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农业耕作模式下崇明盐碱土壤低碳化改良效应的模型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文佺 王磊 +3 位作者 颜一青 李艳丽 王红丽 贾建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6-1014,共9页
对不同农业耕作模式的崇明滨海盐碱土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跟踪采样,通过分析土壤的10余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在原始数据呈现季节性波动的情况下,借助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方法将对土壤的多指标评价转化为单一综合指标的评价。在通过数学... 对不同农业耕作模式的崇明滨海盐碱土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跟踪采样,通过分析土壤的10余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在原始数据呈现季节性波动的情况下,借助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方法将对土壤的多指标评价转化为单一综合指标的评价。在通过数学模型强化土壤改良效果的显著性和规律性的同时,将土壤呼吸和生物量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得出了不同于传统土壤评价系统的结论。模型评价结果显示,a、b、c3区传统评价体系的综合主成分得分为0.4131、-2.6217和2.20858,3区加和土壤呼吸和生物量后的综合主成分得分为-1.6989、-2.28724和3.98612,3区的耕作模式的差异表明不同样地的综合主成分得分和农业利用模式的多样性相关,多样化的耕作模式虽然加强了土壤的呼吸,但同时导致了该样区生物量的显著提高。因此加和了土壤呼吸和生物量的综合主成分得分仍然高于未加和这两项指标的得分。就实验样地而言,多样化的土壤利用模式可能得到比较理想的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主成分分析 土壤改良 模型评价
下载PDF
土壤改良剂: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文佺 付小花 +2 位作者 乐毅全 李朝君 王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4281-14284,14286,共5页
全面介绍了各种固体废弃物的环境问题以及应用于土壤改良剂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认为通过合理、有效的应用,这一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的途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符合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兼具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处置 土壤改良
下载PDF
崇明东滩湿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0
3
作者 王红丽 肖春玲 +5 位作者 李朝君 李艳丽 张文佺 付小花 乐毅全 王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22-1528,共7页
为了解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异特征,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不同植被类型和冲淤性质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以及与碳代谢相关的土壤酶活性,分析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为了解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异特征,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不同植被类型和冲淤性质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以及与碳代谢相关的土壤酶活性,分析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潮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光滩,即高潮滩具有较强的有机碳汇聚能力。3种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其特征表现为:芦苇型沙质土-A区([4.34±1.30)g·kg-1]<芦苇/互花米草混合型粘质土-B区([7.35±1.63)g·kg-1]<芦苇/互花米草型粘质土-C区([9.17±1.18)g·kg-1],A区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异系数最大为52%,C区最小为22%,而且有机碳空间分异受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以及土壤含水、含盐量的影响。芦苇型沙质土-A区有利于微生物的呼吸、代谢与繁殖,具有较高的有机碳代谢能力,而芦苇/互花米草型粘质土-C区则更有利于有机碳的保留。研究结果用于阐明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的有机碳保留能力,进而为湿地的管理与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湿地土壤 有机碳 分异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两种基于芦苇秸秆还田的改良措施对崇明东滩围垦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金海 李艳丽 +6 位作者 王磊 张文佺 王红丽 付小花 乐毅全 管永健 邱忠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7-315,共9页
在崇明东滩湿地公园设置了3块实验田,研究基于芦苇直接还田(处理Ⅰ)和堆肥后还田(处理Ⅱ)的处理措施对盐碱土壤的改良效应以及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仅考虑传统土壤肥力指标及加和了土壤微生物呼吸... 在崇明东滩湿地公园设置了3块实验田,研究基于芦苇直接还田(处理Ⅰ)和堆肥后还田(处理Ⅱ)的处理措施对盐碱土壤的改良效应以及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仅考虑传统土壤肥力指标及加和了土壤微生物呼吸和植物生物量等碳收支指标的土壤综合改良效应。结果表明,两种模式都能显著提高土壤的养分。总氮、总磷和总钾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有机质较对照分别提高10.8%(P=0.053)和10.9%(P=0.052);地上生物量为对照的344%(P=0.000)和167%(P=0.000),但土壤微生物呼吸仅分别较对照提高14%(P=0.085)和43%(P=0.00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仅考虑传统的土壤肥力指标,对照、处理Ⅰ、处理Ⅱ的综合得分分别为-0.641、0.260、0.381,加和土壤微生物呼吸与植物生物量后综合主成分得分为-1.011、0.644、0.367。这表明按传统评价指标,处理Ⅱ是较好的改良模式,但加和了土壤微生物呼吸与植物固碳量等碳收支指标后,处理Ⅰ得分高于处理Ⅱ,因此这是一种相对低碳化的改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盐碱土改良 芦苇秸秆还田 微生物呼吸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崇明东滩湿地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红丽 李艳丽 +3 位作者 张文佺 王磊 付小花 乐毅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研究崇明东滩不同类型天然湿地土壤在不同潮间的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的含量与分布,进而分析不同类型滨海湿地土壤作为营养盐氮、磷汇与碳沉积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芦苇型沙质湿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平均值分别... 通过研究崇明东滩不同类型天然湿地土壤在不同潮间的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的含量与分布,进而分析不同类型滨海湿地土壤作为营养盐氮、磷汇与碳沉积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芦苇型沙质湿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平均值分别为1.36%、0.1%、0.03%,而芦苇/米草混合型黏质土壤中分别为2.41%、0.27%、0.07%。随着高程的增加(从光滩向高潮滩过渡),芦苇(Phragmitescommunis)型沙质湿地土壤与芦苇/米草(Phragmites communis/Spartina alterniflora)混合型黏质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含量平稳上升,但全磷变化并不显著。这表明芦苇/互花米草混合型黏质湿地土壤对造成沿海水域富营养化的氮、磷营养盐以及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碳排放具有更好的汇聚效应,同时高潮滩的汇聚功能总体较光滩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湿地土壤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环境效应
下载PDF
湿地土壤在湿地环境功能中的角色与作用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红丽 李艳丽 +1 位作者 张文佺 王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2-66,128,共6页
文章阐述了湿地土壤在湿地大气调节以及污染物净化方面的角色并介绍了目前湿地土壤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进一步强化湿地土壤环境功能的可能性,希望对今后湿地土壤环境功能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 湿地土壤 碳循环 气候调节 污染净化 环境功能
下载PDF
九段沙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7
作者 贾建伟 王磊 +5 位作者 唐玉姝 李艳丽 张文佺 王红丽 付小花 乐毅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529-4538,共10页
通过分析九段沙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土壤微环境因子,研究了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处于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具有显著差异(P<0.05),海三棱藨草区高于芦苇区,互... 通过分析九段沙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土壤微环境因子,研究了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处于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具有显著差异(P<0.05),海三棱藨草区高于芦苇区,互花米草区最高(0.367 mg.g-1.(24h)-1),互花米草的引种及蔓延增强了入侵区域土壤微生物呼吸。综合考虑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及植被生物量,芦苇区呼吸微弱、植被生物量最高,在理论上具有更高的有机碳碳汇聚能力。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的主要生物因素有:原核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有机质、硝态氮及土壤含水量对上述微生物活性指标有显著影响,因此也属于土壤微生物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径分析 土壤微生物呼吸 植被类型 九段沙湿地
下载PDF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陆向分布 被引量:14
8
作者 席雪飞 贾建伟 +5 位作者 王磊 唐玉姝 王红丽 张文佺 付小花 乐毅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74-2579,共6页
通过分析九段沙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因子的陆向分布,研究了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差异性及其与土壤微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九段沙土壤有机碳的陆向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高程上升,其含量整体呈现增大趋势,互花米草区... 通过分析九段沙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因子的陆向分布,研究了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差异性及其与土壤微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九段沙土壤有机碳的陆向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高程上升,其含量整体呈现增大趋势,互花米草区/芦苇混合区最高(9.18g·kg-1);土壤微生物因子的陆向分布与土壤有机碳相似,且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以土壤微生物呼吸和土壤脱氢酶最为明显;互花米草的引种及蔓延,增加了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也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因子 相关性分析 九段沙湿地
下载PDF
崇明东滩湿地土壤生物活性差异性及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士萍 张文佺 +3 位作者 李艳丽 乐毅全 王少平 王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为了解不同类型滩涂湿地土壤生物活性和生态环境效应,以及不同农业利用模式对围垦滩涂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的影响,在崇明东滩选取堤内为不同农业利用模式、堤外为不同类型湿地的3个实验样区。分别采取湿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微生物量、... 为了解不同类型滩涂湿地土壤生物活性和生态环境效应,以及不同农业利用模式对围垦滩涂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的影响,在崇明东滩选取堤内为不同农业利用模式、堤外为不同类型湿地的3个实验样区。分别采取湿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微生物量、有机质含量、土壤酶活性,分析不同类型土壤的生物活性和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3类堤外湿地土壤中,沙质型的芦苇湿地土壤(A区)有利于微生物的呼吸、代谢与繁殖,具有较高的有机污染物净化能力,而粘土型的芦苇/米草混合湿地土壤通过微生物呼吸作用降解有机物的能力较弱,但是具有较高的碳积累能力以及氮磷等农业污染物的转化、吸收能力。堤内通过框围养鱼、水稻耕种以及果蔬种植等程序式农业利用模式,围垦滩涂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可以得到逐步提高,同时在上述各农业利用阶段可分别获得经济效益,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湿地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湿地 土壤 生物活性 环境效应
下载PDF
互花米草/羊粪混合堆肥还田对滨海盐碱土壤的改良效应: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金海 王红丽 +4 位作者 王磊 李艳丽 张文佺 付小花 乐毅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3-521,共9页
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由于缺乏资源化利用途径,近年来已在我国沿海滩涂蔓延扩展。为了探索互花米草的控制与资源化利用途径,尝试将互花米草作为秸秆资源用于滨海盐碱土壤改良,为此选择适合于堆肥和还田的收割季节和部位,首先研究了不同部位... 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由于缺乏资源化利用途径,近年来已在我国沿海滩涂蔓延扩展。为了探索互花米草的控制与资源化利用途径,尝试将互花米草作为秸秆资源用于滨海盐碱土壤改良,为此选择适合于堆肥和还田的收割季节和部位,首先研究了不同部位互花米草成分的季节差异,结果显示,秋季互花米草秸秆的营养组分及其生物量较适合于堆肥和还田。堆肥结果表明,在耐盐菌和VT菌的共同作用下,添加羊粪后的互花米草秸秆经54d堆肥后,水浸提液的E4/E6值由初始的3.35提高到9.21,腐解过程显著;10min水洗脱盐率达到81.83%,较生米草大幅提高。8个月的盆栽(50kg级)试验表明,投加腐熟堆料后,土壤容重和含盐量降低,土壤有机碳、TN、TP、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植物生物量为对照的3.74倍。这些结果初步表明,互花米草/羊粪混合堆肥还田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是一条实现资源化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土壤改良 堆肥 秸秆还田
下载PDF
互花米草控制技术对湿地土壤有机碳保留能力与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艳丽 王磊 +4 位作者 张文佺 张士萍 王红丽 付小花 乐毅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29-1534,共6页
鉴于多种技术被用于控制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的蔓延,为了选择更好的互花米草控制技术,首先比较不同控制技术作用下湿地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的差异,并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以分析土壤中总有机碳的输出能力,进而分析土壤总有机碳... 鉴于多种技术被用于控制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的蔓延,为了选择更好的互花米草控制技术,首先比较不同控制技术作用下湿地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的差异,并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以分析土壤中总有机碳的输出能力,进而分析土壤总有机碳的保留能力。结果表明,经过刈割/翻耕、刈割/翻耕/水位调节、刈割/生物(芦苇)替代等控制措施后,湿地土壤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可培养微生物菌落数、土壤转化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均高于对照,而通过DGGE技术对微生物种群进行分析后发现,修复后的湿地土壤多样性显著低于对照。在几种不同的控制技术中,刈割/翻耕/水位调节模式由于增加了土壤的滞水时间,其土壤微生物活性相对较低,有机碳含量较高,表明采用该修复技术后土壤的碳代谢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该修复技术更有利于湿地土壤有机碳的保留。相对其他控制技术而言,刈割/翻耕/水位调节模式可在控制互花米草蔓延的同时有效地保留土壤有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互花米草 物理控制 碳保留 土壤总有机碳 微生物活性 土壤呼吸
下载PDF
促淤等人为扰动对长江口滩涂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玉姝 王磊 +5 位作者 贾建伟 李艳丽 张文佺 王红丽 付小花 乐毅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5022-5032,共11页
为阐明促淤和堤内农业生产对长江口滩涂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SMR)的影响,在崇明东滩和九段沙湿地设置3个典型区域,研究了人为扰动和自然状况下湿地SMR的差异性,并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和环境因子阐明了导致SMR差异的主... 为阐明促淤和堤内农业生产对长江口滩涂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SMR)的影响,在崇明东滩和九段沙湿地设置3个典型区域,研究了人为扰动和自然状况下湿地SMR的差异性,并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和环境因子阐明了导致SMR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促淤区现有湿地SMR强度((0.41±0.22)mgCO·2g-·124h-1)高于自然状态区((0.07±0.02)mgCO·2g-·124h-1),且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堤内不同农业生产模式导致的施肥强度差异对堤外湿地SMR也有一定影响。通径分析表明,促淤等人为扰动状态下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是导致其SMR较高的主要原因,其中土壤原核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及蔗糖酶活性与SMR强度的关联性尤为显著。而促淤与堤内化肥施用所引起的已有滩涂湿地土壤环境条件的改变,特别是土壤含水量下降和无机氮含量增高是导致其微生物活性发生改变的重要原因。总体而言,促淤和堤内高强度施肥的农业生产模式一定程度上会增强堤外现有滩涂湿地的SMR,从而弱化其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九段沙 通径分析 微生物活性
下载PDF
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评述——以宋夹城遗址公园为例
13
作者 张文佺 《地产》 2023年第16期0055-0057,共3页
近年来我国大遗址保护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作为大遗址保护和展示的平台,考古遗址公园兼具科研、教育、科普、游憩等功能,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与建设的关注度也日趋提升。
下载PDF
典型污染物在崇明东滩不同类型湿地的分布规律
14
作者 彭晓佳 李朝君 +1 位作者 张文佺 王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330-15332,15384,共4页
[目的]了解湿地植被类型以及土壤质地的不同导致其对氮、磷等营养盐的吸收、净化能力的差异。[方法]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不同类型湿地土壤(不同的土壤质地、湿地中的植物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析湿地土壤中氮、磷等污染物质的含量方法。[... [目的]了解湿地植被类型以及土壤质地的不同导致其对氮、磷等营养盐的吸收、净化能力的差异。[方法]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不同类型湿地土壤(不同的土壤质地、湿地中的植物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析湿地土壤中氮、磷等污染物质的含量方法。[结果]研究不同农业模式下氮、磷等农业污染物在不同类型湿地土壤中的分布特征,从而评价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对氮、磷等污染物净化能力,表明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对内源农业污染具有不同的吸收净化功能。[结论]堤内经济作物种植模式下的污染源氮磷含量高于养鱼业,粘质土壤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总体高于沙质土壤。研究结果对于湿地的保育、修复和优化,以及今后人工湿地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滩湿地 农业模式 氮磷 分布规律
下载PDF
郑州城市空间发展历程及地铁建设对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轩 张文佺 《中外建筑》 2019年第3期97-100,共4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郑州1909年以来由缓慢发展到迅速发展、逐渐恢复再到现今全面快速发展四个阶段的城市空间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铁建设对于郑州城市空间发展在形态优化、空间融合、活力提升和历史保护四方面的影响,望今后的城市... 本文系统总结了郑州1909年以来由缓慢发展到迅速发展、逐渐恢复再到现今全面快速发展四个阶段的城市空间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铁建设对于郑州城市空间发展在形态优化、空间融合、活力提升和历史保护四方面的影响,望今后的城市发展和地铁建设能够趋利避害,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建设 郑州 城市空间结构 影响
下载PDF
上海崇明东滩两种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汇聚能力差异及成因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艳丽 肖春玲 +5 位作者 王磊 张文佺 张士萍 王红丽 付小花 乐毅全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0-1316,共7页
通过分析上海崇明东滩南部冲刷带芦苇型砂壤土(A区)和东北部淤涨带芦苇/米草型粘土(B区)的有机碳含量和植被输入量,研究了异质性湿地土壤的有机碳汇聚能力,并从异质型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和理化性质的差异角度分析了造成土壤有机碳汇聚能... 通过分析上海崇明东滩南部冲刷带芦苇型砂壤土(A区)和东北部淤涨带芦苇/米草型粘土(B区)的有机碳含量和植被输入量,研究了异质性湿地土壤的有机碳汇聚能力,并从异质型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和理化性质的差异角度分析了造成土壤有机碳汇聚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A区土壤平均总有机碳含量仅为B区的46.10%(P<0.05),而A区地上部分的年均植物量仅比B区低9.16%,说明A区湿地土壤有机碳的输出量大于B区.A区细菌总数比B区高3.82倍(P<0.05),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分别比B区高46.81%和34.33%(P<0.05),且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也高于B区.说明A区土壤的微生物碳代谢能力较强是导致其土壤有机碳保留能力较弱的重要原因.A区砂壤土粒间孔隙较大、土壤通气透水性较好、含水率与含盐量较低,有利于微生物生长,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而B区的芦苇/米草型粘土的含水量和含盐量高、微生物活性弱,有机碳氧化分解能力较低,具有较高的有机碳汇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潮滩湿地 土壤总有机碳 细菌总数 酶活性 土壤呼吸
原文传递
数据中心:做能源转型的引领者
17
作者 张素芳 张文佺 《能源评论》 2020年第8期54-57,共4页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换代,信息化进程持续加快,极大地推动了数据中心规模、数量以及电力需求量的迅猛增长。规模与能耗双增长2019年中国网民数量已超过9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领域发展迅猛,数据存储与计算量...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换代,信息化进程持续加快,极大地推动了数据中心规模、数量以及电力需求量的迅猛增长。规模与能耗双增长2019年中国网民数量已超过9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领域发展迅猛,数据存储与计算量正呈数倍增长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人工智能 大数据 云计算 数据存储 互联网 能源转型 新兴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文化景观基因视角下的传统村落 保护发展路径初探——以石台县奇峰村为例
18
作者 张文佺 《风景名胜》 2021年第8期0019-0020,共2页
文章引入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理念,探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路径,以石台县奇峰村为研究对象,根据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理念,构建奇峰村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谱系,挖掘其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特征,在明晰基因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保护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从整... 文章引入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理念,探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路径,以石台县奇峰村为研究对象,根据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理念,构建奇峰村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谱系,挖掘其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特征,在明晰基因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保护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从整体风貌基因、传统建筑基因、历史文化基因三个方面提出奇峰村文化遗产景观基因保护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遗产景观 基因 保护发展路径 奇峰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