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植入物治疗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擎柱 樊琪 +7 位作者 尹雪莲 王鹏程 侯敬 冯震 石利涛 张忠岩 李爱华 万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805-3811,共7页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均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常用方法,同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亦可取得较好疗效,但针对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目前仍...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均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常用方法,同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亦可取得较好疗效,但针对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目前仍存在较多争议。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植入治疗老年脑梗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7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38例,女58例,年龄≥65岁,其中29例选择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置换组),32例选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防旋髓内钉组),35例选择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加压钢板组)。对比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半年、1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①防旋髓内钉组手术时间短于置换组、锁定加压钢板组(P <0.05);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多于防旋髓内钉组、锁定加压钢板组(P <0.05);锁定加压钢板组术后卧床时间长于置换组、锁定加压钢板组(P <0.05),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低于置换组、锁定加压钢板组(P <0.05);②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置换组术后半年的Harris评分高于防旋髓内钉组、锁定加压钢板组(P <0.05),置换组、防旋髓内钉组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P <0.05);④结果说明,与锁定加压钢板相比,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脑梗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后卧床时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均可做为优先选择;但关节置换因术中出血多,手术风险相对增大,所以临床工作中需对每例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脑梗死 偏瘫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下载PDF
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擎柱 万乾 +2 位作者 尹雪莲 侯敬 张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5818-5824,共7页
背景: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手术方式包括髓内固定、钢板固定、关节置换,但孰优孰劣,国内外相关文献少,目前尚无定论。目的:对比股骨近端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 背景: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手术方式包括髓内固定、钢板固定、关节置换,但孰优孰劣,国内外相关文献少,目前尚无定论。目的:对比股骨近端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和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Inter TAN组24例,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组35例,关节置换组29例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①Inter TAN组手术时间短于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组和置换组(P<0.05);InterTAN组术中出血量最少、其次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组,置换组术中出血量最多,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小于Inter TAN组和置换组(P <0.05);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组术后卧床时间长于Inter TAN和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置换组术后半年髋关节Harris评分总分最高,其次为Inter TAN组,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组最低,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组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总分小于Inter TAN组和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③Inter TAN组、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组和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34%和21%,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提示相较于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Inter TAN和人工股骨头置换(骨水泥型)治疗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卧床时间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均可作为优先选择;但人工股骨头置换(骨水泥型)短期内髋关节功能恢复较Inter TAN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骨折 钢板 脑梗死 偏瘫 股骨头 关节置换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擎柱 万乾 +7 位作者 张义 付世杰 李哲 何志勇 邱宇辰 金宇 闫石 杨小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7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1例相关随访资料,均采... 目的观察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7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1例相关随访资料,均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其中20例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3D模型上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计划手术(3D打印组);31例行膝关节CT平扫+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常规术前准备及手术(常规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失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术后第3天查术膝正侧位χ线片及CT平扫+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估(Rasmussen评分),术后12个月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HSS评分)。结果 51例患者严格随访1~2年,平均时间18个月。与常规组比较,3D打印组手术持续时间短、手术失血量少、术后第3天Rasmussen评分及术后12个月HSS评分高,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 974、14. 304、4.912、4.274、P均<0. 01);3D打印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χ~2=4.012,P=0.04);3D打印组住院费用比常规组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661,P=0.101)。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后内侧倒"L"形切口三间隙显露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缩短手术持续时间,减少手术失血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且并不明显提高住院费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复杂性 3D打印技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可视三窗口的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擎柱 张义 +7 位作者 何志勇 邱宇辰 翟栋 金宇 闫石 杨小华 付世杰 李哲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10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可视三窗口的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7年4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可视三窗口(后内侧窗口、后外侧窗口、前内侧窗口)的改良后内侧倒"L"... 目的探讨可视三窗口的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7年4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可视三窗口(后内侧窗口、后外侧窗口、前内侧窗口)的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9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每位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及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估(Rasmussen评分)。结果本组19例手术时间为(137. 3±32. 4) min,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5. 5±3. 7)周。19例均获随访(23. 1±4. 2)个月,末次随访HSS评分为71~100分,优良率94. 7%,Rasmussen评分为6~18分,优良率89. 5%。术后发生切口裂开、切口皮缘部分坏死、小腿感觉麻木、内固定螺钉松动各1例,均未影响骨折愈合。结论可视三窗口的改良后内侧倒"L"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充分显露手术区域,直视下精准复位,从而最大限度实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擎柱 张义 +5 位作者 付世杰 李哲 何志勇 邱宇辰 金宇 杨小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59例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行膝关节三维CT重建,应用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手术设计并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设计手术。结...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59例SchatzkerⅣ~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行膝关节三维CT重建,应用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手术设计并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设计手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胫骨平台二次塌陷、内固定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5天膝关节X线片显示解剖复位51例,移位<1 mm 5例,移位> 1 mm 3例,解剖复位率86. 4%。术后12个月根据膝关节HSS评分评价疗效:优38例,良12例,可9例,优良率为84. 7%。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应用3D打印技术,对手术方案进行个体化设计,指导手术操作,可有效提高骨折复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3D打印技术 模拟手术
下载PDF
ANGPTL4在调控骨巨细胞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破骨分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擎柱 冯震 +2 位作者 魏俊强 曹海营 金宇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讨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基因沉默对骨巨细胞瘤单核基质细胞(GCTSC)增殖、血管生成以及破骨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GCTSC细胞系,采用ANGPTL4 shRNA、Scrambled shRNA转染作为ANGPTL4 shRNA组和阴性对照组,另设置无处理... 目的探讨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基因沉默对骨巨细胞瘤单核基质细胞(GCTSC)增殖、血管生成以及破骨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GCTSC细胞系,采用ANGPTL4 shRNA、Scrambled shRNA转染作为ANGPTL4 shRNA组和阴性对照组,另设置无处理的空白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NGPTL4 mRNA和蛋白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将GCTSC细胞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小鼠骨髓单核细胞(BMM)共培养,观察HUVECs成管能力和BMM破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ANGPTL4 shRNA组ANGPTL4 mRNA(0.174±0.045)和蛋白表达量(0.098±0.020)均明显降低;而ANGPTL4 shRNA组GCTSC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与HUVECs共培养后,ANGPTL4 shRNA组闭合管数量[(57.35±17.24)%]减少(P<0.05);与BMM共培养后,ANGPTL4 shRNA组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数量[(48.36±21.79)%]减少(P<0.05)。结论沉默骨巨细胞瘤GCTSC细胞ANGPTL4基因表达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凋亡率增加,并且对肿瘤血管生成和多核巨细胞破骨分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梭形单核基质细胞(GCTSC) 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 增殖 血管生成 破骨分化
下载PDF
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擎柱 张义 +7 位作者 付世杰 李哲 何志勇 邱宇辰 翟栋 金宇 闫石 杨小华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12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行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术中C型臂X线透视次数、术后...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行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的复杂髋臼骨折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输血量、术中C型臂X线透视次数、术后术区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采用Merle D'Aubignéand Postel评分评定骨折恢复情况,使用Matta评分评定骨折复位固定的影像学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77. 0±51. 2) min,术中出血量(1150. 0±250. 6) ml,围术期输血量(880. 0±214. 9) ml,术中C型臂X线透视(8. 8±2. 1)次,术后术区引流量(329. 0±111. 7) ml。随访18. 5~22. 0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手术结束至完全负重行走间隔3. 0~6. 5个月,平均3. 5个月。3例出现一过性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均于术后10 d~4周内完全恢复; 3例出现术后浅表感染,经换药处理l周后完全愈合。Merle D'Aubignéand Postel评分评定骨折恢复的临床效果为优7例,良13例,一般8例,差4例,优良率62. 5%; Matta评分评定骨折复位固定的影像学效果为优8例,良14例,一般6例,差4例,优良率68. 8%。结论 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有助于术者制定详细的术前规划,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提高围术期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髋臼 3D打印技术
下载PDF
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8
作者 付世杰 李哲 +3 位作者 张擎柱 张建斌 赵泽金 张海峰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8期2789-279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 80例80指中节指骨骨折患者。根据接受治疗的方法分为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组(A组,40例40指)和微型钢板内固定组(B组,40例40指)。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 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 80例80指中节指骨骨折患者。根据接受治疗的方法分为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组(A组,40例40指)和微型钢板内固定组(B组,40例40指)。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初愈时间及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AFS)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初愈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5),2组在TAFS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A2.3型骨折较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骨 骨折 内固定 克氏针 钢板
下载PDF
lncRNA FOXC2-AS1逆转骨肉瘤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义 张擎柱 +5 位作者 谷锐 冯震 石利涛 魏俊强 曹向宇 金宇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5-390,共6页
目的探讨沉默长链非编码RNA FOXC2-AS1(lncRNA FOXC2-AS1)对人骨肉瘤细胞阿霉素(ADM)耐药性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DM长期浓度梯度递增法体外建立ADM耐药细胞株MG-63/ADR,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MG-63和MG-63/ADR细胞... 目的探讨沉默长链非编码RNA FOXC2-AS1(lncRNA FOXC2-AS1)对人骨肉瘤细胞阿霉素(ADM)耐药性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DM长期浓度梯度递增法体外建立ADM耐药细胞株MG-63/ADR,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MG-63和MG-63/ADR细胞中FOXC2-AS1的表达水平,采用阴性对照序列和si-FOXC2-AS1序列转染MG-63/ADR细胞作为si-NC组和si-FOXC2-AS1组,另设空白对照组。MTT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对ADM的敏感性,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otch-1及下游靶因子Hes-1、Hey-1、Hey-2蛋白水平。结果体外成功建立MG-63/ADR耐药细胞株,1、5、25、125、625、3125、15 625 ng/ml ADM对MG-63/AD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90±0.48)%、(9.86±0.85)%、(16.75±2.21)%、(29.84±2.98)%、(50.45±4.96)%、(54.82±5.33)%和(57.69±5.76)%,明显低于MG-63细胞。ADM对MG-63和MG-63/ADR的IC50分别为106.55 ng/ml和685.47 ng/ml。MG-63/ADR耐药指数为6.43。si-FOXC2-AS1组FOXC2-AS1的相对表达量为0.44±0.12,低于空白对照组(1.43±0.22)和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25、125、625、3125和15 625 ng/ml ADM对si-FOXC2-AS1组MG-63/AD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36±0.40)%、(13.41±1.05)%、(32.45±2.69)%、(49.73±4.14)%、(64.82±4.67)%、(77.56±5.79)%和(79.50±5.62)%,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转染si-FOXC2-AS1后MG-63/ADR细胞对ADM的敏感性增加了4.25倍。si-FOXC2-AS1组经ADM(100 ng/ml)作用96 h后,MG-63/ADR细胞克隆形成率为(27.64±7.28)%,低于空白对照组的(76.07±17.91)%和si-NC组的(69.83±1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FOXC2-AS1组MG-63/ADR细胞中Notch-1及其下游分子Hes-1、Hey-1、Hey-2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7±0.15、0.52±0.10、0.45±0.12和0.38±0.11,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lncRNA FOXC2-AS1表达通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增加MG-63/ADR细胞对ADM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长链非编码RNA FOXC2-AS1 Notch-1信号通路 阿霉素耐药
下载PDF
解剖钢板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哲 孙贺 +4 位作者 付世杰 孙志杰 张擎柱 李淑英 信丽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7期82-85,共4页
目的 比较解剖钢板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复杂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胫骨近端... 目的 比较解剖钢板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复杂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胫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内固定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4.2±2.7)周,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6.9±3.1)周,观察组的完全负重时间为(18.2±3.3)周,对照组的完全负重时间为(21.1±3.6)周,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与完全负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筋膜间室综合征,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筋膜间室综合征,1例患者出现膝内翻,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59%,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解剖钢板相比,锁定加压钢板具有缩短骨折部位愈合时间,使患者完全负重时间提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优良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钢板 锁定加压钢板 复杂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逆行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B型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付世杰 孙勃 +2 位作者 高云峰 张擎柱 王培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22期3474-3475,共2页
目的比较逆行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B型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1月采用内固定治疗且随访时间≥1年的86例A、B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按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髓内钉组46例,采用闭合复位逆行髓... 目的比较逆行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B型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1月采用内固定治疗且随访时间≥1年的86例A、B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按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髓内钉组46例,采用闭合复位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钢板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初愈时间、负重功能锻炼时间及Kotm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分。结果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初愈时间、负重功能锻炼时间均低于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髓内钉组与钢板组患者Kotm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分优良率均为100%。结论逆行髓内钉内固定较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B型股骨远端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可及早负重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但两种手术方式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逆行髓内钉 锁定钢板
下载PDF
内外侧钢板联合治疗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哲 孙贺 +4 位作者 付世杰 孙志杰 张擎柱 李淑英 信丽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7期1431-1435,共5页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加内侧支持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以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36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加内侧支持钢板)。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加内侧支持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以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36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加内侧支持钢板)。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支持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14.5±2.1(周)早于对照组的16.1±2.4(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TPA、PA角,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Rasmusse评分中,疼痛、行走能力,关节稳定性、伸膝关节、膝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部变宽、关节面塌陷、成角畸形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到91.67%,高于对照组的8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加内侧支持钢板治疗与采用双支持钢板治疗效果几乎没有差别,都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外侧锁定钢板加内侧支持钢板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的完全负重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内外侧钢板联合 锁定钢板 支持钢板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影像学表现及漏诊原因讨论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义 金宇 +4 位作者 张擎柱 周伟娜 曹向宇 石利涛 翟栋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总结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影像学特点,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后出现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率为47.9%,均经CT及X线检... 目的总结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影像学特点,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后出现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率为47.9%,均经CT及X线检查明确诊断,其中单纯下胫腓间隙增宽9例,腓骨后移4例,下胫腓间隙增宽并腓骨前移、单纯腓骨前移各3例,腓骨外旋2例,胫腓间隙变窄并腓骨前移、腓骨内旋各1例。1例予二次手术,22例予石膏固定。术后随访6~28个月,均未出现皮肤并发症及深部感染,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骨不连。根据术后踝-后足评分,优2例,良14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70%。结论临床遇及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时,要高度警惕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发生,及时行相关检查,仔细判断踝关节相关参数变化,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损伤 复位不良 漏诊
下载PDF
70例肢体软组织肉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震 吴薇娜 +2 位作者 魏俊强 张擎柱 赵景新 《癌症进展》 2018年第3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肢体软组织肉瘤(LSTS)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LST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LST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病理分期以及手术外科切缘等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LSTS患者局部复... 目的探讨肢体软组织肉瘤(LSTS)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LST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LST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病理分期以及手术外科切缘等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LSTS患者局部复发和发生全身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访期间,70例LSTS患者中,局部复发患者为15例,局部复发率为21.43%;发生全身转移的患者为22例,全身转移率为31.43%;初治、广泛切除肿瘤以及外科切缘阴性LSTS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和全身转移率低;LSTS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和全身转移率随着FNCLCC分级和MSTS分期的升高而升高,而与LSTS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以及肿瘤深度无关(P﹥0.05)。结论 LSTS患者应优先考虑广泛切除治疗,高分期、外科切缘阳性和二次治疗的LSTS患者术后应注意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软组织肉瘤 复发 转移
下载PDF
锁定钢板结合皮质刨削植骨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付世杰 孙勃 +2 位作者 高云峰 张擎柱 王培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83-384,共2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皮质刨削植骨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更换锁定钢板内固定...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皮质刨削植骨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更换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皮质刨削植骨术治疗16例,术后随访并观察疗效。结果:16例患者摄X线片全部植骨融合满意,骨痂生长良好,骨折线消失,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8个月,平均9.5个月,效果良好。结论:更换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皮质刨削植骨术治疗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刨削植骨术 股骨干骨折 髓内钉 肥大性骨不连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志勇 张擎柱 +3 位作者 林影影 于龙超 周宇军 杨小华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采用三维CT重建、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3D模型上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计划手术...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采用三维CT重建、3D技术打印实体模型,并在3D模型上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计划手术;术后12个月按照HSS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3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HSS评分优良率为77.8%(7/9)。无一例患者发生医源性动脉、静脉、胫神经、腓神经损伤。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3D打印技术对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实际手术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3D打印技术 模拟手术
下载PDF
右美托嘧啶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义 侯敬 +2 位作者 谷锐 张擎柱 金宇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啶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预防作用。方法: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行髋部骨折手术,实验组患者自术后第0d至术后第1d6:00给予右美托嘧啶(0.2μg/kg/h)静脉输注,对... 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啶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预防作用。方法: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行髋部骨折手术,实验组患者自术后第0d至术后第1d6:00给予右美托嘧啶(0.2μg/kg/h)静脉输注,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病率、术后疼痛和睡眠质量NRS评分,术后镇痛药地佐辛使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谵妄发病率,睡眠质量NRS评分,地佐辛使用量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嘧啶可有效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美托嘧啶可有效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嘧啶 谵妄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下载PDF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5
18
作者 万乾 杨小华 +2 位作者 张擎柱 冯震 谷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5590-5595,共6页
背景: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特殊类型,针对其手术治疗方案,目前仍存在较多争议。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 背景: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特殊类型,针对其手术治疗方案,目前仍存在较多争议。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7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1例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置换组29例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32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卧床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半年和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1)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相比,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大,术后半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2)但2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卧床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3)结果说明,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相比,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短期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但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大;而2种治疗方式在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卧床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脑梗死 偏瘫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骨科植入物 髋骨折 脑梗塞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泽金 张擎柱 +4 位作者 李哲 刘飞 杨恩广 张玉东 付世杰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316-31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指骨骨折46例,采用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或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改良手术方法组(...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指骨骨折46例,采用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或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改良手术方法组(改良组) 25例,传统手术方法组(传统组) 21例,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功能锻炼。通过观察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AFS)评分,对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7个月。传统组手术失败2例,进入结果分析19例,改良组25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改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两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以及TAF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闭合性近、中节指骨A型骨折的治疗,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较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骨 骨折 交叉内固定 克氏针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评价 被引量:11
20
作者 吕家兴 白磊鹏 +6 位作者 杨朝昕 苗岳松 金宇 李哲宏 孙广普 徐莹 张擎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1-396,共6页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内固定系统,同时老年人多伴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疗效可能会造成影响。目的:探讨骨折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内固定系统,同时老年人多伴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疗效可能会造成影响。目的:探讨骨折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92例6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患者,按照术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射线K-L分级分为5组:0级为A组(13例),Ⅰ级为B组(18例),Ⅱ级为C组(23例),Ⅲ级为D组(22例),Ⅳ级为E组(16例)。记录5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3,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计分。研究得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5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C、D组术后下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长于A、B、C组(P<0.05);③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多于A、B组(P<0.05),D、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均多于A、B、C组(P<0.05);④C、D组术后1,3,6个月的Harris及Barthel评分低于A、B组(P<0.05),E组术后1,3,6个月的Harris及Barthel评分均低于其他4组(P<0.05);⑤结果表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级越高,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越大,表现为术后并发症增加、术后下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延长、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植入物 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性关节炎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