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核转录因子-κB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本静 王焱林 王成夭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保护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作用与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 再灌注模型,缺血30min ,再灌注6 0min。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 再灌注组;参附注射液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保护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作用与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 再灌注模型,缺血30min ,再灌注6 0min。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 再灌注组;参附注射液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IL- 6 )浓度,免疫印记法测心肌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活性水平,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缺血 再灌注组心肌NF -κB的活性,血浆TNF- a、IL -6浓度较假手术组明显上升(P <0 .0 1)。参附注射液组中上述指标与缺血 再灌注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 <0 .0 1) ,电镜下参附注射液组中心肌超微结构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并接近正常。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抑制缺血心肌中NF- κB的活性,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对心肌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缺血/再灌注损伤 核转录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电法勘探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找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本静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3年第4期476-481,共6页
沙漠地区应用电法勘探找水,在克服了电极接地电阻大这一难题之后,采用电测深法进行普查,初步查清地下水的分布范围;应用激电测深法衰减度曲线D值及其异常幅度,综合评价地层富水程度,将工程区划分为富水区、中等富水区、弱富水区三个区域... 沙漠地区应用电法勘探找水,在克服了电极接地电阻大这一难题之后,采用电测深法进行普查,初步查清地下水的分布范围;应用激电测深法衰减度曲线D值及其异常幅度,综合评价地层富水程度,将工程区划分为富水区、中等富水区、弱富水区三个区域,预测不同区域成井后的单井出水量,为地下水科学开采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测深法 激电测深法 地下水分布图 衰减度 含水因素 单位出水量
下载PDF
地基土载荷试验与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本静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5-28,共4页
文章通过对地勘报告提供的地基土承载力与原位载荷试验提供的地基土承载力的数据进行分析 。
关键词 地基土 原位载荷试验 承载力
下载PDF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防渗墙施工质量检测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本静 《江淮水利科技》 2014年第4期26-28,共3页
本文根据随机抽检的七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防渗墙施工质量检测结果,结合小型水库建设时代特点、工程存在的实际问题及设计采用的加固措施,阐述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防渗墙施工质量检测应关注的主要问题,对确保水库加固质量及今后的运行安全... 本文根据随机抽检的七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防渗墙施工质量检测结果,结合小型水库建设时代特点、工程存在的实际问题及设计采用的加固措施,阐述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防渗墙施工质量检测应关注的主要问题,对确保水库加固质量及今后的运行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水库 除险加固 坝体渗漏 防渗墙 渗透系数K剖面法 钻孔抽芯 抗压强
下载PDF
某工程软土地基堤基失稳原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本静 《治淮》 2014年第7期16-18,共3页
本文通过对某工程软土地基堤基失稳段工程与水文地质勘察、试验,收集分析施工过程资料,总结出该段软土地基堤基失稳的主要原因,对类似工程施工避免出现堤基失稳,保证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等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堤防填筑堤基失稳裂缝地质勘察
下载PDF
晚期癌痛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张本静 王成夭 王焱林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4年第5期421-422,共2页
为探讨晚期癌痛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 PCIA)的临床应用 ,观察了晚期癌痛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 ,PCIA治疗时间平均为 1.5月 ,用 PCIA泵后病人在不同时间段的 BP、HR与用 PCIA泵前比较有降低趋势 ,但无统计学差异 ( P>0 ... 为探讨晚期癌痛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 PCIA)的临床应用 ,观察了晚期癌痛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 ,PCIA治疗时间平均为 1.5月 ,用 PCIA泵后病人在不同时间段的 BP、HR与用 PCIA泵前比较有降低趋势 ,但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 ;用 PCIA泵前后病人的 RR和 Sp O2 无明显差异 ( P>0 .0 5 )。 18例患者用 PCIA泵后 VAS评分为 2 .3 2± 1.45 ,与用 PCIA泵前VAS评分 8.65± 2 .2 7相比较明显降低 (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痛 病人自控镇痛 副作用 静脉镇痛
下载PDF
移植冠心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大鼠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克明 胡盛寿 +4 位作者 张浩 候迈 崔传珏 魏英杰 张本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上移植冠心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抽取冠心病患者骨髓,用人骨髓间质细胞专用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扩增、标记。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目的: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上移植冠心病患者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抽取冠心病患者骨髓,用人骨髓间质细胞专用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扩增、标记。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2周后使用超声筛选出合格的动物模型。然后动物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14)和培养液注射组(对照组,n=13)。在移植前后对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和心室重构指标进行超声评价和对比,取材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移植后进行超声评价,治疗组较对照组射血分数值和缩短分数值显著改善。免疫组化显示移植细胞在宿主体内可以向肌源性细胞分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显示细胞治疗组梗死区心肌Ⅰ型、Ⅲ型胶原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非梗死区低于对照组。细胞治疗组梗死区间质细胞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cl-2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骨髓间质细胞移植后可以提高心肌梗死后心脏收缩功能,减轻左心室重塑。作用机制可能为新血管生成增加、细胞外基质改变、旁分泌、抗凋亡和心肌再生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心肌梗塞 大鼠
下载PDF
北京地区2004~2017年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清扬 +1 位作者 张本静 闫素英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1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安全应用该类药物、有效开展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04年至2017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收的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报告数据,提取患者性别、年龄等人口学信息,丙戊酸剂型、剂量、... 目的:分析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安全应用该类药物、有效开展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04年至2017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收的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报告数据,提取患者性别、年龄等人口学信息,丙戊酸剂型、剂量、血药浓度等药品信息,以及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出现时间及预后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4例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前三位分别是皮肤和皮下组织(29.5%)、血液淋巴系统(22.1%)、神经和精神系统(17.1%);多数患者不良反应转归为痊愈(30.6%)或好转(48.5%),少部分患者未好转(8.0%),有2例死亡(0.3%)。在71例已知血药浓度的报告中,16例(22.5%)未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范围,34例(47.9%)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21例(29.6%)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结论:皮肤和皮下组织、血液淋巴系统和神经精神系统是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常累及的系统,同一患者可同时出现多种或累及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出现丙戊酸相关不良反应后给予停药、减量或对症处理等措施可以逆转;血药浓度值对于预测丙戊酸用药的安全性仅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浅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本静 田月昕 《当代经济》 2010年第1期116-117,共2页
本文阐述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并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社会责任会计 信息披露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安氟醚、异氟醚对大鼠肺组织NF-κB和血浆TNF-α的影响
10
作者 李芳 王成夭 +2 位作者 王焱林 张本静 王首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比较安氟醚、异氟醚对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用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安氟醚组(E组)和异氟醚组(I组)。两种麻醉药吸入浓度均为1.0 MAC。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 目的比较安氟醚、异氟醚对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用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安氟醚组(E组)和异氟醚组(I组)。两种麻醉药吸入浓度均为1.0 MAC。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即刻(T2)、麻醉2 h(T3)、4 h(T4)、6 h(T5)和停药2 h(T6)各处死6只大鼠,开胸取肺组织并经左心室取血5 ml。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结果两组在T4时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及肺巨噬细胞渗出,其后明显增多,可见肺毛细血管轻度扩张、充血及肺间质水肿。与T1时比较,E组在T4~T6时肺组织NF-κB的含量增加(P〈0.05),I组在T4、T5时增加(P〈0.05)。T4-T6时,E组肺组织NF-κB的含量和血浆TNF-α的浓度均明显高于I组(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NF-α在T2时降低(P〈0.05),其后增加(P〈0.05)。结论吸入安氟醚、异氟醚后血浆TNF-α的含量增加,尤以吸入安氟醚更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吸入安氟醚、异氟醚后肺组织NF-κB的表达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氟醚 异氟醚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北京地区2011-2021年三种新型口服抗凝药不良反应数据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京玉 张本静 +1 位作者 付娜 钟蕾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分析3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数据,了解该类药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整理2011年至2021年期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艾多沙班的ADR报告,对ADR报告的... 目的分析3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数据,了解该类药ADR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整理2011年至2021年期间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艾多沙班的ADR报告,对ADR报告的年度分布、性别、年龄、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转归及严重ADR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结果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艾多沙班ADR报告例数分别为142例、73例、3例;男女比例分别为1.06∶1、0.66∶1、2∶1;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严重ADR报告例数分别为12例、6例、1例。利伐沙班ADR主要累及胃肠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肾脏及泌尿系统等,其中出血相关ADR例次占总例次的56.71%;达比加群酯ADR主要累及胃肠系统、各类检查、皮肤及皮下组织等,其中出血相关ADR例次占总例次的42.86%;艾多沙班3例ADR均与出血相关。结论3种药物的ADR报告中,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胃肠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等,临床表现以出血相关ADR所占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药 利伐沙班 达比加群酯 艾多沙班 药品不良反应 出血
原文传递
参附注射液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核因子-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本静 王焱林 王成夭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Ⅰ)、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Ⅱ)、缺氧,复氧+低剂量参附注射液组(Ⅲ...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Ⅰ)、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Ⅱ)、缺氧,复氧+低剂量参附注射液组(Ⅲ)、缺氧,复氧+高剂量参附注射液组(Ⅳ)。分别用2,4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检测上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NF-κB活性变化。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缺氧,复氧后上清中LDH活性、TNF-α、IL-6浓度及细胞NF-κB活性显著上升(P〈0.01)。Ⅲ、Ⅳ组分别与Ⅱ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与抑制NF-κB活性降低其调控的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缺氧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核转录因子ΚB
原文传递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本静 王成夭 王焱林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76-777,共2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参附处理组(SF 组)。Sham组丝线穿过冠状动脉前降支但不结扎,I/R、SF组通过结扎心...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参附处理组(SF 组)。Sham组丝线穿过冠状动脉前降支但不结扎,I/R、SF组通过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 再灌注60 min制作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缺血前30 min,SF组经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10 ml/kg, 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末通过右颈动脉置管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肿 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电镜下观察缺血区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 Sham组比较,I/R组血浆TNF-α、IL-6浓度升高,SF组血浆IL-6浓度升高(P<0.01)。与I/R组比较,SF 组血浆TNF-α、IL-6浓度降低(P<0.01)。I/R组心肌超微结构明显受损,SF组受损较轻。结论参附 注射液可通过降低大鼠全身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汤 注射剂 心肌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参附注射液对体外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柯剑娟 王焱林 +2 位作者 张本静 王成天 张宗泽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0-813,共4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体外缺氧复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及Bcl-2、Caspase-3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在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卫生部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进行以下实验:取出生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体外缺氧复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及Bcl-2、Caspase-3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在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卫生部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进行以下实验:取出生1~2dSD乳鼠,采用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将培养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四组:(1)正常对照组(Con组)37℃、5%CO2孵箱中持续孵育20h,未经缺氧复氧处理;(2)缺氧复氧组(H/R组)给予培养的心肌细胞单纯缺氧4h,复氧16h;(3)低剂量参附注射液组(L-SFI组)在缺氧前30min加入终质量浓度为50μL/mL的参附注射液,余同缺氧复氧组;(4)高剂量参附注射液组(H—SFI组)在缺氧前30min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00μL/mL的参附注射液,余同缺氧复氧组。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1TC)标记的Annexin V(Annexin V-FTTC)及碘化丙锭(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印记技术(ECL-Westem blot)检测心肌细胞Bcl-2,Caspase.3蛋白水平。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均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Con组比较,H/R组细胞凋亡的各个阶段的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与H/R组比较,L-SFI组和H-SFI组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H/R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出现Caspase-3相对分子质量17000的裂解片断;与H/R组比较,不同浓度的参附注射液组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伴随Caspase-3相对分子质量17000片断的表达减少。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减少缺氧复氧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Caspase-3蛋白的激活,发挥其抗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心肌细胞 凋亡 BCL-2 CASPASE-3
原文传递
超声钻孔对测法探测大坝裂缝深度
15
作者 张本静 《安徽水利科技》 2002年第1期45-47,共3页
本文通过介绍超声钻孔对测法探测大坝裂缝深度,说明超声钻孔对测法检测混凝土大坝裂缝深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超声钻孔对测法 混凝土坝 裂缝 深度
原文传递
北京市2121例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梁雁 张本静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708-1711,1716,共5页
目的:分析克林霉素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市收到的2 121例克林霉素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 121例克林霉素所致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1 993例,占94.0%。不良... 目的:分析克林霉素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市收到的2 121例克林霉素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 121例克林霉素所致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1 993例,占94.0%。不良反应表现居前3位的分别是皮肤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和全身症状。严重不良反应有39例。经逐年对比,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合理使用克林霉素可以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除非病情需要,尽量使用克林霉素口服制剂,且在使用时对患者进行安全性监测,以降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霉素 不良反应 分析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西妥昔单抗注射液不良反应调研分析
17
作者 刘红 白羽 +3 位作者 史蕤 王啸洋 张艳华 张本静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395-1398,共4页
目的西妥昔单抗是重组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上市已超过15年,但是仍缺乏上市后不良反应(adverse drugreaction,ADR)监测系统性评估。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涉及怀疑... 目的西妥昔单抗是重组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上市已超过15年,但是仍缺乏上市后不良反应(adverse drugreaction,ADR)监测系统性评估。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涉及怀疑药品西妥昔单抗的ADR报告,通过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485例ADR报告纳入研究,男女比例为1.56∶1。ADR主要涉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及血液系统等。深静脉血栓占比1.03%,高于说明书中偶见ADR频率。过敏反应多在用药后2 h内发生,以皮肤反应为主。严重ADR占比43.51%,患者的性别、年龄与ADR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时间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报告人员缺乏对新的ADR判断,死亡病例记录不详实,死亡病例中肺栓塞和间质性肺炎不良事件可能与西妥昔单抗相关。结论西妥昔单抗治疗发生严重ADR占比较高,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深静脉血栓发生频率高于说明书中描述的频率。由于缺乏详实的病例信息,无法明确西妥昔单抗与死亡病例的因果关系,需关注发生肺栓塞和间质性肺炎不良事件的患者,需加强上报人员药物警戒相关培训,提高上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反应 药物警戒 药物不良事件 药物监测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Effect of Shenfu injection on nuclear factor-κB during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本静 王焱林 +1 位作者 王成夭 柯剑娟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5年第4期200-204,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Shenfu injection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 and interleukin-6 (IL-6), activity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 and heart tissue ultras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Shenfu injection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 and interleukin-6 (IL-6), activity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 and heart tissue ultrastructure during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in rats and its potential mechanism.Methods: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R) was produced by ligation and release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Ischemia lasted for 30 min and reperfusion for 60 min. Twenty-four healthy male SD rats weighing 230-280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8, each): Group I (Sham-operation group); Group II (I/R group); Group III (Shenfu group), in which Shenfu injection (10 ml/kg) was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30 min before ischemia in animals with I/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IL-6 and TNF-α were measured by ELISA, and the heart was harvested for determination of NF-κB levels by Ecl-western blot analysis.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used to study its ultrastructure.Results: After reperfusion, NF-κB binding activity in myocardial nuclei and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IL-6 and TNF-α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Group II, compared with Group I (P< 0.01), and they were markedly reduced in Group III, compared with Group II (P< 0.01). In addition, electron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showed more serious injury of the myocardium ultrastructure in Group II, while in Group III the myocardial ultrastructure was similar to normal state.Conclusions: Shenfu injection inhibits NF-κB activity in I/R myocardium and leads to down-regula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expression, which might be one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henfu injection in cardio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HEMIA REPERFUSION NF-kappa B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Receptors Interleukin-6 Shenfu inje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