Ⅰ~Ⅳ),初级生产力和陆源输入均在阶段Ⅱ_(2)和阶段Ⅲ较高,上升流在阶段Ⅱ_(2)、Ⅱ_(3)、Ⅲ和Ⅳ较为发育,火山活动仅在阶段IV较为频繁。因此,建峰剖面高初级生产力可能主要受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而上升流的影响次之,火山活动的贡献较小。【结论】结合西北乡剖面,推测该时期川东北地区硫化水团的形成受高生产力的控制,其上侵、下退则与海平面的波动有关;大隆组沉积期间盆地中部的初级生产力受上升流影响更大,而盆地边缘的初级生产力受陆源输入影响更大;初级生产力对大隆组的有机质富集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晚期 川东北地区 氧化还原环境 初级生产力 有机质富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