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纾解人格异化——论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明星的社会文化功用
1
作者 游晓光 张晓仝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49,170,共8页
20世纪30年代,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人格异化现象加剧。本土明星业通过提高明星的曝光率、指明明星与大众的相似性、塑造明星自觉自由的个性、渲染明星的美貌等手段,建构了明星非凡的吸引力,又通过刊发明星日记、采访、传记、... 20世纪30年代,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人格异化现象加剧。本土明星业通过提高明星的曝光率、指明明星与大众的相似性、塑造明星自觉自由的个性、渲染明星的美貌等手段,建构了明星非凡的吸引力,又通过刊发明星日记、采访、传记、信件等方式,让明星自我表露。大众通过观看明星出演的影片、购买相关商品、给明星写信等方式给予回应。最终,明星与大众之间建立起准亲密关系。这样,大众从明星身上获得了归属感,也获得了人格有用的信心,从而纾解了异化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中国电影明星 人格异化 准亲密关系
下载PDF
塑造“明星人格”:论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明星生产--以“联华”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游晓光 张晓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9-154,共6页
20世纪30年代,以联华公司为代表,中国本土的明星生产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国产影坛出现了璀璨夺目的明星群体。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此时电影生产者们充分调动各种手段塑造“明星人格”。不同的电影明星在人格上既有鲜明差异,也有显著共... 20世纪30年代,以联华公司为代表,中国本土的明星生产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国产影坛出现了璀璨夺目的明星群体。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此时电影生产者们充分调动各种手段塑造“明星人格”。不同的电影明星在人格上既有鲜明差异,也有显著共性。这种明星人格为处于人格危机中的都市大众提供了理想的人格范式,也成为此时明星生产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人格危机 中国电影 明星人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