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得了骨肉瘤一定要截肢吗?——恶性骨肿瘤的综合治疗
1
作者 张智长 《科学生活》 2024年第9期6-7,共2页
在门诊经常有患者和家属焦急地询问:“医生,我得了骨肉瘤,还有救吗?这条腿能不能保得住?”一些非骨肿瘤专业的医生朋友也会时不时问我这个问题,现在骨肉瘤还截肢吗?答案是明确的,目前骨肉瘤的保肢率达到了90%以上。骨肉瘤是青少年最常... 在门诊经常有患者和家属焦急地询问:“医生,我得了骨肉瘤,还有救吗?这条腿能不能保得住?”一些非骨肿瘤专业的医生朋友也会时不时问我这个问题,现在骨肉瘤还截肢吗?答案是明确的,目前骨肉瘤的保肢率达到了90%以上。骨肉瘤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虽然骨肉瘤的发病率很低,但由于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致死、致残率很高,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严重的身心创伤和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骨肿瘤 骨肉瘤 儿童和青少年 截肢 经济负担 综合治疗 医生 保肢率
下载PDF
跟骨肿瘤与瘤样病变17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智长 杨庆诚 +1 位作者 董扬 曾炳芳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5期408-411,共4页
目的足踝部肿瘤尤其是跟骨肿瘤非常少见,多数临床医师对跟骨肿瘤认识较少,延误诊断和治疗不当很常见。总结并回顾我院治疗的跟骨肿瘤病例及相关文献,评价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17例跟骨原发肿瘤,其中男... 目的足踝部肿瘤尤其是跟骨肿瘤非常少见,多数临床医师对跟骨肿瘤认识较少,延误诊断和治疗不当很常见。总结并回顾我院治疗的跟骨肿瘤病例及相关文献,评价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17例跟骨原发肿瘤,其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13~67岁,平均年龄31.5岁。均行病灶刮除植骨术。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跟骨脂肪瘤7例(8足),软骨母细胞瘤6例(6足,其中5例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单纯性骨囊肿2例(2足),骨内腱鞘囊肿2例(2足)。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9~76个月,平均52个月。术后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跟骨肿瘤少见,多为良性,原发或转移性恶性肿瘤罕见。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多数肿瘤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性质。对良性肿瘤可以随访观察,常规手术方案为经外侧入路行病灶刮除植骨。恶性肿瘤多采取膝下截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肿瘤与瘤样病变 诊断影像 病理
下载PDF
间接复位、经皮股骨髁万向锁定板倒置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智长 王韬 +2 位作者 陆男吉 罗从风 曾炳芳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间接复位、经皮股骨髁万向锁定板倒置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均采用牵引床间接复位、穿皮股骨髁万向锁定板倒置固定。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 目的探讨间接复位、经皮股骨髁万向锁定板倒置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均采用牵引床间接复位、穿皮股骨髁万向锁定板倒置固定。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无肢体短缩、髋内翻等并发症。结论对外侧壁粉碎或反斜行骨折、髓腔过细不适合髓内固定、假体周围骨折等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采用间接复位、股骨髁万向锁定板倒置固定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向锁定钢板 倒置 股骨骨折 间接复位
下载PDF
腓骨近端切除术后膝关节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智长 赵世昌 +2 位作者 张春林 杨庆诚 董扬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11期991-994,共4页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切除术后重建膝关节外侧稳定性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腓骨近端切除的3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28例,腓骨近端切除后行外侧副韧带和股二头肌腱止点骨性重建;对照组8例,不行韧带重建...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切除术后重建膝关节外侧稳定性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腓骨近端切除的3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28例,腓骨近端切除后行外侧副韧带和股二头肌腱止点骨性重建;对照组8例,不行韧带重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行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X线片测量膝关节外侧间隙,与健侧对比并分级。参照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功能评分标准对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52个月,平均35个月。末次随访时,试验组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关节间隙增大分级为A级;对照组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关节间隙增大分级为D级。试验组评分为(97.5±3.2)分,对照组为(86.5±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1)。结论腓骨近端切除后重建外侧副韧带及股二头肌腱止点,操作简单,可恢复膝关节外侧稳定性,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近端切除 膝关节稳定性 韧带止点重建
下载PDF
可吸收棒在拇外翻第1跖骨基底截骨治疗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智长 董扬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6期549-550,共2页
目的 探讨可吸收棒在拇外翻第1跖骨基底楔形截骨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对青中年中至重度拇外翻患者采用第1跖骨基底截骨结合拇趾骨赘切除、关节囊紧缩缝合+拇内收肌松解术,截骨端以可吸收棒交叉固定。结果 53例(81足),随访3~16个... 目的 探讨可吸收棒在拇外翻第1跖骨基底楔形截骨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对青中年中至重度拇外翻患者采用第1跖骨基底截骨结合拇趾骨赘切除、关节囊紧缩缝合+拇内收肌松解术,截骨端以可吸收棒交叉固定。结果 53例(81足),随访3~1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评分标准,平均HVA矫正17°,平均IMA矫正6°,优63足,良14足,差4足,优良率95%。结论 截骨端采用可吸收棒交叉固定同金属螺钉相比能避免对软组织的刺激,安全有效,不需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趾外翻/外科学 跖骨楔形截骨 可吸收棒
下载PDF
发育性髋脱位功能重建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智长 董扬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33-136,共4页
目的: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文献,总结分析其手术治疗的新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01/2005-04相关先天性髋脱位的文献,检索词“Congenitalhipdislocation/surgery”,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 目的: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文献,总结分析其手术治疗的新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01/2005-04相关先天性髋脱位的文献,检索词“Congenitalhipdislocation/surgery”,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2000-01/2005-04相关先天性髋脱位的文献,检索词为“髋脱位,先天性”,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先天性髋脱位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先天性髋脱位,未成年病例。②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保守治疗。②成年病例行关节置换的文章。③文献综述,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97篇关于先天性髋脱位的文献,纳入23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小于3岁的先天性髋脱位病例治疗方案较为统一,但对学步后儿童的治疗则充满争议,存在多种手术方法。切开复位有多种手术入路,较早的病例截骨有Salter和Pemberton等多种术式,较大龄儿童亦有多种姑息手术方法。虽然治疗失败后仍有补救方法,但好的预后往往取决于第一次的治疗,因此,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指针的掌握极为重要。结论:应当依据患者的年龄、病变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由有经验的小儿矫形外科医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治疗/方法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猪小肠黏膜下层修复鼠皮肤全层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邹剑 刘粤 +2 位作者 朱轶 张智长 张长青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72-876,共5页
目的研究利用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作为组织工程材料修复SD大鼠背侧皮肤全层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用6周龄SD大鼠28只,体重300~350g。造成背部上下2处直径2cm的全层皮肤缺损,上处为空白组,不用任何覆盖;下处... 目的研究利用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作为组织工程材料修复SD大鼠背侧皮肤全层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用6周龄SD大鼠28只,体重300~350g。造成背部上下2处直径2cm的全层皮肤缺损,上处为空白组,不用任何覆盖;下处为SIS组,将解冻的SIS剪成直径2cm的圆形,覆盖缝合缺损皮肤周围。术后3d,1、2、3、4、6和8周(n=4),分别观察缺损皮肤修复的情况,HE染色观察,并计算修复面积百分比。结果两组缺损皮肤大体观察修复时均未出现感染;于2、3、4和6周时SIS修复皮肤的速度快于空白组,修复后的皮肤质软、有弹性,与周围组织基本持平,且瘢痕组织较空白组薄。1、2、3、4、6和8周时皮肤修复面积:SIS组分别为15.72%±3.64%,43.81%±4.87%,65.35%±5.63%,87.95%±4.78%,96.90%±6.89%和100%;空白组分别为13.42%±3.77%,38.24%±5.63%,58.74%±4.48%,76.50%±5.23%,92.30%±5.75%及100%,SIS组于1、2、3、4周时其皮肤修复面积百分比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SIS组,皮肤中形成较多角化细胞及胶原组织,与正常皮肤的组织结构相近;空白组,皮肤中存在较多肉芽组织,皮下胶原中有炎性细胞及含铁血黄素;两组均无毛囊及附件产生。结论SIS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大鼠皮肤全层缺损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下层 皮肤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关于外翻手术治疗对策的讨论 被引量:6
8
作者 董扬 施忠民 +3 位作者 张春林 邹剑 张智长 曾炳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不同类型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2006年4月本院手术治疗外翻165例(210足)。根据外翻畸形程度不同分为3组。A组:共96例(128足),男21例,女75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外翻角(hallux valgu...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不同类型外翻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4月~2006年4月本院手术治疗外翻165例(210足)。根据外翻畸形程度不同分为3组。A组:共96例(128足),男21例,女75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25°~35°,平均30°,第1、2跖骨夹角(inter-metatarsalangle,IMA)12°~16°,平均14°。手术方法采用McBride加第1跖骨基底楔形截骨术。B组:共55例(61足),男11例,女34例;年龄38~62岁,平均50岁。HVA28°~44°,平均36°,IMA14°~18°,平均16°。手术方法与A组相同,另加第2跖趾关节成形术。C组:共15例(21足),男10例,女5例;年龄64~82岁,平均73岁。HVA45°~75°,平均60°,IMA18°~20°,平均19°。手术方法采用Kell手术。[结果]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Mary-land评分系统。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A组,优98足,良24足,可6足,优良率95.3%。平均HVA矫正18°,平均IMA矫正7°。B组,优46足,良12足,可3足,优良率95.1%。平均HVA矫正21°,平均IMA矫正8°。C组,优11足,良8足,可3足,优良率90.5%。平均HVA矫正42°,IMA无矫正。[结论]外翻的病理基础主要为第1跖骨内翻的骨性畸形与收肌高度紧张挛缩的软组织畸形。手术应针对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病人。手术的设计应重点解除骨性与软组织的畸形。只要注意手术操作与手术方法,手术并发证是可以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手术方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可膨胀髓内钉与传统交锁髓内钉在胫骨干骨折中的应用对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金东旭 张智长 +1 位作者 孙玉强 张长青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讨可膨胀髓内钉Fixion系统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与传统交锁髓内钉比较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5年9月1日~2006年8月31日,79例采用髓内钉系统治疗的新鲜闭合性胫骨干骨折。其中男53例,女26例;年龄17~57岁,平均37岁。按AO分型均为... 目的探讨可膨胀髓内钉Fixion系统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与传统交锁髓内钉比较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5年9月1日~2006年8月31日,79例采用髓内钉系统治疗的新鲜闭合性胫骨干骨折。其中男53例,女26例;年龄17~57岁,平均37岁。按AO分型均为42A或42B型。应用可膨胀髓内钉组31例,其中42A型24例,42B型7例;传统交锁髓内钉组48例,其中42A型37例,42B型11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痂出现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有无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感染等并发症,评价肢体功能。结果79例均获得4~15个月随访,平均10.3个月。可膨胀髓内钉组:手术时间20~60min,平均35min,均未输血;X线片示最早出现骨痂为术后4周,临床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个月;全部获期愈合;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功能,优28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100%。传统交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45~110min,平均75min,均未输血;X线片示最早出现骨痂为术后4.5周,临床愈合时间为3~12个月,平均5.8个月;期愈合46例,期愈合2例;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功能,优35例,良11例,中2例,优良率95.8%。结论可膨胀髓内钉系统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可早期负重、骨折愈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必须严格控制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可膨胀髓内钉 交锁髓内钉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骨肉瘤侵袭性及HIF-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庆诚 曾炳芳 +1 位作者 施忠民 张智长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体外抗骨肉瘤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去铁胺模拟低氧培养骨肉瘤MG-63细胞株,给予曲古抑霉素A(trichostatin A,TSA)处理,Transwell法检测TSA对骨肉瘤细胞侵袭性的影响,RT-...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体外抗骨肉瘤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去铁胺模拟低氧培养骨肉瘤MG-63细胞株,给予曲古抑霉素A(trichostatin A,TSA)处理,Transwell法检测TSA对骨肉瘤细胞侵袭性的影响,RT-PCR、Western印迹法、ELISA等方法检测TSA在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点时对骨肉瘤MG-63细胞HIF-1α及VEGF 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骨肉瘤MG-63细胞经TSA50、100、200、300和500 nmol/L处理后,细胞侵袭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低氧可以诱导HIF-1α及VEGF mRNA、蛋白的表达,TSA明显抑制HIF-1α及VEGF的表达,并呈一定的量效及时效关系。结论:HDAC抑制剂具有明显的体外抗骨肉瘤活性,抑制HIF-1α的表达及抗血管生成,可作为一种通过HIF-1α靶点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的新型抗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肿瘤浸润 曲古抑霉素A 缺氧诱导因子1 1α亚基
下载PDF
可吸收棒在外翻截骨矫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闻欣 董扬 +2 位作者 施忠民 张春林 张智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14-51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进行拇外翻截骨矫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左旋聚乳酸(PLLA)可吸收棒内固定进行拇外翻截骨矫形术。35例患者,56足接受第l跖骨近端截骨矫形及可吸收棒交叉内固定术。[结果]随访4—22个月,优27例44足...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进行拇外翻截骨矫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左旋聚乳酸(PLLA)可吸收棒内固定进行拇外翻截骨矫形术。35例患者,56足接受第l跖骨近端截骨矫形及可吸收棒交叉内固定术。[结果]随访4—22个月,优27例44足,良8例12足,所有截骨处均临床愈合,无伤口感染。[结论]应用可吸收棒内固定进行拇外翻截骨矫形术可避免二次手术,并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棒 拇外翻 截骨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庆诚 曾炳芳 +2 位作者 张智长 施忠民 董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低氧及模拟低氧条件下体外培养MG-63骨肉瘤细胞.另外收集30例骨肉瘤组织石蜡标本及20例新鲜冷冻骨肉瘤组织标本.采用RT—PCR、West—ern印迹、ELISA...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低氧及模拟低氧条件下体外培养MG-63骨肉瘤细胞.另外收集30例骨肉瘤组织石蜡标本及20例新鲜冷冻骨肉瘤组织标本.采用RT—PCR、West—ern印迹、ELISA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别检测骨肉瘤细胞及组织中HIF-1α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在低氧及模拟低氧条件下,MG-63骨肉瘤细胞HIF—1α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但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VEGF的mRNA、蛋白表达都增加(P<0.05)。20例新鲜骨肉瘤组织中HIF-1αmRNA总表达率为90%,VEGF mRNA总表达率为100%,均明显高于瘤旁组织(P<0.05)。HIF-1α、VEGF蛋白在骨内瘤石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93.3%,明显高于瘤旁组织的6.7%、26.7%(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IF-1α蛋白表达与MVD明显相关(P=0.005.r=0.767).VEGF蛋白表达与MVD正相关(P<0.002.r=0.701)。结论:骨肉瘤中存在HIF-1α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HIF-1α高表达可能提示骨肉瘤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生成
下载PDF
14例四肢孤立性骨转移癌1期整块切除保肢重建的疗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冬冬 杨庆诚 +3 位作者 张智长 董扬 潘垚 杜鑫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113-2116,共4页
目的:探讨四肢孤立性骨转移癌1期整块切除保肢重建后疗效,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减轻、生活质量改善及肢体功能进行评价。方法: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四肢孤立性骨转移癌为首发临床表现病例14例,... 目的:探讨四肢孤立性骨转移癌1期整块切除保肢重建后疗效,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减轻、生活质量改善及肢体功能进行评价。方法: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四肢孤立性骨转移癌为首发临床表现病例14例,同期发现原发病灶。术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疼痛评分。疼痛评分采用数字0~10评分法。术前及术后3个月给予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评分系统。术后3个月参照MSTS评分系统进行肢体功能评分。结果:患者术前疼痛评分为(8.14±1.29)分,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为(1.50±0.65)分,术后疼痛症状明显改善(t=21.600,P〈0.001)。术前生活质量平均为34.93±11.75,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平均为(65.00±10.81)分,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t=-15.479,P〈0.001)。术后MSTS评分范围18~27分,平均(22.43±2.38)分。广泛切除和边缘切除的无瘤生存期经Logrank检验分析,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31,P=0.087)。结论:四肢孤立性骨转移癌为首发表现患者,1期切除原发病灶,同时按原发骨肿瘤原则行瘤段广泛或边缘整块切除保肢治疗,术后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转移癌 整块切除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局部复发
下载PDF
主动直腿抬高试验的生物力学机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海 张智长 +1 位作者 连小峰 张长青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5年第6期387-389,共3页
研究发现,部分腰痛患者出现运动控制和运动模式改变。主动直腿抬高试验是腰痛最常使用的临床检查方法之一,作为腰痛亚型(尤其是妊娠相关骨盆带疼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段,它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主动直腿抬高试验是一系... 研究发现,部分腰痛患者出现运动控制和运动模式改变。主动直腿抬高试验是腰痛最常使用的临床检查方法之一,作为腰痛亚型(尤其是妊娠相关骨盆带疼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段,它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主动直腿抬高试验是一系列复杂的运动控制过程,涉及除腰骨盆外全身多部位的联动,以达到腰骨盆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直腿抬高试验 腰痛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骨肉瘤活性的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冬冬 刘蕾 +1 位作者 张智长 杨庆诚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建立骨肉瘤MNNG/HOS裸小鼠模型,并研究曲古抑菌素A(TSA)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采取皮下悬液注射法,建立人骨肉瘤裸小鼠模型。人骨肉瘤MNNG/HOS细胞株体外传代培养后,将2×10^6细胞悬液注入裸小鼠股外侧皮下,观察肿瘤生... 目的建立骨肉瘤MNNG/HOS裸小鼠模型,并研究曲古抑菌素A(TSA)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采取皮下悬液注射法,建立人骨肉瘤裸小鼠模型。人骨肉瘤MNNG/HOS细胞株体外传代培养后,将2×10^6细胞悬液注入裸小鼠股外侧皮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荷瘤小鼠行小动物Micro-CT成像系统检查,肿瘤组织常规HE染色并镜检。相同方法建立此种骨肉瘤裸小鼠模型,待肿瘤直径达10-20mm时,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含体积分数5%DMSO的生理盐水),TSA组(注射TSA,1mg/kg)和不磷酰胺(cTx)组(注射CTX,20mg&g),每隔3d注射1次,同时测量肿瘤直径及荷瘤鼠体质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及裸小鼠体质量变化曲线。结果裸小鼠接种细胞株2周后,均有局部肿瘤形成。4周后,小动物Micro—CT成像系统可见骨质破坏,光镜下可见骨肉瘤细胞及其直接形成的肿瘤性骨样组织,骨肉瘤细胞在横纹肌间浸润性生长,成骨作用明显。在本实验建立的动物模型体内,TSA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无明显的体质量差异。结论成功建立了骨肉瘤MNNG/HOS裸小鼠模型;TSA在骨肉瘤裸小鼠模型体内,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MNNG HOS细胞株 动物模型 TSA
下载PDF
左旋聚乳酸可吸收棒在外翻截骨矫形中应用35例(英文)
16
作者 刘闻欣 董扬 +2 位作者 施忠民 张春林 张智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3-586,共4页
选择2004-01/2005-0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外翻患者35例56足,接受第1跖骨近端截骨矫形及左旋聚乳酸可吸收棒交叉内固定治疗。随访4~22个月,优27例44足,良8例12足,截骨处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无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术... 选择2004-01/2005-0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外翻患者35例56足,接受第1跖骨近端截骨矫形及左旋聚乳酸可吸收棒交叉内固定治疗。随访4~22个月,优27例44足,良8例12足,截骨处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无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2例发生伤口周围红肿反应,考虑可能为异物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以乙醇纱布湿敷,积极换药2~4周后消退;另1例固定后1周发生可吸收棒突出于患足内侧皮下,予以手术按压回纳后石膏加强固定,未引起截骨处移位及不愈合,可能与术中电钻钻孔时晃动致使骨孔过大,导致插入的可吸棒松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棒 [足母]外翻 截骨
下载PDF
人工假体置换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管西亮 董扬 +5 位作者 张春林 杨庆诚 鲍琨 张智长 殷诺 何能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行肿瘤段广泛性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行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术前术后均行新辅助化疗。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72个月。无瘤2年生存者2...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行肿瘤段广泛性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行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术前术后均行新辅助化疗。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72个月。无瘤2年生存者24例,无瘤5年生存者18例,5年总生存率为65.6%。28例患肢屈伸活动均为0°~100°,4例患肢屈伸活动为0°~60°。根据Enneking功能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估:优14例,良16例,可2例。结论膝关节周围骨肉瘤行广泛性或根治性切除,应用人工假体置换术重建膝关节,可以重建膝关节的结构,使膝关节功能达到较好的恢复,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保肢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膝关节滑膜结核误诊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原因及鉴别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接来 胡涂 +1 位作者 张智长 杨庆诚 《临床误诊误治》 2016年第3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结核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误诊为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膝关节滑膜结核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均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2例... 目的探讨膝关节结核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误诊为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膝关节滑膜结核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均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2例首诊我院,4例曾在外院诊疗后复发而入我院。6例病初均误诊为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后结合临床、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均确诊为膝关节滑膜结核。行膝关节前、后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术5例,后外侧入路病灶清除1例。术后予足疗程抗结核治疗,关节功能均有改善。结论关节滑膜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详细了解病史、完善相关检查并注意鉴别诊断是避免误诊误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滑膜 结核 误诊 滑膜炎 色素绒毛结节性
下载PDF
近端股骨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管西亮 董扬 +4 位作者 江潮胤 张春林 鲍琨 张智长 杨庆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8-449,共2页
目的探讨近端股骨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指征和疗效。方法对13例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分别采用人工假体置换、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以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治疗,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患侧肢体功能、并发症和... 目的探讨近端股骨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指征和疗效。方法对13例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分别采用人工假体置换、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以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固定治疗,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患侧肢体功能、并发症和生存时间等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疼痛均得到缓解,11例术后可下床行走,2例术后卧床。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不愈合、肺炎和褥疮等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时间2~24个月,平均8.7个月。结论采用假体置换、DHS、Gamma钉或PFN手术内固定,可有效治疗近端股骨转移性肿瘤,部分可恢复行走功能,并能有效缓解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肿瘤 近端股骨 手术治疗 内固定
下载PDF
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重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卫愉轩 张靖 +1 位作者 张智长 董扬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6-19,共4页
肱骨近端是常见的骨肿瘤发病部位之一,该部位的恶性肿瘤保肢手术需切除大量骨性结构及软组织,因此修复重建肩关节结构和功能对手术医师而言具有极大挑战性。常见的手术重建方式包括解剖型肱骨近端假体置换、肱骨假体-异体骨复合体重建... 肱骨近端是常见的骨肿瘤发病部位之一,该部位的恶性肿瘤保肢手术需切除大量骨性结构及软组织,因此修复重建肩关节结构和功能对手术医师而言具有极大挑战性。常见的手术重建方式包括解剖型肱骨近端假体置换、肱骨假体-异体骨复合体重建、生物学重建、反式肩关节置换等,各种术式均具有相应的优缺点。其中,解剖型肱骨近端假体置换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重建术式之一,生物学重建的总体效果尚满意,而反式肩关节置换和网片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青睐,为改善肱骨近端肿瘤切除后的修复重建提供了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肩关节 骨肿瘤 关节成形术 人工关节 外科网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