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先生的故事——玄庄笔记
1
作者 张曰凯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101-104,67,共5页
每次回到故乡,总是天色已晚,于沉沉暮霭中穿过村街,房舍、街巷都灰蒙蒙的,仿佛罩在一方薄纱中;又于炊烟缭绕中步入家门,一下子嗅到熟悉又亲切的柴烟香。于是,我怦然心动,热热地喊声:"娘!"这时,母亲便拄着拐杖迎出来,颤着音儿... 每次回到故乡,总是天色已晚,于沉沉暮霭中穿过村街,房舍、街巷都灰蒙蒙的,仿佛罩在一方薄纱中;又于炊烟缭绕中步入家门,一下子嗅到熟悉又亲切的柴烟香。于是,我怦然心动,热热地喊声:"娘!"这时,母亲便拄着拐杖迎出来,颤着音儿说:"俺的孩儿(口来),咋的来到这时候?"然而第二天清晨,我必定要早早起来,到村街上走走,到西堤上遛遛,寻觅早已寻觅过多次的童年的足迹,把昨晚那灰蒙蒙的房舍、街巷看个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纱 娶媳妇 天干地支 又于 家院子 我不知道 告诉我 口号声 赵老师 天来
原文传递
南石桥子
2
作者 张曰凯 赵爱玲 《中国作家(纪实版)》 2013年第4期202-206,共5页
一村南有一条小河,小河上搭四块石板。姥姥背着我,迈着大脚板,走过石桥,哼唱起《拉网小调》:咳……拉呀。
关键词 石桥子 田中角荣 二舅 摇摇头 会说话 沙流河镇 寂静无声 这一天 平民百姓 想不起
原文传递
自由人
3
作者 张曰凯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3年第12期163-174,共12页
一深秋,玄庄显得格外的寂寥而又繁忙。大地光光的,一色的黄土地,西大洼更加空旷,只有落叶枯柴,天空也更加浩瀚深邃。然而农人们是闲不住手脚的,他们要为今年的收获做些收尾的活计,还要为明年的耕种做些筹备。有几个大胆的年轻人到城里... 一深秋,玄庄显得格外的寂寥而又繁忙。大地光光的,一色的黄土地,西大洼更加空旷,只有落叶枯柴,天空也更加浩瀚深邃。然而农人们是闲不住手脚的,他们要为今年的收获做些收尾的活计,还要为明年的耕种做些筹备。有几个大胆的年轻人到城里打工谋生,清晨上了路,后半晌就成为重大新闻传遍了街头巷尾。已是傍晚,村街上暮霭沉沉,漂浮着似烟似雾的东西,农人们陆陆续续从西大洼晚归,有"嘟嘟"的农用三轮运输车,也有"哟呵哟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大洼 娶媳妇 红薯干 晚归 这一天 抱柴 老槐树 漫漫长夜 腊月二十三 给你
原文传递
愿<<<红楼梦>脂评>>走出红学家的书斋
4
作者 张曰凯 《广州文艺》 2000年第5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红楼梦>脂评>> 艺术价值 资料价值
原文传递
谈鬼说妖话人生——访蒲松龄故居
5
作者 张曰凯 《时代文学》 1998年第1期145-147,共3页
北方的十月,已是深秋。我由青岛回济,西至潍坊,与学兄丁尔纲不期而遇。寒暄过后,丁兄曰:“前一站就到淄博了,何不趁机拜谒蒲翁故居?”一语提醒,了却了我多年的一桩夙愿。细雨霏霏,蒲家庄在秋雨中显得格外宁静,青砖青瓦的农舍栉比鳞次,... 北方的十月,已是深秋。我由青岛回济,西至潍坊,与学兄丁尔纲不期而遇。寒暄过后,丁兄曰:“前一站就到淄博了,何不趁机拜谒蒲翁故居?”一语提醒,了却了我多年的一桩夙愿。细雨霏霏,蒲家庄在秋雨中显得格外宁静,青砖青瓦的农舍栉比鳞次,静静地卧着,街上少行人。进入拱型门洞,步入石板铺就的东西大街,不一会儿就到了蒲松龄故居。门前三株古槐,郭沫若手书“蒲松龄故居”匾额,墨地金字,格外引人瞩目。故居内,三进院落,青砖瓦房,花墙月门,花木丛丛,古藤萦绕,清幽而典雅。心想,蒲翁大半生穷愁潦倒,至暮年生活境况方略有好转,这可能是他晚年的居所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故居 《聊斋志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