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大玉 程中午 张本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DHS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术后2周的髋关节功能情况及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VAS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DHS治疗,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系统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愈合时间 并发症
下载PDF
跟骨骨折中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效果及影像学参数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秉璞 王大玉 +1 位作者 张本结 程中午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682-689,共8页
目的评估和比较跗骨窦入路(sinus tarsi approach,STA)和外侧延长切口入路(extended lateral approach,ELA)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功能,影像学参数和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行STA或ELA切开复位... 目的评估和比较跗骨窦入路(sinus tarsi approach,STA)和外侧延长切口入路(extended lateral approach,ELA)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功能,影像学参数和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行STA或ELA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04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52例行STA切开复位内固定术(STA组),52例行ELA切开复位内固定术(ELA组)。临床功能评估主要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SF-36)。影像学参数主要依据Boe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的长、高和宽。根据术后CT扫描结果评估复位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跟骨侧位和轴位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固定较术前良好,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长度、高度均较术前得到明显矫正(P>0.05)。STA组患者SF-36-躯体健康(SF-36-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SF-36-PCS)和SF-36-精神健康(SF-36-mental component summary,SF-36-MCS)评分高于ELA组患者(P<0.05)。STA组患者整体复位质量与ELA组相当(P>0.05),SandersⅢ型骨折亚组中,ELA组患者整体复位质量优于STA组患者(P<0.05)。ST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ELA组患者(11.5%vs.44.2%,P<0.001)。其中,STA组患者切口并发症(3.8%vs.15.4%)及腓肠神经损伤(1.9%vs.9.6%)发生率低于ELA组患者(P<0.05)。结论STA和ELA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时,均具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但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手术入路方案,强调STA完全替代ELA尚缺乏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参麦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临床对照验证 被引量:2
3
作者 程中午 王大玉 +2 位作者 张本结 周杰 杜辉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546-553,共8页
目的阐述参麦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通过数据库筛选有效化学成分。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参麦注射液(shenmai injection,SMI)关键靶点-KOA复合目标网络。对关键... 目的阐述参麦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通过数据库筛选有效化学成分。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参麦注射液(shenmai injection,SMI)关键靶点-KOA复合目标网络。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生物功能分析及基因和基因组的京都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核心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KOA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SMI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采用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12周、6个月及12个月后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1)共获得25个SMI抗KOA关键靶点,麦冬中麦冬酮A、鸟苷、豆甾醇、麦冬A及尿苷。红参中β-谷固醇、人参皂苷rh2是复合目标网络中主要有效化学成分。拓扑分析得到胱天蛋白酶1(caspase 1,CASP1)、CASP3、CASP8、CASP9、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nuclear factor-κB inhibitorα,NFKBIA)、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核心关键靶点。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凋亡(apoptosis)富集程度最高。CASP1、CASP3、CASP9、NFKBIA、ESR1、CAT与SMI有效活性成分结合能均<-5.0 kcal/mol,至少存在1个氢键。豆甾醇对接CAT存在4个氢键。(2)观察组患者中3例没有按时完成SMI腔内注射,1例随访丢失;对照组患者中1例没有按时完成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腔内注射,1例随访丢失。治疗后6周、12周、6个月、12个月,观察组WOMAC中疼痛、僵硬、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中躯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MI治疗KOA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干预作用特点,能明显改善KOA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并延缓KOA病程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药理作用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