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现代视效科技赋能传统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路径优化研究
1
作者 胡雅飞 张昕恬 +1 位作者 张钰媛 李冠澎 《传播力研究》 2024年第8期16-18,共3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同时“利用红色资源提升国民精神素养”也成为2023年国家文旅部所倡导的主要工作战略之一。面对红色文旅当下所面临的场景叙事模式“叫好难叫座”、视效...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同时“利用红色资源提升国民精神素养”也成为2023年国家文旅部所倡导的主要工作战略之一。面对红色文旅当下所面临的场景叙事模式“叫好难叫座”、视效融合板块“为科技而科技”等困境,本文针对VR/AR、全息投影等现代视效技术的思考,深度分析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搭建沉浸式场馆以及发展其运营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找寻其内在发展潜力,探究该模式的优化路径,为相关文旅行业提供一系列实质性的建议,以期促成文化传播与经济收益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旅 沉浸式业态 数字科技 优化路径
下载PDF
媒介融合背景下短视频内容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昕恬 吴立中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1期61-63,共3页
短视频的出现满足了当前人们在“碎片化”时间内娱乐及获取资讯的需求,成为当前媒体结构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当前因短视频自身存在的特性,其内容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基于短视频存在的“短小”“原创”“随... 短视频的出现满足了当前人们在“碎片化”时间内娱乐及获取资讯的需求,成为当前媒体结构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当前因短视频自身存在的特性,其内容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基于短视频存在的“短小”“原创”“随机”与“便捷”特性分析其现有内容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未来内容的发展趋势及路径,从而为促进短视频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短视频 发展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2在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诊断结直肠癌中应用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昕恬 陈锦南 +1 位作者 王奇雯 李晓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81-885,共5页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2(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2,PD-L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探究PD-L2联合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诊断结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2(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2,PD-L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探究PD-L2联合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诊断结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PD-L2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差异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30例早期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黏膜PD-L2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差异;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观察经PD-L2荧光抗体孵育后的离体早期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荧光强弱的差异。结果·PD-L2低表达和高表达患者在病灶T分期和远处转移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D-L2表达水平的高低与T分期、远处转移均呈正相关关系(r=0.274,P=0.009;r=0.216,P=0.039);PD-L2膜表达强弱与病灶T分期之间也呈正相关(r=0.201,P=0.037)。生存分析表明,PD-L2高表达患者的存活率显著低于PD-L2低表达患者(P=0.000)。PD-L2在早期结直肠癌中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肠黏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下,早期结直肠癌的荧光强度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结论·结直肠癌中PD-L2高表达预示了患者的不良预后,PD-L2联合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可能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2 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 结直肠癌 诊断
下载PDF
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4
作者 滕腊梅 章庆伟 +4 位作者 张昕恬 陈锦南 王奇雯 周菁 李晓波 《胃肠病学》 2019年第7期389-394,共6页
背景:内镜检查在发现胃早期肿瘤性病变中居重要地位,但不同内镜技术的诊断准确性存在差异。目的:比较常规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对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上海仁济医... 背景:内镜检查在发现胃早期肿瘤性病变中居重要地位,但不同内镜技术的诊断准确性存在差异。目的:比较常规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对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上海仁济医院经白光内镜检查怀疑胃早期肿瘤性病变并取得活检病理结果的患者,择期行ME-NBI并记录白光内镜和ME-NBI诊断;对首次活检病理为非肿瘤性病变者行第二次靶向活检。病理确诊肿瘤性病变者行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并纳入研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白光内镜和ME-NBI鉴别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301例患者(301处病灶),其中肠型胃腺瘤171例,早期胃癌130例。两名内镜诊断医师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白光内镜:κ=0.70;ME-NBI:κ=0.81)。ME-NBI鉴别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的敏感性(89.2%对76.9%)、特异性(90.6%对71.9%)、阳性预测值(87.9%对67.6%)、阴性预测值(91.7%对80.4%)和准确性(90.0%对74.1%)均显著高于白光内镜( P <0.05)。结论:与白光内镜相比,ME-NBI能更好地鉴别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型胃腺瘤 早期胃癌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下载PDF
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后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戬 章庆伟 +2 位作者 张昕恬 周颖 李晓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O)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EGC(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309...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O)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EGC(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309例患者(318处病灶)的病例资料,先后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时间6—80个月,中位时间26.6个月,出现13例(4.2%,13/309)复发和8例(2.6%,8/309)异时癌,复发和异时癌总发生率为6.8%(21/3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非治愈性切除(P〈0.01,HR=5.73,95%CI:1.75~18.74)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周边黏膜中-重度萎缩(P=0.04,HR=4.87,95%CI:1.10-21.50)是分化型EGC异时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GC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及异时癌并不多见,但不容忽视。对于非治愈性切除者,须警惕术后复发;而对分化型EGC且术前病灶周边黏膜中一重度萎缩者,须警惕术后异时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复发 危险因素 内镜下切除术 异时癌
原文传递
肠型胃腺瘤癌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滕腊梅 章庆伟 +2 位作者 张昕恬 周颖 李晓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肠型胃腺瘤癌变的高危因素。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下切除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42例(142处病灶)肠型胃腺瘤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寻肠型... 目的探讨肠型胃腺瘤癌变的高危因素。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下切除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42例(142处病灶)肠型胃腺瘤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寻肠型胃腺瘤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42例肠型胃腺瘤患者中,未发生癌变者124例(均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癌变者18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12.7%)。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P=0.03,OR=3.37,95%CI:1.10-10.29)、病灶≥2cm(P=0.04,OR=3.93,95%CI:1.07—14.49)、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P=0.04,OR=3.60,95%CI:1.07—12.14)是肠型胃腺瘤癌变的危险因素。将年龄、病灶大小、周围黏膜萎缩程度、HP感染及病灶形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P=0.03.OR=4.36,95%CI:1.17—16.24)、病灶≥2cm(P=0.02,OR=5.79,95%CI:1.28—26.12)、有HP感染(P=0.03,OR=3.89,95%CI:1.15-13.59)是肠型胃腺瘤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肠型胃腺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皮内瘤变,癌变率较高,年龄≥65岁、病灶直径≥2cm、存在HP感染者易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胃疾病 肠型胃腺瘤 肠型胃腺癌
原文传递
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技术对良性病变中肠型胃腺瘤的诊断作用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滕腊梅 章庆伟 +3 位作者 张昕恬 陈锦南 周菁 李晓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58-562,共5页
目的比较常规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技术在良性病变中诊断肠型胃腺瘤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白光内镜检查怀疑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连续患者,择期再次行白光内镜及放大内镜联合... 目的比较常规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技术在良性病变中诊断肠型胃腺瘤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白光内镜检查怀疑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连续患者,择期再次行白光内镜及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检查,分别记录其内镜诊断结果,并以活检或术后病理诊断为评判标准,除外癌变病灶,比较白光内镜和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内镜在良性病灶中区分肠型胃腺瘤和其他非腺瘤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共纳入232例患者(232个病灶),其中肠型胃腺瘤124例,其他非腺瘤性良性病灶(萎缩、溃疡、增生、非肠型胃腺瘤相关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等)108例,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区分肠型胃腺瘤与非腺瘤性良性病变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显著高于白光内镜(分别为92.7%比71.8%,91.6%比73.7%,91.8%比80.6%,P均<0.01),特异度一致(均为90.7%),阳性预测值和白光内镜相比(92.0%比8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大内镜联合窄带光成像鉴别肠型胃腺瘤与非腺瘤性良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白光内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胃肿瘤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窄带光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