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梁鸿《神圣家族》中“乡镇”的多重文化表征
- 1
-
-
作者
张旻霏
-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2期99-102,共4页
-
基金
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关键词研究”阶段性成果(CSQ21020)。
-
文摘
梁鸿的小说《神圣家族》通过三级地理系统,塑造了“吴镇”这一独特的地理空间,使“乡镇”在文化视野中显现出多重表征。当“穰县/北京”在场时,吴镇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表征,即被城市抛弃,落后于时代的乡村;而当“梁庄”在场时,吴镇又转为一个欲望的围城,释放出异乡人的空虚与不甘;最后当吴镇作为本身而独立存在时,传达的是与社会隔绝,深陷孤独中的精神困境。总的来说,梁鸿对于吴镇的书写并不是为了塑造出另一个梁庄,而是一种在乡土书写中打破整体性想象的实验性尝试,这是对于文学与现实关系的再审视。
-
关键词
梁鸿
《神圣家族》
乡土
吴镇
文化表征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网络甜宠文的新型建构与消费化
- 2
-
-
作者
张旻霏
-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今古文创》
2022年第7期43-47,共5页
-
基金
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女性写作与文本狂欢——一种网络亚文化的文学症候研究”(XCX2157)。
-
文摘
网络甜宠文是近年来言情小说中较受欢迎的类型,在发展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的"强制爱"模式,展现出"物质性"与"情感性"特征。在物质观念上,金钱的符号意指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女性建立自主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它则暗示美好的爱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情感观念上,男性特质中的养育性力量使"强制的宠爱"变为"无条件的爱"。甜宠文作为即时性的情感消费品,遵循着一系列的消费模式。甜宠文不仅给读者带来了娱乐与消遣,还弥补了读者在现实生活中情感上的缺失,从人的生存境遇来看,体现了年轻一代在爱的"内求"与"外求"上的矛盾。
-
关键词
甜宠文
新型建构
物质性基础
养育性力量
消费化
-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