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与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后凸的影像学差异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扬璞 海涌 +6 位作者 陶鲁铭 杨晋才 周立金 尹鹏 潘爱星 张耀申 刘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8-504,共7页
目的:对比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multiple levels asymmetric Ponte osteotomy,MAPO)与全脊椎截骨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在治疗重度僵硬性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后凸(adult idiopathic kyphoscoliosis,AIKS)的冠状面与矢状面... 目的:对比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multiple levels asymmetric Ponte osteotomy,MAPO)与全脊椎截骨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在治疗重度僵硬性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后凸(adult idiopathic kyphoscoliosis,AIKS)的冠状面与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6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后路MAPO或VCR手术,并随访2年以上的重度僵硬性AIKS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脊柱全长左、屈位X线片)。根据术中截骨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MAPO组与VCR组。运用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脊柱冠状面与矢状面的影像学参数(主弯Cobb角、局部后凸角、顶椎偏距、冠/矢状面平衡、胸椎后凸角与腰椎前凸角)差异,并对术前存在冠、矢状面失衡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评估冠、矢状面平衡的改善情况。结果:最终共对30例脊柱侧后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26.97±8.88岁,平均随访时间28.70±7.05个月。MAPO和VCR两组主弯从分别从术前平均103.21°±16.97°及110.79°±15.97°矫正至48.58°±17.27°及57.33°±17.43°,主弯矫正率分别为(53.13±13.71)%与(48.89±12.81)%。局部后凸从术前平均85.21°±26.80°及93.3°±25.09°矫正至39.66°±20.28°及56.90°±21.36°,后凸矫正率分别为(47.20±19.92)%与(38.38±12.89)%。两组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影像参数包括冠、矢状面平衡、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矢状面亚组分析除VCR组矢状面平衡出现增加外,其余平衡参数均存在不同程度改善,但组内与组件并无统计学差异。VCR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高于MAPO组。MAPO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VCR组。结论: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AIKS能够达到与VCR相似的冠状面与矢状面影像学改善,并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后凸 脊柱截骨术 Ponte截骨术 全脊椎截骨术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
下载PDF
自制环锯椎间孔一次成形技术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晋才 海涌 +3 位作者 关立 周立金 潘爱星 张扬璞 《脊柱外科杂志》 2015年第6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自制椎间孔成形环锯行椎间孔一次成形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PETD中应用自制环锯行椎间孔一次成... 目的探讨自制椎间孔成形环锯行椎间孔一次成形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PETD中应用自制环锯行椎间孔一次成形治疗77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析总结自制环锯椎间孔一次成形的技术特点,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利用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Mac Nab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8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0 m L。无硬膜撕裂、神经损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平均9.6个月。腰痛VAS评分术前(4.3±2.1)分,末次随访时为(0.5±1.1)分;腿痛VAS评分术前(7.3±3.0)分,末次随访时为(0.5±0.4)分;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前为(30.1±6.8)%,末次随访时为(5.3±3.1)%,末次随访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 Nab标准疗效评价,优74例,良2例,可0例,差1例,优良率为98.7%。结论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自制环锯进行椎间孔一次成形,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腰椎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扬璞 海涌 +1 位作者 杨晋才 周立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4-620,共7页
目的:评价腰椎退变性疾病应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术治疗的再手术发生情况,探讨其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9月~2015年7月,29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我院接受减压及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手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本组... 目的:评价腰椎退变性疾病应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术治疗的再手术发生情况,探讨其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9月~2015年7月,29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我院接受减压及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手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本组患者术后再手术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再手术原因和处理方法,并对所有再手术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再手术效果。结果:295例患者中.再次手术患者共16例,再手术率为5.4%。所有再手术患者二次手术时间距离首次手术15.1±23.4个月(0.1-60个月)。16例再手术患者中,非内固定相关并发症者6例(37.5%),其中切口感染2例、伤口深层血肿形成4例,均采取感染清创或血肿清除(1例因行棘突切除取出Coflex)治疗后痊愈;内固定相关并发症者10例(62.5%),其中2例Topping—off术后患者再手术原因为融合节段内固定松动或神经根粘连,更换内固定及神经根松解后症状缓解:另8例单节段Coflex置入患者主要原因为原手术节段或邻近节段退变,接受再次探查减压、融合后症状缓解,其中1例为新发节段症状,予以减压融合后症状缓解。本组所有再手术患者中,无1例因Coflex内固定直接相关并发症(内固定移位、松动、脱出或棘突骨折)再次手术。所有再手术患者术后随访时间28.6±12.6个月(6~4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主观满意度总体优良率为93.8%。结论: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再手术原因与Coflex装置无直接相关,主要影响因素与切口感染、深层血肿及原手术或邻近节段退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间内固定 腰椎 再手术 椎管狭窄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先天性多发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凸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扬璞 海涌 《脊柱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381-384,共4页
先天性脊柱畸形是椎体先天发育异常引起脊柱在冠状面上的不平衡生长而导致的脊柱畸形[1]。而半椎体畸形作为椎体形成障碍中的一种,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先天性脊柱侧凸的46%[2]。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半椎体导致的... 先天性脊柱畸形是椎体先天发育异常引起脊柱在冠状面上的不平衡生长而导致的脊柱畸形[1]。而半椎体畸形作为椎体形成障碍中的一种,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先天性脊柱侧凸的46%[2]。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半椎体导致的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的报道[3-7],但以单发半椎体畸形居多,多发半椎体畸形的手术治疗报道相对较少。本院于2015年8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多发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凸1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骨疾病 发育性 矫形外科手术
下载PDF
长节段与短节段内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建强 海涌 +4 位作者 丁红涛 刘景伟 张耀申 张扬璞 陈宇翔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86-597,共12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比较长节段内固定融合与短节段内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CBM、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 目的:运用Meta分析比较长节段内固定融合与短节段内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CBM、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长节段与短节段内固定融合治疗DS的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0月。并手工查阅《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Euro Spine》《Spine》等权威杂志和相关会议论文集,以及对相关论文进行参考文献追踪。从文献中提取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侧凸改善、目测类比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数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9篇,包括英文文献9篇,中文文献20篇,共计患者1982例,其中长节段固定患者956例,短节段固定患者1026例。短节段组在手术时间[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2.30,95%CI:1.84,2.76,P<0.00001]、术中出血量(WMD=4.05,95%CI:3.20,4.89,P<0.00001)、术中大出血的发生[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3.61,95%CI:1.13,11.58,P<0.05]等手术指标方面均优于长节段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RR=2.02,95%CI:1.42,2.88,P<0.0001);长节段组在侧凸改善[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2.26,95%CI:3.20,4.89,P<0.0001],重建冠状面平衡(WMD=7.04,95%CI:3.42,10.67,P=0.0001)和矢状面平衡(WMD=6.63,95%CI:1.47,11.79,P<0.05)以及ODI改善(WMD=-2.66,95%CI:-3.90,-1.42,P=0.0004)等评价指标上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节段固定融合对于矫正畸形和重建脊柱平衡更有优势,而短节段固定在同样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和神经症状的同时,具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选择手术方案时应针对不同患者的症状,结合畸形及冠、矢状面失平衡程度进行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内固定融合 长节段 短节段 META分析
下载PDF
术前Halo重力牵引对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矫正和肺功能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建强 张扬璞 +3 位作者 海涌 韩渤 周立金 张苡齐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60-265,共6页
目的评估术前Halo重力牵引(Halo-gravity traction,HGT)对重度脊柱畸形矫正及改善肺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术前行HGT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平均年龄(17.73±7.95)岁,主弯Cobb’s角平均(1... 目的评估术前Halo重力牵引(Halo-gravity traction,HGT)对重度脊柱畸形矫正及改善肺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术前行HGT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平均年龄(17.73±7.95)岁,主弯Cobb’s角平均(112.42±34.53)°。所有患者矫形手术前均行一期HGT,并比较牵引前后畸形程度与肺功能情况。结果经过平均(122±58)天和(44.2±12.7)%患者体重的HGT之后,主弯Cobb’s角由最初的平均(112.42±34.53)°矫正至(87.15±27.77)°(矫正率22.5%,P<0.05);牵引后肺功能相关指标: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和用力呼气50%的流量(50%maximal expiratory flow,MEF50%)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82±15.03)%vs.(45.75±15.82)%;(40.71±13.77)%vs.(44.21±15.20)%;(40.78±17.15)%vs.(45.49±19.14)%,P<0.05]。另外,在牵引时间超过3个月与牵引不超过3个月的患者之间,畸形矫正效果和肺功能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在牵引过程中出现臂丛神经麻痹表现,减轻牵引重量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HGT可部分矫正脊柱畸形,改善肺功能,从而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可以作为治疗重度脊柱畸形一种理想的术前辅助方式。另外,本研究结果表明HGT的牵引时间或许没有必要超过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术 脊柱弯曲 呼吸障碍
原文传递
Coflex椎板间动态稳定术并发症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扬璞 海涌 +5 位作者 杨晋才 周立金 陈小龙 潘爱星 张耀申 刘畅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评价与分析Coflex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原因,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5年于我院接受单节段减压后Coflex椎板间动态稳定装置植入患者,收集相关人口统计资料、临床相关资料及影像学资料... 目的评价与分析Coflex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原因,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5年于我院接受单节段减压后Coflex椎板间动态稳定装置植入患者,收集相关人口统计资料、临床相关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再手术情况。运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对所有纳入患者的各类临床与影像学参数的进行性统计学分析,确定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164例,其中男72例,女92例,平均年龄(57.70±12.29)岁,平均随访时间(31.11±20.44)个月。患者入院诊断腰椎管狭窄症90例(54.9%),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41.5%),腰椎滑脱6例(3.7%)。手术节段包括L4~5节段148例(90.2%),L3~4节段5例(3%),L2~3节段1例(0.6%),L5~S1节段10例(6.1%)。术中平均手术时间(124.02±24.12)min,平均出血量(178.48±111.85)ml。26例(15.9%,26/164)发生28例次并发症,并发症原因包括2例次(7.1%)手术一般并发症,6例次(14.3%)内固定直接并发症,19例次(67.9%)内固定间接并发症,1例次(3.6%)其它并发症。最终10例(6.1%,10/164)接受再手术。手术时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Coflex节段终板Modic改变,Coflex节段间盘压迫椎管占比均为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flex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9%,再手术率为6.1%,安全性良好。主要并发症原因为原手术节段与邻近节段退变。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BMI、手术节段椎间盘压迫椎管占比、手术节段终板Modic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腰椎 手术后并发症 再手术 危险因素 非融合技术
原文传递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临床分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耀申 杨晋才 +4 位作者 周立金 潘爱星 张扬璞 刘畅 海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17-720,共4页
统一的临床分型不仅可以提供进行临床交流的学术基础,还可以对治疗方案和临床预后进行指导。目前对特发性、先天性及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弯都有较为统一的临床分型,然而对于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弯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临床分型标准。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临床分型 成人 神经肌肉性 临床交流 临床预后 治疗方案 分型标准
原文传递
多节段后柱截骨术治疗僵硬性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张扬璞 海涌 +4 位作者 孟祥龙 陶鲁铭 韩渤 杨宏浩 赵志恒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492-497,共6页
目的评估一期后路多节段后柱截骨术(multi-level posterior column osteotomy,MPCO)治疗僵硬性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adult idiopathic scoliosis,AdIS)的术后疗效与主弯矫正的相关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9年6月,在... 目的评估一期后路多节段后柱截骨术(multi-level posterior column osteotomy,MPCO)治疗僵硬性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adult idiopathic scoliosis,AdIS)的术后疗效与主弯矫正的相关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一期后路MPCO的79例僵硬性(主弯柔韧度<25%)AdIS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59例;平均年龄(29.23±10.63)岁。患者术前主弯Cobb’s角平均(88.21±19.90)°,主弯柔韧性平均(12.75±7.17)%。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临床资料(后柱截骨节段、融合节段、椎弓根螺钉植入数目、主弯矫正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以及影像学资料(主弯Cobb’s角、主弯柔韧性、主弯涉及节段、顶椎偏移度等冠、矢状位参数)等分析患者的术后疗效。根据患者术后平均主弯矫正率将患者分为高矫正率组与低矫正率组,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主弯矫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一期后路MPCO,平均手术时间为(289.43±73.32)min,平均出血量为(901.84±659.19)ml,平均截骨节段为(4.63±1.00)个。术后患者主弯的平均Cobb’s角改善至(36.85±17.40)°,主弯平均矫正率为(59.36±13.37)%。将研究中各参数进行分组对比后确定参数主弯Cobb’s角,主弯柔韧性及主弯涉及节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将其与其它潜在影响因素一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最终确认主弯涉及节段(OR=8.706,95%CI=1.829~41.433)、截骨数目(OR=5.331,95%CI=1.097~25.904)、主弯柔韧性(OR=1.178,95%CI=1.067~1.302)以及冠状位平衡(OR=0.957,95%CI=0.923~0.992)为影响主弯矫正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PCO是治疗AdIS的有效手术方法,而影响其主弯矫正的独立因素包括主弯涉及节段、截骨数目、主弯柔韧性以及冠状位平衡。全面评估患者畸形影像学特点并合理选择截骨数目,才能获得更好的主弯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截骨术 矫形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肉生物力学属性评估 被引量:8
10
作者 潘爱星 海涌 +5 位作者 刘玉增 张扬璞 张黎明 李文静 尹莉 郭瑞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3期3485-3489,共5页
目的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AIS)主弯曲椎旁肌肉生物力学属性。方法对在2017年10至12月于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AIS患者应用MyotonPro 肌肉检测技术和超声弹性剪切成像(SWEI)技术评估其主弯曲两侧椎旁肌肉张力(F)、硬度(S)... 目的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AIS)主弯曲椎旁肌肉生物力学属性。方法对在2017年10至12月于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AIS患者应用MyotonPro 肌肉检测技术和超声弹性剪切成像(SWEI)技术评估其主弯曲两侧椎旁肌肉张力(F)、硬度(S)、机械压力释放时间(R)、德博拉数(C)和弹性值(D)。测量点选择为主弯曲顶点(a)、主弯上端(b)、下端(c)水平棘突旁开2cm,凹侧与凸侧共3对(6个)测量点。在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上测量患者主弯曲Cobb角。分析AIS患者主弯两侧椎旁肌肉生物力学性能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生物力学属性与脊柱侧凸Cobb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例AIS患者,男3例,女20例,平均年龄(15±4)岁(10—20岁)。患者主弯Cobb角为66°±33°。MyotonPro 肌肉检测仪测量结果显示主弯凹侧各点椎旁肌肌张力较凸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8.9±2.2)Hz比(17.4±1.6)Hz,t=4.435,P〈0.05;b:(18.2±2.0)Hz比(16.7±1.7)Hz,t=4.183,P〈0.05;c:(18.0±2.3)Hz比(16.8±1.7)Hz,t=4.520,P〈0.05]。凹侧各点肌肉硬度较凸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74、2.048、1.749,均P〈0.05)。凸侧椎旁肌机械压力释放时间较凹侧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22、-2.713、-2.380,均P〈0.05)。在a和b点,凸侧椎旁肌德博拉数较凹侧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39、-2.466,均P〈0.05)。MyotonPro 和SWEI技术检测数据均显示双侧椎旁肌的弹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顶椎水平凹侧椎旁肌硬度与主弯Cobb角大小呈中等正相关(r=0.582,P〈0.05),双侧椎旁肌的德博拉数、凹侧椎旁肌机械压力释放时间与主弯Cobb角大小呈中等负相关(r=-0.632、-0.432、-0.611,均P〈0.05)。结论AIS患者主弯两侧椎旁肌生物力学属性存在差异,且椎旁肌生物力学特点与主弯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椎旁肌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术的临床循证
11
作者 海涌 张扬璞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81-83,共3页
一直以来,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被认为是此类疾病治疗的"金标准"。但融合术后带来的假关节、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导致术后并发症与再手术的发生[1-2]。近年... 一直以来,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被认为是此类疾病治疗的"金标准"。但融合术后带来的假关节、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导致术后并发症与再手术的发生[1-2]。近年来,随着腰椎非融合概念的提出,腰椎棘突间内固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3-6]。棘突间内固定装置可分为棘突间撑开装置与棘突间稳定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器 非融合技术 循证医学
原文传递
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潘爱星 杨晋才 +3 位作者 海涌 周立金 郭徽 张扬璞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对比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探讨单、双侧穿刺PKP治疗对术后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 目的对比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探讨单、双侧穿刺PKP治疗对术后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PKP治疗的OVCFs患者共153例。其中单侧穿刺组117例,双侧穿刺组36例。统计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分析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53例均获得完整资料。单侧穿刺组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20.5±5.2)mm和(28.7±3.7)mm,VAS评分分别为(8.0±2.8)分和(2.0±1.2)分;双侧穿刺组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20.3±3.8)mm和(22.9±3.7)mm,VAS评分分别为(8.3±1.8)分和(2.2±1.9)分,两组椎体前缘高度与VAS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手术时间及术后症状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穿刺组骨水泥注入量(4.5±0.8)ml多于单侧穿刺组的(4.2±0.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穿刺组骨水泥单侧充盈与双侧充盈对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术后症状改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穿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两种方式对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术后症状改善及手术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双侧穿刺方法骨水泥注入量较单侧穿刺多。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单侧充盈与双侧充盈对术后临床疗效及椎体高度恢复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穿刺术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5
13
作者 梁智林 海涌 +5 位作者 杨晋才 张耀申 张扬璞 潘爱星 尹鹏 李冬月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自 2014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68 例,其中男99 例,女 69 例;平均年龄 (42.51±14.83) 岁...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自 2014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68 例,其中男99 例,女 69 例;平均年龄 (42.51±14.83) 岁。术前对患者的一般情况 (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饮酒史、吸烟史、腰椎间盘突出类型等进行采集,术后对其复发状况进行随访观察,并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 6 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来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来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 168 例中,术后复发 17 例,复发率 10.12%。单因素分析显示在复发组和非复发组之间,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 ≥ 24 (HR=5.11,95% CI:1.17~22.37),糖尿病 (HR=2.91,95% CI:1.08~7.84) 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 (postoperative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PRLDH) 的危险因素,腰椎间盘脱出 (HR=0.31,95% CI:0.10~0.95) 是 PRLDH 的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 (HR=2.86,95% CI:1.03~7.99),高 BMI (HR=4.51,95% CI:1.02~19.90),糖尿病 (HR=3.06,95% CI:1.13~8.28) 是 PRLDH 的危险因素,而腰椎间盘脱出 (HR=0.32,95% CI:0.10~0.98) 是 PRLDH 保护因素。结论吸烟、高 BMI、糖尿病是 PRLDH 发生的危险因素,腰椎间盘脱出是 PRLDH 发生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复发 多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后入路腰椎单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丁一 潘爱星 +4 位作者 张扬璞 张耀申 刘畅 张黎明 杨晋才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对于治疗腰椎相关退行性疾患,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融合器椎间融合术因术后融合率高、椎间隙高度丢失率低、早期稳定性好[1-4],已成为主要的外科治疗手段。但学者们在应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疗效评估上的分歧从未停止。... 对于治疗腰椎相关退行性疾患,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融合器椎间融合术因术后融合率高、椎间隙高度丢失率低、早期稳定性好[1-4],已成为主要的外科治疗手段。但学者们在应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疗效评估上的分歧从未停止。其争议主要集中在单侧内固定术是否可提供牢固的稳定性、确保融合器不松动脱出并达到椎间骨性融合的临床疗效。相比之下,双侧内固定又存在术中创伤大、手术费用昂贵、并发症发生率潜在升高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钉 脊柱融合术 综述
原文传递
棘突间动态稳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爱星 海涌 +6 位作者 杨晋才 苏庆军 关立 康南 刘玉增 孟祥龙 张扬璞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84-90,共7页
目的评价棘突间动态稳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我院采用腰椎减压(融合或无融合)联合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手术治疗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6~77岁,平均(64.83±11.83... 目的评价棘突间动态稳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我院采用腰椎减压(融合或无融合)联合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手术治疗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6~77岁,平均(64.83±11.83)岁。所有患者均完善临床和影像学评价。临床评估内容包括: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同时记录并发症,再手术率,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影像学评估包括:手术节段及其邻近节段椎间孔高度(intervertebral foraminal height,IFH),椎间隙高度(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ISH)和腰椎活动度(lumbar 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本组25例行腰椎单节段减压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植入术(Coflex组),5例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联合上位邻近节段Coflex动态稳定术(Topping-off组)。随访时间84~108个月,平均94.6个月。手术时间:Coflex组(76.5±12.6)min,Topping-off组(120.8±17.5)min;出血量:Coflex组(150.7±24.8)ml,Topping-off组(280.1±30.1)ml;住院日:Coflex组(10.8±1.9)天,Topping-off组(12.5±1.5)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腰痛VAS评分由术前(6.87±1.53)分改善至末次随访(2.13±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腿痛VAS评分由术前(7.81±1.49)分改善至末次随访(2.08±0.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ODI评分亦获得显著改善:由术前(54.2±16.39)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8.87±2.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影像学评估方面,IFH由术前(19.41±1.74)mm升高至术后(22.14±2.39)mm,末次随访时下降至(19.52±2.87)mm。ISH由术前(9.96±1.82)mm升高至术后(12.00±2.06)mm,末次随访时下降至(9.19±2.17)mm。末次随访时IFH和ISH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flex腰椎节段活动度由术前(5.70±3.69)°下降至(3.04±2.31)°(P=0.000),但其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无明显变化。3例(10%)出现ASD,1例出现Coflex节段再狭窄,1例出现非邻近节段退变,其中4例(13.3%)行二次手术治疗。4例(13.3%)出现Coflex假体周围棘突骨溶解,2例(6.7%)出现异位骨化。结论 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长期临床疗效肯定。其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较低。同时,Coflex能够有效地维持手术节段IFH和ISH,保留了椎间活动度,避免了邻近节段应力集中,能够有效地减少AS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腰椎 内固定器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心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爱星 刘畅 +3 位作者 海涌 张扬璞 张耀申 杨晋才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552-556,共5页
目的比较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患者心、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41例以胸弯为主的EOS患者,其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3~14岁,平均8.46岁,来自平... 目的比较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患者心、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41例以胸弯为主的EOS患者,其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3~14岁,平均8.46岁,来自平原地区患者27例,高海拔地区14例。在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患者主胸弯Cobb’s角、胸椎后凸角和弯曲方向。同时采集患者心脏多普勒超声资料,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EOS患者心、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的差异。结果高海拔地区和平原地区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8.74±2.81)岁和(7.93±1.54)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2);高海拔地区患者平均身高(112.71±13.27)cm小于平原地区患者(127.85±13.63)cm,平均体重(19.57±5.88)kg小于平原患者(27.11±7.74)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3)。主胸弯Cobb’s角分别为(102.95±36.21)°和(94.94±22.91)°;胸椎后凸角度分别为(85.39±26.53)°和(66.70±34.53)°;主弯方向(左弯/右弯)分别为4/10和7/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8,P=0.441)。在心脏多普勒超声指标方面,高海拔地区患者室间隔厚度(6.01±1.57)mm显著小于平原地区患者(7.16±1.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两组患者其余心脏彩超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正常范围。在肺功能方面,高海拔地区患者静息肺容量(1.09±0.39)L小于平原地区患者(1.49±0.54)L;最大通气量(35.02±10.41)L/min小于平原地区患者(48.67±18.96)L/min;用力肺活量(1.08±0.39)L小于平原地区患者(1.49±0.57)L;第1 s用力呼气流速(0.93±0.33)小于平原地区患者(1.22±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海拔患者用力肺活量/预计值(73.91±15.74)%与平原患者(73.00±23.31)%相当;高海拔患者第1 s用力呼气流速/预计值(74.4±15.56)%与平原患者(70.77±22.48)%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结果:高海拔患者血红蛋白(137.41±10.42)g/L高于平原患者(127.93±9.22)g/L,血细胞比容(40.92±3.34)%亦高于平原患者(38.16±2.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20)。结论高海拔地区EOS患者肺功能较差,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较高,但心脏功能无显著差异。在进行术前评估、准备及围术期管理方面应尤其注重对高海拔地区EOS患者肺功能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血气分析 环境 心肺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