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仁怀市生态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朝琼 郜红娟 张帮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9-182,共4页
区域生态敏感性评价对于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有效进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利用GIS技术,以贵州省仁怀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子敏感性评价和综合敏感性评价两种方法,选择土地利用、高程、坡度、水系、地质灾害作为评价因子,对仁... 区域生态敏感性评价对于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有效进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利用GIS技术,以贵州省仁怀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子敏感性评价和综合敏感性评价两种方法,选择土地利用、高程、坡度、水系、地质灾害作为评价因子,对仁怀市生态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极敏感区占仁怀市总面积的1.43%,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山区;敏感区占17.76%,分布在沿河地区以及山麓地区;低敏感区占57.41%,分布在中低山地区;不敏感区占23.40%,主要分布在城镇区域。结合生态敏感性,提出了各区块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对策,以期为仁怀市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仁怀市 GIS
下载PDF
贵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测度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朝琼 蔡广鹏 申燕燕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6-79,共4页
以2000~2011为研究时段,运用变异系数法和协调发展模型对贵阳市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贵阳市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生态环境的发展速度,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协调性测度 贵阳市
下载PDF
贵阳市花溪区城郊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朝琼 蔡广鹏 +2 位作者 韩会庆 郜红娟 申燕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8-200,共3页
为了更好地评价城郊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采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分析了花溪区2010年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与产出。结果表明:花溪区总能值投入为2.25×1019sej,总能值产出为1.32×1019sej;可更新能值投入占能值总投入... 为了更好地评价城郊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采用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分析了花溪区2010年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与产出。结果表明:花溪区总能值投入为2.25×1019sej,总能值产出为1.32×1019sej;可更新能值投入占能值总投入的47.56%,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值投入占能值总投入的34.67%,净能值产出率为1.18,能值投资率为0.95,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07。说明,花溪区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不高,随着工业辅助能值投入增加,农业生态系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经济 能值分析 贵阳
下载PDF
仁怀市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朝琼 张跃星 游仁龙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7-11,共5页
耕地占补平衡是实现耕地保护的重要手段。补充耕地缺乏质量衡量标准和检验机制,使得补充耕地质量难以保证,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占补平衡。以贵州省仁怀市为研究对象,根据仁怀市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成果,建立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食... 耕地占补平衡是实现耕地保护的重要手段。补充耕地缺乏质量衡量标准和检验机制,使得补充耕地质量难以保证,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占补平衡。以贵州省仁怀市为研究对象,根据仁怀市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成果,建立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与标准粮食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求算仁怀市耕地等级折算系数,为仁怀市实现耕地占补的数量、质量综合平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占补平衡 按等级折算 折算系数 仁怀市
下载PDF
仁怀市土地利用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朝琼 郜红娟 +2 位作者 廖昕荣 刘静 林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6-189,共4页
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采用ArcGIS9.3平台解译并提取仁怀市2000-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研究了仁怀市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植被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呈递减趋势,林地和建设用地呈递增趋势;大量耕... 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采用ArcGIS9.3平台解译并提取仁怀市2000-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研究了仁怀市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植被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呈递减趋势,林地和建设用地呈递增趋势;大量耕地、未利用地和牧草地转化为林地,部分林地和未利用地转化为耕地,其他地类主要转入建设用地。植被碳储量结构为林地>耕地>牧草地,植被碳储量从2000年的147.56×104t提高到2010年的173.26×104t,增加27.70×104t,退耕还林、还草和未利用地开发使植被碳储量增加59.10×104t,林地开发使植被碳储量减少8.61×104t。林地是影响仁怀市植被碳储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植被碳储量 仁怀 贵州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林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朝琼 郜红娟 张帮云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3,共3页
为合理确定低丘缓坡土地开发为林地的适宜性,进而确定开发的空间和时序,选择了地形地貌、土壤和开发利用条件3类10个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林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应用GIS技术... 为合理确定低丘缓坡土地开发为林地的适宜性,进而确定开发的空间和时序,选择了地形地貌、土壤和开发利用条件3类10个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林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应用GIS技术对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林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区面积为831.01 hm2,适宜区面积3 680.43 hm2,基本适宜区面积10 668.29 hm2,不适宜区面积785.56 hm2。坡度和相对高度是影响林地适宜性等级和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低丘缓坡 适宜性 人工林
下载PDF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试点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朝琼 蔡广鹏 兰华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29-34,共6页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1万高精度DEM,叠加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成果数据,提取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空间分布信息,统计低丘缓坡的地类、面积;基于优先补充耕地和可持续发展两个开发利用目标,结合对研...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1万高精度DEM,叠加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成果数据,提取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空间分布信息,统计低丘缓坡的地类、面积;基于优先补充耕地和可持续发展两个开发利用目标,结合对研究区水资源、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等进行前期调查分析,采用相对高差、坡度、土壤厚度、地质灾害、水源保障度、石漠化程度、交通可达性等多因子加权法,避开不利因素的影响,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适宜性进行划分和测算。研究表明:在脆弱生态环境条件约束下的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适宜开发面积有限(占土地总面积的5.84%),用于建设比农用效益好,开发利用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合理布局优势产业,确立适宜的资源开发模式与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丘缓坡 土地资源 仁怀市 试点
下载PDF
析“早恋”的心理特征及疏导对策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朝琼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22-124,共3页
青少年性意识的觉醒提前,容易发生不顾后果的“早恋”行为,由于他们缺乏成熟、健康、理性的性心理品质,这既影响学习成绩又影响身心发展。因此,关注中学生异性问题,培养他们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避免“早恋”,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 青少年性意识的觉醒提前,容易发生不顾后果的“早恋”行为,由于他们缺乏成熟、健康、理性的性心理品质,这既影响学习成绩又影响身心发展。因此,关注中学生异性问题,培养他们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避免“早恋”,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早恋”误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恋 心理特征 疏导对策
下载PDF
贵州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时期县域耕地变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朝琼 张跃星 冯姝慧 《贵州科学》 2013年第4期76-80,93,共6页
为了更好地揭示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变化,运用ArcGIS软件对仁怀市2005~2011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与坡度分级数据进与行空间叠加分析,利用ArcCatalog模块提取数据,得到土地利用动态演变的数据矩阵与耕地在不同坡度下的分布情况;通过计算仁怀市... 为了更好地揭示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变化,运用ArcGIS软件对仁怀市2005~2011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与坡度分级数据进与行空间叠加分析,利用ArcCatalog模块提取数据,得到土地利用动态演变的数据矩阵与耕地在不同坡度下的分布情况;通过计算仁怀市及乡镇耕地相对变化率,分析各耕地变化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降低;中枢街道的耕地相对变化率最大,是仁怀市耕地减少最快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中转化为耕地最多的是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动态变化 相对变化率 空间差异 仁怀市
下载PDF
基于GIS的岩溶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郜红娟 张朝琼 +1 位作者 蔡广鹏 罗绪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0-203,346,共4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对区域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合理安排岩溶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运用GIS技术,以贵州省麻江县为例,选用坡度、与河流距离、与公路距离、与城镇距离、土地资源和耕作距离等6个因子建立岩溶山区农村居民点用... 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对区域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合理安排岩溶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运用GIS技术,以贵州省麻江县为例,选用坡度、与河流距离、与公路距离、与城镇距离、土地资源和耕作距离等6个因子建立岩溶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麻江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区和中度适宜区分别仅占4.38%和8.96%,而低度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分别占45.48%和41.18%;高度适宜区和中度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公路、河流沿线以及城镇附近,这主要与便利的交通条件、充足的水源、平坦的地形以及城镇的吸引力有关。而低度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坡度较陡的山地,这与水源的不足、交通不便、远离城镇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农村居民点 适宜性 麻江县
下载PDF
基于地形梯度的贵州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5
11
作者 郜红娟 张朝琼 张凤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70,共9页
【目的】探讨贵州省不同地形梯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特点。【方法】采用遥感解译和GIS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地形位指数视角,分析了1990-201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结果】研究期间贵州省土地... 【目的】探讨贵州省不同地形梯度上的土地利用变化特点。【方法】采用遥感解译和GIS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地形位指数视角,分析了1990-201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特征。【结果】研究期间贵州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梯度性。在坡度、地形起伏度和地形位梯度上,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主要分布于低梯度带。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集中于高梯度带。在高程梯度带上,高海拔梯度带是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优势区,低海拔梯度带是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的优势区。1990-2010年各地形梯度带的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降低,而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主要表现为大量耕地和未利用地转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其中,耕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变化集中于中等及以下梯度带。建设用地和水域变化主要分布于中等高程带以及其他低地形梯度带。【结论】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地形梯度差异突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其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地形 等级 贵州省
下载PDF
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宜居城市评价与建设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被引量:27
12
作者 陈勇杰 张朝琼 王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7-13,共7页
建设可持续的生态宜居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进行生态宜居城市评价,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方向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民生方面,构建城市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 建设可持续的生态宜居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进行生态宜居城市评价,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方向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民生方面,构建城市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物元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对贵州省贵阳市2005~2015年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进行评价。研究表明:2005~2015年,贵阳市生态宜居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从"不宜居"到"理想宜居"的发展转变,但2015年"理想宜居"等级不稳定;制约贵阳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是城市道路面积不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较低,对生态环境的改造与保护投入不足。物元模型不仅能够得到研究对象的综合质量信息,还可以揭示单项指标的分异信息,适用于生态宜居城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宜居城市 生态宜居性评价 物元模型 欠发达地区 贵阳市
下载PDF
乌江流域贵州段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郜红娟 韩会庆 +1 位作者 张朝琼 王后阵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3,84,共7页
【目的】探究流域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影响。【方法】利用InVEST模型,根据2000和2010年贵州省乌江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乌江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水田和旱地大幅减少,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 【目的】探究流域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影响。【方法】利用InVEST模型,根据2000和2010年贵州省乌江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乌江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水田和旱地大幅减少,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地、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水田转化为建设用地以及旱地转化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地和建设用地突出;2整个流域碳储量由2000年的1 302.72×10~6t增加到2010年的1 356.31×10~6 t,增加了4.11%。10年间,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和旱地的碳储量所占比例一直较大。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和草地碳储量增加,针阔混交林、水田、旱地和未利用地的碳储量降低。流域碳储量空间结构呈北部、东南部较高,中南部、东北部较低的特点。南部和中部碳储量降低,其他地区碳储量增加。【结论】退耕还林工程及快速城镇化是影响该流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土地利用变化 InVEST模型 乌江流域
下载PDF
2000年与2010年贵州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健 韩会庆 +1 位作者 张朝琼 郜红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8-231,共4页
为评价贵州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从土地自然资源安全系统、土地社会安全系统、土地经济安全系统3个方面选择了16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构建贵州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2000年与2010年贵州省土地生... 为评价贵州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从土地自然资源安全系统、土地社会安全系统、土地经济安全系统3个方面选择了16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构建贵州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2000年与2010年贵州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贵州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2010年高于2000年,研究的9个地州市分别由较不安全和临界安全状态上升为临界安全和较为安全状态;区域分布上,贵州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东高西低的空间特点,2010年东西差异较2000年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土地生态安全 时空变化 贵州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贵州山区不同地貌区生境退化程度评估 被引量:5
15
作者 郜红娟 蔡广鹏 +1 位作者 张朝琼 罗绪强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90-94,106,共6页
基于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生境质量模型对贵州省麻江县低山丘陵、岩溶槽谷和中山峡谷3种地貌类型区的生境退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地貌类型区的主导土地利用类型均为耕地和林地,而草地、城镇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和水... 基于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生境质量模型对贵州省麻江县低山丘陵、岩溶槽谷和中山峡谷3种地貌类型区的生境退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地貌类型区的主导土地利用类型均为耕地和林地,而草地、城镇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和水域相对较小。平均生境退化程度为低山丘陵>岩溶槽谷>中山峡谷。低山丘陵生境退化程度高值和低值分别分布于中东部河谷和西部山区。岩溶槽谷生境退化程度高值和低值分别分布于中部、南部槽谷底部和槽谷两侧。中山峡谷生境退化程度高值和低值分别分布于中北部峡谷底部和峡谷两侧高山。随坡度增加,3种地貌区的平均生境退化程度降低。不同地貌类型区的平均生境退化程度在各坡度带变化趋势亦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退化 不同地貌 InVEST模型 山区 贵州
下载PDF
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16
作者 张朝琼 曾小燕 +1 位作者 陈薇红 田有菊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33期125-127,共3页
目的观察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20年3月34名新入职护士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入职培训分为对照组(17名:行传统入职培训)与实验组(17名:行微课结合翻转... 目的观察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20年3月34名新入职护士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入职培训分为对照组(17名:行传统入职培训)与实验组(17名:行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培训结果。结果实验组新入职护士培训1个月后考核成绩、轮转3个月考核成绩以及转正考核成绩均比对照组高,同时实验组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感入职培训1个月(79.26±2.26)分,轮转3个月(80.89±2.26)分,转正考核(80.65±2.4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入职培训1个月(72.26±2.38)分,轮转3个月(74.65±2.27)分,转正考核(74.85±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带教老师对培训效果满意度(94.12%)比对照组带教老师对培训效果满意度(64.71%)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入职护士培训中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入职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护士 入职培训
下载PDF
贵州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郜红娟 韩会庆 张朝琼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6-270,277,共6页
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采用能值投资率、能值产出率、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能值指标对贵州省1990—2010年间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时空分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产出呈递增趋势,投入以可更新资源能... 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采用能值投资率、能值产出率、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能值指标对贵州省1990—2010年间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时空分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产出呈递增趋势,投入以可更新资源能值和可更新的有机能为主,工业辅助能的增加最为显著,能值产出结构以种植业主,并呈下降趋势;能值投资率和环境承载力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贵州中西部地区,低值区分布在贵州东南地区;净能值产出率高值分布在贵州东北、西南地区,低值分布在西北;可持续发展指数高值分布在遵义、黔东南和黔西南,低值分布在中西部,能值指标的空间格局分布差异,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工业能值投入量、人口、农业基础设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能值理论 时空格局 贵州省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岩溶山区公路沿线生境质量时空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郜红娟 张朝琼 蔡广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7-12,共6页
评估生境质量时空变化,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以贵州省麻江县省道S309为例,基于1992年、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对1992~2012年公路沿线生境质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2~2012年,耕地和未利用地面... 评估生境质量时空变化,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以贵州省麻江县省道S309为例,基于1992年、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对1992~2012年公路沿线生境质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2~2012年,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有林地、灌木林、草地、城镇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和水域面积增加。10年间,省道S309公路麻江段沿线生境质量指数增加0.07,公路东、西段生境质量高于中段,各坡度和距离梯度带生境质量均呈增加趋势。城镇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地形等是影响山区公路沿线生境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变化 InVEST模型 公路沿线
下载PDF
2000-2020年贵州省景观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8
19
作者 郜红娟 张朝琼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4-152,共9页
【目的】探究贵州省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规律。【方法】基于2000、2005和201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数据,利用Markov和CLUE-S复合模型模拟出2020年土地利用状况,并以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景观结构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 【目的】探究贵州省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规律。【方法】基于2000、2005和201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数据,利用Markov和CLUE-S复合模型模拟出2020年土地利用状况,并以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景观结构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定量评估了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结果】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水平不断降低。研究区中东部和西部分别以等级较低的生态风险和等级较高的生态风险为主;2低生态风险、较低生态风险和中等生态风险之间转换是该区景观生态风险类型变化的主要特征。生态改善区和生态恶化区分别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西部,且都呈增长趋势;3地形起伏梯度上,各景观生态风险类型集中分布于3级以下,整体上呈现出1级>3级>2级>5级>4级的特点,且生态风险变化集中在1级、2级和3级。【结论】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趋于改善。自然条件优劣、人口压力以及退耕还林政策是影响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景观结构 土地利用 时空差异 贵州省
下载PDF
岩溶山区不同地貌形态的土地利用变化比较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蔡广鹏 张朝琼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2-398,共7页
【目的】为促进岩溶山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方法】基于麻江县1992年和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软件,比较分析了低山丘陵、中山峡谷、岩溶槽谷3种地貌形态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1各地貌类型区的耕地、林地... 【目的】为促进岩溶山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方法】基于麻江县1992年和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软件,比较分析了低山丘陵、中山峡谷、岩溶槽谷3种地貌形态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1各地貌类型区的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数量变化较大,而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较小,其中以低山丘陵的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与中山峡谷的耕地数量变动最为突出;2低山丘陵以林地与草地的相互转化及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为主,中山峡谷以耕地、林地、草地的相互转化为主,岩溶槽谷以耕地和林地的相互转化为主;3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多分布在各地貌区坡度较大地带,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多分布在地势低缓处。【结论】岩溶山区复杂的地貌形态特征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突出,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和城镇化发展是其重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地貌形态 土地利用变化 麻江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