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羚羊mt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0
1
作者 周慧 李迪强 +2 位作者 张于光 易湘蓉 刘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9-305,共7页
该研究采用非损伤性DNA基因分型技术,对可可西里地区10个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i)个体的mtDNA非编码区部分片段(444~446bp)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T%含量(61.8%)明显高于G、C%含量(38.2%),共发现10种单倍型... 该研究采用非损伤性DNA基因分型技术,对可可西里地区10个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i)个体的mtDNA非编码区部分片段(444~446bp)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T%含量(61.8%)明显高于G、C%含量(38.2%),共发现10种单倍型,包括48个多态位点,其中转换位点44个、颠换位点1个、插入位点1个、缺失位点2个。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31,单倍型多态性(h)为1.000,核苷酸多态性(π)为2.96%。说明藏羚羊线粒体控制区存在着丰富变异,最后从藏羚羊的生态习性及地理分布两方面对这一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羚羊 线粒体D-LOOP区 单倍型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东北虎微卫星DNA遗传标记的筛选及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4
2
作者 张于光 李迪强 +2 位作者 饶力群 肖启明 刘丹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利用 18个家猫微卫星基因座 ,在东北虎 (Pantheratigrissibilia)DNA中扩增结果有 4个基因座没有产物 ,8个基因座为单态 ,6个基因座为多态性。同时利用苏门答腊虎的微卫星序列设计了 8对引物 ,在东北虎DNA中有 4对具有多态性。微卫星基... 利用 18个家猫微卫星基因座 ,在东北虎 (Pantheratigrissibilia)DNA中扩增结果有 4个基因座没有产物 ,8个基因座为单态 ,6个基因座为多态性。同时利用苏门答腊虎的微卫星序列设计了 8对引物 ,在东北虎DNA中有 4对具有多态性。微卫星基因座的多态性百分率为 38 5 %。在供试的 2 7只东北虎中 ,发现等位基因间的变异均为偶数碱基长度变化 ,对有准确谱系记录的个体研究表明 ,这 10个微卫星DNA遗传标记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所以这些微卫星DNA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东北虎的亲子鉴定。利用这 10对多态性引物 ,我们成功地鉴定了 7个父子关系不清的后代。收集的样品包括 2 3只毛发样品和 4只血液样品 ,实验结果表明 ,毛发和血液样品均可以得到清晰的微卫星条带 [动物学报 49(1) :118~ 12 3,2 0 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微卫星DNA 遗传标记 筛选 亲子鉴定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量 被引量:47
3
作者 任佐华 张于光 +2 位作者 李迪强 肖启明 蔡重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232-3238,共7页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情况,同时探讨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质地、植被类型基本一致,海拔高度不同(3400—4200m)的4个样地,分...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情况,同时探讨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高寒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质地、植被类型基本一致,海拔高度不同(3400—4200m)的4个样地,分析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和部分生理功能微生物群)数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纤维素酶、蛋白酶、脲酶、蔗糖酶)活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均含有较丰富的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微生物数量多少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主要功能微生物菌群数量为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样地间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除与亚硝酸细菌具有弱正相关性外,海拔高度与其它因子均具有负相关性,其中与细菌和氨化细菌具有极显著负相关性,与好气性固氮菌和硝酸细菌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因此,温度的升高可能明显的影响了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原的土壤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高寒草地 微生物活性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 被引量:49
4
作者 卢慧 丛静 +4 位作者 刘晓 王秀磊 唐军 李迪强 张于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7-204,共8页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研究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能为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和响应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青海三江源地区的6个样地/海拔梯度共78个样方的高寒...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研究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能为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和响应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青海三江源地区的6个样地/海拔梯度共78个样方的高寒草甸样地为研究对象,了解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分析海拔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旨在以空间替代时间的实验系统来揭示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统计分析发现,6个高寒草甸样地共有植物21科、51属、74种,且在中海拔和高海拔地区,高寒草甸以藏嵩草、高山嵩草、矮嵩草等莎草科植物占优势,低海拔地区高寒草甸则以针茅、早熟禾、垂穗披碱草等禾本科植物为优势种群。方差分析表明,随着海拔的降低,高寒草甸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均呈"单峰"分布格局,而均匀度指数逐渐升高。DCA分析发现,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沿着海拔梯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具有从高寒草甸向高寒草原化草甸的逐渐过渡的特征,海拔梯度明显的影响了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此外,CCA结果表明,土壤pH值是影响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含量与全钾含量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我们推测气候变化极有可能影响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与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高寒草甸 植物多样性 海拔梯度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川西米亚罗林土壤活性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周程爱 张于光 +2 位作者 肖烨 张小全 李迪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542-4547,共6页
为了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在四川省亚高山米亚罗林区,以原始冷杉林(M-Y)和由原始林转化成的45年龄云杉人工林(M-60)、25年龄云杉人工林(M-80)和菜地(M-C)等4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MBC... 为了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在四川省亚高山米亚罗林区,以原始冷杉林(M-Y)和由原始林转化成的45年龄云杉人工林(M-60)、25年龄云杉人工林(M-80)和菜地(M-C)等4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WDOC)和易氧化有机碳(LOC)的含量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其中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趋势为M-Y>M-60>M-80>M-C,易氧化有机碳的变化趋势则为M-60>M-Y。土地利用变化没有改变活性有机碳各组分的垂直分布,各组分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季节变化幅度较小,但枯落物层和表层土壤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深层土壤,而各组分的分配比例变化幅度明显小于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微生物量碳 水溶性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下载PDF
神农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海拔梯度变化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于光 宿秀江 +4 位作者 丛静 陈展 卢慧 刘敏超 李迪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1-166,共6页
生物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一直是生物学和生态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面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内容(Wang et al.,2010)。长期以来,对动物和植物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并提出许... 生物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一直是生物学和生态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面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内容(Wang et al.,2010)。长期以来,对动物和植物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并提出许多解释其分布格局和形成机制的假说和理论( Renaud et al.,2009)。目前,关于土壤微生物的海拔梯度分布规律的相关研究还很少,在海拔梯度分布格局上,土壤微生物是否与大型生物有着相似的分布规律仍没有得到较好的验证,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Fierer et al.,2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土壤微生物群落 神农架 磷脂脂肪酸 分布格局
下载PDF
神农架保护区典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和环境解释 被引量:21
7
作者 丛静 尹华群 +4 位作者 卢慧 宿秀江 杨敬元 李迪强 张于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35,共6页
研究神农架保护区亚高山灌丛、亚高山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4种典型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区系分化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E.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单... 研究神农架保护区亚高山灌丛、亚高山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4种典型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区系分化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E.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单峰分布格局;DCA二维排序图第1排序轴表达了植被以海拔梯度因子为主要影响因素的分布格局;CCA协变量矩阵偏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因子和地形因子总体上可以对50.35%的植物多样性变异格局进行解释;CCA排序图表明第一轴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相关水平为0.936),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显著负相关(相关水平分别-0.714和-0.752),而CCA第2排序轴与土壤pH值负相关(相关水平为-0.775),表明这些因子是影响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DCA排序 CCA排序 环境解释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不同植被土壤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于光 王慧敏 +2 位作者 李迪强 肖启明 刘学端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0-425,共6页
利用PCR_RFLP和测序分析法对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山森林等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组成进行了探讨。经过PCR_RFLP分析固氮基因nifH ,在3个样品中共得到2 33个克隆和99个可操作分类单元... 利用PCR_RFLP和测序分析法对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山森林等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组成进行了探讨。经过PCR_RFLP分析固氮基因nifH ,在3个样品中共得到2 33个克隆和99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 ,NQ_1样地具有最多的克隆数和OTUs,多样性为4 9 74 % ,在所有样品中分别具有1~2个明显的优势种群(占总克隆数>15 % ) ,并且具有4个共同的OTUs。选取了2 6个克隆进行基因测序分析,通过DNAMAN比较表明,这些序列间具有6 6 %~98%的相似性,并且在GenBank数据库中没有发现完全匹配的序列,因此这些序列可能代表着新的固氮生物株系。最后利用ClustalW与Mega软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发现,这些序列被分为4个不同的簇,部分序列与属于蛋白细菌(Proteobacteria)的已知细菌具有近的亲缘关系,但是更多的序列与已知细菌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H基因 植被类型 群落 PCR-RFLP分析
下载PDF
基于粪便DNA的青藏高原雪豹种群调查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周芸芸 冯金朝 +4 位作者 朵海瑞 杨海龙 李娟 李迪强 张于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基于非损伤性取样,利用mtDNA和微卫星DNA遗传标记,对来自青藏高原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党河南山地区等地的277份疑似雪豹粪便样品进行了物种鉴定、个体识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190份成功扩增的... 基于非损伤性取样,利用mtDNA和微卫星DNA遗传标记,对来自青藏高原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党河南山地区等地的277份疑似雪豹粪便样品进行了物种鉴定、个体识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190份成功扩增的mtDNA cytb基因片段中,确定有89份属于雪豹;微卫星分析确定其属于48个不同的个体。在48个雪豹mtDNA cytb基因片段中,共检测出13个多态性位点,定义了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为0.776,核苷酸多态性为1.50%,9个单倍型的遗传距离为0.009-0.058。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域均存在雪豹分布,并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态性,地理距离分布较远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党河南山地区的雪豹样品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粪便DNA 青藏高原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三江源高寒草甸土固氮基因(nifH)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于光 王慧敏 +2 位作者 李迪强 肖启明 刘学端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6-171,共6页
首次利用PCR_RFLP和测序分析对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三江源保护区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固氮基因(nifH)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进行了探讨。在 2个样地中 ,共得到 14 3个阳性克隆 ,用限制性内切酶MspⅠ和RsaⅠ进行RFLP分析后得到 35个不同的R... 首次利用PCR_RFLP和测序分析对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三江源保护区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固氮基因(nifH)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进行了探讨。在 2个样地中 ,共得到 14 3个阳性克隆 ,用限制性内切酶MspⅠ和RsaⅠ进行RFLP分析后得到 35个不同的RFLP谱带型 ,多样性为 2 4 . 5 % ,其中ZD样品中获得 82个阳性克隆和 2 1个不同的RFLP谱带型 ,多样性为 2 5 6 % ,而YS样品中获得 6 1个阳性克隆和 19个不同的RFLP谱带型 ,多样性为 31 1% ,2个样地中有 5个相同的RFLP谱带型。在各样地都发现一个明显的优势种群 ,ZD样地的明显优势种群占克隆数的2 9 3% ,YS的优势种群占克隆数的 32 .8%。对 2 1个克隆进行了部分序列的测定 ,序列的相似性在 71%~ 98%之间 ,在GenBank数据库中没有发现完全匹配的序列 ,因此这些序列可能代表着新的固氮生物株系。最后利用ClustalW与Mega软件和已有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结果发现 ,2 1个序列分为 4个不同的簇 ,大部分的克隆与Proteobac teria的 3个系统发育亚簇 (α、β和γ)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其中主要的序列都落在第一和第二簇内。YS样地中的优势种群与α_Proteobacteria中的Rhodobactersphaeroides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而ZD样地中的优势种群则与 β_Proteob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固氮基因 多样性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海拔对神农架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卢慧 丛静 +4 位作者 薛亚东 杨敬元 陈克龙 李迪强 张于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2-167,共6页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有机碳库,其碳贮量现状及贮碳能力是气候、植被及人类活动等长期作用的结果( Craine et al.,2011),其微小变化都将明显影响大气CO2浓度,因而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Tarnocai et al.,2009...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有机碳库,其碳贮量现状及贮碳能力是气候、植被及人类活动等长期作用的结果( Craine et al.,2011),其微小变化都将明显影响大气CO2浓度,因而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Tarnocai et al.,2009)。弄清陆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布、转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正确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准确评估碳排放的关键(王建林等,2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 海拔 活性有机碳 水溶性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两种高寒草甸土壤原核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卢慧 赵珩 +4 位作者 盛玉钰 丛微 王秀磊 李迪强 张于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8080-8087,共8页
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研究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土壤原核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对揭示青藏高原独特的微生物地理区系和预测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有重要意义。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分子生态网... 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研究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土壤原核生物群落组成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对揭示青藏高原独特的微生物地理区系和预测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有重要意义。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分子生态网络,对青藏高原高寒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的土壤原核生物的群落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测到23145个OTUs,可分为2个古细菌类群和33个已知的细菌类群;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为土壤的优势菌群,相对丰度累计超过79%;高寒草甸原核生物的多样性高于高寒沼泽化草甸,两种草甸类型原核生物群落特征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1)。分子生态网络分析表明,高寒草甸网络具有较长的平均路径距离和较高的模块性,使其比高寒沼泽化草甸网络更能抵抗外界环境变化,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分子生态网络的分析结果均表明,土壤p H值是影响土壤原核生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所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变化对于评估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土壤原核生物群落特征在不同的高寒草甸土壤中具有显著差异,了解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子,能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通量测序 原核生物群落 高寒草甸
下载PDF
基于粪便DNA的青海雪豹种群遗传结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于光 何丽 +2 位作者 朵海瑞 李迪强 金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0-315,共6页
雪豹是国际关注的全球濒危物种,由于独特的生活习性,其确切分布区、种群数量和遗传结构信息非常有限,基于粪便DNA分析技术的发展为该物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在青海省都兰县宗加乡、诺木红乡和治多县索加乡收集到106份疑似雪豹粪... 雪豹是国际关注的全球濒危物种,由于独特的生活习性,其确切分布区、种群数量和遗传结构信息非常有限,基于粪便DNA分析技术的发展为该物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在青海省都兰县宗加乡、诺木红乡和治多县索加乡收集到106份疑似雪豹粪便样品,成功地扩增了78份粪便样品的mtDNA Cyt b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经过GenBank数据库的Blastn比对,确定了21份为雪豹粪便,其中宗加乡11份、诺木红乡5份、索加乡5份。经过Clustal W和DNASP软件比对分析,在21份雪豹粪便DNA中,共检测出7个多态性位点,分为4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h)为0.384,核苷酸多态性(π)为0.35%。三个样地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05,核苷酸差异为0.200—1.273。结果表明了3个取样区均有雪豹存在,且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样地间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生物多样性 遗传结构 CYTB基因
下载PDF
用于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土壤微生物DNA提取方法 被引量:35
14
作者 张于光 李迪强 +1 位作者 王慧敏 肖启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56-960,共5页
利用SDS高盐法和变性剂加SDS高盐法对土壤微生物总DNA进行了提取,然后通过电泳加树脂柱回收和连续2次树脂柱回收方法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变性剂加SDS高盐法的DNA提取效率明显高于前者,电泳加树脂柱法的纯化效果更好.通过PCR扩增表明,... 利用SDS高盐法和变性剂加SDS高盐法对土壤微生物总DNA进行了提取,然后通过电泳加树脂柱回收和连续2次树脂柱回收方法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变性剂加SDS高盐法的DNA提取效率明显高于前者,电泳加树脂柱法的纯化效果更好.通过PCR扩增表明,经过纯化后的DNA,都可以进行16SrDNA扩增和nirK、nosZ、nifH等功能基因的扩增.因此,变性剂加SDS高盐法是一种更为高效、可靠且适合于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DNA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态学 土壤微生物 DNA提取
下载PDF
微卫星技术及在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于光 李迪强 +1 位作者 肖启明 饶力群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0-414,共5页
微卫星作为第二代分子遗传标记 ,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微卫星位点的获得有两条常用技术途径 :1)利用已发现的微卫星位点寻找新的位点 ;2 )用经典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特定基因组的微卫星位点 .微卫星分析的一般步骤包括 :DNA的提... 微卫星作为第二代分子遗传标记 ,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微卫星位点的获得有两条常用技术途径 :1)利用已发现的微卫星位点寻找新的位点 ;2 )用经典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特定基因组的微卫星位点 .微卫星分析的一般步骤包括 :DNA的提取 ,PCR扩增 ,扩增产物及大小的检测和数据分析 .DNA芯片技术的出现 ,为微卫星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在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 ,可以通过微卫星技术进行种间、种内、群体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技术 位点 遗传多样性 动物保护 动物
下载PDF
米亚罗林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被引量:70
16
作者 张于光 张小全 肖烨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29-2033,共5页
为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分析了川西米亚罗林区原始冷杉林、20世纪60年代云杉人工林、20世纪80年代云杉人工林和农地的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状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地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 为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分析了川西米亚罗林区原始冷杉林、20世纪60年代云杉人工林、20世纪80年代云杉人工林和农地的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状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地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原始林最高,其次为60年代人工林和80年代人工林,农地最低.农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原始林、60年代人工林和80年代人工林低83%、53%和52%,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低23%、25%和21%.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两者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呈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土壤微生物量碳可作为衡量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敏感指标,而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于光 张小全 +1 位作者 曲良建 肖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325-4332,共8页
应用PCR-RFLP和测序分析对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真菌18SrDNA基因进行了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在20a龄云杉(Picea likiandensis var balfourianan)人工林和菜地... 应用PCR-RFLP和测序分析对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真菌18SrDNA基因进行了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在20a龄云杉(Picea likiandensis var balfourianan)人工林和菜地两种类型土壤中,共得到238个阳性克隆,限制性内切酶MspⅠ和RsaⅠ进行RFLP分析后得到56个不同的分类操作单元(OTUs),其中20a龄云杉人工林样地获得137个阳性克隆和37个OTUs,而菜地样地获得101个阳性克隆和19个OTUs。在两类样地中具有不同的优势种群,其中20a龄云杉人工林样地有1个明显优势种群,占总克隆数的20.4%;菜地样地有2个明显优势种群,分别占总克隆数的25.7%和21.8%。对14个克隆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的相似性在86%一99%之间,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与已知序列的相似性在92%~100%之间。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有的18SrDNA基因被分为3个主要的簇,其中20a龄云杉人工林样地的克隆都聚集在第一和第三簇中,而菜地样地的克隆都聚集在第二簇中。结果说明,两类土壤中具有较为丰富的真菌多样性,而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真菌 群落结构 18S RDNA PCR-RFLP
下载PDF
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森林类型与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广良 薛亚东 +4 位作者 张于光 宿秀江 杨敬元 王秀磊 李迪强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8-316,共9页
在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境典型地段设立样方,分析了植物群落种群的物种多样性和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α多样性,乔木层在低海拔的常绿阔叶林带最高,灌木层随海拔升高呈单峰格局,草本层在较高海拔物种多样性较高;β多样性总体上呈单峰变化... 在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境典型地段设立样方,分析了植物群落种群的物种多样性和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α多样性,乔木层在低海拔的常绿阔叶林带最高,灌木层随海拔升高呈单峰格局,草本层在较高海拔物种多样性较高;β多样性总体上呈单峰变化,在中海拔建群种发生更替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区最高,物种更替速率最快,其次是山顶附近。沿海拔梯度升高,水热组合发生变化,在建群种发生更替的中海拔过渡带形成混交林带,总体上体现了过渡带具有高的物种多样性和更替速率,总物种丰富度呈沿海拔先升高而后降低的单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栖息地 群落结构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有机碳降解基因的多样性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于光 张小全 +2 位作者 刘学端 肖烨 Wu Liyou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12-1419,共8页
应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芯片,分析了米亚罗林区冷杉原始林(M-Y)和20世纪60年代云杉人工林(M-60)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多样性。该功能基因芯片含有与有机碳降解、碳固定、氮、磷、硫循环和金属抗性相关的1961个基因探针。在M-Y和M-60样地中... 应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芯片,分析了米亚罗林区冷杉原始林(M-Y)和20世纪60年代云杉人工林(M-60)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多样性。该功能基因芯片含有与有机碳降解、碳固定、氮、磷、硫循环和金属抗性相关的1961个基因探针。在M-Y和M-60样地中分别检测到39和62个具有较强杂交信号(SNR≥2)的功能基因,其基因多样性水平指数分别为3.59和4.04,杂交信号强度总值分别为480280和630560。M-Y和M-60样地中分别检测到32个和37个有机碳降解基因,占总基因的82%和60%,这些基因分属于22个不同的基因类群,分别参与木质素、木聚糖、几丁质等有机碳的降解过程。有机碳降解基因在两个样地中存在较大的多样性和丰度差异。这些结果说明了大多数的土壤微生物直接参与了土壤有机碳的降解,同时,林型不同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有机碳降解微生物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功能基因芯片 林型 基因多样性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0
作者 肖烨 张于光 +1 位作者 张小全 易图永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共4页
随着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强度不断加剧,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土壤酶活性,进而对土壤肥力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中从土壤微生物、养分状况、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的物理性质4个方面综述了... 随着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强度不断加剧,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土壤酶活性,进而对土壤肥力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中从土壤微生物、养分状况、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的物理性质4个方面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酶活性 土壤有机质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