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智润 聂永卿 +1 位作者 崔红萍 杨桂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4期411-412,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检测10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 100例乙型肝炎患者标...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检测10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 100例乙型肝炎患者标本中,前S1抗原78例阳性,阳性率为78%;HBV-DNA 86例阳性,阳性率为86%;HBeAg 56例阳性,阳性率为56%,在56例HBeAg阳性中,前S1抗原阳性例数为44例,阳性率为78%,HBV-DNA的阳性例数为49例,阳性率为88%,前S1抗原与HBV-DNA的差异性用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6例HBV-DNA阳性中,前S1抗原阳性例数为74例,阳性率为86%,HBeAg阳性例数为50例,阳性率为58%,前S1抗原与HBeAg的检测结果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DNA高度相关,是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前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精神科药物的不良反应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智润 段先翠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1期27-28,共2页
目的旨在探究精神科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展规律及相关指标检测,考量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的114例精神疾病患者使用精神科药物进行治疗后不良反应报告,并进行回顾性探究。结果其中发生白细胞降低或升... 目的旨在探究精神科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展规律及相关指标检测,考量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的114例精神疾病患者使用精神科药物进行治疗后不良反应报告,并进行回顾性探究。结果其中发生白细胞降低或升高率为43.06%,血泌乳素升高率为15.97%,流涎发生率为57.64%,体温调节障碍发生率为50.69%,胃肠道不良反应率为36.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临床使用精神科药物种类繁多,不良反应复杂各异,为了更好的保障患者身心健康,临床理应提高使用精神类药物的科学合理性,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倡导用药单一性原则,为临床用药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依据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尿酸浓度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智润 聂永卿 +1 位作者 杨桂华 杨玉勤 《中国民康医学》 2012年第6期657-658,共2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改变。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0例(患者组),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诊断标准;对照组500例,均来自2011年度健康体检职工...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改变。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0例(患者组),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诊断标准;对照组500例,均来自2011年度健康体检职工。测定血尿酸浓度。结果:两组之间血尿酸浓度有显著性差异(χ2=17.8,P<0.01),患者组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男性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血清尿酸
下载PDF
乌灵胶囊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段先翠 袁明坚 张智润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5期113-114,共2页
目的:分析乌灵胶囊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将8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送服,观察组给予中成药乌灵胶囊联合盐酸帕罗西汀,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 目的:分析乌灵胶囊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将8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送服,观察组给予中成药乌灵胶囊联合盐酸帕罗西汀,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抑郁症症状明显好转8例,缓解30例,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抑郁症症状明显好转5例,缓解25例,总有效率为68.2%,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未出现明显副作用,对照组出现副作用8例(18.2%)。结论:中成药乌灵胶囊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乌灵胶囊 盐酸帕罗西汀 中成药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豪丽 施荣汉 +1 位作者 杨桂华 张智润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6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的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1~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健康对照组700例,均来自职工2012年度健康体检,计数每例...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的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1~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健康对照组700例,均来自职工2012年度健康体检,计数每例受检者中性粒细胞数量。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中性粒细胞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不升高时,其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可随着病情的发作程度轻度升高或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聂永卿 张智润 《中国民康医学》 2012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为减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39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资料,以护理记录中记录到的攻击行为发生情况为准。结果:发生攻击行为110例,攻击行为史、离异及独居等是患... 目的:为减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39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资料,以护理记录中记录到的攻击行为发生情况为准。结果:发生攻击行为110例,攻击行为史、离异及独居等是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高度重视入院评估,对有攻击行为史、独居及离异患者应重点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住院患者 攻击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