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利用中国鄞州电子健康档案研究项目(Chines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Research in Yinzhou,CHERRY)中构建的队列人群,估算其中糖尿病患者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效应大小,为选择筛查CKD...目的:利用中国鄞州电子健康档案研究项目(Chines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Research in Yinzhou,CHERRY)中构建的队列人群,估算其中糖尿病患者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效应大小,为选择筛查CKD发病风险较高的的重点人群及CKD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从基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CHERRY研究中,纳入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18岁以上基线无肾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组成队列,提取该队列人群的基线报卡、随访和医疗机构的体检数据,根据体检数据中提供的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60 m L/(min×1.73 m2)或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3 mg/mmol定义为CKD结局事件,采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CKD标准化发病率,并在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分析糖尿病患者CKD危险因素的效应大小。结果:在最终纳入的13 829名糖尿病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为3.2年,随访期间新发CKD共1 087人,粗发病率为23.7/1 000人年(95%CI:22.3~25.2),标化发病率为14.8/1 000人年(95%CI:12.1~17.6),>60岁的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于≤60岁的糖尿病患者(26.6/1 000人年对11.5/1 000人年,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与CKD关联的危险因素是>60岁(HR=1.88,95%CI:1.51~2.35)、共患高血压(HR=1.81,95%CI:1.56~2.10)、总胆固醇(HR=1.07,95%CI:1.00~1.14)和糖尿病病程(每年HR=1.02,95%CI:1.00~1.0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保护因素(HR=0.49,95%CI:0.40~0.61)。性别、吸烟、饮酒状况及空腹血糖随访均值与CKD发生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性别、年龄是否≤60岁、总胆固醇是否控制达标(<4.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否控制达标(男>1.0 mmol/L,女>1.3 mmol/L)及糖尿病病程是否<5年分组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即使总胆固醇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达标,共患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发生CKD的风险仍然较高。结论:宁波市鄞州区糖尿病患者的CKD发病率较高,年龄>60岁和共患高血压是与CKD的发生关系最密切的危险因素,提示应将年龄>60岁、共患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作为CKD的重点筛查人群。展开更多
目的:在中国北方农村人群的前瞻性队列中,评估不同的心血管病筛查策略可获得的健康收益。方法:研究对象为6 221名基线未患心血管病的40~74岁北京房山农村人群。本研究比较的筛查策略包括:策略1,在40~74岁人群中采用《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目的:在中国北方农村人群的前瞻性队列中,评估不同的心血管病筛查策略可获得的健康收益。方法:研究对象为6 221名基线未患心血管病的40~74岁北京房山农村人群。本研究比较的筛查策略包括:策略1,在40~74岁人群中采用《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推荐的筛查策略;策略2,采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预测研究(prediction f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China,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的定量筛查策略在40~74岁人群中进行筛查;策略3,采用China-PAR定量评估后在50~74岁人群中进行筛查。利用马尔科夫模型模拟将该人群根据上述不同的筛查策略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并根据指南中的推荐,对中危及以上人群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对高危人群额外进行药物治疗干预。比较不同筛查策略的健康收益,包括增额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可预防的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例数、每增加1个QALY(每预防1例心血管病发病或死亡)需筛查人数等。模型所需参数来源于本队列研究、公开发表的中国人群研究数据、Meta分析和系统综述。针对一般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不确定性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并针对风险比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不筛查相比,采用策略1、2、3产生的增额QALY分别为498年(95%CI:103~894)、691年(95%CI:233~1 149)和654年(95%CI:199~1 108),可预防的心血管病发病例数分别为298例(95%CI:155~441)、374例(95%CI:181~567)和346例(95%CI:154~538)。同时,采用China-PAR定量评估的策略(策略2和策略3)较《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策略有显著的增额QALY(P<0.05),可预防更多的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P<0.05),且需筛查人数较少(策略3筛查50~74岁人群,3个指标P均<0.05;策略2筛查40~74岁人群,预防1例心血管病死亡需筛查人数这一指标P<0.05)。采用China-PAR定量的筛查策略在40~74岁人群和50~74岁人群筛查的健康收益相似。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主要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在北方农村人群中开展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筛查及干预是必要的,基于China-PAR定量筛查的策略较《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推荐的筛查策略获得的健康收益更高,50岁起利用China-PAR进行心血管病筛查较40岁起进行筛查可以减少筛查人数,获得相似的健康收益,适用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开展筛查项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在中国北方农村人群的前瞻性队列中,评估不同的心血管病筛查策略可获得的健康收益。方法:研究对象为6 221名基线未患心血管病的40~74岁北京房山农村人群。本研究比较的筛查策略包括:策略1,在40~74岁人群中采用《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推荐的筛查策略;策略2,采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预测研究(prediction f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China,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的定量筛查策略在40~74岁人群中进行筛查;策略3,采用China-PAR定量评估后在50~74岁人群中进行筛查。利用马尔科夫模型模拟将该人群根据上述不同的筛查策略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并根据指南中的推荐,对中危及以上人群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对高危人群额外进行药物治疗干预。比较不同筛查策略的健康收益,包括增额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可预防的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例数、每增加1个QALY(每预防1例心血管病发病或死亡)需筛查人数等。模型所需参数来源于本队列研究、公开发表的中国人群研究数据、Meta分析和系统综述。针对一般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不确定性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并针对风险比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不筛查相比,采用策略1、2、3产生的增额QALY分别为498年(95%CI:103~894)、691年(95%CI:233~1 149)和654年(95%CI:199~1 108),可预防的心血管病发病例数分别为298例(95%CI:155~441)、374例(95%CI:181~567)和346例(95%CI:154~538)。同时,采用China-PAR定量评估的策略(策略2和策略3)较《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策略有显著的增额QALY(P<0.05),可预防更多的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P<0.05),且需筛查人数较少(策略3筛查50~74岁人群,3个指标P均<0.05;策略2筛查40~74岁人群,预防1例心血管病死亡需筛查人数这一指标P<0.05)。采用China-PAR定量的筛查策略在40~74岁人群和50~74岁人群筛查的健康收益相似。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主要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在北方农村人群中开展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筛查及干预是必要的,基于China-PAR定量筛查的策略较《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推荐的筛查策略获得的健康收益更高,50岁起利用China-PAR进行心血管病筛查较40岁起进行筛查可以减少筛查人数,获得相似的健康收益,适用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开展筛查项目。