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晚清到五四:外国文学翻译走向现代之路
1
作者 张智中 赵曼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208-217,共10页
五四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盛况空前,任淑坤《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的言说与实践》一书研究视角切中该时期多维的翻译言说与实践关系,披沙拣金,突破五四时期翻译史研究以言说为依据、默认翻译实践与言说一致的模式,使言说与实践的多维关系... 五四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盛况空前,任淑坤《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的言说与实践》一书研究视角切中该时期多维的翻译言说与实践关系,披沙拣金,突破五四时期翻译史研究以言说为依据、默认翻译实践与言说一致的模式,使言说与实践的多维关系从隐身走向现形。一则见解高卓,从宏观视角对五四时期的译本作系统和整体考察;再则其探骊得珠,以《新青年》为典例,从微观角度探究五四时期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传入盛况。引而申之,触类而长,其研究对当今中国文学走出去极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外国文学翻译 言说与实践 多维关系 《新青年》
下载PDF
从知识翻译学看毛泽东诗词的译介与传播
2
作者 张智中 王海丽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2-27,共6页
毛泽东诗词具有丰富的文学性、知识性、历史性和革命性,长期活跃在中国读者的阅读领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定影响。伴随着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大潮流,将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介绍到世界,让地方性知识实现真正意义的走出去,融入世界文学,成... 毛泽东诗词具有丰富的文学性、知识性、历史性和革命性,长期活跃在中国读者的阅读领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定影响。伴随着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大潮流,将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介绍到世界,让地方性知识实现真正意义的走出去,融入世界文学,成为世界性知识的一部分,是具有时代性的命题。毛泽东诗词知识信息丰富、文学特色突出、地方色彩浓厚,从诗词本身特点出发,结合知识翻译学相关理论,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和资源,译诗既要符合时代特色又要满足读者需求,才能实现毛泽东诗词的有效译介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知识翻译学 译介 传播
下载PDF
“优势竞赛论”本质透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智中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9-44,共6页
自20世纪80年代初许渊冲先生提出“发挥译语的优势”和“翻译是两种语言文化的竞赛”(两者合称“优势竞赛论”)以来,赞赏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争论之波起伏不断,时起高潮。直到目前为止,围绕“优势竞赛论”的论争可谓余波未息;然而,译界... 自20世纪80年代初许渊冲先生提出“发挥译语的优势”和“翻译是两种语言文化的竞赛”(两者合称“优势竞赛论”)以来,赞赏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争论之波起伏不断,时起高潮。直到目前为止,围绕“优势竞赛论”的论争可谓余波未息;然而,译界对优势竞赛论多有误解、曲解、支解之处。本文探本求源、追根究底,试图拨开迷雾,将优势竞赛论的本真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论 竞赛论 克隆论 异化 忠实
下载PDF
许渊冲的小说翻译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智中 刘玲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9-82,97,共5页
作为一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翻译理论方面的建树之外,许渊冲先生以诗词英译而闻名遐迩、驰誉中外;同时,他的小说汉译也颇具特色,并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本文对许氏翻译理论与小说翻译之间的关系做一探讨,并通过对《红... 作为一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翻译理论方面的建树之外,许渊冲先生以诗词英译而闻名遐迩、驰誉中外;同时,他的小说汉译也颇具特色,并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本文对许氏翻译理论与小说翻译之间的关系做一探讨,并通过对《红与黑》法语原著、一种英译、四种汉译的抽样比较研究,来窥视许氏译文之个性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 翻译理论 小说翻译 比较
下载PDF
兼容并蓄 双层操作——异化归化之我见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智中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48,共5页
异化和归化分为两个层面,即文化内容和语言形式。在文化内容层面上,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语言形式层面上,则应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在"为主"和"为辅"之间,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如果超越了这个"... 异化和归化分为两个层面,即文化内容和语言形式。在文化内容层面上,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语言形式层面上,则应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在"为主"和"为辅"之间,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如果超越了这个"度",便成为"恶化"翻译。另外,异化与归化只构成翻译策略的两极,其中间地带是等化翻译。因此,只有兼容并蓄,双层操作,才能产生理想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归化 等化 文化内容 语言形式
下载PDF
陶冶性灵存底物 新诗改罢自长吟——论许渊冲先生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改译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智中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76,共8页
诗歌创作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诗歌翻译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诗歌创作需要修改,诗歌翻译同样需要修改。诗词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字斟句酌的诗词改译,如琢如磨,精益求精,体现了对翻译艺术的执著追求。本文通过对许渊冲先生诗... 诗歌创作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诗歌翻译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诗歌创作需要修改,诗歌翻译同样需要修改。诗词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字斟句酌的诗词改译,如琢如磨,精益求精,体现了对翻译艺术的执著追求。本文通过对许渊冲先生诗词改译情况的分类研究,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带来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改译 许渊冲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中数词英译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智中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78,共5页
数词有实指与虚指两种功能。毛泽东诗词频用数词,尤其频用虚指性数词,从而使其诗篇情趣横溢、大气磅礴。实指性数词往往只需照直译出即可,虚指性数词则往往需要译者更多的创造性。如此,才能比较完美地再现原诗数词所营造的艺术效果与美... 数词有实指与虚指两种功能。毛泽东诗词频用数词,尤其频用虚指性数词,从而使其诗篇情趣横溢、大气磅礴。实指性数词往往只需照直译出即可,虚指性数词则往往需要译者更多的创造性。如此,才能比较完美地再现原诗数词所营造的艺术效果与美学妙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数词 英译
下载PDF
异化·归化·等化·恶化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智中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2-125,共4页
翻译的异化和归化分为两个层面:文化内容和语言形式。在文化内容层面上,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语言形式层面上,则应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在“为主”和“为辅”之间,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如果超越了这个“度”,便成为“恶化”翻译... 翻译的异化和归化分为两个层面:文化内容和语言形式。在文化内容层面上,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语言形式层面上,则应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在“为主”和“为辅”之间,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如果超越了这个“度”,便成为“恶化”翻译。此外,异化与归化只构成翻译策略的两极,其中间地带是等化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归化 等化 恶化 文化内容 语言形式
下载PDF
《三国演义》开篇词英译之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智中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176-178,共3页
根据自己翻译《三国演义》开篇词的体会,从原诗的理解出发,对四种译文的形美、音美、意美三个方面进行了对照比较,并分析了各自的优劣得失。
关键词 英译 原诗 翻译 意美 音美 形美 译文 《三国演义》 优劣 得失
下载PDF
“形断意连”与翻译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智中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4期48-52,共5页
本文作者提出'形断意连'这一概念:'形断意连'是一种遣词运语之情形,指在语言形式上由于插入成分而出现所谓'断开'之时,其内在意蕴却前后勾连、一以贯之,文章之气势不仅未曾因外在之断开而减弱,反倒往往有所增强... 本文作者提出'形断意连'这一概念:'形断意连'是一种遣词运语之情形,指在语言形式上由于插入成分而出现所谓'断开'之时,其内在意蕴却前后勾连、一以贯之,文章之气势不仅未曾因外在之断开而减弱,反倒往往有所增强.其实,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形断意连'的运用非常普遍,它不仅大量存在于诸如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文体当中,即便是在各类实用文体当中,'形断意连'的运用也是随处可见.本文针对'形断意连'这一技法的六种应用情况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断意连” 连贯 翻译
下载PDF
汉诗意象及其英译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智中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115,共5页
由于汉诗悠久的传统,导致汉诗独特的意象系统,具体表现在汉诗意象的象征义方面,并不同于英诗的意象系统。因此,汉诗意象的英译,应该采取以意为主、以意为先的翻译策略。具体而言,对于名词意象的英译,应注意其联想义;对于动词意象的英译... 由于汉诗悠久的传统,导致汉诗独特的意象系统,具体表现在汉诗意象的象征义方面,并不同于英诗的意象系统。因此,汉诗意象的英译,应该采取以意为主、以意为先的翻译策略。具体而言,对于名词意象的英译,应注意其联想义;对于动词意象的英译,应注意其精确到位。译诗应避免浅层理解之上的浅层之译,并努力做到深层理解之上的深层之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意象 名词意象 动词意象 浅层/深层
下载PDF
诗不厌改,贵乎精也——许渊冲先生诗词改译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智中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28-133,共6页
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于诗歌创作的过程当中,莫不字斟句酌、反复修改,体现了对诗歌艺术的不懈追求。诗歌翻译一如诗歌创作,亦需如琢如磨、精益求精的"求美"精神。诗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于大量的诗词翻译之外,几十年来一直坚持... 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于诗歌创作的过程当中,莫不字斟句酌、反复修改,体现了对诗歌艺术的不懈追求。诗歌翻译一如诗歌创作,亦需如琢如磨、精益求精的"求美"精神。诗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于大量的诗词翻译之外,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三番五次的诗歌改译,锲而不舍,如琢如磨。本文通过对许渊冲先生诗词改译的个案研究,希望能给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带来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 诗歌翻译 改译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当中豪爽与婉约的英译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智中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7,共3页
毛泽东诗词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主要缘于毛泽东诗词独具个性的语言美学特征。表现之一是豪爽与婉约兼容。那么,在其英译的过程当中,如何尽量如实地转存毛泽东诗词本来的风格特征,就应该成为译者的自觉追求。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豪爽 婉约 英译
下载PDF
汉诗的朦胧之美及其英译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智中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2-96,共5页
汉语是一种典型的文学语言,汉诗颇具朦胧美,主要体现为原生态之美、无我之境、复义之美等诸多方面;而英语则是典型的科学语言,讲求语言的精确、明晰。因此,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常致原生态之美的破坏、无我之境的搅扰、复义之美的流失。... 汉语是一种典型的文学语言,汉诗颇具朦胧美,主要体现为原生态之美、无我之境、复义之美等诸多方面;而英语则是典型的科学语言,讲求语言的精确、明晰。因此,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常致原生态之美的破坏、无我之境的搅扰、复义之美的流失。对此,译者应充分予以考虑,并采取积极的翻译对策,以期比较理想地完成汉诗英译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原生态之美 无我之境 复义之美
下载PDF
葬花一吟葬香魂,译诗三种异情韵——《葬花吟》三种英译文比较赏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智中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的诗作名篇,文辞优美,手法娴熟。此诗在翻译过程中,涉及了典故、诗词用语、人称、口气等诸多微妙而不易传达的方面。文章对《葬花吟》三种英译文进行了比较,除着眼于以上难点外,还讨论了形美、音美的传译,以及...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的诗作名篇,文辞优美,手法娴熟。此诗在翻译过程中,涉及了典故、诗词用语、人称、口气等诸多微妙而不易传达的方面。文章对《葬花吟》三种英译文进行了比较,除着眼于以上难点外,还讨论了形美、音美的传译,以及三位译家各自的翻译动机、翻译追求和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花吟》 形美 典故 口气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英译综评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智中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5-80,共6页
毛泽东诗词在中国诗词史上占居重要的地位,其英译版本也达到了12种以上。本文对毛泽东诗词的译本及翻译研究情况做一综述,并考察了12个英译版本的翻译策略。着眼于诗词形式上的忠实与叛逆、译者的主体性、诗性语言的再造等几个方面,作... 毛泽东诗词在中国诗词史上占居重要的地位,其英译版本也达到了12种以上。本文对毛泽东诗词的译本及翻译研究情况做一综述,并考察了12个英译版本的翻译策略。着眼于诗词形式上的忠实与叛逆、译者的主体性、诗性语言的再造等几个方面,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英译 翻译策略
下载PDF
爱好由来落笔难 一诗千改始心安——许渊冲先生的古典诗词改译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智中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3-28,共6页
诗歌创作需要修改,诗歌翻译更需要修改。研究许渊冲先生诗词的改译,可知先生诗词改译的特点:改韵救义,删繁就简,内蕴毕现,诗意开豁,人称换位,重心转移,跨行增益,诗题改译,润色标点,诗行调整。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改译 许渊冲
下载PDF
“无灵主语”与翻译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智中 《英语研究》 2003年第Z1期65-69,136,共6页
英语中的"无灵主语"运用广泛,如果配合"有灵谓语/有灵动词"的使用,便形成英语语言的优势。相比之下,汉语不太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就"无灵主语"的翻译而言,英译汉时需要灵活处理;汉译英时则可以发挥... 英语中的"无灵主语"运用广泛,如果配合"有灵谓语/有灵动词"的使用,便形成英语语言的优势。相比之下,汉语不太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就"无灵主语"的翻译而言,英译汉时需要灵活处理;汉译英时则可以发挥译语优势,注意适时运用英语的"无灵主语"和"有灵谓语/有灵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灵主语” “有灵谓语/有灵动词” 翻译
下载PDF
左右逢源,炉火纯青——许渊冲先生古诗英译关键技法初探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智中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8-70,80,共4页
许渊冲先生的古诗英译实现了他所提出的"三美"目标,他的翻译艺术精湛老到,炉火纯青,远非其"三化"之方法所能概括。文章拟对许先生在古诗英译方面的独特技法和策略进行小结和分析。
关键词 许渊冲 古诗英译 翻译技法和策略
下载PDF
汉诗英译的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智中 《广西社会科学》 2007年第4期142-146,共5页
在汉诗英译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重视译者的主体性,而译者的主体性,通向译者的创造性。一旦抹杀了诗歌译者的创造性,也就等于取消了诗歌翻译本身。诗歌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诗语再生、再造的过程。散体译诗与诗体译诗以及学术性译诗与文... 在汉诗英译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重视译者的主体性,而译者的主体性,通向译者的创造性。一旦抹杀了诗歌译者的创造性,也就等于取消了诗歌翻译本身。诗歌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诗语再生、再造的过程。散体译诗与诗体译诗以及学术性译诗与文学性译诗,作为汉诗英译的两种策略,将长久地并存于国内外翻译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主体性 散体译诗 诗体译诗 学术性译诗 文学性译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