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文锦作品
1
作者 张文锦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18年第11期2-2,共1页
我叫张文锦,一年级便开始学习书法这门艺术。最开始学习书法时我觉得很枯燥,后来通过一次次的练习,慢慢地,我从不喜欢变成了喜爱这门艺术。书法不只是写字,而且要用心去体会、感受。它还可以使我毛毛躁躁的性格变得安静。
关键词 张文 作品 书法 一年级 艺术 学习
原文传递
基于16S rRNA测序的植茶温室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君 朱留刚 +1 位作者 林志坤 张文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35-240,共6页
为了明确温室栽培模式对茶园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找寻温室栽培、露天栽培模式之间的差异指示种,以更科学地为管理温室茶园提供理论依据。采用NovaSeq 6000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主坐标分析(PCoA)、置换多元方差分析(Adonis)及... 为了明确温室栽培模式对茶园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找寻温室栽培、露天栽培模式之间的差异指示种,以更科学地为管理温室茶园提供理论依据。采用NovaSeq 6000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主坐标分析(PCoA)、置换多元方差分析(Adonis)及LEfSe等分析方法对不同栽培模式茶园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S rRNA测序质控后,土壤样品总共获得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为11137个(497556条有效序列)。3个处理间共同含有200个OTU,温室间共同含有495个OTU。茶园土壤细菌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等。ACE指数、Chao1指数、Simpson指数与Shannon指数等α多样性指数均以露天栽培模式极显著高于温室。PC1和PC2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65.10%、21.55%,共解释了86.65%(R 2=0.612,P=0.001)的信息。露天栽培处理差异指示种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Acidobacteriae等。温室处理指示种为罗丹诺杆菌科(Rhodanobacteraceae)、黄单胞菌目(Xanthomonadales)、弗兰克氏菌目(Frankiales)等。以上研究结果为从微生物水平上研究温室栽培模式对茶园土壤生态质量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茶园 土壤细菌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茶树微生物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留刚 孙君 张文锦 《福建茶叶》 2024年第5期20-26,共7页
茶树微生物组是指与宿主茶树相关的微生物群组,按照定殖位置不同可分为根际、叶际和内生微生物。植物微生物组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而茶树微生物组的研究仍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茶树关联性生微生物的研究进... 茶树微生物组是指与宿主茶树相关的微生物群组,按照定殖位置不同可分为根际、叶际和内生微生物。植物微生物组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而茶树微生物组的研究仍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茶树关联性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微生物的分类、分布、生理特征及其对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等方面。已有研究表明,茶树根际、内生与叶际微生物具有多样的促生与生防潜力,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未来的研究应关注茶树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机制、生态学特征与功能及其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微生物组 根际微生物 内生菌 叶际微生物
下载PDF
40个福建茶树品种叶片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4
作者 朱留刚 孙君 张文锦 《茶叶学报》 2024年第3期47-56,共10页
【目的】探索同一生境条件下不同茶树品种对大量元素的同化利用特征。【方法】对40个福建茶树品种的叶片C、N、P与K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对元素计量等10种特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茶树叶片有机... 【目的】探索同一生境条件下不同茶树品种对大量元素的同化利用特征。【方法】对40个福建茶树品种的叶片C、N、P与K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对元素计量等10种特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茶树叶片有机C、全N、全P和全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等10种指标,除P、C/K、N/K与P/K为非正态分布外,其余C、N、K、C/N、C/P及N/P均呈正态分布。有10个品种N/P值<14,为N限制;有25个品种N/P值>16,呈P限制。以欧氏距离17为临界值,通过聚类分析可将40个品种分为3大类群,其中第Ⅲ类群N/P值<14,呈N限制;而占总数的75%的品种归在第Ⅰ、Ⅱ类群,其N/P值均>16,呈P限制。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10种元素特征参数提取成3个主成分,占解释总方差91.88%。主成分综合评价排名前6位的茶树品种依次为:金牡丹、大叶乌龙、朝阳、金观音、铁观音、大红袍;与叶片高N、P含量的品种高度一致。【结论】N、P元素及其比值可作为元素生态化学计量主成分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可为高N、P同化潜力的种质资源评价、茶树新品种选育及亲本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叶片 大量元素 生态化学计量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温室栽培‘金牡丹’茶树新梢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特性
5
作者 孙君 朱留刚 张文锦 《茶叶学报》 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
【目的】研究温室栽培环境下‘金牡丹’茶树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光合特性,为其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GFS-30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金牡丹茶树中小开面新梢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特性,并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进行... 【目的】研究温室栽培环境下‘金牡丹’茶树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光合特性,为其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GFS-30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金牡丹茶树中小开面新梢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特性,并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进行光响应曲线拟合。【结果】温室内茶树新梢不同叶位叶片(中开面第1至3叶和小开面第2至4叶)的净光合速率(P_(n))为2.63~4.74μmol·m^(-2)·s^(-1),以中开面第1叶最小,第3叶最大;蒸腾速率(T_(r))在2.31~5.97 mmol·m^(-2)·s^(-1)之间,以中开面第1叶最小,第2叶最大;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饱和光强(LSP)以中开面第3叶最大(7.40μmol·m^(-2)·s^(-1)、1 208.10μmol·m^(-2)·s^(-1)),第1叶最小(3.20μmol·m^(-2)·s^(-1)、867.03μmol·m^(-2)·s^(-1));光补偿点(LCP)为中开面第1叶(32.95μmol·m^(-2)·s^(-1))>第2叶(25.93μmol·m^(-2)·s^(-1))>第3叶(20.53μmol·m^(-2)·s^(-1))。【结论】中开面茶树叶片整体净光合速率高于小开面;中开面茶梢利用强光、弱光以及整体叶片的光合潜能以中开面第3叶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茶树 光响应 叶位 净光合速率
下载PDF
覆盖遮荫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3
6
作者 张文锦 梁月荣 +4 位作者 张方舟 陈常颂 张应根 陈荣冰 翁伯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6-282,共7页
夏暑季乌龙茶园覆盖遮荫的生态生理生化效应及其对茶树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后,1)树冠层的白昼平均温度、日极端最高温度、温度日较差和相对湿度日较差显著下降,白昼平均相对湿度和日极端最低相对湿度显著增加.2)夏、暑... 夏暑季乌龙茶园覆盖遮荫的生态生理生化效应及其对茶树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后,1)树冠层的白昼平均温度、日极端最高温度、温度日较差和相对湿度日较差显著下降,白昼平均相对湿度和日极端最低相对湿度显著增加.2)夏、暑梢1芽3叶含水率分别增加了4.57%~6.47%和2.24%~2.78%.3)夏、暑梢叶绿素总量及其a、b含量分别提高了41.70%~48.92%和52.38%~91.06%、38.96%~47.25%和 50.94%~72.52%、43.83%~54.58%和67.98%~155.81%;叶绿素a、b比值下降了0.1042~0.1868和1.10~3.54.4)叶片及其表皮层、角质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变薄,叶面积增大,栅/海比值变小.5)茶多酚、粗纤维和咖啡碱的含量明显降低,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儿茶素品质组份得以优化.6)适度遮荫,可以提高夏暑茶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遮荫 乌龙茶 生态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遮荫对夏暑乌龙茶主要内含化学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文锦 梁月荣 +2 位作者 张应根 陈常颂 张方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60-365,共6页
探讨了黄旦、铁观音和本山茶园覆盖遮荫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可以显著提高夏、暑乌龙茶的品质,明显降低酚/氨比值.优化儿茶素组分和香气组分。遮荫度为30%、45%和60%3种处理的夏、暑乌龙茶品质得分均极显著高于不遮... 探讨了黄旦、铁观音和本山茶园覆盖遮荫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可以显著提高夏、暑乌龙茶的品质,明显降低酚/氨比值.优化儿茶素组分和香气组分。遮荫度为30%、45%和60%3种处理的夏、暑乌龙茶品质得分均极显著高于不遮荫对照处理。而遮荫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遮荫后夏茶乌龙茶鲜叶的茶多酚总量、儿茶素和EGC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59%~12.40%、2.14%~13.63%、11.17%~29.47%。暑茶乌龙茶鲜叶茶多酚总量、儿茶素和EGC含量分别下降了8.68%~11.05%、3.09%~10.61%、12.76%~24.23%;儿茶素品质指数分别提高了54.13~84.87和157~682;夏茶氨基酸含量提高了13.52%~60.00%.其中茶氨酸、苏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总量增加了7.57%~19.12%;夏、暑乌龙茶的香气种类和香精油总量分别增加了25~40种和21.20%~38.85%.香气组分明显得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遮荫 乌龙茶 品质 儿茶素 氨基酸 香气
下载PDF
丹蛭降糖胶囊联合多格列艾汀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8
作者 毕正 张银玉 +2 位作者 吕溪娟 张文锦 方朝晖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联合多格列艾汀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30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在降脂...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联合多格列艾汀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30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在降脂、降压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多格列艾汀口服,7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丹蛭降糖胶囊口服,2.0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的变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对中医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监测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PG、HbA1c、FINS、HOME-IR均降低,ISI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PG、2 hPG、HbAlc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丹蛭降糖胶囊联合多格列艾汀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促进胰岛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丹蛭降糖胶囊 多格列艾汀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荟萃分析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被引量:26
9
作者 张文锦 赵进东 +3 位作者 郭呈林 杜雪 杨雪 方朝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6-1005,共10页
目的系统分析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依据PICOS[patient(患者),intervention(干预),comparison(对比),outcome(结果),study(研究类型)]原则,通过电子检索和人工检索综合检索公开发表及未公开... 目的系统分析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依据PICOS[patient(患者),intervention(干预),comparison(对比),outcome(结果),study(研究类型)]原则,通过电子检索和人工检索综合检索公开发表及未公开发表的中文或英文相关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年限均1990至2015年8月。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8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组总体有效率及改善神经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上均优于对照组,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的选择,优于单用甲钴胺及丹参注射液联合维生素B12及B1的治疗并且有着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灯盏花素 甲钴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福建良性生态茶园建设的模式选择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文锦 翁伯琦 +2 位作者 张应根 李慧玲 吴志丹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792-795,共4页
在剖析现代茶叶集约生产引发诸多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福建良性生态茶园的必要性、指导思想、指标要求、模式选择及主要技术等。
关键词 福建茶业 生态茶园建设 指导思想 模式选择 关键技术
下载PDF
茶树遮荫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文锦 林春莲 熊明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57-460,共4页
遮荫可明显改变茶园微域生态环境,尤其对茶树冠层温度、湿度及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营养物质吸收、代谢及其在茶树体内的重新分配等一系列生理与生化过程,最终影响到茶叶产量与自然品质。
关键词 茶树 遮荫效应 生态环境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桑枝总生物碱治疗痰浊瘀阻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12
作者 王筠禹 刘剑 +3 位作者 赵进东 程若东 张文锦 方朝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0期1958-1962,共5页
目的:观察桑枝总生物碱治疗痰浊瘀阻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2年1月-2022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淮北市中医院、安庆石化医院等多家医院门诊收治的90例痰浊瘀阻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 目的:观察桑枝总生物碱治疗痰浊瘀阻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2年1月-2022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淮北市中医院、安庆石化医院等多家医院门诊收治的90例痰浊瘀阻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改善及相关血液指标改善情况等。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在中医证候评分、肾功能相关指标、血糖血脂相关指标指标等方面均有着明显改善,治疗组各方面指标的改善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桑枝总生物碱治疗痰浊瘀阻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著,对于中医证候评分、肾功能相关指标、血糖血脂相关指标均有着明显的改善效果,同时还可以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总生物碱 痰浊瘀阻型 糖尿病肾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肥液浓度对果园土壤呼吸影响及水热关系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文锦 马娟娟 +3 位作者 郭向红 孙西欢 张敏 马艳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19,共5页
为探讨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肥液浓度(施氮量)对果园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共设置0,0.749,1.248g/L3个不同的肥液浓度水平,分析不同肥液浓度水平下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蓄水坑灌条件下果... 为探讨蓄水坑灌条件下不同肥液浓度(施氮量)对果园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共设置0,0.749,1.248g/L3个不同的肥液浓度水平,分析不同肥液浓度水平下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蓄水坑灌条件下果园果树生育期内土壤呼吸速率呈不对称单峰变化曲线,土壤呼吸速率会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7月左右达到最大值,成熟收获期时降到最低;肥液浓度为1.248g/L时,蓄水坑灌条件下坑壁的土壤呼吸速率比地面灌溉条件下的土壤呼吸速率高;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是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10cm处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呼吸速率随土壤温度升高呈指数增加;土壤呼吸是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坑灌 土壤呼吸速率 肥液浓度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中国茶叶质量安全的现状、问题及保障体系构建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文锦 王峰 翁伯琦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27-31,共5页
从食品安全的概念入手,阐述了茶叶质量构成与质量安全内涵及主要影响因子,针对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的现状、问题及成因,从质量标准制定、质量安全监控、行业自律运行、关键科技支撑、信息平台建设、技术培训服务、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 从食品安全的概念入手,阐述了茶叶质量构成与质量安全内涵及主要影响因子,针对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的现状、问题及成因,从质量标准制定、质量安全监控、行业自律运行、关键科技支撑、信息平台建设、技术培训服务、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并完善我国茶叶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战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食品 质量安全 保障体系
下载PDF
提高铁观音产量、品质的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文锦 杨如兴 +1 位作者 陈常颂 张应根 《福建农业学报》 2000年第3期54-59,共6页
有机肥与无机肥 4因素 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肥配施 ,不仅能促进铁观音茶树的速生快长 ,提高茶叶产量 ,且能增进成茶品质。产量与品质兼优的施肥组合为 N3P1K3RC2或 N2 P2 K2 RC3。不同茶龄 N、P、K、RC对茶树生长所起的... 有机肥与无机肥 4因素 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肥配施 ,不仅能促进铁观音茶树的速生快长 ,提高茶叶产量 ,且能增进成茶品质。产量与品质兼优的施肥组合为 N3P1K3RC2或 N2 P2 K2 RC3。不同茶龄 N、P、K、RC对茶树生长所起的作用不同 ,幼龄茶树 K是茎粗增长的肥料主效因子 ,成龄茶树 ,肥料对产量效应以 N为大 ,其次为 K;K是成茶品质的肥料主效因子 ,其次为 RC。不同施肥处理对成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和比例影响不同 ,从而引起品质差异。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还原糖、醚浸出物、儿茶素与品质关联度依次为 0 .7799、 0 .72 68、 0 .6651、0 .6589、 0 .6151和 0 .5783。有机无机配施情况下 ,适当提高钾肥的施用比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铁观音 施肥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建设实践基地 推进创新教育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文锦 方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3年第6期8-10,共3页
该文叙述了东南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为适应创新教育进行实践基地的软、硬件建设,介绍了通过分层普及与项目立项开展创新活动的方法,提出了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创新教育的思路。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实践基地建设 东南大学 工程训练中心 实验室 人才培养 学分制
下载PDF
武夷山市茶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文锦 王峰 翁伯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264-1268,共5页
分析武夷山市茶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实现武夷山市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思路:一是稳定茶园面积,提高茶叶单产;二是高标准建园,无害化生产;三是提高茶业机械的装备水平,推行清洁加工;四是加强管理监督,提升公共品牌;五是成立专项... 分析武夷山市茶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实现武夷山市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思路:一是稳定茶园面积,提高茶叶单产;二是高标准建园,无害化生产;三是提高茶业机械的装备水平,推行清洁加工;四是加强管理监督,提升公共品牌;五是成立专项基金,促进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业 转型升级 发展对策 武夷山市
下载PDF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文锦 翁伯琦 李慧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62-64,共3页
从基地选择与规划、茶园开辟与建设、土壤管理与施肥、病虫害测报与控制、茶树修剪与茶叶采摘、加工环境与加工工艺等8个方面对有机茶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及其监控点进行规程化概述,为有机茶的降本增效与成功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有机茶 茶园 生产技术规程
下载PDF
我国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文锦 唐德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5-56,共2页
分析了当前我国饮用水源地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具体对策:强化饮用水源优先保护意识;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重视对地下水源的保护;强化水源地污染源头控制。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保护 管理 对策
下载PDF
江苏沿海开发的增长极选择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文锦 唐德善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2-125,共4页
新形势下,兼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下的江苏沿海地区,应以增长极理论为指导,科学地选择一个能够结合市场力量自发推动和政府政策支持引导的区域来形成增长极,进而快速带动沿海地区的发展。通过实证分析... 新形势下,兼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下的江苏沿海地区,应以增长极理论为指导,科学地选择一个能够结合市场力量自发推动和政府政策支持引导的区域来形成增长极,进而快速带动沿海地区的发展。通过实证分析说明南通作为江海交汇的关键节点和长三角经济向北翼腹地拓展的第一梯度城市,是江苏沿海开发应该首先着力培育的第一增长极,并从政策资源倾斜、交通设施改善、产业布局调整和开放水平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海地区 沿海开发 增长极理论 南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