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析小麦栽培冻害发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1
作者 张振典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5期142-145,共4页
小麦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水稻并列成为粮食最重要的来源,因此人们对小麦种植一直有着很高的关注,小麦的产量问题也一直是人们较为关注的民生问题。小麦的生长过程经常会受到很多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的影响,其中小麦的冻害就是常见的... 小麦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水稻并列成为粮食最重要的来源,因此人们对小麦种植一直有着很高的关注,小麦的产量问题也一直是人们较为关注的民生问题。小麦的生长过程经常会受到很多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的影响,其中小麦的冻害就是常见的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当小麦发生冻害时,会对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必须针对小麦栽培时发生冻害的情况进行精准的分析,找到小麦冻害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进行相关措施的解决,为种植户提供更高的种植技术,从而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栽培 冻害发生 原因 应对措施
下载PDF
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问题及策略
2
作者 张振典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137-139,共3页
介绍了气候变化显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等当前玉米种植基本情况;梳理了节水新技术推广应用受阻、部分地区依然采用传统灌溉方式、大水漫灌现象比较普遍等玉米种植节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玉米种植节水技术管理机制、改善传统灌... 介绍了气候变化显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等当前玉米种植基本情况;梳理了节水新技术推广应用受阻、部分地区依然采用传统灌溉方式、大水漫灌现象比较普遍等玉米种植节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玉米种植节水技术管理机制、改善传统灌溉方式、推迟浇灌时间、完善玉米灌溉节水体系、不断推广玉米种植节水新方法等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农业技术 玉米 灌溉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琪 李红红 +4 位作者 何忠振 杜雪梅 张洪卫 张振典 韩小伟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22期31-31,35,共2页
为进一步提高鲁北地区棉花产量,探讨较佳种植密度,该试验选用鲁棉研37作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研究对棉花株高、果枝数、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各生育期随种植密度增大株高增加,果枝数减少;皮棉产量和衣分均随... 为进一步提高鲁北地区棉花产量,探讨较佳种植密度,该试验选用鲁棉研37作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研究对棉花株高、果枝数、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各生育期随种植密度增大株高增加,果枝数减少;皮棉产量和衣分均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总铃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对单铃质量无显著影响。综合可知,鲁北地区推荐棉花种植密度为6.75×10^(4)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铃数 衣分含量 产量 田间试验
下载PDF
提高果树果实品质的技术方法
4
作者 李红红 高琪 +4 位作者 何忠振 杜雪梅 张洪卫 张振典 韩小伟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22期50-50,57,共2页
果树栽培中,合理采取相关措施可提高果实品质与产量。补光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果实的糖分含量,果色鲜艳,显著改善果实口感和品质;自然生草技术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活化土壤,强化果树根群活力。该文对这两种技术的原理、应用与应用效果... 果树栽培中,合理采取相关措施可提高果实品质与产量。补光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果实的糖分含量,果色鲜艳,显著改善果实口感和品质;自然生草技术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活化土壤,强化果树根群活力。该文对这两种技术的原理、应用与应用效果进行了阐述,以期促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栽培技术 果实品质 补光 自然生草
下载PDF
滴灌追肥次数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5
作者 林之栋 安鹏 +5 位作者 张振典 李玲燕 廖安丽 王金秀 师长海 刘义国 《节水灌溉》 2024年第8期17-23,共7页
为探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滴灌追氮次数对小麦群体特征和旗叶碳同化能力差异的影响。以青麦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麦季氮肥基追比为3∶7,按滴灌追肥次数设5个处理,分别为滴灌追肥2次(F37-2)、追肥3次(F37-3)、追肥4次(F37... 为探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滴灌追氮次数对小麦群体特征和旗叶碳同化能力差异的影响。以青麦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麦季氮肥基追比为3∶7,按滴灌追肥次数设5个处理,分别为滴灌追肥2次(F37-2)、追肥3次(F37-3)、追肥4次(F37-4)、追肥5次(F37-5),以传统灌溉施肥方式为对照(漫灌,追肥1次,CK)。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收获期,滴灌处理F37-3、F37-4、F37-5的群体总茎数均显著大于CK。花后的叶面积指数大小关系均表现为F37-4>F37-5>F37-3>F37-2>CK,而花后18 d冠层中部和底部群体透光率大小关系则表现为CK>F37-4>F37-5>F37-3>F37-2。花后0~36 d(每6 d测定一次)叶绿素SPAD值大小关系均表现为F37-4>F37-5>F37-2≥F37-3>CK,且各滴灌处理的叶绿素SPAD值均显著大于CK;花后24~30 d,CK、F37-2、F37-3、F37-4和F37-5的叶绿素SPAD值下降幅度分别为13.89%、11.36%、11.90%、8.33%和10.87%。各滴灌追肥处理(F37-2、F37-3、F37-4和F37-5)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均显著大于CK,F37-4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0381.1 kg/hm^(2),而胞间CO_(2)浓度,特别是在花后30 d和36 d,均小于CK。因此,滴灌追氮对小麦合理群体建立和光能利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分别在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追肥4次(F37-4)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水肥一体化 追氮次数 群体特征 光合特性 产量形成 氮肥运筹 生长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