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最后一门植物课
- 1
-
-
作者
张旦珺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青年博览》
2023年第17期32-34,共3页
-
文摘
文学院的张箭飞教授要退休了,今年是她最后一次讲《植物人类学》,等她退休之后,这门课程也会从武汉大学的课表中消失。有学生为此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传到了社会上,也反响热烈。
-
关键词
课表
官方微信公众号
武汉大学
一篇文章
文学院
人类学
退休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老龄社会——专访中国老龄科学
- 2
-
-
作者
张旦珺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新华月报》
2023年第6期70-73,共4页
-
文摘
中国和西方的情势有很多差异会的,我们的现代化还没有实现,挑战,这是一个大课题。变老是每个人都在亲历的生命规律,但是当整个社会都在变老,许多大问题便接而至。
-
关键词
老龄社会
生命规律
中国和西方
现代化
亲历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当你感到绝望时,就看看nice爷爷
- 3
-
-
作者
张旦珺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党员文摘》
2023年第3期59-60,共2页
-
文摘
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迈克尔·罗森,但一定知道nice爷爷。在那个流传甚广的表情包里,他用舌头“啧”地发出一阵清脆的声响,然后神采奕奕地对着镜头说:“nice!”“在中国,我能被叫作nice爷爷,感觉既有趣又获得了尊重,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情呢?”
-
关键词
表情包
尊重
爷爷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互联网大厂里的文科生
- 4
-
-
作者
张旦珺
姚远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青年博览》
2021年第19期32-33,共2页
-
文摘
技术能推动社会发展,但也可能“作恶”。坐在办公室里的程序员也许无法意识到,他们编写的算法会给外卖骑手带去肉体与精神的伤害,甚至威胁生命。纯粹以效率为导向的算法决策,往往会制造道德伦理的盲点。文科的参与能够推动技术向善吗?数位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的文科生从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性别研究等专业,走向互联网产品经理、用户研究、内容运营等岗位。
-
关键词
互联网
新闻学
性别研究
文科生
道德伦理
传播学
内容运营
程序员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徐甜甜:让每一座建筑本身保留自己独特的气质
- 5
-
-
作者
马生泓
张旦珺
-
机构
不详
-
出处
《现代青年》
2022年第8期30-32,共3页
-
文摘
实际上,设计是把表面似是而非的东西,深入核心问题。造型是人们对建筑的第一印象,不过从外表再往内看,就有了更深的维度。纵观国际上知名的建筑奖项,重视的不仅仅是高超的建造技巧与优美的外形,更是建筑在环境保护、维系社群关系或改善人居环境上做出的贡献。
-
关键词
第一印象
社群关系
环境保护
似是而非
建筑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