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草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新彧 黄杨 +1 位作者 孙纪元 华菲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百草枯(paraquat,PQ)是一种灭生性有机杂环类除草剂。基于其对人体健康的巨大危害,建立方便、准确和快速的PQ检测分析方法意义深远。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PQ的主要检测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法... 百草枯(paraquat,PQ)是一种灭生性有机杂环类除草剂。基于其对人体健康的巨大危害,建立方便、准确和快速的PQ检测分析方法意义深远。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PQ的主要检测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免疫测定法、方波伏安法、薄层层析法等,并对未来百草枯的检测方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检测 胶体金法
下载PDF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炎症因子水平、抗氧化能力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新彧 刘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炎症因子水平、抗氧化能力及其相关性。方法将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观察2组炎症因子水平及抗氧化能力...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炎症因子水平、抗氧化能力及其相关性。方法将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观察2组炎症因子水平及抗氧化能力变化情况,分析血淀粉酶与尿淀粉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变化的相关性,计算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及hs-CRP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观察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hs-CRP、白细胞介素-6(IL-6)、MDA水平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酶(SO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淀粉酶与尿淀粉酶、hs-CRP、MDA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和hs-CRP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6.7%、96.2%及96.4%,特异性分别为90.0%、92.9%和91.7%。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水平升高和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及炎症因子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血淀粉酶 尿淀粉酶 炎症因子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虎杖苷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损伤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新彧 黄杨 +1 位作者 孙纪元 徐云云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虎杖苷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探索其对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染毒组和虎杖苷干预组,每组20只。给药后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肺组织湿干比、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目的观察虎杖苷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探索其对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染毒组和虎杖苷干预组,每组20只。给药后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肺组织湿干比、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染毒组和虎杖苷干预组肺湿干比、血清MDA、MPO和TNF-α、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SOD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染毒组比较,虎杖苷干预组肺湿干比、血清MDA、MPO和TNF-α、IL-6水平降低,SOD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虎杖苷可以通过减轻炎性反应和提高抗氧化应激能力来减轻百草枯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急性肺损伤 虎杖苷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新彧 雷亚莉 +2 位作者 黄杨 孙纪元 孙标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1期6-8,共3页
目的通过评价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中毒模型血清中百草枯浓度的可靠性,探讨其在临床百草枯中毒中的应用,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方法用于测定百草枯血药浓度的含量。方法血清600μL与20%三氯乙酸100μL混匀,以12 000 r/min离心10 min,取0.... 目的通过评价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中毒模型血清中百草枯浓度的可靠性,探讨其在临床百草枯中毒中的应用,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方法用于测定百草枯血药浓度的含量。方法血清600μL与20%三氯乙酸100μL混匀,以12 000 r/min离心10 min,取0.2 ml上清液,加1.8 ml蒸馏水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血清中百草枯浓度线性范围为0.08~10μg/ml,回归方程为y=0.093 5x+0.296 4,其相关系数r为0.995 5,回收率为90.63%~103.0%,RSD为3.6%~8.12%,日内及日间RSD波动于1.1%~5.19%和2.2%~6.04%,检测下限为0.05μg/ml。结论在样本处理过程中,紫外分光光度法采用三氯乙酸直接沉淀蛋白的方法处理大鼠血清样本,可靠性较高,杂峰干扰少,操作简便快捷,分析快速,结果准确。显示本方法符合生物样本分析测试的要求,为临床百草枯中毒患者的定量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紫外分光光度法 血清 定量
下载PDF
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5
作者 雷亚莉 张新彧 刘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510-1513,共4页
百草枯(PQ),化学名称是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是一种快速灭生性除草剂,其对人畜具有很强毒性,且无特效解毒药。百草枯可经消化道、皮肤和呼吸道吸收,临床致死病例主要为自服或误服,起病凶险,病情变化迅速,它是目前致死性最高... 百草枯(PQ),化学名称是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是一种快速灭生性除草剂,其对人畜具有很强毒性,且无特效解毒药。百草枯可经消化道、皮肤和呼吸道吸收,临床致死病例主要为自服或误服,起病凶险,病情变化迅速,它是目前致死性最高的农药中毒事件。百草枯急性中毒后进入人体可使肺、肾、肝、脑等多器官出现损伤,但其中肺是主要的靶器官,在肺组织中的浓度最高,是血浆浓度的10~90倍,早期表现为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期则发展为肺泡内和肺间质纤维化,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肺纤维化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超 刘楠 +1 位作者 吴航 张新彧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294-1297,1312,共5页
目的:探究利拉鲁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STEMI患者1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各9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利拉鲁肽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究利拉鲁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STEMI患者1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各9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利拉鲁肽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利拉鲁肽。比较两组的无复流率,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根据患者PCI术后是否发生无复流,分为完全灌注组和无复流组,分析两组吸烟史、高血压、肥胖、病变血管数等资料,二元Logistic回归对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无复流率明显高于利拉鲁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下降,其中利拉鲁肽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为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利拉鲁肽治疗为保护性因素(均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有效降低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发生风险,并可促使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完全灌注 无复流 心功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婉丽 董蕾 张新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5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FD患儿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单纯西医组,每组100例。单纯西医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单纯西医组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FD患儿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单纯西医组,每组100例。单纯西医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单纯西医组基础上给予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胃肠激素、胃排空率、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MOT、GAS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中西医结合组高于单纯西医组(P<0.05)。治疗2、4周后,两组胃排空率显著升高,且中西医结合组显著高于单纯西医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腹饱胀、厌食早饱、上腹痛、上腹灼热感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降低,且中西医结合组显著低于单纯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西医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FD患儿可有效改善其胃肠激素、胃排空率、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胃消食口服液 多潘立酮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下载PDF
虎杖苷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杨 张新彧 +5 位作者 孙纪元 刘健 张玲琴 鲁传豪 熊健 尹文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通过虎杖苷(PD)的干预,观察其对百草枯(PQ)中毒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4组:PQ组、PD治疗组、PD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将PD溶液通过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观察末次注射后第3、7天各组大鼠的肺干湿比、血浆中IL-1β... 目的:通过虎杖苷(PD)的干预,观察其对百草枯(PQ)中毒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4组:PQ组、PD治疗组、PD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将PD溶液通过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观察末次注射后第3、7天各组大鼠的肺干湿比、血浆中IL-1β、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水平变化。结果:与PQ组相比,在末次注射后的第3、7天PD治疗组明显降低肺干湿比(P<0.01)和炎性递质IL-1β、TNF-α的含量(P<0.01),降低血浆中MDA的水平(P<0.01)和升高SOD、GSH-PX的水平(P<0.01)。PD对照组在各时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对PQ中毒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百草枯 急性肺损伤 中毒
原文传递
虎杖苷抗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新彧 黄杨 孙纪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7期3392-3395,共4页
百草枯(Paraquat,PQ)对人畜均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肺组织不可逆的弥漫性纤维化,最终导致患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虎杖苷(Polydatin,PD)是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芪类有机化合物,也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氧... 百草枯(Paraquat,PQ)对人畜均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肺组织不可逆的弥漫性纤维化,最终导致患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虎杖苷(Polydatin,PD)是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芪类有机化合物,也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清除自由基、降低肺纤维化进程等丰富的药理活性。目前研究表明PD治疗PQ中毒肺纤维化比较明确的机理可归纳为抗氧化应激、调节细胞因子网络调控失衡以及抗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的失衡。本文主要对PD抗PQ中毒肺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百草枯中毒 抗肺纤维化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虎杖苷与姜黄素对百草枯中毒小鼠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云云 张新彧 +4 位作者 尹文 朱朝娟 王倩梅 孙纪元 黄杨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681-68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虎杖苷与姜黄素对百草枯(PQ)中毒小鼠行为及炎性因子、氧化应激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Q中毒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虎杖苷低剂量组、虎杖苷高剂量组,每组各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虎杖苷与姜黄素对百草枯(PQ)中毒小鼠行为及炎性因子、氧化应激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Q中毒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高剂量组、虎杖苷低剂量组、虎杖苷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PQ中毒组小鼠仅予20%PQ水剂以15mg/kg剂量灌胃一次性染毒,2h后予0.9%氯化钠溶液以40ml/kg剂量灌胃,1次/d,连续14d;姜黄素高、低剂量组、虎杖苷高、低剂量组染毒2h后,分别予(20mg/kg、5mg/kg)姜黄素溶液、(20mg/kg、5mg/kg)虎杖苷溶液灌胃,1次/d,连续14d;正常对照组予0.9%氯化钠溶液以75ml/kg剂量灌胃1次,2h后予0.9%氯化钠溶液以40ml/kg剂量灌胃,1次/d,连续14d。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特性、生存率、肺干湿比等,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肺组织切片,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MPO、CAT、MDA、SOD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Q中毒组小鼠静伏少动、精神萎靡,死亡主要发生在第7~10天,肺干湿比明显增加,肺组织损伤显著,同时血清中CAT、SOD水平明显降低(P <0.01),MPO、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PQ中毒组比较,姜黄素高、低剂量组与虎杖苷高、低剂量组小鼠随给药次数增加症状明显减轻,逐渐活动、精神恢复,病死率明显下降,肺干湿比下降,肺组织损伤明显改善,血清中CAT、SOD水平升高(P<0.01),MPO、MDA水平下降(P<0.01)。此外,与同剂量姜黄素组相比,虎杖苷低剂量组MPO水平升高(P<0.01)、虎杖苷高剂量组SOD水平升高(P<0.01)。与同种药物低剂量组相比,虎杖苷高剂量组CAT、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MPO、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姜黄素高剂量组CAT、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虎杖苷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炎性损伤,从而对PQ导致的小鼠组织损伤发挥保护作用,且虎杖苷与姜黄素的保护作用相当。虎杖苷可作为PQ中毒的潜在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百草枯 姜黄素 炎症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浅谈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危害与对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瑛 王茹 张新彧 《人民军医》 2020年第9期923-926,共4页
防御性医疗行为是指医务人员为避免医疗风险而采取的具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医疗行为。该文阐述了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内涵与外延,从医方本能恐惧、法规政策的倾向性、社会风气的共性认知三个维度,分析了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成因,指出其... 防御性医疗行为是指医务人员为避免医疗风险而采取的具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医疗行为。该文阐述了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内涵与外延,从医方本能恐惧、法规政策的倾向性、社会风气的共性认知三个维度,分析了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成因,指出其阻滞医学发展、浪费医疗资源、恶化医患关系的主要危害,提出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完善法制建设、加强公德教育等对策,以期加深对防御性医疗的认识,减少消极防御性医疗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性医疗行为 消极 医患关系 危害 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