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成渝 谢凝高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世界遗产具有很高的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由于自然力对世界遗产的长期破坏和 2 0世纪的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一项旨在保护全人类共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世界遗产公约》应运而生。世纪之交 ,中国的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遗产 (国家级风景名... 世界遗产具有很高的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由于自然力对世界遗产的长期破坏和 2 0世纪的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一项旨在保护全人类共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世界遗产公约》应运而生。世纪之交 ,中国的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遗产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也正面临着无节制的旅游开发行为的巨大威胁。本文以泰山索道工程为例 ,提出运用最低安全标准(SMS)界定遗产地保护与利用两者之间的度。文章指出 ,遗产价值的挖掘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深入下去 ,功能分区是处理当前遗产地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可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 遗产的价值 低安全标准(SMS) 遗产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略论龙门石窟新发现的阿育王造像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成渝 张乃翥 张成岱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26,共6页
龙门石窟西山中段唐字洞的西壁,有盛唐晚期洛都景福寺比丘尼净命镌刊的一铺阿育王造像,这在龙门魏唐造像题材中是仅见的一例。本文作者通过考古调查及文献寻索,指出龙门石窟这一题材罕见的造像实例与盛唐时代武则天推行的转轮王政教... 龙门石窟西山中段唐字洞的西壁,有盛唐晚期洛都景福寺比丘尼净命镌刊的一铺阿育王造像,这在龙门魏唐造像题材中是仅见的一例。本文作者通过考古调查及文献寻索,指出龙门石窟这一题材罕见的造像实例与盛唐时代武则天推行的转轮王政教实践有着密切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丘尼净命 阿育王比丘尼惠灯禅师 武则天 转轮王崇拜
下载PDF
小秦岭金矿带混汞提金法中的汞污染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成渝 张鑫 常祖峰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1999年第2期18-23,共6页
河南省小秦岭金矿带的成矿类型,决定了该地区大多采用混汞提金法进行黄金选冶的现实。由于混汞提金法的广泛与长期使用,汞污染在不同的金矿及周围地区都有程度不一的表现。着眼于汞的污染治理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从汞的毒害... 河南省小秦岭金矿带的成矿类型,决定了该地区大多采用混汞提金法进行黄金选冶的现实。由于混汞提金法的广泛与长期使用,汞污染在不同的金矿及周围地区都有程度不一的表现。着眼于汞的污染治理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从汞的毒害机理、混汞提金法中汞的污染途径入手,讨论汞对土壤和人类的危害,并对汞污染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带 混汞提金法 汞污染 金矿 治理措施
下载PDF
《世界遗产公约》中两个重要概念的解析与引申——论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被引量:52
4
作者 张成渝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从实际问题出发 ,引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真实性”和“完整性”两个重要概念加以论述。通过分析指出 ,《公约》中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分别单向对应于文化遗产、自然遗产 ,而这一关系已在中国世界遗产地、文物... 从实际问题出发 ,引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真实性”和“完整性”两个重要概念加以论述。通过分析指出 ,《公约》中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分别单向对应于文化遗产、自然遗产 ,而这一关系已在中国世界遗产地、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风景名胜区的实际问题中显示出局限性。结论是 :无论从当今世界遗产事业发展趋势看 ,还是从中国的世界遗产往往兼具历史文化积淀和自然山水之胜的鲜明特点看 ,中国当前的世界遗产申报、文物保护和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利用等重要问题 ,都需用“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双重原则来面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性和完整性 世界遗产 局限性 双重原则
下载PDF
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两种实践——解读生态博物馆和乡村旅游 被引量:42
5
作者 张成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44,共10页
生态博物馆和乡村旅游是当前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两种模式,二者均奉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对可持续的理解却"和而不同"。生态博物馆奉行"严格的可持续",侧重于保护,并顺应发展;乡村旅游奉行"温和的可持... 生态博物馆和乡村旅游是当前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两种模式,二者均奉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对可持续的理解却"和而不同"。生态博物馆奉行"严格的可持续",侧重于保护,并顺应发展;乡村旅游奉行"温和的可持续",侧重于开发,但也承认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对于两种模式理念与实践的比较分析,透视在实现文化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上,梭嘎生态博物馆表现出的阶段性"失败"和巴拉河乡村旅游表现出的阶段性"成功",实质上有着不同于此种表象之下的、更深层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文化景观 生态博物馆 乡村旅游 可持续 遗产保护
下载PDF
中国地质遗产概念的确定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成渝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9-257,共9页
近几年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中 ,出现了偏重遗产的地质学、生态学等科学价值的趋势。中国具有突出的地质地貌类型的多样性 ,因此 ,建立“地质遗产”这一专门概念 ,进一步加强中国地质遗产的研究 ,对于未来中国更有成... 近几年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中 ,出现了偏重遗产的地质学、生态学等科学价值的趋势。中国具有突出的地质地貌类型的多样性 ,因此 ,建立“地质遗产”这一专门概念 ,进一步加强中国地质遗产的研究 ,对于未来中国更有成效地申报世界遗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借鉴了国际上已被广泛采用的自然遗产、地质遗址、地质公园等相关概念 ,提出“地质遗产”的概念。中国有许多文化遗产直接依托于具有较高地质学价值的环境地质本底之上 ,这一点有别于其他国家 ,尤其是以文化遗产占据绝对数量的欧洲国家。考虑到这一特点 ,作者提出了中国一类特殊的“地质本底文化遗产” ,将其作为中国地质遗产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产 世界遗产 地质本底文化遗产
下载PDF
洛阳龙门石窟水的赋存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成渝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29-834,共6页
由于地下水的发育和大量溶洞的存在 ,龙门石窟与国内其他石窟相比 ,有着典型的水文环境。采用岩体力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库仑准则和摩尔圆 ,评价了水的赋存对洞窟立壁岩体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计算饱水前后节理面滑动临界剪切强度... 由于地下水的发育和大量溶洞的存在 ,龙门石窟与国内其他石窟相比 ,有着典型的水文环境。采用岩体力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库仑准则和摩尔圆 ,评价了水的赋存对洞窟立壁岩体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计算饱水前后节理面滑动临界剪切强度的降低和在应力摩尔圆的直观图示可以得到 ,边坡卸荷裂隙中水的存在明显降低了岩体的力学强度 ,是诱发洞窟岩体失稳事件产生的活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水的赋存 稳定性
下载PDF
洛阳龙门石窟岩体振动疲劳效应初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成渝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09-816,共8页
借鉴材料力学中金属疲劳破坏的研究手段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用大理岩疲劳曲线推导出龙门石窟石灰岩疲劳曲线。通过对石窟实际振动环境中典型要素的抽取和振动试验 ,将试验结果与疲劳曲线进行对比 ,分析了龙门石窟的疲劳破坏效应。文章指... 借鉴材料力学中金属疲劳破坏的研究手段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用大理岩疲劳曲线推导出龙门石窟石灰岩疲劳曲线。通过对石窟实际振动环境中典型要素的抽取和振动试验 ,将试验结果与疲劳曲线进行对比 ,分析了龙门石窟的疲劳破坏效应。文章指出 ,在经历了 15 0 0多年的风化和流水溶蚀后 ,振动环境已成为导致龙门石窟某些薄弱点 (如多条裂隙交叉点、严重风化、酥解的壁面雕刻品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振动环境 疲劳效应 洛阳市 石灰岩 疲劳曲线
下载PDF
世界遗产视野下的地质遗产的功能及其关系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成渝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6-230,共5页
从世界遗产角度出发,论述了以地质遗产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为基础,地质遗产所具有的科研、科普教育、观光游览、审美、启智等功能。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深入开展,地质遗产、世界遗产的形态美和自然山水的科学成因,成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内... 从世界遗产角度出发,论述了以地质遗产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为基础,地质遗产所具有的科研、科普教育、观光游览、审美、启智等功能。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深入开展,地质遗产、世界遗产的形态美和自然山水的科学成因,成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意义上的观光游览逐渐向着科普旅游、教育的方向转变。地质遗产的不同功能以促进地质学研究的发展,普及大众的地质学知识为归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产 世界遗产 科研 科普 游览 启智
下载PDF
从原真性保护看圆明园遗址的功能分区展示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成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5,共7页
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研究、造园艺术科学考察及借鉴是圆明园遗址保护展示面临挑战的两个主要功能。迄今为止,圆明园西洋楼景区、含经堂遗址、九州景区三大遗址保护工程,部分突出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但未能恰切地担负起历史研究、造园艺... 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研究、造园艺术科学考察及借鉴是圆明园遗址保护展示面临挑战的两个主要功能。迄今为止,圆明园西洋楼景区、含经堂遗址、九州景区三大遗址保护工程,部分突出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但未能恰切地担负起历史研究、造园艺术科学考察及借鉴功能。以遗产原真性理论为依据,论证了一种更好地实现两大功能的圆明园遗址分区保护展示设想。这其中,针对圆明园罹难前后两种原状的极少量重建,是一个极富挑战性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明园 遗址展示 遗址保护 原真性 重建
下载PDF
遗产解说与展示:对《艾兰姆宪章》的释读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成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41,共11页
解说、展示是ICOMOS《文化遗产地解说与展示宪章》(2008)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也是当前国际遗产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宪章对于解说、展示概念的界定依然具有很大的模糊性。进而,通过引入宪章编制过程中的7个文本,并回溯其... 解说、展示是ICOMOS《文化遗产地解说与展示宪章》(2008)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也是当前国际遗产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宪章对于解说、展示概念的界定依然具有很大的模糊性。进而,通过引入宪章编制过程中的7个文本,并回溯其中所涉核心概念的演变情况认识到,两个概念从数量的变更到遣词、详略的调整乃至文本中位置的确定,都屡经斟酌。探究概念演变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可以清晰地看到,宪章最终概念的界定虽仍差强人意、值得商榷,但已尽可能全面地吸收遗产及其相关领域的认识。最后,针对两个概念的不足,本文提出建议以完善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说 展示 遗产 ICOMOS 《文化遗产地解说与展示宪章》
下载PDF
从世界遗产的角度看地质遗产的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成渝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8-905,共8页
从《世界遗产公约》自然遗产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角度,论述地质遗产在古生物、地质构造、地貌研究和自然美学方面的突出价值。从地质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不同侧重,将地质遗产分为4类。文章强调,地质遗产的地质学价值研究可以推进世界... 从《世界遗产公约》自然遗产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角度,论述地质遗产在古生物、地质构造、地貌研究和自然美学方面的突出价值。从地质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不同侧重,将地质遗产分为4类。文章强调,地质遗产的地质学价值研究可以推进世界遗产的申报,但不能止于申报。应当依托于地质遗产的价值研究,重视遗产实际功能———科研、科普、游览、审美和启智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产 世界遗产 地质学价值 美学价值
下载PDF
中西遗产差异的文化背景思考——基于德尔德的《遗产及其文化边界》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成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40,共7页
比利时学者威勒姆·德尔德《遗产及其文化边界:基于中国例证对西方范式的挑战》一文,从质疑许多遗产公约的全球有效性入手,指出国际遗产文件的"理论框架无法领会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还鲜明地指出,中... 比利时学者威勒姆·德尔德《遗产及其文化边界:基于中国例证对西方范式的挑战》一文,从质疑许多遗产公约的全球有效性入手,指出国际遗产文件的"理论框架无法领会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还鲜明地指出,中西方对待遗产的不同态度根本性地源于内因(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而非外因(如经济发展)。缘此内因,文章进一步将其引申为,中西方对待遗产的态度差异虽表现为不同的文化处理,但内在地源于不同的思维模式、价值来源和哲学本体论。文化差异是了解中西方遗产态度差异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 中西差异 文化背景 原真
下载PDF
从遗产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看文化遗产的地质学价值——以八达岭风景名胜区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成渝 《中国园林》 2003年第3期22-24,共3页
文章立足于遗产与环境的关系,以八达岭风景名胜区为例,对中国一类兼具鲜明自然景观和环境特征的文化遗产,在地质地貌学方面的价值进行定位。指出,从地球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任何名山大川和文化遗产所处的自然环境,之所以能以今天的形态存... 文章立足于遗产与环境的关系,以八达岭风景名胜区为例,对中国一类兼具鲜明自然景观和环境特征的文化遗产,在地质地貌学方面的价值进行定位。指出,从地球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任何名山大川和文化遗产所处的自然环境,之所以能以今天的形态存在,它们都负载了地球发展史中一定的信息量,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文化遗产仍然具有地质科学价值和科普教育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 自然环境 文化遗产 地质学 八达岭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略论龙门石窟唐代造像的民族化特点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成渝 张乃翥 《敦煌学辑刊》 1999年第2期62-72,共11页
龙门石窟的唐代佛教艺术 ,从窟龛形制方面所具有的厅堂式建筑结构及窟内地毯式雕花的装饰手法看 ,唐代洞窟在构造形式上反映着石窟建筑的世俗化情调。而唐代洞窟中比比皆是的供养人、伎乐人、力士、夜叉等人物形象 ,其时装服饰、面容仪... 龙门石窟的唐代佛教艺术 ,从窟龛形制方面所具有的厅堂式建筑结构及窟内地毯式雕花的装饰手法看 ,唐代洞窟在构造形式上反映着石窟建筑的世俗化情调。而唐代洞窟中比比皆是的供养人、伎乐人、力士、夜叉等人物形象 ,其时装服饰、面容仪表 ,则透露出现实社会各界人士的民俗化时尚。在唐人这种尽情贴近现实生活的创作意识支配下 ,龙门石窟的宗教造像无一不打上取悦时人欣赏习惯的艺术烙印。作者认为 ,所有这一切 ,正是佛教艺术东传我国以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化 卢舍那 审美理想 犍陀罗艺术
下载PDF
洛阳北魏晚期石刻艺术中的西域美术元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成渝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2-36,共15页
中古时代的洛阳,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各地有着与日俱增的人事往来和文化交流。尤其北魏建都洛阳之际的西域各国,曾与这一东方都会进行着稠迭连绵的人际往来。此间洛阳以龙门石窟佛教美术为中心的石刻艺术遗迹中,即展现出诸多西域... 中古时代的洛阳,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各地有着与日俱增的人事往来和文化交流。尤其北魏建都洛阳之际的西域各国,曾与这一东方都会进行着稠迭连绵的人际往来。此间洛阳以龙门石窟佛教美术为中心的石刻艺术遗迹中,即展现出诸多西域美术元素的迹象。该文列举龙门石窟北魏装饰艺术造像中包括连珠纹图案、卷草纹图案、火焰纹图样、法筵纹图案和金翅鸟雕像数种美术题材,与洛阳同期世俗石刻艺术中的翼兽、畏兽造像加以考察、介绍,希冀以此文化遗迹为案例,追溯当年西域美术元素通过东西方文化交流浸染汉地的史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西域 龙门石窟 密体意致 翼兽
下载PDF
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成渝 《国际学术动态》 2009年第3期10-11,共2页
2008年10月24-26日,“中国·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本次会议由贵州省文化厅、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主办,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支持,... 2008年10月24-26日,“中国·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本次会议由贵州省文化厅、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主办,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支持,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大学合作参与,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上海)、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协办,并由贵州省文物局承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利用 文化发展 景观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村落 国际学术研讨会 国家文物局 北京大学
下载PDF
龙门地区出土文物与丝绸之路上的人文交流
18
作者 张成渝 张乃翥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88-95,共8页
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城市的洛阳,汉唐时代因为中外人文交流的繁荣,这里曾经积淀了丰厚的域外文明的遗迹。该文捃集洛阳龙门地区出土的粟特人佛塔遗存、中原僧人弘扬天竺教门法脉的纪德石刻、当地优婆夷在家念诵于阗高僧实叉难陀所译《... 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城市的洛阳,汉唐时代因为中外人文交流的繁荣,这里曾经积淀了丰厚的域外文明的遗迹。该文捃集洛阳龙门地区出土的粟特人佛塔遗存、中原僧人弘扬天竺教门法脉的纪德石刻、当地优婆夷在家念诵于阗高僧实叉难陀所译《楞伽经》的墓碑叙事以及龙门石窟造像遗迹中出现的“希腊鼻”美术样式、“湿衣”半裸式的佛像特征,装饰浮雕中纷纷沿用南亚流行的莲花、璎珞等诸多艺术资源,通过跨文化研究的方式,从意识形态视域揭示出当年中原一带通过丝绸之路上的人际运载,焕发着域外文明中那些具有普世意义的资源共享的人类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思泰 康法藏 《楞伽经》 “希腊鼻” 湿衣佛像
下载PDF
世界遗产问题寻踪
19
作者 张成渝 《地理教学》 2001年第6期7-9,共3页
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每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瑰宝,是过去对现在和未来的馈赠,因而又被称为“袭产”。遗产的意义首先在于传承,而不是消费。我们今天与之共存,明天还要将其留传给子孙后代。遗产视其价值可以分为世界遗产和国家遗产。... 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每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瑰宝,是过去对现在和未来的馈赠,因而又被称为“袭产”。遗产的意义首先在于传承,而不是消费。我们今天与之共存,明天还要将其留传给子孙后代。遗产视其价值可以分为世界遗产和国家遗产。我国的国家遗产主要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遗产视其类别又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文化双重遗产三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消费 问题 自然遗产 中国 价值 文化遗产 传承 未来
下载PDF
中国“世界遗产”巡礼
20
作者 张成渝 《地理教学》 2002年第2期5-8,共4页
我国历史悠久、山河壮阔。截止2001年12月,已有28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将目光转向我国的世界遗产,在山水间呼吸,在历史中遨游,一起关注它们的价值。1.万里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它是中国古代一项雄伟的军事防御工程,是... 我国历史悠久、山河壮阔。截止2001年12月,已有28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让我们将目光转向我国的世界遗产,在山水间呼吸,在历史中遨游,一起关注它们的价值。1.万里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它是中国古代一项雄伟的军事防御工程,是研究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建筑演变的重要线索和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世界遗产” 万里长城 泰山 北京故宫 莫高窟 秦始皇陵 兵马俑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